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三 董昭,你瞎嗎?

準確的說,兵法的傳承比起文法的傳承更加艱難,而且更加敏感一點。

在國家太平時節偃武修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規模搞什麼軍事教育,在文官們看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是武官來看,這也有些不可思議。

兵法傳承不像儒學傳承,到現在爲止這些學問都有了非常明確的傳承方式,有學校有老師,還有各自的家學私學,遍地開花。

但是兵學就難了。

這玩意兒沒有儒學這樣的授課規模,教育傳承全面落後於儒學,要麼就是家傳,產生將門之類的,要麼就是天生奇才,運氣好,撞上大時代。

而且一般來說,太平時節誰需要軍事人才?

馬上建國,難道還能馬上治國嗎?

這是當初儒生們說服劉邦的那句話,劉邦也無法反駁。

正是所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之類的。

意思就是國家太平了就不需要將軍了,全部交給文人就可以了。

可是軍隊這玩意兒難道是可以荒廢一陣子之後一旦有需要就立刻原地恢復超強戰鬥力的那種嗎?

沒有常年累月的投入和精心維持,一旦戰敗一次,老兵大量戰死之後,軍隊戰鬥力會很快衰落下去。

這樣一來,一旦遇到戰事,軍隊將無法應對,國家必將遭到極大的危機。

封建軍隊的戰鬥力衰弱也就是二三十年的事情,很難維持,開國那一批軍隊老去或者戰死之後,新兵是跟不上那種戰鬥力的。

郭鵬也想過,如果不做改變,自己死後,也就二三十年的功夫,魏軍也會失去曾經無比強悍的戰鬥力,開始走下坡路。

古代也不是沒有人考慮到這個問題,也曾有人想過要辦理軍事院校。

最早付諸實施的人是前秦皇帝苻堅,他下令建立一個名爲教武堂的軍事院校,讓熟悉兵法陣法的人傳授兵法軍陣的知識給軍隊將領。

之後就被人反對,說這樣不好,後來苻堅也就沒有堅持,軍校自然也沒有辦理下去,這是關於軍事院校的最早記載。

再往後,就要到北宋,王安石改革時期出現了名爲武學的軍事院校,但是按照北宋重文輕武的強大傳統,也沒怎麼辦理,就停辦了。

之後南宋時期,出於對抗北方威脅的需要,武學纔開始大範圍廣泛出現,政府纔開始主動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

一直到兩宋之前,歷代政府都沒有主動設置軍事院校培養過軍事人才。

這在郭某人看來是極其錯誤的。

軍事人才全靠將門傳承而不主動培養,全靠天生,不去主動發掘,那軍隊遲早會敗落。

一家一姓靠血統傳承的將門和大範圍全面招生的軍校哪個更容易出現真正的軍事人才,是個人都能想到。

而且更關鍵的是,軍隊不是靠一個軍事人才就能支撐起來的,軍隊是一個大組織,靠着千千萬萬的基層軍官和更加龐大數量的士兵組織起來。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一個絕世猛將就能帶起一支軍隊嗎?

戚繼光足夠勇猛,在抗倭戰場上屢屢帶頭衝鋒,戰功赫赫。

但是非常滑稽的是,他最早帶領的軍隊在他帶頭衝鋒攻擊倭寇的時候居然拋棄了他掉頭逃跑,差點讓戚繼光一個人去送人頭了。

大將帶頭衝鋒,士兵全部往後跑。

何等滑稽?

一支徹底腐爛的軍隊,縱使孫武再世也帶不起來。

平時訓練看不出來,一上了戰場就原形畢露。

戚繼光痛定思痛,總結出了一套選兵練兵法,意識到選兵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纔有了戚繼光去義烏募兵建立後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的故事。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源源不斷的數量龐大的擁有合格軍事素養的基層軍官更加重要。

不需要多麼驚才絕豔,只要有專業素養,且堅決聽命令,那就夠了。

這是郭某人建立軍校的初衷。

不過他的思想並沒有太多的人能理解。

他有這樣的見識,其他人沒有。

很少有人會提前想到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所以對於軍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他們並不看好,認爲軍隊裡有那麼一兩個將門就可以了,他們自己小打小鬧就可以了。

要建立軍事院校?

開什麼玩笑!

反對的意見頓時就爆發出來了。

很多人都反對建立講武堂,說什麼這樣做是禍亂之道,軍隊不能這樣搞,應該要強化掌控之類的。

但是很顯然,皇帝沒打算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令朝廷開始籌辦。

一些臣子懷有各種各樣的憂慮之心,上表給郭鵬,向郭鵬進諫,試圖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

兵部尚書董昭帶頭上表進諫。

“陛下東征西伐,所向無敵,四海之地,盡入陛下之手,此時正應該稍偃武事,增修文德,這個時候建立講武堂,教軍伍中人戰鬥之術,並不是太平盛世之兆。

且諸軍皆百戰餘生,豈有不明戰陣之術者?讓一些參謀書生傳授他們兵法,天下之大難道有這樣的道理嗎?這樣的事情恐怕對於國家是沒有益處的,臣請陛下三思,請陛下憐惜民力。”

郭鵬看到了董昭的奏表之後,連連搖頭,非常不高興。

“太平盛世還沒到,就急着要粉飾太平了?難道偃武修文纔是盛世之兆?遼東外族未平,江南開拓尚未完成,西域還沒有打通,鮮卑人的威脅尚未全部解決。

那麼多事情都沒有辦完,他們的眼睛都在看什麼地方?看不到國家的憂患,也看不到未來的隱患,就看着眼前的蠅頭小利,這也是做一部尚書的人能說出來的話嗎?”

然後郭鵬立刻親自寫手令讓都知監宦官送到兵部去斥責董昭。

“朕讀書,嘗聞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君不見遼東未平,江南未定,西域未通,鮮卑未亡?何來安樂?何來太平!”

就這樣一封手令送到兵部,董昭那邊就偃旗息鼓了。

他知道皇帝的意志不可動搖,更拿出了孟子篇章來反駁他,讓他閉嘴。

內憂外患你看不到嗎?

國家的困難你看不到嗎?

太平盛世?

你告訴我太平盛世在什麼地方?

董昭,你瞎嗎?

這樣的斥責已經相當嚴重了。

想起之前崔琰被逼着親自打死了崔渠的事情,董昭慫了,上表認錯,表示自己之前思慮不周,但是現在已經想明白了,他支持皇帝的想法。

董昭不敢說話,其他人還是敢說話的,還是有人上表向郭鵬進諫,認爲這樣做並不合時宜,或許會有隱患。

這樣的人爲數不少。

郭鵬看了看他們的奏表,稍微思考了一番,又下了一道聖旨對外公佈。

皇帝親自擔任講武堂祭酒,下設總辦和幫辦協助辦理講武堂事務。

我親自兼管講武堂,你們還想說什麼?

你們還敢說什麼?

感受到了皇帝嚴厲的目光注視着,羣臣紛紛偃旗息鼓,再也不敢反對。

皇帝親自下場管理講武堂,親自下場擔任這羣大頭兵的頭頭,還能怎麼辦呢?

六百一十七 郭子鳳的軍隊殺到漢中來了?四百九十一 裂變的天下九百二十二 陛下劃定的線你不能越過去!一千一百四十三 郭某人滿是期待的準備出手一千一百五十 戰爭已經打響了一千一百二十一 雍闓想要得到蜀中一千三百二十五 郭嘉入宮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賞陸議一千零八十二 陳宮很想要進入中央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八百三十 入蜀之路且艱且險一千零八十一 冀州貪腐案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二十五 你和孟德很像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一千五百三十三 我絕對沒什麼好名聲一千四百六十三 馬匹太多的煩惱五百一十一 笮融的背刺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一千二百四十一 惡人,爲父幫你做,好人,你來當一千零三十 他們的皇帝陛下正在看着他們一千二百二十四 讓陛下不愉快,這就是最大的罪過了一千一百六十一 戰神的兒子當然也是戰神九百六十七 天朝上國真不愧是天朝上國一千四百四十九 崩潰的安息帝國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九百二十三 崔琰非常討厭宦官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該商量商量了一百六十九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一千三百一十 距離他完全瞭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七 有膽氣的郭鵬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四百八十三 戰爭和隱戶十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千二百三十三 皇權的威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一千零三十九 對不起,有錢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的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一千零七十四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六百八十八 怯於私鬥,勇於公戰一千一百二十一 張飛是個真將軍一千二百六十六 士武覺得十分憋屈八十九 抵達南陽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九十七 震天雷一百九十五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千零一十四 崔琰案八十 破城一千三百五十八 程昱再也不能理解郭鵬了二百九十六 呂布的家眷一千一百九十一 他們極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七百零九 漢室的昨日,郭氏的明日一千二百八十五 羅馬皇帝要見王威六百八十四 魏軍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十分主動的四百五十四 無法控制的慾望一千一百五十 郭瑾也很喜歡賺錢一千一百九十二 清算不徹底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沒了四百一十 天子之兵,怎能貿然後退?四百七十五 劉表註定無法北上七百四十二 總比做郭子鳳的階下囚要好九百九十一 看來曹蘭這皇后也不是白當的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筆八百六十六 後悔的劉璋四百四十六 我終於是個人了!一千三百一十八 程昱覺得自己這一波血賺一千二百零六 皇帝終究沒有做那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五百 直搗王庭一千四百四十三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一千五百零七 沒人在意劉健爲什麼死一百六十二 幸運的靈帝三百七十 未來,或許會很有趣也說不定七百零五 郭瑾必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九百四十四 重返西域戰略(上)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一千一百四十四 淚,流了下來一千一百一十八 封狼居胥(上)六百三十六 土皇帝的割據地位絕不相讓二百三十七 負荊請罪一千五百一十六 郭某人的報應一千二百六十八 你們居然敢襲擊王師!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千五百五十四 帝國戰車還在前進,但也並非毫無波折一千三百一十五 梟雄一千一百一十八 高定和朱褒都死了七百九十四 劉璋稱帝六百二十四 龐羲等人頓時對郭鵬充滿了敬畏和嚮往一千三百一十六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郭鵬在私下裡流淚三百零九 孫策請纓討陸康
六百一十七 郭子鳳的軍隊殺到漢中來了?四百九十一 裂變的天下九百二十二 陛下劃定的線你不能越過去!一千一百四十三 郭某人滿是期待的準備出手一千一百五十 戰爭已經打響了一千一百二十一 雍闓想要得到蜀中一千三百二十五 郭嘉入宮一千零九十 郭瑾非常欣賞陸議一千零八十二 陳宮很想要進入中央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八百三十 入蜀之路且艱且險一千零八十一 冀州貪腐案一百七十七 兵諫何太后二十五 你和孟德很像六百三十九 郭鵬的前進,也是他們的前進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一千五百三十三 我絕對沒什麼好名聲一千四百六十三 馬匹太多的煩惱五百一十一 笮融的背刺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一千二百四十一 惡人,爲父幫你做,好人,你來當一千零三十 他們的皇帝陛下正在看着他們一千二百二十四 讓陛下不愉快,這就是最大的罪過了一千一百六十一 戰神的兒子當然也是戰神九百六十七 天朝上國真不愧是天朝上國一千四百四十九 崩潰的安息帝國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國才配和大國玩遊戲五十一 這傳統一點都不美好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九百二十三 崔琰非常討厭宦官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一千五百一十九 郭承志的婚事該商量商量了一百六十九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一千三百一十 距離他完全瞭解魏帝國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七 有膽氣的郭鵬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四百八十三 戰爭和隱戶十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千二百三十三 皇權的威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一千零三十九 對不起,有錢真的是可以爲所欲爲的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八百八十九 公孫康對自己的騎兵很有信心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一千零七十四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六百八十八 怯於私鬥,勇於公戰一千一百二十一 張飛是個真將軍一千二百六十六 士武覺得十分憋屈八十九 抵達南陽五百五十六 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十六 遠離三高,從我做起九十七 震天雷一百九十五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千零一十四 崔琰案八十 破城一千三百五十八 程昱再也不能理解郭鵬了二百九十六 呂布的家眷一千一百九十一 他們極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七百零九 漢室的昨日,郭氏的明日一千二百八十五 羅馬皇帝要見王威六百八十四 魏軍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十分主動的四百五十四 無法控制的慾望一千一百五十 郭瑾也很喜歡賺錢一千一百九十二 清算不徹底一千二百七十七 士家最大的依仗是真的沒了四百一十 天子之兵,怎能貿然後退?四百七十五 劉表註定無法北上七百四十二 總比做郭子鳳的階下囚要好九百九十一 看來曹蘭這皇后也不是白當的一千四百四十六 太上皇的大手筆八百六十六 後悔的劉璋四百四十六 我終於是個人了!一千三百一十八 程昱覺得自己這一波血賺一千二百零六 皇帝終究沒有做那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五百 直搗王庭一千四百四十三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一千五百零七 沒人在意劉健爲什麼死一百六十二 幸運的靈帝三百七十 未來,或許會很有趣也說不定七百零五 郭瑾必須要成爲一個優秀的演員九百四十四 重返西域戰略(上)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一千一百四十四 淚,流了下來一千一百一十八 封狼居胥(上)六百三十六 土皇帝的割據地位絕不相讓二百三十七 負荊請罪一千五百一十六 郭某人的報應一千二百六十八 你們居然敢襲擊王師!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千五百五十四 帝國戰車還在前進,但也並非毫無波折一千三百一十五 梟雄一千一百一十八 高定和朱褒都死了七百九十四 劉璋稱帝六百二十四 龐羲等人頓時對郭鵬充滿了敬畏和嚮往一千三百一十六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郭鵬在私下裡流淚三百零九 孫策請纓討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