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靖王入閣

朱栩說完這句話,便端起茶杯,輕輕的吹着。

畢自嚴,孫承宗對視,神色肅然。

眼前的皇帝不拘禮法他們都知道,可是親王干政這件事不僅是禮法,還涉及到社稷穩固。這是吸取歷朝歷代教訓後,太祖欽定,一旦開啓一個缺口,日後不知道有多少血雨腥風,皇室鬩牆。

畢自嚴斟酌再三,還是開口道:“皇上,臣認爲靖王在督政院已是極限,若是入閣,社稷不穩。”

朱栩早就知道他們的說辭,笑了聲,轉頭看向劉時敏,道“魯王來了嗎?”

劉時敏道“應當快了,奴婢派人去催。”

他話音剛落,外面就一個差役快步進來,道:“啓稟皇上,魯王求見。”

朱栩看着畢自嚴道:“這說曹操曹操就到,讓他進來吧。”

“是。”差役應聲,轉身出去。

畢自嚴與孫承宗都很疑惑,不知道這個時候叫魯王來是爲什麼,不過他們都沒有說話,靜等着。

魯王大步進來,向朱栩行禮,道:“臣參見皇上。”

朱栩微笑,道:“嗯,坐下吧,朕正與兩個大人商量靖王的事情,你是宗人府宗正,來說說吧。”

魯王在畢自嚴下首坐下,看了在坐的幾人一眼,目光微微閃爍,道:“回皇上,臣認爲,靖王去留皆在聖心。”

朱栩眼角眯了眯,這位魯王現在倒是學會揣摩上意了,轉而看向畢自嚴道:“畢師,說說你的想法。”

畢自嚴不清楚朱栩要做什麼,看了眼魯王,道:“皇上希望靖王入閣參政,我等認爲宗室親王不宜僭越太多,否則社稷不安,江山不穩。”

魯王一聽,頓時就明白了,從懷裡掏出一道奏本,站起來向朱栩,道:“皇上,這是臣對宗法的一些見解,還請皇上過目。”

劉時敏上前,接過來,遞給朱栩。

朱栩拿過來,打開一看,果然,魯王是按照他的意思所寫,對‘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的一個闡述,並且排出了一個順序,其中有一條特別有意思:‘三代以內,莫之能外’,也就是說,能繼承皇位的,必須要三代以內,且嚴格按順序來。

對於這種順位繼承製,對現在的大明來說,肯定會引起巨大的反對聲,哪怕是在‘宗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具體闡述’,實際上的繼承規則也是這樣來,可本質上還是違背了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子繼承製’。

另一個壞處是,這會加劇皇室內部的爭鬥,歷史上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勢必會出現,成爲王朝的一種巨大內耗,只是想到南明那種情況,朱栩認爲,這種順位繼承法必須要實施!

朱栩神色不動的看着,心裡轉念,好一會兒遞給畢自嚴,道“畢師也看看。”

畢自嚴伸手接過來,目光微凝的看了朱栩一眼,低頭翻看奏本,旋即他眉頭就緊擰。

‘國本之爭’過去沒多久,對於‘國本’,現在的文官集團看的非常重,哪怕是魯王的奏本是依據宗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進行闡述,或者是完善,可事實上還是對‘嫡長子制’的一種挑戰,削弱了‘嫡長子’的特殊性,給了其他人‘機會’與‘妄念’。

畢自嚴看完,沒有立刻說話,將奏本遞給孫承宗。

孫承宗看了他一眼,低頭看奏本,不一會兒他就神色微沉,擡頭看向朱栩。

他沉吟好一會兒,道“皇上,臣認爲這‘順位繼承法’不當公佈,恐演宋太祖,宋太宗等舊事。”

朱栩嘴角微動,只怕孫承宗想說的是,是‘成祖舊事’了,也就是靖難之役,這是明朝上下的一道心結,一道公認的,不願意提及的傷疤。

魯王看了眼朱栩,接話道“小王倒是不這麼認爲,有了這道明確的繼承之法,方可杜絕一些舊事重演,令朝堂,宗室都能齊心協力,沒有過多的畏懼,顧慮,‘國本’之事也不會再發生,穩固江山,皇室安穩。”

孫承宗,畢自嚴都皺眉,大道理是這樣講,可實際情形往往不會,他們必須要用最堅決的辦法,杜絕一切危害皇位穩固有序的事情發生!

“皇上……”畢自嚴心裡思慮半晌,還是道:“這件事還請暫議,給內閣一些時間商議……”

朱栩一擺手,道:“我大明兩百多年,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朕不過是將順序擺了出來,沒什麼好緊張的。關於靖王入閣……列第三,加東閣大學士,定製,督政院院正由三代以外的親王輪流擔任,一屆三年,最多連任兩屆……嗯,就這樣吧,不必再議!”

畢自嚴,孫承宗一怔,細細思索,儘管心裡還是很不舒服,皇帝的安排倒確實能避免親王干政,威脅皇室穩定,也應該是皇帝最大的讓步了。

畢自嚴心裡翻涌一陣,深吸了一口氣,向朱栩道“皇上,此時事關重大,關於詔命,旨意,臣請由內閣起草。”

朱栩眼角眯起,笑着道:“畢師這樣說了,朕也不能駁,嗯,起草好送到御書房,朕蓋印之後,也由內閣頒佈,今後……非重大事項,政令皆出內閣!”

聽到‘政令皆出內閣’,畢自嚴‘受傷’的心裡總算有了不少安慰,連忙起身,道:“遵旨。”

朱栩一連完成了幾件事,他心裡也很開心,笑着道:“那就這麼定了,加了一個靖王入閣,應該對‘新政’大有裨益,但內閣的人還是少了點,你們也再物色物色。”

“遵旨。”畢自嚴與孫承宗都有些口是心非的應道。他們現在都已經清楚,皇帝對內閣有着通盤的考慮,不是他們能插得了手的。

朱栩又打量了眼這個內閣,道:“這裡到底是太小了,你們拿個主意出來,對這個內閣進行改建,擴建,畢竟是我大明總理朝政的地方,不能太寒酸了,各種機構,直屬的衙門,都要搬進來,重新梳理一下,我大明的這些衙門還是太亂了些……”

對於這些,畢自嚴,孫承宗都沒有什麼意見,點頭應下。

朱栩又交代幾句,便起身離開了內閣。

內閣大堂裡,只有畢自嚴,孫承宗,張問達三人,這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眼下的情況,需要他們‘變通’去處置,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畢自嚴看了眼張問達,向着孫承宗沉吟着道“事已至此,只能讓靖王入閣了。”

孫承宗沉着臉,點點頭。

他們是擋不住的,換個角度來想,靖王入閣確實有很多好處,穩定宗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力推動督政院,督政院一旦完成,內閣對天下的控制力就會進一步增加,‘新增’推動的速度會大大加快。

“那就以‘破格’爲由擢升靖王,另外,對‘督政院’的限制也要明確擺出來,不能引起一些人的妄念……”畢自嚴道。

“我來起草!”孫承宗道。這道旨意非同一般,一不小心就可能爲日後埋下大禍,他要慎之又慎,不能假他人之手。

畢自嚴沒有多說,轉頭向鄭友元道:“將靖王請來吧,本官要與他談談。”

內閣以往就兩個人,能在‘身份上’要六部,督政院一頭,現在靖王入閣,這些身份,關係要好好梳理一下了。

“是。”鄭友從外面進來道。他有些意味深長的看了眼畢自嚴,沒有出聲。今天皇帝看似爲了靖王而來,可宮外的事情絕口沒提,顯然還另有打算——今天的事情不算完!

畢自嚴彷彿沒有看到,猶自思忖着。

靖王的入閣會對內閣,尤其是現在的朝局關係產生衝擊,若是傅昌宗,周應秋等人再調離,影響就更大了。

‘傅昌宗,周應秋等人沒有入閣,反而靖王入閣了,皇上到底要做什麼?他說還要加人,還有誰能加入內閣?’

畢自嚴心底轉悠着,難以平靜。

朱栩走在回去的路上,在乾清宮前,停了下來,揹着手,遠遠的望着。

他一直住在景陽宮,這偌大的乾清宮長久空着,現在空蕩蕩的,半個人影都看不到。

劉時敏站在朱栩身側,心裡微動,卻沒有開口。

乾清宮一直是皇帝的居所,是最重要的辦公之地,已經空置了好些年。

“你說,朕是不是該搬進去了?”朱栩似自語的道,明年他將大婚,親政,不能一直住在景陽宮。

“奴婢認爲,現在可以了,年底之前,應該能徹底搬完。”劉時敏道。

雖然兩宮離的並不遠,可收拾,重新裝修,再搬,個把月是要的。

朱栩心裡涌出一股豪氣,挺了挺胸口,道:“那就搬,讓人收拾吧!”

“遵旨。”劉時敏道。

朱栩轉身走了,迴向景陽宮。還沒走幾步,一個內監匆匆而來,拿着一個紙條,道:“皇上,海軍那邊的飛鴿傳書,曹總兵已經回到福.建,舊港,呂宋基本上處置完畢了。”

“唔,”朱栩沒有接紙條,心裡算了算時間,道:“是該回來了,告訴他,讓他立刻啓程進京,快馬加鞭!”

“遵旨。”劉時敏道。

聽到曹文詔要回來,朱栩心裡底氣更足了一點,走了幾步,又道:“再讓盧象升也進京。”

“是。”劉時敏道。

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隱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賢反擊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顧秉謙的姿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1262章 辯論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一千零四章 冰冷冷的警告第1132章 天道秩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二十七章 綁架(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一百八十三章 詔重臣進宮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得過且過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登基與捷報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1119章 來自倭國的和平使者第1458章 突然而來的論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頭直對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六十三章 後遺症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1348章 圍獵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八百一十四章 下一個對付誰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332章 巨大的絞肉機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1247章 弔詭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九百五十六章 洞房花燭第1114章 倭國進退兩難第九百一十二章 地主借錢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五十三章 碰壁 (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1410章 驚雷第1134章 李定國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330章 僕從軍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八百章 ‘判決’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北分治第兩百八十四章 舊勢力與新勢力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兩百七十八章 信王的立威第1538章 血染第1539章 一直活着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1257章 威勢第1466章 倭國的終結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一百八十九章 信王是好用的擋箭牌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聲後的投降談判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五章 張問達(揮揮手,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七章 女刺客第九百三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六百零六章 咄咄進逼第七百七十一章 搞定東南第1215章 無聲無息的對峙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
第一千零五十章 ‘新政’隱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忠賢反擊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232章 溫體仁的認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顧秉謙的姿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風波暗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決意伐明第1262章 辯論第九百六十六章 察哈爾第一千零四章 冰冷冷的警告第1132章 天道秩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二十七章 綁架(求收藏,求推薦~)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1447章 轉移危機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1385章 外樣大名的背叛第一百四十九章 拜師第1115章 嚴厲起來第七百九十章 京城好熱鬧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尼拉第一百八十三章 詔重臣進宮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得過且過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登基與捷報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1119章 來自倭國的和平使者第1458章 突然而來的論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有後手第七百九十四章 矛頭直對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六十三章 後遺症第一百四十五章 弔唁第1403章 外交縱橫第1348章 圍獵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場酒的時間第八百一十四章 下一個對付誰第七百四十六章 無路可逃(第六更~)第1332章 巨大的絞肉機第五百七十九章 有樣學樣第八百三十七章 該下猛藥了第1247章 弔詭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七十章 原委(第三更,求收藏,推薦~~)第九百五十六章 洞房花燭第1114章 倭國進退兩難第九百一十二章 地主借錢第九百零九章 判決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五十三章 碰壁 (求收藏,求推薦~~)第一百五十章 閹黨成勢(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1410章 驚雷第1134章 李定國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24章 議會談話第1330章 僕從軍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1283章 燥熱的日子第八百章 ‘判決’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1495章 李邦華出手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北分治第兩百八十四章 舊勢力與新勢力第八百零零七章 一盤大棋第兩百七十八章 信王的立威第1538章 血染第1539章 一直活着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一百四十七章 張皇后打廣告(呼喚訂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權在手第七百八十章 農莊第七百七十章 平安南第1257章 威勢第1466章 倭國的終結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九百六十二章 夫唱婦隨第1479章 如朕親臨第一百八十九章 信王是好用的擋箭牌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聲後的投降談判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五章 張問達(揮揮手,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七章 女刺客第九百三十六章 錯綜複雜第1537章 一場大雪第六百零六章 咄咄進逼第七百七十一章 搞定東南第1215章 無聲無息的對峙第七百一十三章 入閩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