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菜園子與儒家之學

以崔家的地位,崔克禮繼任家主,這在整個青州,都是一件大事,要邀請很多人來觀禮,需要些時間準備,考慮到蓬萊仙道大會在即,最終商議的結果,是等到蓬萊仙道大會歸來,再行舉行儀式。

一輛馬車駛出青州城門,在幾名騎馬修士的護衛下,沿着向東的官道駛去。

馬車頗爲寬大,坐在馬車中的是崔克禮。

這位儒家讀書人,是半刻也閒不下來,趕路的途中都在車廂裡讀書,馬車雖然有些搖晃,但崔克禮好歹也有幾分修爲,並不受這些影響,讀到興致來的時候,他還會奮筆疾書。

李曄和蘇娥眉、衛小莊兩人,都策馬行在車廂前面。

衛小莊跟李曄說起道觀的時候,興致勃勃:“咱們道觀雖然不種田,但菜園子還是有的,說起來這還是師姐一手拾掇出來的。我記得小時候,大概七八歲那會兒,我們第一次跟師父下來,看到了山下的村民和農田,那回回來後,每日晌午,師姐都會一個人,神神秘秘的跑到道觀旁邊,在一片平整荒地裡拾掇一陣,撿石子、拔荒草,好不容易弄出一塊地方,她就把山裡的野菜,移栽到地裡,然後就滿懷期待守在那裡看,想着也能弄出一片菜園。晚上還起來去看一陣,折騰得我和師父都睡不着。”

“到了第二天,起來一看,你猜怎麼着,全死了,哈哈。爲此我和師父還笑話了她好一陣,都把師姐鬧哭了,一個人坐在菜園子旁邊,生了大半天悶氣沒理會我們。師父心裡覺得過意不去,就去山裡找了些野菜籽,交給師姐,還教她怎麼開墾荒地。其實師父也是一知半解,他根本就沒種過田,就看別人種過,結果菜籽撒下去,一點動靜都沒有。那會兒是冬天了,田裡都打了霜,菜籽哪裡能生出來,哈哈,我還忘不了,師姐蹲在菜園子邊上,望着菜園子默默守候的情景,可剛下了一場雪,菜園子裡除了厚厚一層積雪,什麼都沒有。”

衛小莊見李曄頗感興趣,一直在認真聽,就更來勁:“然後師姐又生氣了,不過這回是生自己的悶氣,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大半天沒出門。到了第二年春天,菜籽好不容易長出了幾棵,真的只有幾棵啊,是三棵還是四棵來着?老可憐了。這還不是最好笑的,李兄你知道最好笑的是什麼嘛,那些菜籽根本就不是菜籽,生出來的壓根兒就不是野菜,你猜是什麼?是他孃的喇叭花!哈哈,笑死我了。”

“我嘲笑了師父好久,那也是師父第一次紅臉,是給他自己羞的,師姐就悶悶不樂,淚水都在眼眶裡打轉,哈哈,你可以想象那個場景,我們三個人,就我一個人樂......”

李曄笑問道:“然後呢?”

“然後?當然是我被揍了。他倆一起揍的我,混合雙打啊,最後就我一個人哭,他倆都樂了,氣死我了!”

蘇娥眉暗暗咬牙切齒,狠狠瞪了衛小莊一眼,嚇得衛小莊趕緊閉嘴,李曄看她窘迫,興致更濃,問衛小莊:“後來如何?”

衛小莊嘿嘿笑道:“後來師父面子上過意不去,畢竟把野草籽當作野菜籽給了師姐,害得師姐嚇忙活了一個冬天一個春天,那時候師姐還是那麼小,於心何忍。而且,他無所不能的形象全毀了,爲了維持這個形象,他帶着我們下山,去向山下的村民請教,這才弄明白了這裡面的學問。師父在村子裡名聲不錯,救過不少病人,後來村民挨家挨戶的,就給師姐湊了一大捧菜籽,師姐兜着菜籽上山的時候,硬是沒讓我們碰一下,像護着崽兒一樣,可兇了,哼哼,小時候師姐其實很小家子氣的。”

接觸到蘇娥眉殺人般的的眼神,衛小莊尷尬的擾擾頭,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後來師姐拾掇菜園子的時候,師父和我要幫忙,全被她揮着小手趕出來了。她不完全不信任我們啊,就一個人抱着一把大鋤頭,那鋤頭都到她下巴了,在菜園子裡折騰得可起勁兒了。”

“後來終於長出了一窩蔥,那些天,看着那窩蔥長大,師姐開心跟什麼似的,每天都要跑過去十幾二十回,那腳丫子敏捷的,跟貓兒一樣。第一窩蔥長出來了,師姐卻硬是不讓我們拔了吃,無論我和師父怎麼勸,她都擋着菜園子,倔強搖頭,跟拿啥,母雞護崽一樣。那是菜啊,不吃用來幹什麼,可師姐偏偏不讓。”

“最後我和師父都沒轍了,也就不抱希望,只是相顧嘆息,覺得命苦哇,這好不容易生出來一窩菜,能看不能吃,簡直沒有天理。直到有一天晚上,師姐端出來蒸餅的時候,我和師父訝異的發現,蒸餅上竟然有無數綠點,可香可好看了,原來師姐還是把蔥拔了,給切碎了合在了蒸餅裡。嘿嘿,那頓飯,吃得我和師父老享受了,當時就跟吃李兄你做的烤雞一樣,覺得人間絕味,不過如此了,哈哈。”

李曄被逗樂了,看了蘇娥眉幾眼,後者羞澀的下頭,不敢見人,他對衛小莊道:“你師姐怎麼就突然想通了,她不是不讓吃麼?”

衛小莊嘿嘿笑道:“她哪是想通了,那是蔥都快黃了,再不吃就殃了,她沒辦法了,這纔拿出來!”

蘇娥眉充滿殺氣的目光落在衛小莊身上,一副要拔劍刺死這廝的模樣:“衛小莊!”

“好了好了,不說了!”衛小莊舉手投降,圓滾滾的臉卻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就看到一張豁開的大嘴。

李曄不禁又多看了蘇娥眉幾眼,這妮子原來還有這麼可愛的一面,也是,小女孩少有不可愛的,小男孩無法媲美,小男孩小時候多是調皮搗蛋招人嫌,那小女孩只要不老愛哭鼻子,小時候誰不是蠢萌蠢萌的?

明明生得嬌豔如花,連牡丹見了都要羞煞的蘇娥眉,偏偏氣質婉約,性子內斂,察覺到李曄看過來,她像是做錯事被人抓了現行一樣,根本就不敢看李曄,但又不能一直低着頭,索性就微微偏過頭去,看着道路另一邊,將輪廓柔和唯美的側臉,和精緻小巧的耳朵,完全展現在李曄面前。

此時夕陽正好在蘇娥眉偏頭的那一側,這張嬌豔欲滴的安靜臉龐,在紅日夕陽的襯托下,讓李曄都看得有幾分失神。大抵是感受到李曄的目光,蘇娥眉有些窘迫,臉龐白裡透紅,正似這時節成熟的白桃,她下意識的抿了抿下脣,這位細微的動作,讓李曄心跳都快了一拍,趕緊收回目光。

衛小莊將李曄的模樣看在眼裡,在一旁小聲嘿嘿傻笑。

見李曄看過來,衛小莊繼續興致勃勃的倒豆子:“師父還在道觀裡養了兩條魚,一缸一條,一黑一白,從我和師姐記事起就有了,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也沒見那兩條小魚長大,還是那麼小。”

他拇指和食指比了一下:“我就跟師父說,這魚反正養不大,不如就這樣下鍋吧?師父當時就揍了我一頓,約莫是怕我趁他不在的時候,偷偷把兩條魚吃了,那一頓揍得特別狠,我屁股都開了花。”

李曄笑道:“然後你就真沒偷吃?”

“怎麼可能!我是那麼膽小的人嗎?”衛小莊大聲嚷嚷道,隨即就泄了氣,怏怏道:“趁着有一回師父下山,我就去撈,可是撈了半天也沒撈起來,那魚明明就在水缸裡,可就是碰不着,手指都能直接從它身體裡穿過去,跟不存在似的。我還叫師姐和我一起撈來着,師姐多懂事啊,一開始不肯,後來聽我說怎麼都碰不着,不相信,就過來試着撈,也沒撈起來。”

李曄饒有興致:“然後呢?”

“然後師父就回來了,罰我倆跪了一夜呢。”衛小莊嘿嘿笑着,“師父後來跟我們說,不能再打那兩條魚的主意,說什麼我和師姐未來成就有多高,就靠這兩條小魚了。又在吹牛,我和師姐都不信,不過往後也確實沒撈了。但它們還是沒長大。”

李曄聽得有趣,心裡卻開始若有所思。

怎麼看,這兩條小魚,都跟牛首山那一池青蓮,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等李曄想明白,崔克禮撩開車簾,招呼李曄進去。

李曄進了車廂,跟崔克禮相對而坐,他不由得想起,在離開崔家之前,崔書林曾今跟他有過一番交談,當時慈祥和藹的崔書林,除了對他表示感謝和讚賞外,就在不停旁敲側擊他的身份,好在李曄穿越前,畢竟活了那麼久,說謊這種事手到擒來,倒也沒有露餡。當然這是他自己認爲的。

崔克禮叫李曄進來,是想跟他談談儒家學說,當時李曄初進崔克禮的屋子,看到對方的書稿,便表示過欽佩,那會兒崔克禮就有些欣喜,對讀書人而言,有朋自遠方來,無論何時都值得座談一番。

“自漢以來,儒家治國之學,漸爲世人所接受,得以發展壯大,也曾有過輝煌之時,然而儒門與道門相比,在修煉一途上,短板太過明顯,世人追求力量,誰不急功近利?道門修煉體系完整簡潔,不是其他三門可比,儒家士子一朝進士及第,便幾乎都會轉修道法,就是明證。”

李曄說着,搖了搖頭:“儒門要大興,困難重重。”

崔克禮卻不同意李曄的意見,他反問道:“儒家讀書人,以立功立德立言爲畢生追求,求的是爲君王分憂,解黎民之倒懸,說到底,是要經世治國,讓天下蒼生,都能衣食無憂,進而知書識禮,忠君報國,儒家讀書人,要修爲做甚麼,要那麼強的個人實力做什麼?”

“若說山野有盜賊,邊境有戰火,難道憑着幾個修士,都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若是能,國家還要軍隊做什麼?若是能,當今天下,如此多的修士,爲何亂賊屢禁不絕,邊境烽火常年不熄?”

李曄笑了笑:“那先生的意思是?”

崔克禮肅然道:“儒釋道兵四家,說到底要受朝廷節制,這天下,可以沒有儒釋道兵,但不能沒有強大的朝廷。朝廷若強,君王威服天下,三省六部節制四方,如此一來,無論是儒釋道兵,還是百業百工,都能各司其職,爲蒼生之福,貢獻自身之力。一言以蔽之,朝廷是中樞,治理天下是目的,儒釋道兵各門各派,不過是手段而已。”

李曄道:“儒家崇古否今,雖有治國之言,但多是泛泛而談,儒家士子,若論道德文章、詩詞歌賦,爲其它各派不能比,但若論身體力行,去做實事......對百業的瞭解,儒家不如百工,行軍征戰,儒家不如兵家......”

“我曾聽聞這樣一段對話,君王問,何以治國?儒家答,仁義禮儀。君王問,何以擊退犯邊敵軍?儒家答,仁義禮儀。君王問,天災橫行人禍不斷,天下如何平定?儒家答,仁義禮儀......”

“儒家經世治國,可有明確學說?儒家之言,不過就是仁義禮儀而已。且以此爲尊,視商賈百工、販夫走卒等,爲低賤之民,視強國富民之學,爲捨本逐末。好似在儒家看來,仁義禮儀這等治心之學,纔是上乘的東西,可以解決世間一切癥結。”

“但事實是,並不能。儒家士子長於空談,而短於時事,滿嘴憂國憂民之言,意氣風流之詞,實則更多情況是,既不能上陣殺敵,也不能治一人之病。一言以蔽之,儒家治學治心,唯獨不治時務。治時務的,也不是儒家,而是融匯了百家其它學問的讀書人。”

崔克禮先是睜大了眼,而後漸漸陷入深思,最後李曄說完,他嘆息一聲:“公子何其謬矣!”

說完這話,他又仰頭長嘆:“世人誤我!世人誤先賢!”

嘆息罷了,崔克禮看着李曄,認真道:“公子所言之事,的確不是空穴來風,但也並非都是先賢教誨。自漢以來,朝廷多有用儒學治國的時候,爲了適應君王治國的需要,儒學的確有很多地方,都已面目全非。”

說到這,他嚴肅道:“但孔孟之言,君子六藝之術,任何時候,都是至理。世人誤會我儒家,多是對孔孟之言,不曾詳解,而是輕信世人,對儒家後來學說的批判之詞啊!”

崔克禮長嘆一聲:“儒家學說,的確不曾盡善盡美,也有諸多不周到的地方,但天下事物,十全十美者能有多少?我等讀書人,只能求盡善盡美。秦漢前期,百家匯流,百家士子,都在吸納彼此學派的精義,而不斷完善本門學說,彼時是有可能,誕生一門真正的完善學說出來的。”

“只不過,自漢以來,獨尊儒術,儒家沒了對手,又多諂媚君王,附和君王治國之需,擅改先賢之言,這才走上自我墮落的路子。滄海桑田,時過境遷,世事在變,任何一門學說,都要不斷吸納別家精粹,不能改善自身,才能真正有用,應付新的局面和問題,而儒家沒有做到。不僅沒有做到,爲了迎合君王需要,保證君王對國家的絕對統治,還不斷墮落,不斷修改精義,所以世人誤會我儒家,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李曄不置可否,反問道:“那以先生之意?”

崔克禮正色道:“人若沒有敵人,必然懈怠,國家若是封閉,則會衰退,儒家沒有對手,豈能不墮落?先賢之言,非盡善盡美之言。公子所言,儒家治學治心,唯獨不治時務,也非無的放矢。但正因如此,我輩讀書人,才更應該自強不息,完善本門之學!若是什麼都讓先賢做了,若是先賢什麼都對,還要我們今世之人做什麼?”

李曄怔了怔,倒是沒有料到,崔克禮會有這樣一番話。

崔克禮坐直身軀,眉目凜然:“天下之所以會大亂,便是人事沒有做好,我輩讀書人,既然以天下蒼生爲己任,當知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先賢之言,勢必要完善改良,經世治國的道理,也要不斷精研。如此,才能早日爲君王百姓,貢獻出真正完備有用的治國之學,方不負讀書人這三個字!天下一日不太平,蒼生一日沒有脫離疾苦,讀書人便沒有資格,自稱讀書人!”

李曄肅然起敬,拱手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第六十八章 值得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三十六章 鍥而不捨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四十一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8)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五十三章 寒簫第六十五章 風雲(4)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八十五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四十八章 殺破(2)第六十六章 積累(二更)第七十四章 邪惡與正義第八章 這麼在乎嗎第七章 找上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深入秘境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一百零五章 進入第八十五章 故人與故事(上)第六十一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五章 出手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一百零七章 斬不斷才行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十七章 突遭劫難第一百二十章 宮變(5)第一百零六章 平凡之路(上)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鹿洞之謀(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福星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九十一章 決戰(1)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四十五章 三生三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七章 有什麼厲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道之力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十九章 反目成仇第八章 接收第七十五章 方向 挑戰 謀劃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聯合第十一章 不要面子的(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4)第七十九章 天道的規則第三十八章 地仙第五章 禍害第四十二章 只屬於你一個人(三更)第一章 劫道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夢醒時分(第三更)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五十八章 青衣衙門 大少司命第八十七章 王來了(4)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七十二章 對手(1)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十六章 漠南之殤(1)第六章 吳鉤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十九章 道兵第五十六章 世人不知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一百四十四章 粗茶一碗 濺血十步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十三章 二層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七十八章 推進第七十四章 三方齊聚第六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上)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
第六十八章 值得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三十六章 鍥而不捨第四十三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上)第四章 實力和霸道第四十一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8)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七十四章 側漏了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五十二章 並肩第五十三章 寒簫第六十五章 風雲(4)第二十九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3)第八十五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第六十六章 行刺(1)第四十八章 殺破(2)第六十六章 積累(二更)第七十四章 邪惡與正義第八章 這麼在乎嗎第七章 找上門第一百二十七章 深入秘境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一百零五章 進入第八十五章 故人與故事(上)第六十一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五章 出手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一百零七章 斬不斷才行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十七章 突遭劫難第一百二十章 宮變(5)第一百零六章 平凡之路(上)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七十四章 仙凡俱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二十三章 家常菜的味道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二十章 一劍東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鹿洞之謀(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福星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不止於此第五十八章 一劍第九十一章 決戰(1)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四十七章 力量的源泉第四十五章 三生三世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七章 有什麼厲害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道之力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十九章 反目成仇第八章 接收第七十五章 方向 挑戰 謀劃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六十八章 聯合第十一章 不要面子的(第二更)第三十一章 驚天鉅變 背水一戰(4)第七十九章 天道的規則第三十八章 地仙第五章 禍害第四十二章 只屬於你一個人(三更)第一章 劫道第六十七章 各有所求(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夢醒時分(第三更)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五十八章 青衣衙門 大少司命第八十七章 王來了(4)第六十六章 翻身與同情第七十二章 對手(1)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十六章 漠南之殤(1)第六章 吳鉤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十九章 道兵第五十六章 世人不知第六十二章 故人相見(第二更)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一百四十四章 粗茶一碗 濺血十步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十三章 二層第九十四章 開戰前夕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六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二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中)第七十六章 第二境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十三章 先鋒戰冤句(中)第七十八章 推進第七十四章 三方齊聚第六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上)第七十二章 又完美實現了(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