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克用的困境

楊復光和周岌聽到李曄這話,眼中都閃過一抹異色,看樣子李曄好像知道秦宗權的事,這很不正常,按理說李曄遠在平盧,不可能知道忠武軍內政。

周岌還在遲疑,楊復光已經將目光投向宋嬌,最後收了回來,方纔介紹宋嬌的時候,李曄說得很清楚,宋嬌是他的探子首領。是探子首領,而不是斥候首領,這個名號可謂大有深意。

結合對方的修爲,楊復光不難想到,李曄口中的探子,很可能就在江湖之中。不過這也不稀奇,類似的事他聽說過,李峴在世的時候,每逢征戰,就有用江湖修士,蒐集軍情的習慣,高駢也是如此。

只不過李曄能在還沒到中原之前,就把忠武軍的情況都弄清,顯然是佈局很早,聯繫李曄出鎮平盧的目的,楊復光認識到,李曄恐怕是要下一盤大棋。念及於此,楊復光心裡對李曄的評價,不禁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察覺到楊復光看自己的目光有異,李曄笑道:“楊監軍不必看我,我的意思很明顯,說的就是秦宗權。”

見李曄大方承認,周岌頗爲驚訝,楊復光卻道:“安王說的沒錯,臨戰之際,必須上下齊心,就算不能共仇敵愾,也不能讓自家人脫了後腿。既然如此,咱家便走一趟蔡州,去見見秦宗權。”

周岌大驚:“監軍此去蔡州,若是秦宗權有貳心,豈非自投虎口?”

楊復光看了李曄一眼,笑道:“廉使不必擔心,有安王殿下相呼應,大勢在我們這一邊,秦宗權是聰明人,他不會逆勢而爲,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落人把柄。”

周岌遲疑不定,左右爲難,李曄便道:“監軍說的沒錯,有了今夜一戰,相信秦宗權知道該怎麼做。”

接下來,衆人商議了合兵出征的細節,李曄這個時候沒提糧秣的事,畢竟平盧軍的糧秣暫時不缺,等到真攻克了鄧州,再來籌謀這些事,就顯得理所應當。

商議完這些,李曄便沒有在許州多停留,臨走之前,他告訴楊復光和周岌,他的使者很快就會趕來,日後的聯繫就交給使者完成。

第二日,李曄離開許州,他讓宋嬌派遣青衣衙門的修士,回去給劉大正傳信,讓他帶大軍進入許州,與忠武軍合兵一處,到時候按照計劃趕赴鄧州即可。

李曄自己去打算先走一趟鄧州,去看一看鄧州的防禦情況,算是充當斥候了。

修爲到了練氣九層,只要不跟軍隊正面交手,出入城池都只是等閒,城防軍根本防不住,所以李曄也不用擔心安全問題,另外,他去看鄧州的防禦情況,能夠看到的,自然比普通斥候、探子要多。

若能提前見一見朱溫,那當然是最好的,知己知己方能百戰不殆。

......

李國昌已經老邁,前些年還是振武節度使的時候,不服朝廷管束,擅自侵奪臨鎮州縣,被附近各鎮聯兵征討,戰事持續數年,大小戰鬥打了數百場,到處奔波勞碌,最終卻被擊敗,只得逃到草原求韃靼部庇護。

也虧得是唐室羸弱,沒有越過長城追擊到韃靼部,這纔給了李國昌喘息的機會,要是換了朝廷強盛的時候,說不得李國昌就要走投無路,被抓回去治罪。一連串戰事,讓李國昌新傷添了不少,加上舊疾復發,身體一日日垮了下去。

這回黃巢攻破長安,皇朝最重要的事,便是擊敗反賊,奪回京師,所以李國昌之前那點事,已經淪爲次要矛盾,加之有人幫李國昌父子說項,李儼也認爲沙陀兵頗有戰力,值得依仗,這便給了李國昌將功贖罪的機會,去征討黃巢。

眼下這場戰爭,是李國昌父子東山再起的唯一機會,李國昌卻因爲身體情況太差,不能親自領兵出戰,所以李克用只得獨自領軍。

李克用向韃靼部借了五萬兵馬,一路南下,行軍至代州的時候,便停了下來,在這裡,他見到了沙陀部酋長,也就是李國昌的兄長李友金。

沙陀部依附唐朝很多年了,一直爲唐朝戍衛邊關,號代北軍,這回黃巢起兵,長安被攻克,李儼和鄭畋急招邊軍入關,討伐黃巢,代北軍也在被徵召之列。

原本李國昌跟唐軍開戰的時候,整個沙陀部都是被唐軍打擊的對象,後來李國昌屢戰屢敗,李友金見事不可爲,便向唐軍投降,雖說坑了李國昌父子一把,但至少保住了沙陀部,戰後李國昌父子遠遁草原,沙陀部仍然是大唐邊軍。

如果沒有當初李友金的反水,今天李國昌父子也就沒有翻身的機會。

如今有了這個大義名分在,李友金這才能上書朝廷,讓李克用帶兵來襄助自己,給李克用東山再起的機會。

要領兵征戰,首先得有糧食,韃靼部給李克用借了兵,糧食卻沒有,李克用也不可能趕着幾十萬只羊入關,一路趕到長安去,所以李克用得向藩鎮借糧。

李友金是沒有糧食的,邊軍的糧食本來就要中原供應,李克用便向河東節度使借糧。

這日,去運糧的將軍回來了。

“將軍,糧食運回來了。”那是一名年輕將領,生的虎背熊腰,威武不凡,正是李克用最親信的將領,安存孝,只比他小兩歲。

“帶回來多少糧食?”李克用連忙起身詢問。

“銅錢五千貫,粟米五千斛。”安存孝回答道。

“什麼?”李克用愣住,銅錢五千貫,粟米五千斛,當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對五萬將士而言,這點糧秣連塞牙縫都不夠。

況且,李克用到了代州後,兵馬已經不止五萬,他召集了韃靼部的勇士,現在麾下兵馬已經達到十萬。

李克用大怒:“鄭從讜那老匹夫,安敢如此欺我辱我?!”

鄭從讜便是河東節度使,代州也是河東的屬州,李克用要進入中原,必然要取道河東,而且河東也是沿途勢力最大的節度使。河東就是黃河之東,三晉大地。

鄭從讜隨便拿出來點糧秣來,都不至於只有這麼點,很顯然,鄭從讜就沒有正經給李克用糧秣的打算。

這時候,坐在帳中的一個白麪和尚,老神在在的說話了:“之前老將軍還是振武節度使的時候,便跟河東不對付,康承訓坐鎮河東,更是爲了掣肘振武而來,後來康承訓被振武逼得被迫離鎮,最終還死在歸途中,鄭從讜繼任河東節度使,自然不會給將軍好臉色。”

這和尚便是慧明,出自覺曉寺,之前跟李克用去過長安。當時李克用與李曄在黃梨鄉一戰,若非慧明護着李克用走得快,只怕李克用就要被李曄俘虜。

李克用揮揮手,讓安存孝先下去,他回到主座上,看着慧明,猶在氣憤:“我這回是奉詔領兵討賊,爲國盡忠,佔據大義名分,鄭從讜他怎敢如此行事?難不成,他還要阻我南下不成?”

“很顯然,鄭從讜就是如此打算。”

慧明垂着眼簾,聲音平淡,不急不緩,“不過這也怪不得鄭從讜。先前老將軍坐鎮振武的時候,侵奪臨鎮州縣,大肆擴充勢力,最終還跟朝廷大軍交戰,在朝臣看來,將軍父子,形同反賊。雖說眼下黃巢禍亂中原,朝廷同意徵召將軍南下勤王,但誰又敢保證,將軍跟黃巢是不同的?或許,將軍就是跟黃巢同樣的心思,想要趁着這個機會,佔領大唐江山。”

這話很是刺耳,而且誅心,但從慧明嘴裡說出來,卻十分平靜,平靜中有一股讓人信服的力量。

李克用有些窘迫,當初振武不遵朝廷號令,侵奪臨鎮州縣,說白了就是造反。而且當時中原有王仙芝、黃巢在舉事,可謂是南北呼應。

可誰能想到,官軍打了黃巢幾年,雖說逼得黃巢流竄大江南北,最後躲到嶺南廣州,但反而越打越強,部衆越打越多,到最後甚至攻破了長安。李國昌父子倒好,坐擁沙陀精兵,竟然直接被掃平了。

至今李克用都不明白,爲何比黃巢那幫民兵,精銳得多的沙陀精銳,會說敗就敗了。

有唐一朝,官軍無論對內戰爭勝負如何,只要一朝對外對上異族,那都是隨隨便便就能把對方放翻的。草原諸部自以爲很強大,但屢次南向用兵,別說入侵中原,連邊關藩鎮軍都打不過,哪怕是在唐室最羸弱的時候。

後來契丹強大了,屢次南侵,坐鎮幽州的盧龍軍,以一地戰一國,也沒讓契丹攻進中原。

只有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兵力嚴重不足,經常需要以一敵百的河西、西域。貨真價實以一敵十,近乎以一敵百,仍能血戰數十年的西域唐軍,那是另外一個故事。

李克用惱火道:“本將忠心報國,只想將功贖罪,豈會跟那黃賊一樣?!”

這句話說完,李克用忽然反應過來,看着慧明道:“大師的意思是說,鄭從讜是這麼想的?他懷疑我居心叵測,所以纔不給我糧秣?”

慧明露出一絲微笑:“將軍聰慧,果然一點就通。”

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一百四十章 鐵血手腕第五十七章 決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熱血未冷第六十七章 蜀軍之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勾結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寒而慄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近的一次第三十二章 我不會欺負你第一百二十九章 殺人又不是靠嘴(三更)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哭聲第五十三章 人的名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五章 夕陽動人心第五十一章 大勢盡失(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禮節性詢問(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四十八章 魔頭之威(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們跟你們不同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九十九章 爲安王討回公道(三更)第七十五章 長存與再會(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四十八章 愛情經與吃飯論第四十九章 領先與強大第十四章 這一劍第五十一章 大勢盡失(第三更)第十章 南下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監察院第六章 李克用的困境第二十一章 答案第八十八章 王來了(5)第四章 絕不後退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八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章 明志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二十章 很好很銷魂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四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三十九章 李曄的威逼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九十四章 決戰(4)第十章 九尾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誤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逃遁第二十章 不敢自稱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十章 沒準備好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七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三章 關我屁事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茲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二十六章 你們的下場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十一章 不該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溫的選擇第四十章 花明(5)第二十六章 歷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與黑白小魚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六十九章 四境平(5)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二十八章 相視而吐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四十七章 再動要出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八十九章 王來了(6)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十五章 殺戮的大唐修士(上)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
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一百四十章 鐵血手腕第五十七章 決勝第一百四十三章 熱血未冷第六十七章 蜀軍之敗(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勾結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寒而慄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近的一次第三十二章 我不會欺負你第一百二十九章 殺人又不是靠嘴(三更)第六十三章 合理與不合理第六十九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我李兄(第三更)第三十七章 哭聲第五十三章 人的名第十三章 逃竄(下)第八十九章 特別對待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六十八章 成果(二更)第五章 夕陽動人心第五十一章 大勢盡失(第三更)第六十三章 禮節性詢問(三更)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四十八章 魔頭之威(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點與起點第一百一十八章 我們跟你們不同第十二章 所謂的長沙王第四十四章 突然到來的李峴第七十八章 原來是白狼大人(三更)第五十九章 慷慨赴死(第二更)第三章 安王的意思第九十九章 爲安王討回公道(三更)第七十五章 長存與再會(大結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硬拼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好算計第五十四章 還是要來(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四十八章 愛情經與吃飯論第四十九章 領先與強大第十四章 這一劍第五十一章 大勢盡失(第三更)第十章 南下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二十七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一百四十九章 監察院第六章 李克用的困境第二十一章 答案第八十八章 王來了(5)第四章 絕不後退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八十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章 明志第四十三章 變革者第二十章 很好很銷魂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二更)第四章 應對第六十五章 英雄你不能死第三十九章 李曄的威逼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九十四章 決戰(4)第十章 九尾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一百二十九章 誤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逃遁第二十章 不敢自稱讀書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除封印 指殺仙人第十章 沒準備好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七十一章 迎難而上第四十三章 關我屁事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茲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二十六章 你們的下場第九十八章 平壤之戰(3)第十一章 不該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朱溫的選擇第四十章 花明(5)第二十六章 歷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馬海戰(3)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與黑白小魚第一百三十三章 道心第六十九章 四境平(5)第一百二十章 勸降第二十八章 相視而吐第九章 各爲其主必相殺(第二更)第四十二章 無量天尊第八十三章 汴州之變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磨盤第四十七章 再動要出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八十九章 王來了(6)第三章 應對(第三更)第十五章 殺戮的大唐修士(上)第一百零三章 我不信第二十七章 羣情激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