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九條規定

御書房內。

朱栩面無表情的將身前的一堆奏本推了推,曹化淳上前,將這些奏本分給御桌前站着的衆人。

站在朱栩對面的,包括傅昌宗在內的六部尚書,還有朱由檢,平王,靖王三王,這基本上是大明最高的管理層了。

衆人看了一陣,都是皺眉。

大明朝自土木堡之後,對地方的控制力是越來越弱,每個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都好似土皇帝,一畝三分地上,聖旨都不好用。

這一次,這麼大規模的上奏,還只是對京師的不滿,當地還不知道生了什麼事情。

曾經有過記錄,掛着副都御使的三品欽差死在去福/建的路上,然後朝廷接連派了兩個欽差去調查都不了了之。

若是朝廷這些外派過去的官員,來個突然暴斃,在場的都不會意外。

周應秋是吏部尚書,當其衝,看完奏本,沉色道:“皇上,地方官吏欺上瞞下已成風氣,臣認爲,當嚴厲申明朝廷法度,決不能縱容!”

周應秋話音落下,刑部尚書的倪文煥也自躲不了,眼神閃爍着厲芒,道:“皇上,臣請命,親自前往南方几省,覈查這些奏本所奏,若是不屬實,臣當具本彈劾!”

吏部,刑部說完,平王這個老好人也沒辦法,他的督政院接收了都察院所有權職,擡手道“皇上,臣也認爲當嚴查,朝廷法紀不能隨意被挑釁。”

衆人說的都是理所當然,靖王擡頭深深看了眼一直沒有表情的朱栩。也就是現在,倒退個兩年,這些話根本聽不到吧?

終究是不一樣了。

靖王心裡默默道,蠢蠢欲動的野心再次燃燒起來。

朱栩坐在那,聽着幾人鏗鏘有力的話,滿意的點點頭,看向靖王道:“靖王,朕要你擬準的事情怎麼樣了?”

靖王從懷裡掏出一道奏本,躬身舉起道:“回皇上,臣已經擬好,請皇上過目。”

曹化淳走出接過來,遞給朱栩。

朱栩打開,一目十行的看去。

其他人倒是不知道靖王擬的什麼,看了他一眼,都注視着朱栩。

靖王擬的奏本言簡意賅,總共分爲九條。

‘第一:大明官吏,有功名在身的士子,矢志科舉之人,一律禁止狎妓,宿娼。自布日起,一旦現,革除一切官職,功名,永不敘用!’

‘第二:大明官吏、士子,不得結社,結黨,妄議朝廷,攻擊朝堂要員。’

‘第三:大明官吏,士子,妻妾不得過五人,不許妻妾之外有外室、暗門。’

‘第四:大明官吏,士子,嚴禁鋪張浪費,宴請吃喝,需勤儉爲民,兩袖清風。’

……

‘第九:大明官吏,士子,嚴苛守法,潔身自好,持正修心。’

朱栩看完,微笑點頭,實則他心裡還有一條‘大明官吏,士子,當帶頭納糧,爲天下表率’。不過這一條,朱栩很清楚,還不是時候。

他又審視一遍,遞給朱由檢,道:“皇兄,你來看看。”

朱由檢一直沒有說話,接過來看了眼,除了納妾之外,其他沒有什麼異議,想了想,擡手道:“皇上,臣贊同。”說完,遞給其他人看了眼。

其他人也都只是在那納妾一條留意了一下,卻也都沒有在意,除了真正的色中餓鬼,也沒有誰真的會去納十個八個,他們中最多也就是倪文煥,總共四個妻妾。

至於其他的,要麼是朝廷明令禁止,要麼就是作爲官員該有的守則。

因此,所有人都沒有反對。

朱栩見都默認了,便看向平王道:“平王皇叔,今後不再兼任督政院督正,靖王接任。靖王,你這道奏本帶回去,召開督政院會議,通過後交給皇兄,明天下。”

這是都早就商量好的,三王擡手,道“遵旨。”

說完這些,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猛的沉聲道:“南方几省,朕會立刻派巡撫,總督過去,督政院加要派人巡視,文昭閣也派員,六部更要配合!”

“遵旨!”

京師這邊做出反應,江南也風起雲涌。

三日前,江/蘇,吳/江。

張溥,張採、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三十多人,乘舟泛江,暢談詩文,抨擊朝政。

張溥站在船頭,望着並船而行的幾艘船,上面坐滿了人,他意氣風,抑揚頓挫的高聲道:“諸位同鄉,諸位文友,閹黨禍國,氣焰日囂,前有東林七子入獄,後有趙,高兩位罷職遣戍,正人日危,朝局益敗,正是我等登高一呼,救國存亡之際……”

張溥是蘇/州人,屢試不第,可寫了一手好文章,在南直隸文聲斐然,加上善交際,言語蠱惑,時常抨擊朝局,點評時事,很是得年輕士子們的擁戴。

他一身白衣,面容俊朗,語言強勢有力,很容易讓人信服。

張溥話語滔滔不絕,字字不離魏忠賢,閹黨,儼然將他們當做了生死大敵,在聲援東林黨。

待張溥話音落下,太/倉人張採也跟着站起,一臉憤然道:“諸位,閹黨復熾,囂張無兩,天下爲之荼毒,我等身爲士子,理當繼承先賢遺志,與閹黨抗衡到底!我等沒有功名,無聲與朝野,且獨木難支!今日我等齊聚於江上,不若合諸社爲一,勠力同心,剷除閹黨,使正人歸位,匡扶天下!”

楊廷樞緊接着站起來,一臉贊同道:“二張所言,正是我等心中所想,不如今日歃血爲盟,他日共登朝廷,爲國除賊!”

“好,我贊同!”

“我同意!”

“我們也贊同!”

張溥,張採登高一呼,從者雲集。

張溥振奮,揮筆如龍,洋洋灑灑寫下《五人墓碑記》,竭盡讚頌反抗閹黨之人,強調‘匹夫之有重於社稷’,文章樸實,慷慨激昂,直抒胸臆。

衆人看罷,都是大喜,其他人也紛紛揮筆潑墨,一篇篇磅礴大氣,精彩絕倫的文章出世。

是日,二張改應社爲復社,初三十六人,不過三日,江南各地,加入復社過三千人,出城綿延不絕,泛江而不能。

五日,復社領蘇/州士子,縉紳近千人,驅逐閹黨、蘇/州知府龐元景,朝野震動,士人振奮。

東林黨自也聞風再起,在京城內外,紛紛醞釀着成立文社,欲重建東林書院。

此時,督政院的‘九條規定’還沒有頒佈天下,大江南北,從東林黨到復社,舉目相望,彼此勾連,居然冠蓋盈路,目視無不是復社或東林黨。

天下爲之大震!

督政院內,靖王在座,魯王,晉王,葉向高,楊漣等人都在座,有的面無表情,有的神色震怒,有的閉目斂息,有的神遊天外。

督政院,可以說是大明最複雜的地方了,這裡有宗室親王,有原內閣輔臣,有原六部尚書、侍郎,有原都察院都御史,御史,科道等等,成分無比的複雜。

這些人,也都掛着名頭,督政院戶籍司司事,副司事,田畝司,都稅司等等,都是二品,從二品的規格,也算是‘位高權重’了。

靖王剛剛履任,神色淡漠中有威嚴,目光第一個就看向楊漣,這個人雖然是從都察院並過來,可都察院在督政院也有二十多號人,在不過八十人的督政院來說,‘投票權’很重。

他道:“楊大人,對於江南的復社,你怎麼看?”

那‘九條規定’昨日剛剛通過,楊漣自是知道的,他也投了‘贊同票’,可復社,他有心想要維護。

楊漣看了眼靖王,愁苦的臉上有着淡淡的漠然,道:“王爺,士子關心國政,痛斥奸佞,乃理所應當,所有下官認爲,雖然有些過激,可也不宜過度干涉,恐影響他們的爲國之心。”

昨日才全票通過不能結黨,結社,今天就反悔?

在座的很多人都暗自撇嘴,可東林向來都是嘴上功夫厲害,翻雲覆雨,怎麼說都有理,他們也都懶得理會。

靖王眼皮跳了跳,心裡有怒火,盯着楊漣,思索着要不要拿他立威。

葉向高一直都老神在在的坐着,聽着楊漣的話,沉吟一聲,向靖王道:“王爺,他們大多是明年要應試的士子,若是現在頒佈那‘九條’怕是影響甚大,不若緩行。”

韓癀也睜開眼,道:“下官也認爲當緩行,這些都是我大明的棟樑之才,不能輕慢。”

靖王臉色有了一抹鐵青,他總算明白,皇帝爲什麼要清除東林黨了,這幫人就沒有一個能真心爲國的,全都是爲了他們自己!

魯王聽着東林一干人的話,心裡暗自冷笑,這幫人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識時務,皇帝要厲行整頓官場是有目共睹的,這復社現在跳出來,不止是撞上了‘九條規定’,更是聲援剛剛被打壓的東林黨,景陽宮豈能容忍?

還緩行?

不過,這也恰是他迎合上意的好機會!

魯王身體坐直,看向靖王,沉聲道:“王爺,復社這幾日風頭無兩,遍及大江南北,不止是士子踊躍入社,還有官員加入!違反朝廷法度不說,甚至毆打朝廷命官,強行驅逐,此等惡行決不能縱容,當雷霆以鎮壓,嚴防成燎原之勢!”

第1512章 無所例外的反腐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1228章 洗牌第1415章 如山,如濤的壓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宴請秦良玉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1331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三十二章 借兵建奴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二十一章 沒來由(求收藏推薦~)第1519章 手段齊出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九百六十章 難難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1308章 劇烈的人事變局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1410章 驚雷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六十一章 朱由校的異變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零八章 萃芳樓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1310章 孫傳庭的演講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洗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1160章 殺氣第三十四章 試探(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擲第五百五十一章 斬斬斬第四百六十三章 部際聯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皇商覆滅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1420章 公主要殺人第八百零零二章 內閣強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六百三十二章 借兵建奴第一百三十六章 見熊廷弼第1328章 倭國難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八百四十七章 熾烈如濤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扒皮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1399章 倭國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七章 報紙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1259章 文化統治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九百六十一章 內閣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女刺客第一百零七章 御花園奏對(第三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意不在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七百一十四章 抵達琉球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
第1512章 無所例外的反腐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二十六章 端倪(收藏收藏收藏~~)第一百七十一章 唯一的選擇第1228章 洗牌第1415章 如山,如濤的壓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宴請秦良玉第五百三十章 收拾安南第1331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三十二章 借兵建奴第1260章 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兩百八十六章 小爽一把第四百二十四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五十一章 爭風吃醋第二十一章 沒來由(求收藏推薦~)第1519章 手段齊出第1396章 五道聖旨第九百六十章 難難難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五百二十七章 巡撫被擄走第1308章 劇烈的人事變局第五百四十七章 指責皇帝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千古第九百八十二章 去國號第1193章 歐洲前站第1410章 驚雷第1515章 謀大事者無名第五百三十八章 督政院是利器第六十一章 朱由校的異變第兩百五十一章 信王府夜議(上)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零八章 萃芳樓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變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洲的生意第1418章 再一辭官第1310章 孫傳庭的演講第1478章 科技發展第兩百五十七章 楊漣明悟了第九百三十章 看國旗去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洗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三百五十四章 劫後餘生第1160章 殺氣第三十四章 試探(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九章 平王府看戲第三百九十四章 孤注一擲第五百五十一章 斬斬斬第四百六十三章 部際聯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毫無革新之象第三百六十五章 皇商覆滅第一次單張:作者君的感言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1420章 公主要殺人第八百零零二章 內閣強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入內閣第六百三十二章 借兵建奴第一百三十六章 見熊廷弼第1328章 倭國難第六百六十一章 方以智第八百四十七章 熾烈如濤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一百二十四章 扒皮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74章 巧的有些假第五百四十八章 訓斥封疆大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1399章 倭國定第四百六十八章 遙控朝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四百三十七章 報紙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緩則圓第五十一章 籌錢的方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1259章 文化統治第七百二十四章 北上策略第九百六十一章 內閣定第七百七十七章 女刺客第一百零七章 御花園奏對(第三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曹變蛟入京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意不在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驚人相似的歷史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七百一十章 間邪司初立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第九百一十一章 因果複雜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四百三十二章 裝逼失敗第七百一十四章 抵達琉球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五百零三章 王瑜陽奉旨查案第三百一十九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