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

數日後,帶着楚南懷師徒,李曄成功接到了嶺南水師。當然,最先碰見的,還是對方隊伍中探路的大修士。

有李曄給嶺南水師的航線圖,以及他的帝道之眼在,嶺南水師想迷路都有些難,只要大方向不出錯,還真走不到深海里去。

建立好航線,完成第一次任務後,溝通美洲的這部分嶺南水師,就會更名,名稱也是現成的,遠東艦隊。畢竟對於大唐而言,這是一條向遙遠的東方航行的路線。

對於唐人來說,美洲就是遠東地帶了,意識到這一點,李曄也是自嘲一笑。在他的記憶力,遠東可是指代亞洲東部的。

接下來的差事,李曄沒有具體參與,讓楊行密和楚南懷去商議後,理所應當的當其了甩手掌櫃,只決定提綱挈領的部分。

剩下來的事不復雜,但是做起來會很忙,不過有原住民的可供驅使,修真資源的聚斂就會很快。在沒有真人境實力的大修士後,這裡的原住民只能成爲勞力。

相比較於美洲廣袤的天地,這裡的原住民實在是太少了,南北大陸的人丁加起來,都沒有三個長安城的人口多。

按照李曄的安排,遠東艦隊這次會留下一部分修士、將士,幫助楚南懷師徒控制原住民,初步實現地方穩定。

艦隊第二次過來的時候,除了繼續輸送一部分將士,還會帶來大量官員與擅長山川資源勘測的修士,在這裡建立屬於大唐的統治,到時候,各地的城池、道路都會陸續建設。

對原住民的驅使,李曄的策略也很簡單,最初幾年肯定不會客氣,以鐵血手腕爲主。畢竟遠東艦隊的時間不多,必須快速運回大量資源,提升大唐國力,保證接下來的西域之戰。

除此之外,這也是打熬原住民性子,爲日後教化打基礎的需要。

等過個三五年,原住民都老實了,乖乖聽話了,唐軍在這裡就不會再輕易殺人。之後逐步給予原住民大唐戶籍,讓他們也享受到開發大陸帶來的巨大福利,直到讓他們徹底變成唐人。

與此同時,海河衙門也在加緊製造海船戰艦,遠東艦隊的規模必須儘快得到擴大。

回到長安後,李曄也沒太悠閒。

且不說大唐修真文明的快速發展,必然會產生茫茫多需要批閱的奏摺,草原、安東、鎮東的事務都很多。

李振、崔克禮成天忙得暈頭轉向,已經開始奏請擴大三省六部,設立專門的官衙處理包括安東、鎮東都護府在內的海外之事。

李曄對此自然同意,攤子大了就是這樣,管理起來會很麻煩。

瑪雅人就沒這個顧慮,原住民一共就那麼多人,還分散在各地各個城池,彼此互不統屬,還互相敵視。

一個統治者就帶着幾千幾萬人生活,一座神廟就夠管理了,能形成科學高效的軍政體系,產生優秀的治國智慧、思想、軍政文明纔是怪事。

“張長安這小子看起來挺穩重的,怎麼給自己惹了這麼大一個麻煩?”李曄將手裡的奏摺放下,感覺有些啼笑皆非,便問站在殿中的李振。

李振也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可思議,按理說,一個對仕途有想法的年輕人,怎麼都不可能拒絕兵部左侍郎家的親事,“臣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摺子上的事情,的確是發生了,張長安拒絕了家裡安排的親事,故而得罪了錢侍郎,今年的官評是中等。”

在河西的時候,李曄對張長安的觀感不錯,加上對方在懷戎之戰中的表現,李曄對他還是抱有厚望的,沒想到現在竟然鬧出了這樣的烏龍。

這份奏摺是御史臺呈上來的,本意是彈劾兵部左侍郎濫用職權,雖然沒什麼證據,但張長安的確是被打壓了——風聞奏事本就是御史臺的職責。

擺擺手,示意李振退下,李曄發動帝道之眼,觀察了一陣張長安現在的情況。可惜帝道之眼只能看現在,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將來,故而也沒甚麼特別的發現。

“傳令青衣衙門,去查查這份奏摺上的事。”李曄叫來一名宦官,將摺子遞給對方,讓他去傳自己的旨意。

如果張長安真是在草原州辦差不力,只能得箇中等的官評也就罷了,倘若果真是被兵部左侍郎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讓吏部同僚刻意打壓張長安,李曄自然會懲治濫用職權之人。

不過張長安要是果真爲了一個牧羊女,就放棄了大好前程,這種不考慮後果不思進取的行爲,簡直就是奮發進取的唐人中的異類,李曄一定會......很欣賞。

數日後,青衣衙門的調查有了結果,宋嬌親自來稟報。

“你還別說,張長安這小子有點血性,他硬是沒瞧上錢侍郎的千金。這話是楚錚那小子親口說的,當初在草原上訓練新騎那半年,他剛好目睹了這件事的整個經過。”

宋嬌饒有興致的說道,在現如今的大唐,她是除了岐王之外,爲數不多幾個在李曄面前,還能維持自己一貫風儀的存在。

“我調查了那個部落,很清楚格桑那丫頭是喜歡張長安的,不過張長安對格桑雖然也不錯,但一直不曾在夜晚進過對方的帳篷,按照牧人的話來說,這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不過在張長安從安東都護府回來之後,情況有了明顯不同,牧人們都說,現在經常看到兩人出雙入對。”

聽完宋嬌的陳述,李曄對事情便有了完整了解。要說張長安不喜歡格桑,那明顯是瞎扯,如若不然,他必定不會拒絕親事,只是可能他自己之前都沒有意識到罷了。

再加上一點年輕人的血氣方剛,且纔在懷戎立下奇功,難免意氣勃發,這個關頭不願屈從權貴、靠女人換取進身之階,篤信靠自己的實力也能拼出一片天,也是人之常情。

張長安在這件事上的表現,說不上對錯,只能說是選擇。

個人選擇。

摧眉折腰事權貴,雖有利而不爲,堅持自己的風骨,堅守自己的驕傲,雖無利而爲之。

“在此之前,我覺得張長安這小子可以大用,天賦不錯,性情堅韌,膽大心細,還有不俗的才幹。未來的大唐,必然掌控天下,正需要他這樣的人坐鎮一方,獨當一面,威服四夷。”

李曄說到這裡,頗爲欣慰、欣喜的笑了笑,“但是現在,我覺得張長安有做宰相的潛力。”

宋嬌白了李曄一眼,“如此感情用事,不知權衡利弊,也能做宰相?”

李曄搖搖頭,正色道:“這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堅持原則,也是堅守本心。大唐有才的大修士不少,像楊行密那樣的,更是能夠獨領一軍,在未知之地開疆拓土的雄才。但在我眼中,楊行密可以戰功赫赫,卻絕對不能做宰相。”

“楊行密都不能做宰相?”宋嬌詫異的張圓了殷紅嘴脣。

“不錯。他雖然也有堅持,但處事畢竟過於圓滑,算計心也太重。

“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外圓內方之人。圓滑得久了、多了,必然會影響到心智。亂世之中,楊行密或許可以成爲一方諸侯,但絕對不可能一統天下;治世之中,他或許能做尋常國家的宰相,但絕對做不了未來的大唐的宰相。”

李曄罕見的面容肅穆,“一個真正的雄國,需要有原則的帝王,也需要有堅持的宰相。這世間的事,不是都能用來權衡利弊的,有些時候,利大而不爲,有些事情,賠本也要去做。”

宋嬌皺了皺妖媚的長眉,似有所悟。

李曄跟她說起十三將士歸玉門的故事。

西漢覆亡後,北匈奴佔據西域,東漢永平十六年,大漢再度向西域用兵,驅逐北匈奴,永平十七年,重設西域都護府,任命耿恭爲戊已校尉。次年,不甘失敗的北匈奴發兵兩萬來攻,圍耿恭部數百人於孤城。

雙方喋血鏖戰,從春至秋,漢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北匈奴竟然始終無法攻克城池。

當時漢明帝駕崩,漢章帝繼位,朝廷一時無法支援,等到國政稍稍平穩,已經快要冬日。司空認爲勞師遠征,千里奔馳,救援這麼點人不划算、沒必要,而且等到大軍過去,耿恭所部說不定早死完了。

而且現在正是寒冬時節,大軍出動,自己首先就會折損,到時候死傷千人,耗費大量糧秣軍資,去救援幾百人,完全是舍小就大,還是從長計議,日後另找時間,準備好了再出兵西域得好。

而更多漢臣認爲,耿恭必須救,且要立馬去救。

於是漢軍就去救了。

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共出動七千將士,於寒冬臘月,頂風冒雪,在西北戈壁荒漠中行軍,去救援兩千多裡外,數十名生死未知的同袍。

路途中凍死多少人,沒有記載。

次年正月,七千漢軍將士抵達柳中城,大敗車師叛軍,斬首級三千八百有餘,俘三千餘。

而這時,他們距離耿恭還有數百里,中間隔着白雪皚皚的天山。正月時節大雪紛飛,平地積雪數尺,有的地方甚至逾丈,而將士們千里疾行過來,又方經大戰,實在是疲憊不堪。

耿恭部幾十人,還需要去救嗎?

漢軍分出兩千將士,去救了。

援軍抵達時,疏勒城中的耿恭所部,只剩下二十六人。

之後便是回撤,一路被匈奴騎兵追擊,且戰且走,抵達玉門關時,二十六人只剩下十三人。

他們雖然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但得以生還長安。

這便是十三將士歸玉門。

也是岳飛在滿江紅中所寫“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由來。

“若是楊行密爲宰相,他或許會在來年氣候適宜的時候,發兵找回場面,卻絕對不會在寒冬臘月,派遣將士跨越千里去救援。但,張長安會。”

李曄沉聲道,“這場救援,因爲寒冬出兵,將士不知多死了多少,的確不划算。可我大唐,需要的就是會下達這種命令的宰相!”

這就是強漢雄風,是大漢之所以是強漢的原因,宋嬌心悅臣服,躬身行禮:“臣明白了。”

第二十一章 少男少女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四十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7)第三十八章 地仙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十八章 錯誤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四十章 制勝(1)第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溜了溜了(三更)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三十一章 難不成在給我挖坑?第六十四章 計謀(三更)第一百三十章 追殺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五十二章 爲了什麼第三十六章 一場勝 一聲喚第二十八章 你一點用處都沒有(第三更)第一百四十章 不危險不累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見老友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六十三章 風雲(2)第一百三十章 敵至第六章 吳鉤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五十一章 聖姬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二十七章 看到孤王又如何(第二更)第四十章 得逞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六十二章 王威在上第五十二章 真人境楚南懷(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不是我願意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三十二章 遠見卓識(第六更)第六十八章 值得第一章 勤王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十六章 衝府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一百四十章 不要忘記(二更)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一百三十三章 艱險第三十六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3)第九十五章 決戰(5)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二十二章 朋友第四十一章 制勝(2)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六十二章 開創新的時代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十九章 整軍第一百三十章 你睜眼啊第二十四章 亂世(中)【第七更】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一章 見朱溫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三十四章 暗鬥第五十七章 (第六更)不同戴天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罪第七章 養豬第一百二十六章 放棄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三十一章 對臺戲第七章 水妖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陣(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九章 輕輕鬆鬆(第三更)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六十七章 四境平(3)第九十五章 聖姬?岐王?(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清楚了第五十一章 奪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章 應對第七十四章 邪惡與正義第九章 驚變第五十一章 怎麼賠(三更)第十一章 異變陡生 大戰降臨第八十一章 滾滾向前的馬車
第二十一章 少男少女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三十一章 佈局第四十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7)第三十八章 地仙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十八章 錯誤第七十六章 害怕(上)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四十章 制勝(1)第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更)第八十四章 溜了溜了(三更)第三十六章 下來受死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三十章 羣賢畢至 風雲際會(4)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三十一章 難不成在給我挖坑?第六十四章 計謀(三更)第一百三十章 追殺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五十二章 爲了什麼第三十六章 一場勝 一聲喚第二十八章 你一點用處都沒有(第三更)第一百四十章 不危險不累第一百二十三章 如見老友第五章 屍體已經涼了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二十章 全面戰爭第六十三章 風雲(2)第一百三十章 敵至第六章 吳鉤第五十二章 各處情況第五十一章 聖姬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五十八章 輪迴大陣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二十七章 看到孤王又如何(第二更)第四十章 得逞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六十二章 王威在上第五十二章 真人境楚南懷(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不是我願意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三十二章 遠見卓識(第六更)第六十八章 值得第一章 勤王第十四章 師姐師弟第十六章 衝府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一百四十章 不要忘記(二更)第三十五章 柳暗第一百三十三章 艱險第三十六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3)第九十五章 決戰(5)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五十七章 危機與勝利(5)第二十二章 朋友第四十一章 制勝(2)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六十二章 開創新的時代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十九章 整軍第一百三十章 你睜眼啊第二十四章 亂世(中)【第七更】第八十五章 追擊第八十一章 見朱溫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三十四章 暗鬥第五十七章 (第六更)不同戴天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罪第七章 養豬第一百二十六章 放棄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三十一章 對臺戲第七章 水妖第五十三章 悍然入陣(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攔截第九章 輕輕鬆鬆(第三更)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六十七章 四境平(3)第九十五章 聖姬?岐王?(三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清楚了第五十一章 奪運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九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四章 應對第七十四章 邪惡與正義第九章 驚變第五十一章 怎麼賠(三更)第十一章 異變陡生 大戰降臨第八十一章 滾滾向前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