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

陝/西確實太大了,大到朝廷無法全面賑災,甚至無法全力的彈壓民變。

地廣人稀,這個詞用在陝/西也極爲合適,亂民若是流動作戰,足以讓整個大明頭疼。

這也讓朱栩對重劃省域的心更加急切,由不得文昭閣那邊肆意的的拖延。

朱栩一邊翻着奏本,一邊淡淡道“去,再催促文昭閣,要皇兄儘快呈奏!”

“是。”劉時敏答應一聲,轉身出御書房,向着文昭閣走去。

朱由檢這幾日心情都不怎麼好,一來是朱栩執意要對富人徵稅,壞大明根基;二來是文昭閣諸位閣員爲了改制省域而明爭暗鬥,攪他的頭昏腦漲;三來陝/西災情日趨嚴重,他的應災衙門也開始力不從心,五十萬兩銀子,百萬石糧食出去,一點回聲都沒有,令他越的憂慮。

信王府。

周王妃安頓好孩子,走過來,看着罕見在府裡飲酒,一臉愁容的信王,輕聲道:“王爺,借酒澆愁愁更愁,不妨再出去走走。”

信王爲了‘中興大明’,極力剋制自己,酒色財氣,樣樣不佔,每日每夜都是爲朝政愁苦,偶爾的煩悶也只是出去走走,借酒澆愁實屬罕見。

朱由檢輕吐一口氣,醉眼看了看周王妃,嘆道:“國事日艱,百官徇私,我與皇上也有諸多衝突,手腳被束,大政難行,出去走走就能解決嗎?”

周王妃不懂政務,走到朱由檢身後,按着他的雙肩,柔聲道:“王爺,太妃說的是,你應該多與皇上走動,親近,不能這樣僵持……”

朱由檢何嘗不知道他與朱栩的衝突,這種衝突除了早先的心裡偏見,還有就是政見上的大相徑庭,這個不是簡單的親近可以化解的。

好在朱栩還記着先帝遺訓,沒有廢除他這個總理大臣,讓文昭閣一直存在。只是這種存在,朱由檢也沒有把握還能持續多久。

這次朱栩想要向富人徵稅,這‘富人’最大的就是遍佈天下的官宦,這些人是大明的根基,他萬不能答應朱栩輕動。

他現在採用的是拖字訣,以他對朱栩的瞭解,怕也拖不了多久。

這讓他心裡越的煩悶,酒一杯一杯的喝下肚。

王承恩從外面進來,看着朱由檢的神色,心裡輕嘆一聲,從懷裡掏出一道奏本,道:“王爺,來宗道,來大人進京了。”

朱由檢猛的擡頭,道:“真的?”

這位來宗道是曾經的禮部尚書,以‘清廉’著稱,雖然參與過編修《三朝要典》,可也是毀《三朝要典》的主力,在清流之中,尤其是東林盡沒的時候,影響力巨大!

朱由檢正在苦尋良才,這,來宗道就是他請的第一人!

王承恩將奏本遞給朱由檢,道:“是,來大人已經進宮,求見皇上了。”

朱由檢神色大振,酒也清醒了不少,翻看奏本一看,果然,來宗道所奏都是合他心意的,其中包括毀《三朝要典》,申明朝廷要職,縷清政務,政令合一等等。

這些都是他現在所糾結的,來宗道倒是看的分明。

“走,迴文昭閣!”

朱由檢站起來,深吐一口氣,大聲道。

周王妃慌忙安排人準備沐浴,不能讓信王就這樣去宮裡。

就在朱由檢在洗澡換衣服的時候,來宗道也進了宮,正被內監領着向景陽宮走去。

來宗道今年六十多,須潔白,臉角瘦如刀削,雙眼炯炯,高擡着頭,給人一種嚴厲刻板的感覺。

內監神色不變,心裡卻有些緊張。這位來大人是杭/州府人,七次進階,顯赫一時,當初魏忠賢都對他敬畏三分,沒有輕慢過。他的致仕不同於清流的‘乞疾歸’,是真的生病,不堪重負才辭官的,因此朝野上下,對他的看法都趨於一致‘秉公盡職,計大事者’。

來宗道很快就進了御書房,看着坐在案桌後,正低着頭批閱奏本的少年皇帝,他目光越冷冽,如同看向後輩學子,擡手沉聲道:“臣來宗道,拜見皇上!”

朱栩擡起頭,看了來宗道一眼,微笑道:“來大人,平身吧。”

對於這位,朱栩右手邊的小冊子裡有詳細的描述,歸結起來就是‘左右逢源,劍走偏鋒’。魏忠賢得勢的時候,他參與編撰爲魏忠賢歌功頌德的《三朝要典》,魏忠賢倒黴,他極力要求焚燬。在閹黨,清流之間似近非近,似遠非遠,始終都是兩不得罪又從兩邊獲取好處。

要論宦海沉浮,這位是個老船伕。

來宗道直起身,舉着奏本道:“皇上,臣這次進京,矢志爲朝廷匡扶得失,肅容天下,請皇上過目。”

曹化淳眼神動了動,他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樣的大話了,一時間有些不適應,快步走過去,將奏本接過來遞給朱栩。

朱栩也好奇的打量了眼這位來大人,翻開他的奏本掃一眼,神色不變,心裡倒是頗爲訝然。

來宗道奏本提了十幾條,其中包括‘禁止內臣出京,毀三朝要典,理順朝廷各部職權,明確國政,尊祖制,勿妄爲’等等。

朱栩對於內監控制的也算比較嚴格,《三朝要典》暫時還不能毀,倒是理順朝廷各部職權,明確國政,這一點倒是讓朱栩雙眼一亮。

隨着時間推移,大明的所有職權幾乎都集中在了六部,龐大而混雜,外面還有惠通商行,也承接着無數的特權,甚至權力都要過一般衙門。

明確國政,說的是他的政策一直都不明朗,這是引起各種紛爭的根源。

尊祖制這一條,也頗合朱栩的心意,亂世用重典,搬出明初,朱元璋的那些治吏政策,稍加變化,就能堵住天下大部分人的嘴!

不管圓不圓滑,朱栩現在需要的是能做事,做成事的官員,合上來宗道的奏本,笑容滿面的道:“嗯,來大人所奏甚合朕意!”

來宗道聽着朱栩的話,無動於衷,瘦削的臉上越有着嚴厲之色,擡手道:“臣有三問,還請皇上具實回答。”

朱栩見過葉向高圓潤,韓癀的古板,楊漣的持己,他們或多或少都帶有‘嚴厲’,可還是遠不如眼前的來宗道。

他對來宗道的‘三問’也頗爲好奇,道:“來卿儘管問,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曹化淳也頗爲好奇,不知道這位老大人要問什麼。

來宗道擡起手,神色肅穆,沉聲道:“第一問:太祖驅韃靼而復中/國,萬千艱難,不盡其言。昨有建奴臨城,社稷傾覆之厄,縱然萬幸敗歸,皇上可有太子守南都?以萬全我大明江山?”

朱栩聞言眉頭微動,當年朱棣遷都北/京,有詔命,帝守北/京,太子守南/京,保大明江山萬全。這確實算是祖制,可他現在哪有什麼太子?

朱栩這一輩,唯有信王有一子。

朱栩眯着眼,目光幽幽。他想起了歷史上,崇禎皇帝本可以讓太子去南/京,可最終在朝臣的爭辯中,決然沒有允准,不止他自己身死社稷,也讓南明失去正朔,陷入了內亂,各種皇位爭奪,監國攝政此起彼伏。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良久,他看向一臉刻板的來宗道,慢慢的道“這件事確實是朕欠考慮,若有下次,朕就冊封信王長子爲太子,駐守應/天。”

來宗道眼神深深的看了眼朱栩,依舊擡着手,沉聲道:“第二問:自古聖君,清、正、廉、明,敢問皇上,自登基以來,佔有哪樣?”

朱栩神色又微動,要說‘清’,他佔不到,好銀錢的名聲早就傳遍天下。‘正’也算不上,他任人唯親,也是人盡皆知。‘廉’也談不上,他的內帑,恐怕是大明以來最多的了。‘明’這個本來應該能算上,可閹黨復熾就是他默許,甚至推動的,現在閹黨被天下喊打,他這個皇帝早已經掛上了‘昏君’的頭銜。

朱栩手指敲的不自覺快了一些,這來宗道不虧是老奸巨猾的人,處處點在他的要害,他還作不得。

他沉吟一陣,神色平靜的道“朕哪個都不佔,可朕,問心無愧!”

來宗道神色不變,眼神有着微光閃動,沉默一會兒,又道:“第三問:自古民爲水君爲舟,現萬民在水,皇上視己爲何?”

朱栩剛要張口,旋即就一怔,這來宗道的話裡有深意啊。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慢慢的放緩,過了好一陣子都沒有開口,目光在打量這個來宗道。這個老滑頭,沒有道理爲難他這個強勢皇帝纔對。

來宗道臉上的嚴厲絲毫不減,目光炯炯的盯着朱栩。

又是半晌,朱栩才緩慢的開口,道“我朱家受萬民所託,執掌天下權柄,非水非舟,亦水亦舟,萬民在水,朕在水,萬民在舟,朕在舟,君民一體,同幹同休!”

來宗道神色微動,眼簾微垂,過了好一會兒才微笑道:“皇上聖明!”

朱栩也微笑,道:“來卿這三問,怕不止是你一個人要問的吧?”

來宗道從懷裡又掏出一道奏本,舉起道:“臣代江南萬民,呈遞萬言書。”

曹化淳快步上前,轉遞給朱栩。

朱栩眼角動了動,待奏本一翻,嘴角笑容越來越多。

這是江南士林集團的聯合奏本,足足有萬人署名,這標誌着江南士林集團向朝廷低頭,認可了那‘九條規定’,向他這個皇帝釋放善意,請求‘和解’了。

朱栩合上奏本,微微頜道:“朕對南方士林的深明大義甚感欣慰,魏忠賢多有逾矩,朕會即刻詔他回京問罪。”

來宗道聽着朱栩的話,心裡也一鬆,面上嚴厲之色和緩,道:“敢問皇上,關於科舉,朝廷是如何打算?”

朱栩就知道,這一條是跑不了的,廢除科舉,影響實在太大,不過普及教育,給寒門更多機會,削弱南方官宦集團是他的既定目標,是不會妥協的。

可也不能逼得官宦集團就此低頭,好在他早就想好對策,看着來宗道:“科舉,不會廢除,三年一次,府,省,京三試,不論是有無入學院,都需科舉入仕。”

來宗道這次來,是爲南方士林集團聲和回聲的,聽着朱栩的親口話,心裡大鬆,道:“皇上聖明,天下士子都會感念皇上恩德。”

朱栩暗自搖頭,他的學院都是偏向實用型教學,不說六藝,單說‘數’,‘理’就不是埋頭苦讀聖賢書的富家子弟能夠輕易補足的。

教育資源這種東西,日後會變得非常珍貴。江南士林集團死守着聖人學問,這分明就是給寒門士子出頭的機會。

朱栩,自然也是樂見的。改革,就是要犧牲利益最多的那部分人。

來宗道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擡手道:“臣還想向皇上舉薦一人。”

朱栩對着老滑頭倒是有一絲好感,至少他能幫忙解決南方士林的‘怨氣’,微笑道“來卿要舉薦何人?”

來宗道擡手,沉聲道“原吏部尚書,張問達。此人機警睿智,通達事物,乃不世大才,朝廷不用,實屬大謬。”

朱栩立時眉頭一挑,這位張大人他可打過交道,真正的老奸巨猾,天啓三年的時候朱栩本想套住他,給他做惠王府的長史,可這位圓滑如泥鰍,怎麼都抓不住,只能任由他跑回老家,徒呼奈何。

天啓五年的時候被魏忠賢追贓,差點害死,還是朱栩暗中保了他一命。

這位要是出仕,不論放在哪裡,都足夠讓朱栩頭疼,這是他拿不準的人!

東林黨可以‘勢’壓,閹黨可以‘力’壓,中立的人可以直接下令,可張問達這老滑頭,朱栩完全沒有辦法去對付,因爲任何辦法都拿不住他。

他是不可控的!

在這種事時候,朱栩需要牢牢掌控一切權力,容不得任何人給他增添變數!

因此,儘管很欣賞這位,可他從來沒有啓用的打算,一點都沒有!

來宗道這次來,代表的是南方士林集團,朱栩也需要回應善意,這才能‘和解’,他沉吟一陣,道:“若是張老大人復啓,來卿你認爲,哪個位置合適?”

來宗道來舉薦,自然早有打算,道:“回皇上,文昭閣閣員不齊,臣舉薦張大人入文昭閣。”

張問達之前是吏部尚書,要進也是進內閣,內閣被廢,也唯有文昭閣可以安排。

朱栩自然不能將張問達放到文昭閣去,文昭閣要失控,那他的政務就得亂套。

他斷然搖頭,道:“文昭閣你可以去,張問達不行。朕打算將遼東都司劃出山/東,重立一省,張問達就去那做巡撫吧。”

遼東的後金現在被削弱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這種尷尬還包括了明朝。既後金沒有了攻伐明朝的實力,明朝也沒有一舉消滅後金的能力。

所以,兩邊都只能這樣共存下去,直到明朝的實力足夠強,徹底消滅後金!眼下,不論是山海/關以北,還是朝/鮮以西,除了後金的控制範圍,基本上都處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中,這種和平,預計兩三年內不會被打破。

來宗道聽着朱栩的話,知道沒有商量餘地,也只得擡手道:“臣領旨,今日便去信,請張大人入京。”

朱栩頜,道:“來卿入文昭閣後,要督促文昭閣政務處置,不要任意拖沓,朝政需爭朝夕。”

來宗道還不知道文昭閣的具體情形,心知應該是文昭閣有什麼拖延惹的皇帝不滿了,擡手躬身道:“遵旨!”

朱栩又勉力幾句,便讓曹化淳親自領着來宗道,去往文昭閣。

來宗道的進京,也預示着南方政改基本完成,不會有大波瀾了,這也讓朱栩鬆了口氣。

“接下來就是陝/西了。”朱栩眯着眼,望着門外,輕聲自語。

陝/西一直是他的心病,這個地方災情最重,是民亂的重災區,必須要儘快分割立省,加強控制,完善賑災渠道,遏制民亂。

真要是讓民亂成勢,朝廷時時刻刻忙着剿匪,那就是一點點的在放大明的血,遲早會放乾的。

忽然間,劉時敏從側門快步走進來,手裡託着一道奏本“皇上,建奴賊酋的奏本。”

朱栩一愣,接過來看了眼,旋即雙眼微眯。

這是黃太吉的奏本,其中寫明瞭:去國號,請冊封,請求聯姻等等,寫的非常詳細,不同於之前的那道有名無實的議和文書。

朱栩看了好一陣子,心底也斟酌着,擡頭向曹化淳笑道:“這位金國大汗要跟朕聯姻。”

劉時敏微笑低頭,他們大明的皇帝,哪有娶夷人女子的習慣。不過這也說明,爲禍大明北方几十年的建奴,現在基本上失去威脅了。

朱栩拍打着這道奏本,心裡躊躇。他心底有股衝動,派十萬大軍進剿沈/陽,徹底殲滅後金,可又十分明白,這個舉動很冒險,成功可能性不大,還會破壞遼東現有的局面。

“只能再等等了。”

良久,朱栩輕嘆,黃太吉是想要隱忍,休養生息,他何嘗不是,大明的困難比後金多,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能總被遼東牽扯精力。

朱栩將奏本遞給劉時敏,道“交給文昭閣商議吧。”

劉時敏欲言又止,以朱由檢的性格,這次怕是不會同意,甚至想兵北上,徹底消滅建奴吧?

不過他沒有多言,應了聲接過奏本,命人送去文昭閣。

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兩百二十六章 壓力如山(第三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鮮的解決辦法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八百七十六章 孫傳庭入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1269章 襲擊皇駕第八百二十九章 幕後元兇第1184章 立太子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九百四十章 謝恩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1434章 飽暖思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四十五章 圈錢(求收藏,推薦票~~)第1136章 第一站第兩百九十二章 東江大戰第1210章 入羅馬城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血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1538章 血染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六百六十八章 朱栩的目的顯露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1351章 決戰之夜第九百二十七章 爭論(第三更求月票~)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盧象升第七百一十九章 流氓戰術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1535章 多爾袞要死了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紛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1332章 巨大的絞肉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第四百一十二章 復社湮滅第1412章 爲官者爲民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六百三十七章 柳如是的見解第九章 眼藥水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七百三十八章 藩籬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十二章 針鋒相對(求收藏,推薦)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九百八十六章 反省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六百八十八章 畫了一個圈第1464章 黑臉閣老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信王信譽破產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1529章 妖孽必出第1371章 大戰起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斬不赦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有殺氣第1128章 泡澡第七十六章 收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陰謀互懟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兩百九十四章 尾隨追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八百六十一章 曹文詔生怒第1516章 雲開月明第1179章 陰謀暗殺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第1173章 不可言說的安排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1235章 變局裡的人
第1213章 演習開始第兩百二十六章 壓力如山(第三更~)第兩百九十六章 緊迫感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鮮的解決辦法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八百七十六章 孫傳庭入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1269章 襲擊皇駕第八百二十九章 幕後元兇第1184章 立太子第1486章 渲染威脅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九百一十四章 巡政御史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陰謀不斷第九百四十章 謝恩第兩百二十九章 赦魏忠賢第1434章 飽暖思第1121章 尋常百姓第四十五章 圈錢(求收藏,推薦票~~)第1136章 第一站第兩百九十二章 東江大戰第1210章 入羅馬城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血第1390章 幕府最後的兵力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1538章 血染第一百一十七章 結案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1295章 日子不好過了啊第六百六十八章 朱栩的目的顯露第四百八十六章 改元第1351章 決戰之夜第九百二十七章 爭論(第三更求月票~)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1473章 人小鬼大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盧象升第七百一十九章 流氓戰術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1535章 多爾袞要死了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八十三章 精彩紛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第六百零二章 不套路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波瀾詭譎第1332章 巨大的絞肉機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兩百四十二章 貫徹皇帝的意志第四百七十二章 送人頭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第四百一十二章 復社湮滅第1412章 爲官者爲民第1279章 女人間的對話第六百三十七章 柳如是的見解第九章 眼藥水第九十一章 前戲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七百三十八章 藩籬第六十六章 對峙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十二章 針鋒相對(求收藏,推薦)第兩百七十一章 帝王術第1264章 打出去的難堪第九百八十六章 反省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1261章 創造上帝第一百四十二章 信王的規勸第六百八十八章 畫了一個圈第1464章 黑臉閣老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第一百六十六章 信王信譽破產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1529章 妖孽必出第1371章 大戰起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議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五十三章 立斬不赦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有殺氣第1128章 泡澡第七十六章 收攏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陰謀互懟第1233章 風暴前的投石問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兩百九十四章 尾隨追殺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八百六十一章 曹文詔生怒第1516章 雲開月明第1179章 陰謀暗殺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第1173章 不可言說的安排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1235章 變局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