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儒家文師

崔書林眉頭緊皺,注視李曄不言不語,老來渾濁的眸子裡,此刻卻滿是駭人的精芒,就連一直纏繞在腹前的雙手,此刻也垂了下來,手指微曲。

崔虎城作爲崔家修爲僅次於崔書林的人,修爲早已到了練氣五層,而且在刀道的修爲上,觸摸到了刀意門檻,若是崔虎城全力施爲,練起六層的崔書林也不能輕易言勝,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方纔李曄走上場,跟崔虎城對決的時候,崔書林就隱約覺得不妥,李曄看起來太過年輕。當時若非看到崔克禮頗有信心,崔書林就要忍不住相勸,畢竟李曄年紀擺在那裡,他又不是蓬萊仙門裡,幾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少司命,那樣驚才絕豔的人物,修爲能高到哪裡去?

第三招時,崔虎城催動刀意,向李曄發動必勝一擊時,崔書林已經暗中做好了出手相救的準備,無論如何,這個能接下崔虎城兩招的年輕人,即便是放眼天下,也是年輕一輩的絕對俊彥,也就比五大道門的道子差了一線,不能就這麼折在崔家。

然而崔書林調動的靈氣,到了蓄勢待發的時候,卻意外發現,最後戰敗的竟然是崔虎城,而且敗得那般乾淨利落,崔書林一驚而起,將發未發的靈氣,差些就要失控出手。

此時此刻,這位崔家的老家主,心神劇震。

崔家作爲平盧四大家族之一,又是底蘊深厚的士族世家,崔書林的修爲比前任平盧節度使,也沒有差了半分,同樣是練氣六層。當年康承訓坐鎮河東,爲朝廷掣肘河北三鎮那等重要之地,其本身修爲也是練氣六層。

這樣的修爲,放眼整個天下,那也是能數出個數來的,然而現在,崔書林不無駭然的發現,這個面容始終平靜的年輕人,修爲只怕不必自己差,甚至,還有可能在自己之上!

這可不是一般的了不得!

天下藩鎮五十餘,說到底,練氣高段的修士,在藩鎮還是稀罕存在,只有匯聚天下靈韻氣運的京師長安,和道門五大道觀,才能碰到練氣高段的修士。若非如此,道門憑什麼扶持藩鎮去爭霸天下?憑嘴皮子?

蓬萊道門自稱仙門,此番意圖一統平盧江湖,要將平盧節度使,變爲自家手中的傀儡,底氣可不只是蓬萊掌門成功築基。蓬萊道門人才濟濟高手如雲,大、少司命更是數百年難得一遇的天才人物,年紀輕輕就到了練氣高段。

之前一直名聲不顯,不過是蓬萊有意隱藏,想要在關鍵推出來,震懾羣雄。作爲平盧勢力根深蒂固的崔家,多方打聽,可是早就聽過一些蛛絲馬跡,那驚才絕豔的孿生姐妹大少司命,可不僅僅是剛入練氣高段,而是極有可能,到了練氣高段的高峰!

崔書林看着李曄走回,心裡不由得想到,如果這個年輕人,果真擁有練氣高段的修爲,那他豈不是可以追趕五大道門的道子?可以追趕就在不遠處的,蓬萊道門大少司命?

崔書林心念急變,如有所悟。世人都知道,天下大亂之際,道門大出之時。然而道門爲何能大出?沒有多少人深思過。崔書林此刻卻想到一些端倪。

亂世人傑輩出,根由是因爲皇朝崩塌,國運流散,天地氣機不再聚集於京師,助君王威震天下,而是散佈神州各地,這纔給了那些,在太平之世,無法嶄露頭角的豪傑們,去建功立業的氣運。

同樣的,亂世也是高手輩出的時候,大唐立國數百年,太平之世,纔出了幾個真人境?而現在,聽說五大道門這一代的道子,修爲都有超越上一代掌門的跡象。而若是消息不假,蓬萊道門的大少司命,更是極有可能早早踏入真人境!

前朝末年,諸侯爭霸,哪一方沒有真人境修士坐鎮?

念及於此,崔書林不由得又向不遠處那個年輕人看去。

李京?

這個名字沒有聽說過,但以他的修爲,不該是無名之輩,所以應該是化名。

那麼他的真名是什麼?不管他的真名是什麼,以他現在的實力,極有可能也是亂世應運之人!

所謂亂世應運之人,按照道門一慣的說法,是原本該落在君王頭上,幫助君王威服天下、統御萬民的天地氣機,或者叫皇朝氣運,在亂世分散到某些豪傑身上,而這些豪傑,就有崛起於阡陌,將腐朽皇朝推翻的氣運!

崔書林沉默下來,只是忍不住又深深打量了李曄幾眼,心裡已經默默打定主意,不管今日大比結果如何,事後定要跟此子好生坐下來談談,至少,應該要知道他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誰。

李曄在崔家衆人異樣的目光中,回到院子裡。衛小莊立即迎了過來,一臉欽佩崇拜的對李曄豎起大拇指,不停稱讚,蘇娥眉好委婉不少,只是站在衛小莊後面,含笑看着李曄,雖然沒有多說什麼,喜悅之情已經溢於言表。別的姑且不言,他們這回奉師命下來,可就是爲了幫助崔克禮。

“三場大比,三局兩勝,如今我已贏下一局,若是崔先生再勝,那麼今日之事就板上釘釘了。”李曄向屋子看去,如果崔克禮能贏下文比,那麼最後一場武比,根本就不用進行,“去看看罷。”

屋中,崔克禮和崔虎城的人——也是他打理崔家事務的副手,已經開始了第二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爭對族內事務的策論。

崔克禮雖然這些年沒有具體打理族內事務,但他的讀書之道,本就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注重經世致用之學,莫說崔家族內事務,就算是州縣時弊,要他拿出改良策略來,他都能立馬寫出千萬言。

所以崔克禮雖然口口聲聲,說他這二十幾年來,只有耕讀二字,實際上不過是謙虛之言,當然,或許耕讀的“耕”字,對他而言不只是耕田。這個環節,崔克禮略勝一籌,因爲他提出的,對族內事務的改良建議,讓族中長老都打心眼裡佩服,崔虎城的那個門客,按部就班沒問題,但要他改良什麼,擡舉他了。

說簡單些,崔虎城對族內事務的打理,就是不出差錯守成而已,而崔克禮卻可以開拓。

第二個環節,是兩人書寫詩詞文章。崔家作爲士族,畢竟是書香門第,文采還是很注重的。如果這個環節崔克禮再度勝出,那麼他就直接贏了。

李曄幾人在屋外觀望的時候,崔書林來到衆人身邊,看着屋內倚馬千言的崔克禮,慈祥的笑道:“小三這些年打理族內事務,具體事務都是交給下面的人去辦,他自己只在必要的時候出面,敲定大事。小三提升崔家實力的方式,是提高自身修爲,用修爲的強大,去爭奪更多財利。而不是從內部對族事進行改良。”

“這本也是條路子,只不過自家人若是都不能擰成一股繩,又如何去跟外人相爭?一旦強勢家主沒在了,家族內部開始爭權奪利,分家產,家業再大又有何用?這些年,小三對族務的治理,老夫並不滿意。”

見李曄等人看過來,忽然話多起來的崔書林,又解釋道:“其實現在不用看了,小三本就沒打算在文比上贏小二,他自己也知道贏不了,他依仗的武比。現在武比落敗,已是無緣家主。”

他說這話的時候,崔克禮已經將文章寫好,遞給了屋中的長老,不出意外,以他二十多年的耕讀水平,立馬引來陣陣驚歎。

一名長老拿着崔克禮書寫的文章,來到崔書林面前,將文章遞給崔書林,示意他看看。

“文比是你們主持,老夫何必看?”崔書林擺擺手。

長老面容嚴肅:“這篇文章,家主必須要看,因爲小二的水平,已經到了儒家文師之境!”

“文師?”崔書林聳然動容,連忙接過文章,細細品讀起來。

李曄也是眼神微變,一臉肅然。

衛小莊不明所以,連忙問李曄:“儒家文師是什麼?”

李曄看着屋內,在書案後席地而坐的崔克禮,緩緩道:“儒家對讀書人境界的劃分,有三個境界,文士、文師、文宗。文士是入門標準,要求儒家門人,熟讀典籍,有所領悟,出口成章,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文師之境,意味着儒家門人,已經在文道上登堂入室,真正明悟聖人教誨,而且有了自己的‘文念’,書寫文章,則能文以載道。到了這個境界,儒家門人的文章,對百姓都有教化能力!”

“簡單說,只要衣食無憂,文師一篇文章,就能導人向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令盜賊惡徒絕跡!儒家追求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就可以通過文師的文章達到!”

衛小莊瞪大了眼睛:“這也可以?那天下有文師,豈不天下太平?”

李曄搖搖頭:“哪有那麼簡單,倉稟實而知禮節,得先要百姓都衣食無憂才行,歷朝歷代以來,何曾做到天下百姓,每人都衣食無憂了?另外,文師文章中的文機、文運,影響範圍不過州縣一地。也就是說,文師在鄠縣寫了這樣的教化文章,那麼就不能在別的縣,寫出教化文章了,而要維持鄠縣的教化現狀,需要持之以恆,不斷寫出教化文章......一年一篇總要的。”

衛小莊仍是一臉敬佩:“可就算這樣,還是很厲害啊!”

李曄笑了笑:“當然厲害了,儒家文師境界,可是極難達到,相當於道門練氣高段的修士。而且達到文師境界後,要修身自省不綴,所謂一日三省吾身,德行不能有半分退步,也就是說,一旦進入官場變了心境,或是爲名利所累,不再心繫黎民之苦,不再持續習文修德,‘文念’和文師境界就沒了。”

衛小莊恍然:“修爲還能退步?這也太難了。”

李曄點點頭:“所以純正的儒家士子,向來很少,就更不必說那些,進入官場之後,就改修道門術法的士子了。”

蘇娥眉問道:“那文宗呢?”

李曄尋思片刻,徐徐道:“讀書讀出浩然正氣,進策爲天子信,著書爲萬民頌,上分君王憂,下解黎民苦,教化文章不再侷限一地,而是能通行天下。一句話,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者,是爲文宗!”

蘇娥眉和衛小莊都是一怔,想到那等場景,不禁心馳神往。

正閱讀崔克禮文章的崔書林,聞言眼前一亮,盯着李曄看了好半響:“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小友此言,真是振聾發聵,堪稱儒家讀書人,畢生之崇高追求。想不到,小友不僅修爲高強,而且如此見多識廣。”

爲天地立心這句話,現在還沒出來,所以崔書林也是第一次聽見,驚爲天人不足爲過。

李曄謙虛的笑道:“晚輩也只是道聽途說,不解其中真義。”

崔書林撫須微笑,不置可否。

蘇娥眉雙眸亮晶晶的看着李曄,這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傢伙,一直在不停給她驚喜。

收回目光,崔克禮將文章收下,對面前的崔家長老道:“如此,文比的結果,已經毋庸多言,是小三勝了。”

崔書林這話一出,無疑等於宣佈了,崔家下任家主的人選。

第六十五章 風雲(4)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二十章 很好很銷魂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十八章 錯誤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二十三章 亂世(上)【第六更】第十七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九十八章 爲你哭過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七十一章 仙帝 天意 殺機第十章 九尾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一百章 滅國(上)第七章 初遇(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開崑崙第三十一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4)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二十二章 心懷愧疚(第三更)第十五章 一戰而勝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一百零四章 成長的根由第二十七章 看到孤王又如何(第二更)第七章 雜魚第十九章 整軍第九章 驚變第七十九章 想去看大海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二章 別裝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八十四章 威嚴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四章 她的故事第九十三章 新艦 人選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陰陽(三更)第四十二章 流光,大傘,飛矢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六十章 英雄豪傑 海內一統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何成爲一個賭徒第九十三章 高手(3)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一百一十四 不拿我當豪傑?(二更)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四十九章 奔波天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變(6)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四十章 救兵第二十二章 書生與軍卒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擊殺(二更)第七十九章 安西都護府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二十章 攻城(3)【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二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四十三章 不開心第六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村四十年第十九章 整軍第四十二章 制勝(3)第二十一章 少男少女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六章 吞噬(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五十五章 知之甚深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福星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一百一十六章 宮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她的大道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五十四章 蟒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的背離(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六十七章 蜀軍之敗(上)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
第六十五章 風雲(4)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二十章 很好很銷魂第七十三章 議和第十八章 錯誤第四十一章 萬無一失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二十三章 亂世(上)【第六更】第十七章 埋伏第二十五章 御使天下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九十八章 爲你哭過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七十一章 仙帝 天意 殺機第十章 九尾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一百章 滅國(上)第七章 初遇(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重開崑崙第三十一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4)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二十二章 心懷愧疚(第三更)第十五章 一戰而勝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一百零四章 成長的根由第二十七章 看到孤王又如何(第二更)第七章 雜魚第十九章 整軍第九章 驚變第七十九章 想去看大海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二章 別裝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八十四章 威嚴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四章 她的故事第九十三章 新艦 人選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一百一十八章 陰陽(三更)第四十二章 流光,大傘,飛矢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第六十章 英雄豪傑 海內一統第一百一十一章 如何成爲一個賭徒第九十三章 高手(3)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一百一十四 不拿我當豪傑?(二更)第四十五章 這很合理吧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四十九章 奔波天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宮變(6)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四十章 救兵第二十二章 書生與軍卒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一百三十三章 擊殺(二更)第七十九章 安西都護府第五十一章 安王之威第十六章 太好吃了(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二十五章 蛟魔王與凌雲渡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九十五章 誰寫的命運第二十章 攻城(3)【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宴席(4)第二十二章 決戰在即第四十三章 不開心第六章 震懾第一百一十六章 小村四十年第十九章 整軍第四十二章 制勝(3)第二十一章 少男少女第四十四章 就要出手第六章 吞噬(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五十五章 知之甚深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福星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一百一十六章 宮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她的大道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五十四章 蟒動第一百四十五章 宿命的背離(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六十七章 蜀軍之敗(上)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