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

我是怎麼進入內閣的?

求爺爺告奶奶唄,還能怎麼辦?

老爹連臉都不要了才把我塞進去。

司馬懿苦笑連連。

“也不能說沒有吧,我能當官,就是多虧了現在的內閣首輔曹孟德,數十年前,曹首輔在前漢做官出仕時的舉薦人是我父親。”

任永一愣,隨後大爲驚訝。

前漢時,司馬懿的父親是曹操的舉主,這關係可大了去了。

曹操和太上皇是什麼關係,那也是一清二楚的。

那年頭的這兩層關係疊加到現在,司馬懿怎麼着也不至於都快四十歲了還是個地方上的兩千石吧?

任永有些疑惑。

“我記得,前漢時的規矩可是察舉,舉主對於官員來說,那可是有大恩的,此官員想方設法都要回報舉主,幫舉主之子謀個職位不過是最基礎的,司馬都護,你……”

提起這件事情,司馬懿就忍不住的惆悵不已。

“我兄長司馬朗最初在太上皇麾下出仕做官,就是因爲曹首輔的舉薦,當時……任郎中,你知道荀彧這個人嗎?”

司馬懿記得任永是科舉考試官員出身,而荀彧早在科舉考試之前多年就死掉了。

今時今日的官場上,還知道那個時代的一些事情,包括荀彧這個人的人,已經不多了。

但是任永恰好就是其中一個。

“你還別說,我還真知道,當今參謀臺左侍郎荀攸與他是叔侄關係,對吧?”

“你知道?”

司馬懿有些驚訝。

荀彧死了十多年了,郭鵬稱帝之前幾年就死了,之後官場上從來都沒有人敢公開談論荀彧的事情,郭鵬做皇帝以後更是如此。

誰敢談論荀彧的事情,簡直就是在找死。

郭鵬很刻意的要讓人們遺忘荀彧,遺忘那個士族豪門主導天下的時代。

隨着延德年間數次政治風暴,舊官僚死的死老的老,很多事情就被掩蓋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新人也越來越少知道這件事情,荀彧在新一代官員們羣體之中已經被遺忘。

結果這裡居然有個知道荀彧存在新官員。

“當初,我在洛陽做官的時候,有一回,參謀臺的荀侍郎來辦事,和王部堂談了一陣子,當時我正好在王部堂身邊當值,同伴還有一個老資歷的官員,他私下裡對我說了一下荀彧的事情。”

任永稍微解釋了一下。

“那你知道是怎麼回事?”

“知道啊,據說當時荀彧和一些心懷不軌之輩覺得當時的天子,也就是現在的山陽公幼弱,不能做皇帝,無法承擔天子職責,所以密謀弒帝,決定另立新君。

結果消息泄露,他們被太上皇捕捉,交給山陽公,山陽公很生氣,下令殺了他們,太上皇當時還爲他們求情,但是沒用,他們還是被殺了,後來太上皇因此得到山陽公的封賞,從魏公進位魏王。”

“這是你知道的內容?”

司馬懿略有些驚異的看着任永。

任永點頭。

“這個事情好像現在知道的人也不多,是那個老資格的前輩官員私下裡告訴我的,這件事情好像禁止公開討論,據說是太上皇對荀彧有虧欠,所以不想讓大家提起他的傷心事。”

司馬懿低下頭琢磨了一會兒。

然後緩緩點頭。

“是了,就是如此了,荀彧和另一個叫臧洪的人密謀弒帝,事發之後被殺,這個臧洪身份也不一般,你知道嗎?”

“知道,據說是……太上皇年輕時一起在前漢太學學習的學友,同窗,太上皇與之感情甚篤,十幾歲的時候就是好友了,結果卻鬧到那個地步……太上皇也不知道心中是何等滋味啊!”

任用一臉感嘆:“也難怪太上皇不想讓人們議論此事。”

司馬懿抿了抿嘴脣,忽然感覺這個世界有點荒唐。

不過荒唐的世界也有荒唐的活法,司馬懿最擅長的就是極限生存,沒什麼能難倒他這位極限生存專家。

“沒錯,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

司馬懿面色淡然地說起了當初的血腥往事:“但是此事除了讓太上皇痛苦,我家人也不好受,那時我還沒出仕,出仕的是我的兄長,司馬朗,他,就在荀彧身邊做官,是荀彧的故吏。”

“………………”

任永一愣,陡然瞪大了眼睛:“還有這種事情?那你們司馬氏豈不是……不對啊,你們司馬氏既然和曹首輔有這層關係,爲什麼不做曹首輔的屬吏?”

司馬懿嘆了口氣。

誰能知道時代變的那麼快啊?

察舉沒了,高門大戶沒了,科舉制度大行其道,天下人都以讀書考試爲榮,有辦法讀書,也願意讀書,這和當年那種讀書渠道都被壟斷的局面完全不同啊。

“你們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員對於察舉的瞭解並不算多,你們做官的時候,高門大戶都被太上皇收拾的差不多了。

我們做官的時候,高門大戶還是非常尊崇的,你應該不是很瞭解,前漢,有四世三公那麼一說,都是頂級高門大戶,只有他們才能做高官。”

“司馬都護,你別以爲我們科舉官員就不瞭解察舉了,我也是出生在前漢的,只是出身寒微,夠不到那個地方罷了。”

任永一臉不高興的表情看着司馬懿:“四世三公,一個士人家族,連續四代人都出任三公的職位,榮耀至極,權勢滔天,堪稱劉姓之下的天下仲姓,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等等。”

“是我小看你了。”

司馬懿笑了笑,開口道:“既然你瞭解,你就該知道,那個時候……約二十年前吧,潁川士族豪門還是非常強大的,潁川陳氏,潁川荀氏,潁川鍾氏,潁川韓氏,都是極爲強大的士人豪門。

而太上皇的家族潁川郭氏,在當時只是次等家族,儘管如此,太上皇的家族也是家世衣冠,百年榮光,而我所出身的河內司馬氏,直到我曾祖父那一輩,還是武將,到我父親這一輩,才終於轉爲士人。

論及底蘊,我們連潁川次等家族都不如,更何況潁川豪門呢?出身潁川荀氏的荀彧,是荀氏家族最早投靠太上皇的人,從太上皇做前漢青州刺史開始,就跟隨太上皇,一路爲他出謀劃策,立下很大功勞。

所以太上皇擊潰袁紹袁術佔據整個中原之後,就在當時的將軍府裡設政務所,總覽中原之地全部政務,當時政務所的負責人就是荀彧,你可以想象,當時的荀彧是多麼有權力。

那個時候荀彧的權勢並不比當時做尚書令的程昱要差,荀彧出身好,名聲響亮,又有權力,多少人想走他的門路都沒有門路可走,我兄長能做他的屬吏是多難啊。”

“還有這段過往啊。”

任永眯起眼睛皺着眉頭,緩緩點頭,差不多理解了爲什麼司馬氏當時會選擇荀彧,而不是曹操。

“那後來怎麼會發生那種事情?照這樣說,荀彧被賦予如此威權,堪稱宰輔,應該是太上皇的心腹纔對啊,怎麼會那樣呢?”

任永覺得荀彧地位那麼高,肯定是郭鵬的心腹,既然是心腹,又怎麼會做出背叛之舉呢?

居然還和太上皇的幼年好友一起密謀背叛他,密謀弒帝,這簡直是對太上皇的雙重背叛。

也難怪後來太上皇稱帝以後對臣子諸多不信任,屢次掀起政治風暴殺戮羣臣,殺的羣臣人頭滾滾。

任永覺得自己是可以理解郭鵬的。

司馬懿不知道任永心裡所想,若他知道,也不知會怎麼想。

司馬懿只是在回憶過往的同時,感嘆一下自己家族的命途多舛。

“誰說不是呢?我們家族也是如此認爲的,所以才由我父出面,拜託當時做冀州刺史的曹首輔運作,將我兄長運作爲了荀彧的屬吏,由荀彧出面辟召我兄長。

這樣不僅可以成爲太上皇近臣,還拉近了我司馬氏和潁川豪門的關係,一舉兩得,一石二鳥,當時我們全家都認爲這是一步好棋,覺得司馬氏可以飛黃騰達了。”

“結果……”

“結果荀彧密謀弒帝,自己被殺,也被誅連了一大批身邊的官員,當時多少士人官員因此而死,或者被罷黜,等同於死。

只是我兄長恰好在此時重病不起,幾乎喪命,所以全程沒有參與這件事情,沒有被太上皇追究,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雖然後來兄長是從喪命邊緣撿了一條命回來,但是當時的風氣就是舉主所做的事情,屬吏也要跟着一起做,雖然這樣做是錯的,但是我兄長沒有和荀彧一起被殺,被認爲是有損爲人氣節的。”

司馬懿如此說道。

“所以,他被人恥笑是膽小如鼠,沒有氣節,失去了繼續爲官的可能,於是主動辭職回家賦閒,我家族由此失去了唯一一個爲官者,前途未卜,之後,纔有我出仕的事情。

現在我兄長沒有了任何前途,全家族只有我和我三弟還在做官,我也是我父親出面,拜託曹首輔幫忙運作,被太上皇辟爲屬吏,由此出仕,但是司馬氏的名聲已然不佳。”

一千三百四十八 西蜀公國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嘆息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四百六十三 他們的慾望爆發了八百四十一 天火焚城一千一百二十六 史上第一次科舉考試在洛陽正式召開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嘆息六十九 張樑死了一千五百零三 劉健能活到現在真是不容易二百八十四 再不遏制,就晚了一千三百九十九 創造神明的那羣人,真的是天才四百一十四 郭鵬真的越來越喜歡曹洪了二百七十一 文和亂武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一千一百三十 煮飯吃的馬謖四百五十二 魏一千二百零三 儘管那一天或許早已換了人間六百二十七 郭鵬全據漢中一千三百七十三 該讀的書老張一冊也沒有少讀七百二十二 郭魏的國策七百三十一 郭某人的危機公關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五百九十三 郭鵬的仁政七百二十九 劉表後院失火八百一十四 從漢到魏的過渡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五百三十五 別怪我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一千零三十九 對不起,有錢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的二百六十一 袁紹可不會做宋襄公八百七十九 于禁要回報郭鵬對他的信任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二百三十七 負荊請罪一千三百六十二 郭某人的過河拆橋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十九 我認定你這個朋友了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一千一百四十 現在想想,郭某人還真的有點心虛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一千零九十七 郭某人專屬皇家戰車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一千四百五十一 曹衝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一千四百八十一 司馬懿想到辦法了!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四百一十五 籌建水師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四百七十二 休假?不存在的八百六十九 三十年前的往事一千一百七十 漢文明的光芒正在步步緊逼向大宛國一千一百八十六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擊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一千零九十五 誓師北伐一千一百八十五 皇帝陛下,真的是聖君啊!一千二百六十九 怎麼能讓你去投降呢?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一千零六十五 毛玠的尷尬處境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一千一百四十八 西域的鬥富浪潮一千一百八十 清丈土地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一千一百二十 得到了郭鵬的許可,難樓就更加開心了一千四百四十九 時過境遷,換了人間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專制之心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一千一百四十九 瓜熟蒂落一千一百三十六 皇帝到底想要幹什麼?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一千二百零七 廢察舉,立科舉八百五十三 魏軍包圍成都四百九十六 數學是一切的基礎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終日的陸勉一千一百一十五 將來我要是死了,就葬在狼居胥山如何?八百二十四 改組荊州軍四十九 結婚一千四百四十八 危中藏機二十 求見蔡邕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一百三十 無路可退的郭鵬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一千三百七十六 卡拉卡拉皇帝把目光投向了東方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九百四十七 魏帝國拒絕割據一百二十二 郭某很是心寒三百五十三 陶謙一直很有危機感一千一百四十四 別忘記自己一路是怎麼走來的一千零八十 吃一輩子鹽水拌飯一千一百五十三 蔡邕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重達千斤七百四十二 總比做郭子鳳的階下囚要好一千零四十五 統一是不存在的一千四百九十七 既是不幸,也是大幸一千四百八十六 郭鵬對司馬懿徹底失望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九百九十四 田豐數次感受到了來自於程昱的惡意
一千三百四十八 西蜀公國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嘆息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四百六十三 他們的慾望爆發了八百四十一 天火焚城一千一百二十六 史上第一次科舉考試在洛陽正式召開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一百四十七 蔡邕深深地嘆息六十九 張樑死了一千五百零三 劉健能活到現在真是不容易二百八十四 再不遏制,就晚了一千三百九十九 創造神明的那羣人,真的是天才四百一十四 郭鵬真的越來越喜歡曹洪了二百七十一 文和亂武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一千一百三十 煮飯吃的馬謖四百五十二 魏一千二百零三 儘管那一天或許早已換了人間六百二十七 郭鵬全據漢中一千三百七十三 該讀的書老張一冊也沒有少讀七百二十二 郭魏的國策七百三十一 郭某人的危機公關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五百九十三 郭鵬的仁政七百二十九 劉表後院失火八百一十四 從漢到魏的過渡九百一十一 孤要加徵商稅,誰支持?誰反對?五百三十五 別怪我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一千零三十九 對不起,有錢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的二百六十一 袁紹可不會做宋襄公八百七十九 于禁要回報郭鵬對他的信任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二百三十七 負荊請罪一千三百六十二 郭某人的過河拆橋五百九十四 孫權看着合肥城出神十九 我認定你這個朋友了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紹當作生死大敵八百一十八 劉琮北上洛陽一千一百四十 現在想想,郭某人還真的有點心虛四百五十九 來一場漂亮的大一統一千零九十七 郭某人專屬皇家戰車六百八十七 騎兵革新一千四百五十一 曹衝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一千四百八十一 司馬懿想到辦法了!一千一百三十六 七步詩應該沒機會了四百一十五 籌建水師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四百七十二 休假?不存在的八百六十九 三十年前的往事一千一百七十 漢文明的光芒正在步步緊逼向大宛國一千一百八十六 這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擊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一千零九十五 誓師北伐一千一百八十五 皇帝陛下,真的是聖君啊!一千二百六十九 怎麼能讓你去投降呢?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壞蛋!一千零六十五 毛玠的尷尬處境九百二十八 他們不該受教育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一千一百四十八 西域的鬥富浪潮一千一百八十 清丈土地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一千一百二十 得到了郭鵬的許可,難樓就更加開心了一千四百四十九 時過境遷,換了人間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七十三 黃巾之亂的轉折之時一千五百三十一 蔡邕病了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專制之心九百七十四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一千一百四十九 瓜熟蒂落一千一百三十六 皇帝到底想要幹什麼?四百四十二 皇城破一千二百零七 廢察舉,立科舉八百五十三 魏軍包圍成都四百九十六 數學是一切的基礎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終日的陸勉一千一百一十五 將來我要是死了,就葬在狼居胥山如何?八百二十四 改組荊州軍四十九 結婚一千四百四十八 危中藏機二十 求見蔡邕六百一十四 何苦來這裡做這勞什子的漢中王!一百三十 無路可退的郭鵬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一千三百七十六 卡拉卡拉皇帝把目光投向了東方一千四百七十四 司馬氏算是在魏帝國站穩了腳跟九百四十七 魏帝國拒絕割據一百二十二 郭某很是心寒三百五十三 陶謙一直很有危機感一千一百四十四 別忘記自己一路是怎麼走來的一千零八十 吃一輩子鹽水拌飯一千一百五十三 蔡邕頓時感覺到自己身上的擔子重達千斤七百四十二 總比做郭子鳳的階下囚要好一千零四十五 統一是不存在的一千四百九十七 既是不幸,也是大幸一千四百八十六 郭鵬對司馬懿徹底失望八百二十五 樂進平荊南九百九十四 田豐數次感受到了來自於程昱的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