第31章 技術投入

在一八九三年,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是很大一筆錢。

雖然馮承乾早就想好該如何花掉這筆錢,但是等他着手安排的時候,才發現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根本不夠分配。

從海軍出發,最重要的技術有三項,即蒸汽輪機、大口徑長身管火炮與裝甲鋼。

只是,馮承乾不能只考慮海軍。

做爲陸權國家,帝國海軍的根本還是在陸軍上,即陸軍打敗了,帝國海軍照樣沒有取勝的基礎。

爲此,馮承乾必須考慮得更加全面一些。

那麼,哪些是關鍵技術呢?

馮承乾關注的不是槍炮、不是戰車、也不是戰艦,而是當時還不爲衆人熟知的一項重大的發明:內燃機。

最初,馮承乾有過更加宏偉的想法,比如發展空中力量。

要知道,在十九世紀末,雖然氣球已經誕生,但是依靠空氣動力飛上藍天依然是人類的夢想。

馮承乾非常清楚,內燃機將成爲人類飛翔的第一步。

有了內燃機,製造飛機就不是難事。

只是,在深入瞭解了這個時代的技術情況之後,馮承乾果斷的放棄了製造飛機、乃至建造航母的想法。

有了內燃機,不等於有了飛機。

馮承乾知道內燃機很重要,是人類動力技術的重大進步,可是他並不瞭解內燃機,甚至不清楚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原因很簡單,在馮承乾的那個時代,內燃機早就淘汰了,而且飛行器也不再依靠機翼產生的升力。他掌握的知識,根本無法制造出飛機,還是得依靠這個時代的工程師與科學家。

問題就在這裡。

在深入調查後,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放眼全球,也沒有哪個工程師與科學家能造出飛機。

技術進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馮承乾再急也急不來。

以馮承乾對歷史的瞭解,內燃機絕對是十九世紀末最爲重要的發明之一,也是影響最爲深遠的技術進步。

一八九三年初,馮承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二十萬帝國馬克,成立“帝國科技進步獎勵與扶持基金”,專門面向各種各樣的科學發明,爲那些缺乏資金的工程師與發明家提供經濟上的幫助。

讓馮承乾沒想到的是,此舉獲得了帝國工業界的巨大讚譽。

這次,找上門來的依然是那個主張修建中東鐵路的企業家。

卡爾登門拜訪,並沒讓馮承乾感到驚奇。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人類文明進入工業時代之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而推動科技革命的正是逐利的資本家。

“卡爾先生的意思是……”

“伯爵成立科技基金,正合我們的意思,只是伯爵一個人難免有點吃力,”卡爾稍微停頓了一下,笑着說道,“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伯爵不反對,我可以聯繫其他企業家,爲該基金捐資。”

“你們肯捐獻是好事,只是沒有這麼簡單吧?”

“伯爵是個爽快人,那我也不再拐彎抹角。”卡爾又停頓了一下,似乎在觀察馮承乾的神色是否發生了變化。“我們是企業家,也是商人,肯投入、自然是爲了得到回報。我的意思是,基金扶持的研究項目取得的成果應該由投資人分享,而不是由某家企業、或者某個機構掌握。”

“這也是我的想法。”馮承乾笑了笑,沒有表露出心裡的想法。

“只是,伯爵有沒有想過,如此巨大的投入如何持續下去?”

“卡爾先生專程來找我,就是爲了說這件事?”馮承乾又笑了笑,把卡爾來訪的意圖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科研投資肯定巨大,而且十筆投資有一筆能夠收到回報就很不錯了。巨大的投資,意味着巨大的收穫。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回報,也能夠帶來極爲豐厚的利益,而卡爾等企業家在乎的就是這些利益。

卡爾的意圖,絕對不是讓技術共享,而是要通過科技基金控制技術。

“看來,伯爵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那我也不妨把話說得更明白一些。”卡爾是個聰明人,自然聽出了馮承乾的言外之意。“成立科技基金,幫助帝國發展科技力量,是非常長遠的想法,可是需要十分巨大的投入,一時的熱情成不了大事,帝國政府也不可能每年都花這麼多錢資助科研。我的意思是,可以藉此機會成立一個集團,採用誰投入誰獲益的辦法,鼓勵企業家投資。”

“說到底,還是在爲自己着想。”

卡爾的眉頭跳了幾下,大概是被馮承乾一語戳穿了,有點尷尬。

“爲自己着想沒有錯,只要不與帝國的利益發生衝突就行了。”馮承乾笑了笑,“我會認真考慮你的建議,然後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卡爾先生必須得諒解,我的首要職責是爲皇帝陛下效力。”

“伯爵能爲帝國、爲陛下考慮,肯定會做出選擇。”

馮承乾沒有再說什麼,讓施密特把卡爾送了出去。

顯然,卡爾是帝國工業界的代言人,通過科技基金,肯定能爲衆多的帝國企業家帶來巨大的好處。

事實上,卡爾不來,馮承乾也會主動找帝國工業界的鉅子。

至少,他知道幾個非常有名的帝國企業家,比如生產出第一臺汽車的本茨、開創了電氣公司的西門子,還有梅塞斯米特、蔡斯等等。如果能夠給予這些企業家有力幫助,肯定能助他們獲得更大的成就。

結識這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家,對馮承乾的宏偉理想也大有幫助。

當然,馮承乾也有所擔心,即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資本家聯合起來之後,會不會成爲一股不受控制的力量。

如果是,必然會導致極爲嚴重的後果。

爲了追求利益,資本家會不擇手段的發動戰爭,最終肯定會把德意志第二帝國推向毀滅的深淵。

對此,馮承乾有極爲深刻的認識,因爲在他的那個時代,“末日戰爭”就是由追逐利益的資本家引發的,最終毀滅了整個人類文明,也使馮承乾成爲唯一的倖存者,來到了這個時代。

要利用企業家,而不能被企業家利用。

卡爾找上門來的時候,馮承乾還沒有想到完全之策,也就沒有表明立場,只給出了一個含糊的答覆。

想來想去,馮承乾決定暫時擱置此事。

原因很簡單,他的影響力還不夠大,不足以讓帝國的企業家聽他的指揮,而讓俾斯麥出面只會把事情搞砸。

用掉二十萬,還剩下一百六十萬帝國馬克。

這些錢,馮承乾也早有安排。

相對而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科技水平比英法等老牌帝國差得多。比如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製造出蒸汽輪機的時間比英國晚了十年左右,甚至比法國都晚了好幾年。

對帝國來說,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壞的一面,自然是在基礎科技領域,帝國遠不如對手,因此馮承乾拿出二十萬帝國馬克成立了科技扶持基金。

好的一面,就是做爲後起者,帝國能夠向其他國家借鑑經驗,避免走彎路。

爲此,馮承乾決定直接從其他國家引進先進技術。

利用英德關係還沒有壞到兵戎相見的地步,馮承乾把重點放在了英國,即花重金從英國引進一些先進技術。

至於要買哪些技術,全部由馮承乾決定。

只是,並非所有技術都可以用錢買來。比如像法國這樣的敵對國家,就不會把先進技術賣給德意志第二帝國。

爲此,馮承乾決定按照腓特烈三世的授意,成立一個秘密機構,專門從帝國竊取技術。

當時,馮承乾最關注的是法國化學家維埃裡發明的無煙火藥。

經過兩年努力,馮承乾安排的特工獲得了無煙火藥的化學配方,並且從維埃裡的實驗室裡拿到了一些樣品。到一八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幾家化工廠已經能夠生產這種高性能火藥了。

馮承乾沒有急着公開這件事情,也沒有讓化工廠進行量產。

帝國還沒有擴軍備戰,暫時沒有必要實施這些專門爲戰爭準備的措施,更沒有必要讓敵對國立即跟進。

要知道,法軍都還沒有采用使用無煙火藥的彈藥呢。

當然,無煙火藥只是一個例子。

對帝國海軍來說,最關鍵的技術仍然是蒸汽輪機、長身管大口徑火炮與裝甲鋼,而這也是馮承乾科研投資的重點。

僅在一八九三年,馮承乾就在這三項技術上投入了八十萬帝國馬克。

只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當時,馮承乾把用於科研的開支分別記在了其他軍備項目上,所以外界只知道,帝國加大了對海軍的投入,卻不知道每年數億帝國馬克的海軍軍費是怎麼花掉的,甚至連俾斯麥都不大清楚。

爲此,馮承乾與俾斯麥的關係急轉直下。

在俾斯麥看來,馮承乾在帝國海軍戰爭部獨斷專行,不僅僅是爲了帝國海軍,而是在謀求更高的地位。

馮承乾沒有考慮這麼多,在他看來,只要得到德皇的信任就足夠了。

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4章 營救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609章 國防部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91章 棟樑之才第394章 拉鋸戰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章 重新開始第398章 偷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71章 下基層第71章 下基層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85章 點撥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604章 援助第27章 底牌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207章 冒險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73章 戰機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6章 以退爲進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09章 守將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70章 目標出現第68章 倒計時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2章 追蹤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377章 好與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68章 不放棄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46章 大使第419章 矛盾第171章 振作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12章 決裂第321章 迷霧第6章 長遠之計第59章 帝國軍人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72章 警戒艦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章 三權第57章 皇朝末日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73章 東線開打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366章 雞肋第92章 快馬加鞭第404章 毀滅之路
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4章 營救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609章 國防部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91章 棟樑之才第394章 拉鋸戰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333章 結局已定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2章 重新開始第398章 偷襲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71章 下基層第71章 下基層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185章 點撥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604章 援助第27章 底牌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207章 冒險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73章 戰機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6章 以退爲進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82章 預料之外第509章 守將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27章 繼續前進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70章 目標出現第68章 倒計時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2章 追蹤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377章 好與壞第22章 赴死之地第68章 不放棄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3章 銀行集團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46章 大使第419章 矛盾第171章 振作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12章 決裂第321章 迷霧第6章 長遠之計第59章 帝國軍人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72章 警戒艦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8章 三權第57章 皇朝末日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117章 戰鬥開始第73章 東線開打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366章 雞肋第92章 快馬加鞭第404章 毀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