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誅賊勤王之策

崔克禮就在青州,李振雖然遠在河東,但他本身修爲不弱,趕過來也不需要多久。

倒是各鎮節度使,雖然都是練氣高段、真人境的修爲,但到青州來勢必要帶領數百人的護衛隊伍,速度並不會太快。不過這一點李曄並不擔心。

數日後,李振趕到青州,李曄當即在王府議事堂召開軍議。

各鎮節度使雖然還沒到,但李曄不打算等他們,本來出兵計劃就是他和自己的心腹商議,各鎮節度使只需要執行即可。

在座的除了李振、崔克禮等數名文官外,都是軍中的高級將領,由劉大正和上官傾城領銜,坐了滿滿一堂。

這些將領並不都在青州駐紮,很多都在外州甚至外鎮,平時碰面的機會不多,現在聚集到了一起,相熟的人不免交頭接耳一番。

“這回殿下着急召我們回來,看來是有重大行動,不知是要對誰用兵?老劉,你久在殿下身邊,消息靈通,趕緊給我透露一二。”趙破虜湊到劉大正面前。

劉大正淡淡道:“還能對誰用兵,你自己不會用腦子想想?這南北各方,現在有誰招惹到了我們?”

趙破虜嘿然道:“這麼說來,果然是要打朱溫了?這真是太好了!這幾個月朱溫在中原到處用兵,宣武軍附近的藩鎮都被他攻佔,這簡直是目無王法,不把殿下放在眼裡,我早就想揍他了!實不相瞞,我在齊州可沒少收到附近各鎮節度使的求援信,奈何殿下的軍令是據守城池,無令不得擅出,我可是憋得人都快瘋了!”

劉大正瞟了趙破虜一眼,“你以爲就你收到了求援信?青州是殿下王府所在之地,這幾個月來各鎮節度使派來的使者,都快把門檻踏破了!連天平均薛威都親自來過,他旁邊的藩鎮被朱溫打下來後,可是擔心受怕得要死,一定要我們派兵過去協防。就現在,許州秦宗權的使者,還在青州城中!”

趙破虜狠狠一拍大腿,不無懊惱道:“這麼多藩鎮來向殿下求援,可見他們心中還是向着殿下的,現在殿下把他們晾了幾個月,讓他們的藩鎮被朱溫奪去,他們肯定心都寒透了!”

“殿下奉陛下之命,有節度整個山東軍政的權力,現在局面被朱溫鬧成這樣,各鎮的將士、百姓,對殿下肯定失望得很,這對殿下的威望大大不利啊!說到底,這不僅是朱溫跟殿下的戰鬥,更是道門和皇朝誰掌控天下的大問題,天下諸侯和百姓都看着呢!”

劉大正冷笑一聲,“朱溫的確囂張了幾個月,佔領了不少藩鎮,道門的道兵也威風了一陣,但那又如何?現在殿下回來了,他們還能放肆多久?你也別跟我在這嚷嚷,待會兒殿下來了,若是安排你打頭陣,你可別給我慫了!”

趙破虜虎目一瞪,“我趙破虜還會怕了他朱溫不成?莫說打頭陣,殿下讓我直搗汴州,我都敢馬上帶兵出征!那朱溫無視殿下,無視我們平盧軍,在中原鬧了這麼久,三軍將士誰不是恨得牙癢?”

這時候,他們旁邊的崔克禮嘆息道:“哪有那麼簡單。”

兩人不解,都向崔克禮看過去,“先生此言何意?”

崔克禮悠悠道:“殿下雖然有節制山東的軍政大權,朱溫禍亂中原,殿下可以興兵征討,但你們可別忘了,現在天子在李茂貞手裡!李茂貞現在雖然喊着朱溫是賊子,號召各個藩鎮對其用兵,但若是殿下真取得了對朱溫之戰的勝利,他李茂貞豈非寢食難安?讓殿下坐擁北方和中原,李茂貞會這麼傻嗎?”

劉大正悚然一驚,連忙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崔克禮神色肅殺,“就怕殿下對朱溫之戰取得優勢的時候,李茂貞借天子之手下達詔令,讓殿下退回平盧。到時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們讓殿下是退還是不退?退,則朱溫就能趁機反攻;不退,則殿下就是不忠,李茂貞若是下詔訓斥,很容易就能將殿下打成亂臣賊子!”

“你們可別忘了,殿下得北方之所以這麼順利,有朝廷的大義名分十分重要。那些藩鎮節度使,也是因爲看到跟着殿下有個保底前程,纔會那麼輕易就追隨殿下。一旦殿下背上了逆臣的罪名,成爲衆矢之的,情況會如何,就不必崔某多言了吧?”

劉大正和趙破虜啞然,額頭上很快就滿是汗水。

情況若是如此,那可就真的危險了。

偏偏事情還真的極有可能這麼發展!

衆人沒有再多言,因爲李曄已經到了門外。

滿堂的文官武將,都站起身行禮相迎,並且讓開中間的通道。

李曄從衆人中間走過,徑直來到主座上,這纔對衆人道:“都免禮,落座吧。”

李曄掃視衆人一圈,先是笑容和煦的寒暄了一陣。在座的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是他的肱骨之臣,平日裡也都沒閒着,他必須要表達對他們的關切,這是承認他們的付出。

寒暄過後,李曄沒有說什麼廢話,直接進入主題:“數月以來,天下形勢大變。朱溫攜道兵之威禍亂中原,李茂貞依仗嵩陽兵家之助攻破長安挾持陛下,高駢則跟一些儒門書生沆瀣一氣佔據淮南、江南大片州縣,就連西川王建也在蜀中攻城略地!”

“大小諸侯乘勢而起,各地烽煙不休,盜賊橫生以下犯上,社稷因此而沉淪,百姓因此而不得安生,以至於哀鴻遍野,十室九空!孤王身爲李唐宗室、朝廷重臣,承蒙陛下信任,節制山東軍政,眼見天下局面糜爛至此,痛心疾首寢食難安!爾等說說,孤王應該怎麼辦?”

此言一出,堂中頓時炸了鍋,武將們紛紛進言,請求出兵橫掃天下,廓清宇內,彰顯安王之威。

李振和崔克禮相視一眼,在交流了一下眼神後,前者起身離座,來到大堂中央,對李曄行禮。

諸將見狀紛紛止住話頭。

李振是李曄麾下頭號心腹,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無論是政才還是軍略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現在他站了出來自然是有話要說,大家都做好了洗耳恭聽的準備。

不負衆人所望,李振侃侃而談:“殿下自出任平盧節度使以來,夙興夜寐,屯田修城鑄甲練兵,四年如一日,這纔有平盧兵精糧足之象,黃巢西進關中時,殿下率領各鎮將士掃平亂兵,遂有彌天大功。自那時起,殿下不解甲、不休沐,平魏博、徵河東,旬月內安定北方,功在社稷,利在天下,遂令八方歎服。”

“而今天下大亂,社稷蒙塵,天子受屈,實乃時也命也,並非殿下之過。放眼天下藩鎮,能在此時勘定禍亂,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之即倒者,非殿下莫屬!當此之際,天子之被賊臣挾持,詔令不存,振斗膽進言,殿下當以宗室之身、安王之尊,興兵平亂,先定中原,滅賊人朱溫,再趨關中,誅惡賊李茂貞,收復京師、迎還天子,以正天下綱紀!”

“屆時,殿下手握百萬雄師,上有天子詔令,下有三軍效命,天下藩鎮莫敢不服,必將爭相入京師負荊請罪;四海賊寇莫敢不懼,勢必散入山林作鳥獸散!如此社稷能定,天下可安,方不負安王之名!”

李振這番話說的擲地有聲,氣勢不凡,餘音繞樑,猶如沙場金戈之聲,有醍醐灌頂之效。

諸將聞之,莫不歎服,文官聽之,莫不心折。

李曄頷首道:“先生所言甚善。”

李曄從妖族歸來後,天下形勢已經大變,現在的情況跟之前不相同了,諸侯割據之勢已經形成。最爲嚴重的是天子被李茂貞挾持,李曄往後的軍事行動,再也得不到朝廷給予的大義名分支持。

名不正言不順,則事不成。

師出無名,是爲叛軍亂賊,天下人人得而株之。

簡單說,若是李曄沒有朝廷命令就征伐各方,各個藩鎮都能大義凜然的興兵抗拒,若是李茂貞借天子之名下一紙詔書,天下諸侯甚至都能對李曄兵戈相向。

局面若是落到這個地步,李曄舉步維艱。

所以形勢變了,李曄的應對之策也要變。

李振這一番話,主旨只有一個,爲李曄闡明往後的行動方向。

核心思想也就一個:天子被挾持,天子詔令李曄不必再管,無論李茂貞借李嚴之手發佈什麼詔書,李曄只管以李唐宗室和安王的身份,當仁不讓興義兵勤王,打出誅殺逆臣的旗號,揮師向西。

而在這個過程中,誰要是擋了李曄救李嚴的路,就是叛臣逆賊,李曄完全可以一路打過去。

譬如說,朱溫。

第八章 龍女(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第五十五章 危機與勝利(3)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一百零四章 秘境中心(二更)第十八章 漠南之殤(3)第四十二章 流光,大傘,飛矢第十九章 整軍第九章 英雄快跑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四十七章 殺破(1)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零二章 不後悔(三更)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八十二章 宴席(2)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鹿洞之謀(上)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七十七章 害怕(下)第二十五章 絕望(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難不成在給我挖坑?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擊第四十九章 攻守易行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三十八章 被扭轉的關係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二十七章 掏心換心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五十一章 聖姬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六章 回馬槍第一百六十二章 恐懼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十三章 不利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與黑白小魚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九十章 勝負已分(上)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五十六章 危機與勝利(4)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宮變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書生道 君子堂第九十七章 平壤之戰(2)第六十九章 兄弟之情(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的聯合第六十章 三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五十四章 佈置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天下第一(二更)第九十章 有禮第一百二十二章 並不簡單的郡主第十章 太弱了(下)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見天機第七十二章 對手(1)第十九章 整軍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一百三十章 追殺第四十章 救兵第十六章 殺戮的大唐修士(下)第五十四章 蟒動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七十八章 真正的目標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十章 兵家戰陣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二十六章 殺神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四章 落幕的兩佛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聖軍第七十一章 上任(2)
第八章 龍女(第二更)第四十一章 花明(6)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三十三章 你還可以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一百四十一章 宰相第五十五章 危機與勝利(3)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一百零四章 秘境中心(二更)第十八章 漠南之殤(3)第四十二章 流光,大傘,飛矢第十九章 整軍第九章 英雄快跑第一百一十一章 去太原城(二更)第六十五章 識時務 舊相逢第四十七章 殺破(1)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零二章 不後悔(三更)第九十章 年輕人的風景第十二章 先鋒戰冤句(上)第八十二章 宴席(2)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鹿洞之謀(上)第四十九章 殺破(3)第七十七章 害怕(下)第二十五章 絕望(第三更)第三十一章 難不成在給我挖坑?第九十章 必須決出的勝負第一百零五章 傳說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一百一十三章 合擊第四十九章 攻守易行第一百零九章 生生世世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三十八章 被扭轉的關係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二十七章 掏心換心第二十二章 用人之際(第五更)第五十一章 聖姬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八十六章 回馬槍第一百六十二章 恐懼第三十二章 岐王說 岐王笑第十三章 不利第二十五章 白說了(第三更)第一百零八章 習慣了(二更)第二十七章 大少司命與黑白小魚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日五戰第四十三章 水復第一百零一章 滅國(下)第九十章 勝負已分(上)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五十六章 危機與勝利(4)第一百三十二章 烹小鮮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宮變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一百五十五章 燈籠第十九章 怎能上山?(第三更)第一百一十七章 書生道 君子堂第九十七章 平壤之戰(2)第六十九章 兄弟之情(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宿命的聯合第六十章 三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逐中原而羣雄起(上)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五十四章 佈置第十五章 初戰(4)【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天下第一(二更)第九十章 有禮第一百二十二章 並不簡單的郡主第十章 太弱了(下)第七十章 最後的戰爭(4)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三十八章 我不會說第五十五章 歸義軍的隱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見天機第七十二章 對手(1)第十九章 整軍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一百三十章 追殺第四十章 救兵第十六章 殺戮的大唐修士(下)第五十四章 蟒動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十一章 雖遠必誅(二更)第七十八章 真正的目標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十章 兵家戰陣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六十章 風雲迫中原第二十六章 殺神第五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六十四章 落幕的兩佛之爭第一百六十章 聖軍第七十一章 上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