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浮沉不知命 北面見安王(上)

炎夏將盡,涼爽秋風拍打着北方的山野,碧色山林不知何時已然點綴上了些許黃葉,農夫在田埂休憩時望着碩果累累的莊稼,眼睛裡滿意的笑容怎麼都掩蓋不住,心裡已經開始憧憬着糧滿倉稟的美好景象。

通往青州城的官道上煙塵濺起,一支二十多騎的隊伍正在埋頭趕路,隊伍前面的數名官員身着青、綠色文官袍服,腰間懸掛着銅魚帶,爲首兩名官員則是身着緋色官袍、佩戴銀魚袋。

官道旁莊稼地裡的農夫聽到動靜擡頭,看到這支隊伍後觀望了一會兒,臉上有傾羨敬畏之色。但他並不覺得奇怪,很快就收回了目光。

稍有見識的農夫,已經能夠大概分辨出這些官員的品級,穿青綠色官袍的不會超過六品,若是主政一方撐死也就是一個大縣的縣令,着緋色官袍的則是四五品的大員,少說也是州里的高官。

這些時日經常看到這樣的隊伍,從官道上往青州城趕去,農夫們已經習以爲常。最近平盧有大事發生,消息稍微靈通的百姓都能打探到一二,聽說安王要向中原用兵去打朱溫了,從各方調動了超過百萬兵馬,這可真是了不得。

這麼大的軍事行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各州縣必然要緊密配合,調動物資民夫,往前線運送糧秣輜重。有傳言說,安王趁着給各州縣佈置任務的機會,召集了部分州縣的要員到青州接見,要親自犒賞他們的辛勞。

大軍出征,士氣爲先,不僅是三軍將士要奮勇殺敵,後方文官也要積極備戰,沒有士氣他們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保障物資供應?那可是需要加班加點甚至夜以繼日的。

要激勵士氣,無非就是賞罰二字。安王這個時候親自接見、犒賞州縣主官,雖然略顯倉促,但也不失爲恰當之舉、必要之舉。

秋風颯爽,陽光卻仍舊熾熱,隊伍中一名濃眉大眼的青年官員滿頭是汗,他聽到道旁農夫們的議論交談聲,轉頭看了對方一眼,目中反常的流露出濃濃的擔憂之色。

他名張文策,字坤行,時年三十二歲,是魏博節度使轄下衛州衛縣縣令。

衛州不是魏博治州,衛州刺史府也不在衛縣而在汲縣,但衛縣卻是正經的大縣,跟普通縣令官拜七品不同,張文策是正六品的官階,地位可謂顯赫。

衛縣之所以人丁稠密,是因爲地方富庶,而衛縣富庶的原因只有一個:它位在運河之畔,永濟渠西端就在衛縣境內溝通黃河

然而成也富貴敗也富貴,富庶的衛縣讓張文策地位非凡,卻也給他帶來了諸多隱患,如今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災禍。

方纔他看道旁的百姓時,之所以面帶憂慮之色,是因爲被他們的話勾起了心事。

“安王召集地方官員前往青州城,可不只是爲了犒賞我們......賞罰賞罰,有賞有罰才能激勵士氣、掌控人心,而我卻註定是被懲罰的那一個。”張文策想到這裡,不由得面色愁苦。

張文策是正經青年官員,能夠官拜六品主政衛縣,證明他政纔不差。事實上他將衛縣治理得很好,自上任以來勤於政事夙興夜寐,幾乎可以說是殫精竭慮,所以雖然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但縣中百姓已經在稱讚他的賢名。

然而對於任何官員來說,把事情做好並不是收穫政績、得到升遷的最重要因素。張文策雖然還算年青,但出仕已經多年,非常清楚只有上級認爲你好,認爲你有前途,你纔是真正好纔會真正有前途這個道理。

他能在三十二歲就做衛縣縣令,就說明他之前做得不差,巴結好了上級。

張文策雖然出自儒門,但並不是只知道嚷嚷着仁義道德,卻不知變通的迂腐書生。迂腐書生在治世姑且難以立足,更別說亂世了。

張文策一向的處事準則,是既要做好父母官,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前途。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儒生的起碼道德堅守,也是張文策的爲官底線。不能爲民做主,他這身官袍穿的不踏實。

同樣的,在這個基礎上,他遵守官場規則,該收的禮收,該送的禮送,該奉承上級也絕對不含糊,雖然有時候會感到噁心難受,但他能忍。

也有忍不住的時候。畢竟有些上級官員的嘴臉,有時候實在是比糞便還要臭,裝孫子並不是一件誰都能做到的事。

他的父親在臨終前,曾拉着他的手問他:“是獨善其身容易,還是兼濟天下容易?”

他回答:“獨善其身易。”

他父親問爲何。

張文策答道:“獨善其身只需安居書房,兼濟天下卻要奔波勞力。”

“不,你錯了。”他父親搖了搖頭。

彌留之際的老人家鄭重告訴他:“嘴上喊着仁義道德並不費力,噴爲非作歹的官員一臉唾沫也很簡單,跟惡吏小人劃清界限甚至是書寫文章唾罵他們也不難,充其量無非是不掌權柄、家無餘財罷了。很多時候還能收穫不錯的名聲,被鄉人敬重,甚至是登上儒門賢人、俊彥榜,受到後人稱頌。”

“真正難的,是把仁義道德大同理想埋在肚子裡,對爲非作歹的官員笑臉相迎爲他們鞍前馬後,跟惡吏小人同坐同行與他們把酒言歡稱兄道弟。最難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堅守着儒門士子的抱負,能解百姓之難、能救百姓之苦、能爲百姓帶去福祉,讓他們安居樂業、倉稟實而知禮節,報答君王知遇之恩!”

張文策良久無言。

老人家枯瘦的手緊緊抓着張文策,望着房樑喟然嘆息,“做沽名釣譽、安貧樂道的清流何其易也,做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能吏何其難也!此身可以隨遇而安並不算本事,此心能承苦難纔是真俊傑!”

“坤行啊,你讀了那麼多聖賢書,學了那麼多治國策,你不去做能吏,百姓怎麼辦呢?我輩讀書人,立功立德立言,立功總是排在第一位的。功在社稷,利在百姓,纔不枉爲讀書人啊!”

老人家說完這些話,就再也沒有睜開過眼。

臨死時,他都使勁兒抓着張文策的手。

......

張文策一直記得父親的諄諄教誨,片刻不敢鬆懈。

他身在宦海,一直在尋找做官和做事、爲上和爲下的平衡點。在之前的那些年裡,他一直掌握着這個平衡點。

然而平衡總有被打破的時候。

很多時候平衡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張文策以爲他能一直站在灰色裡,然而一入官場深似海,特別是又恰逢亂世當道,當他想要繼續保持自身顏色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路已經是非黑即白。

一切都發生在這半年。

衛縣不僅是富庶之地,還是危機重重之所。

危險來自於黃河彼岸。

與衛縣隔河相望的,是義成軍節度使的治州所在地——滑州。衛縣縣城距離滑州很近,只有區區數十里。

滑州義成軍節度使毗鄰汴州宣武軍節度使,自打朱溫到任以來,義成軍節度使就被朱溫通過各種手段拉攏,成了對方的堅實羽翼。平盧軍出兵河東中期,宣武軍曾聯合義成軍陳兵黃河之畔,意欲渡河北上。

那些時日,衛縣縣邑籠罩在戰爭陰雲中,每天都有許多土豪鄉紳和平民百姓,惶急的來縣衙詢問情況。大家都清楚,宣武、義成兩軍一旦渡河,衛縣首當其衝,必然遭受兵禍貽害,人死財沒。

那段時間張文策坐立難安,日不能食、夜不能寐。

後來因爲平盧軍攻勢太順,朱溫見河東已經無機可趁,便揮師東進,去攻打青州,衛縣僥倖得存。

得知義成、宣武兩軍撤走後,跟那些相擁慶賀的百姓不同,站在城頭遙望黃河的張文策心有餘悸,久久不能平靜。

義成、宣武兩軍這回是撤了,但是往後還會不會來?

衛縣距離滑州太近了。

義成軍若是派遣精騎渡河,一日就能衝到衛縣城下。

義成軍畢竟是藩鎮軍,有許許多多練氣期的修士,他們若是來急襲衛縣,以衛縣那點可憐的兵力、微小的修士力量、低矮的城牆簡陋的城防,根本不可能防禦得住。

對方只需要一波攻勢,衛縣防線就會被攻破,根本撐不到援軍趕來。

義成軍會來嗎?

張文策眉頭緊鎖。

朱溫跟安王敵對,義成軍又是最早投靠朱溫的藩鎮,而且衛縣富庶衆所周知,就算義成軍不會輕易攻打魏博,可他們會不會剽掠衛縣,殺人搶錢?

張文層沉默肅立了半日,直到天黑才下城。

他做了一個決定。

他要保護衛縣百姓。

於是他整頓軍防。

虧的是他之前會做官,得到上級看重,也做了許多實事,被百姓稱頌,權柄和威望都極大,所以這件事他做的很順利。

短短一月,他就招募了三千青壯,一面修繕縣邑城防,深挖溝、高築牆,一面在黃河沿岸修建防禦工事,構建預警烽燧線,甚至是組織鄉里百姓做應對戰爭的必要演練。

結果是花錢如流水。

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宮變(7)第二十五章 亂世(下)【第八更】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決戰(3)(三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軍勢洶涌第七十五章 掌控(1)第三十七章 花明(2)第九章 擋道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七十九章 天道的規則第五十二章 可惡的小魔頭第六章 吳鉤第三十七章 花明(2)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章 出手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八十六章 回馬槍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一百一十五章 殺妖王 得魂珠(三更)第六十九章 蜀軍之敗(下)第八十七章 王來了(4)第八十三章 宴席(3)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自立爲帝(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九十七章 留下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四十二章 牛魔王的兒子第十三章 不利第一百六十章 聖軍第四十七章 嬀州會戰(3)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九十一章 險惡交鋒第六十七章 四境平(3)第二十二章 兩百斤山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五十六章 (第五更)人傑齊聚第九十八章 爲你哭過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九十七章 都給你第五十三章 血戰有兄弟 餘生思嬌妻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八章 馭下第九十五章 決戰(5)第二十六章 殺神第七十章 仙庭正統(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只屬於你一個人(三更)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六十一章 王(下)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五十九章 一年第十六章 漠南之殤(1)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三十六章 叫你一聲敢應嗎?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六十章 騙鬼第一百章 梵音起 大雪落第六十一章 天下第一(二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十七章 漠南之殤(2)第八十四章 王來了(1)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四十章 絕殺局(2)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五十五章 褻瀆第十四章 初戰(3)第六十章 三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七十二章 單槍匹馬第十二章 鋤奸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七十章 仙庭正統(第三更)第八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下)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靈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朋友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十二章 交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宮變(3)第四十七章 仙人之道(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絕殺局(1)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七十六章 掌控(2)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
第二十九章 留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宮變(7)第二十五章 亂世(下)【第八更】第二十章 十五個字的時間(第二更)第九十三章 決戰(3)(三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軍勢洶涌第七十五章 掌控(1)第三十七章 花明(2)第九章 擋道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七十九章 天道的規則第五十二章 可惡的小魔頭第六章 吳鉤第三十七章 花明(2)第十五章 慣於不惜死(已修改)第五章 出手第五十九章 強悍第八十六章 回馬槍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十七章 我也想嫂子第二十八章 志得意滿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進展與大行動第二章 朋友與敵人第六十七章 行刺(2)第一百一十五章 殺妖王 得魂珠(三更)第六十九章 蜀軍之敗(下)第八十七章 王來了(4)第八十三章 宴席(3)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自立爲帝(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氣盈野 劍開星夜第九十七章 留下第四十五章 無路(2)第四十二章 牛魔王的兒子第十三章 不利第一百六十章 聖軍第四十七章 嬀州會戰(3)第三十五章 裝死的麻雀第一百四十八章 斯人如舊第九十一章 險惡交鋒第六十七章 四境平(3)第二十二章 兩百斤山第二十九章 妖族的依仗第五十六章 (第五更)人傑齊聚第九十八章 爲你哭過第三十四章 良心與真心第九十七章 都給你第五十三章 血戰有兄弟 餘生思嬌妻第五十七章 盛況第八章 馭下第九十五章 決戰(5)第二十六章 殺神第七十章 仙庭正統(第三更)第四十二章 只屬於你一個人(三更)第七十三章 勝負第六十一章 王(下)第九章 太弱了(上)第十七章 殺將(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走得太快走得太遠第五十九章 一年第十六章 漠南之殤(1)第八章 夠仁慈了第三十六章 叫你一聲敢應嗎?第五十五章 (第四更)並肩第五十五章 帝道第三境第二十五章 醉酒的漢子 清醒的聖姬第六十章 騙鬼第一百章 梵音起 大雪落第六十一章 天下第一(二更)第一百一十五章 勝利的成果第三十三章 格桑第十七章 漠南之殤(2)第八十四章 王來了(1)第五十九章 離長安第四十章 絕殺局(2)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五十五章 褻瀆第十四章 初戰(3)第六十章 三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臣服第七十二章 單槍匹馬第十二章 鋤奸第四十六章 無路(3)第七十章 仙庭正統(第三更)第八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下)第二十四章 你纔是真跋扈第三十五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2)第一百二十五章 無靈第七十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朋友第九十章 一起行動(三更)第一百章 戰利品與嫁妝第十二章 交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宮變(3)第四十七章 仙人之道(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絕殺局(1)第八十七章 二打一第七十六章 掌控(2)第一百四十七章 指日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