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順利’的廷議

張問達站在班列裡,神情不動,內心異常複雜。

他擡頭看了眼那近在眼前又好似遠在天邊的皇帝,又瞥了眼四周。

朝堂他太熟悉了,他來來去去站了近二十年,可現在卻是無比的陌生。

一言而出,四論而起,不管是對是錯,總有人與你爭吵,攻訐,無休無止,一件事往往拖個十天半月都未必能成。

他還記得天啓三年,眼前的皇帝還只是個孩子,大大咧咧的要找當時還是高高在上的吏部尚書的他,要他作爲惠王府的長史,他拒絕了。

這纔多久,當年的惠王已然是威名赫赫,威加海內的皇帝,朝堂也變了,再也不如過去的泥沼,皇帝一言既出,無人敢說個‘不’字!

心底複雜的不止是他,還沒有跟上朱栩,朝廷改革節奏的大臣們都有些恍惚,五年前的朝堂他們還歷歷在目,現在的他們,再也沒有那個時候的‘意氣’,都小心謹慎,內心多了以往沒有的一種東西——敬畏!

不管這些人心思怎樣,隨着朱栩話音落下,這件事已成定局!

畢自嚴,孫承宗,傅昌宗等人悄悄對視,都暗自鬆了口氣。朝臣對皇帝終究沒有放肆,這也表明皇帝對朝局的控制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朱栩微微點頭,前一陣子的大棒沒有白敲,有心一鼓作氣將所有議題都通過,剛要開口,一個內監急匆匆的從外面跑進來“啓奏皇上,魏忠賢求見。”

畢自嚴等人相互看了看,沒有設定這個環節,都望向朱栩。

朱栩眉頭一皺,道:“這個時候他來幹什麼……宣。”

“遵旨。”那內監小跑轉回去。

羣臣都若有所思,面露凝重。

魏忠賢是把持權柄一時的人物,當初的‘閹黨’權傾天下,士人皆爲之膽寒。只是崇禎朝以來,除了偶爾的冒頭,其他時候都沒有什麼大動靜。在這政改的關鍵時刻,他來做什麼?

魏忠賢走進來,腳步不快不慢,臉上黝黑,看不出一絲的表情。

看着魏忠賢,羣臣突然心底微微一沉,這會兒才明白,皇帝早就收服了魏忠賢,若是真要做什麼,這位絕對是一把無比鋒利的刀!

紛紛情不自禁的又看了眼上面的皇帝,眼神裡都閃過謹慎之色。

魏忠賢不知道羣臣的心思,自然也不會去管,來到大殿前面,躬身道:“奴婢參見皇上。”

朱栩神色平淡,道:“什麼事情,要在這個時候求見?”

魏忠賢稍作猶豫,道:“回皇上,臣查到有人與西南匪寇有聯繫。”

朱栩臉角微動,目光帶着警色的道:“誰?”

羣臣暗自心驚,立時看向魏忠賢。朝廷對匪寇是什麼態度很清楚,那是嚴厲鎮壓,絕不放過!若是有官員與匪寇勾結,罪名可不是僅僅殺頭這麼簡單!

魏忠賢道:“回皇上,具體是誰還沒有稟報上來。東廠用幾個假消息進行了試探,源頭是陝.西巡撫衙門。”

朱栩心裡頓時就想起,去年確實有人從陝.西巡撫衙門走漏消息,關鍵是李精白那個兒子李巖現在失蹤,不知蹤跡。

他面露思忖,沒有說話。

李邦華連忙出列,擡手向朱栩,沉聲道:“皇上,巡撫衙門臣還未來得及整頓,請皇上下旨,將東廠查到的線索都轉交給臣,臣一定徹查清楚。”

李邦華聲音剛落,魏忠賢就又道:“啓奏皇上,奴婢還查到,有人串聯欲抵制今年的科舉,也是從陝.西傳出來。”

朱栩眼角一跳,目光冷冷的看向周應秋,道:“吏部尚書,這件事,你知道嗎?”

周應秋上前,擡手道:“回皇上,臣並不知情,不過想必有不少人是沒有資格參與科舉的。”

朱栩的目光又轉向畢自嚴,淡淡道:“畢師,你怎麼看?”

畢自嚴本來是想盡快結束這次廷議的,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沉吟着道:“皇上,此事可大可小,臣認爲,當交給吏部覈查,東廠不宜介入。”

“啓奏皇上,臣請裁撤東廠!”突然間,周維京站了出來,向朱栩道:“新政之後,有刑部,大理寺,督政院,東廠的存在臣認爲完全沒有必要,空耗大量的俸祿!”

魏忠賢眼神微變,他之所以卡在這個時候進來,就是爲了凸顯存在,可不是來被裁撤的。他悄悄看了眼上面的朱栩,低着頭不動。

周維京的話是有道理的,這種道理與歷史上朱由檢裁剪錦衣衛很相似。

河.南總督杜文煥也上前,道:“皇上,臣認爲東廠是當裁撤,不說以往的劣跡,在新政中也是不須。”

“臣附議。”山.東巡撫黃立極道。

接着又有傅宗龍,朱燮元等人贊同附議,這些人都曾經是東廠的受害者,看到機會都忍不住的試一試。

‘還真是一波三折……’

朱栩雖然一直都沉着臉,實際上是冷靜的旁觀,洞若觀火,對這些人的心思能猜到一二,看了眼魏忠賢,俯視着羣臣,淡淡道“東廠不是今天的議題。各個衙門各司其職,不要擅權,更不要攬權!”

滿朝的大臣們都沒有與朱栩爭論的勇氣,聞言都擡手,而後退下。

畢自嚴情知不能繼續下去,道:“皇上,關於稅務總局,關於稅務細則,臣等要仔細商議,請暫停今日廷議,待臣等商議完善,再做商討。”

朱栩俯視着羣臣,果然見他們的神色都有些不太‘正常’,若有所思的點頭道:“傳旨,畢自嚴,孫承宗爲左右次輔,統領朝政,明日在文昭閣議事,會後將記錄,奏本呈奏御書房。”

“臣等遵旨。”畢自嚴,孫承宗擡手。

朱栩起身,看了眼羣臣,心底暗自搖頭,這場廷議與他想的完全不同,大臣們心懷各異,哪怕他強行推動政改,效果暫時還是未可知,需要時間來慢慢觀察,完善。

畢自嚴,孫承宗等人心頭同樣複雜。

皇帝前所未有的強勢,羣臣不敢擡頭,這場廷議與他們預期的也不一樣。

傅昌宗,周應秋等人同是如此,這場廷議不倫不類,前所未有。

更多人則是渾身不舒服,他們說不出爲什麼,可又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場廷議或許是一種趨勢,一個開端,將景正朝與崇禎以前完全區分,指向了一個不可預測的未來。

‘大明以後的朝堂、廷議究竟會怎麼樣?’

這是三十多個封疆大吏的內心想法,他們更進一步就是朝廷,要位列朝班,今天的廷議讓他們很不安。

朱栩直接出了側門,長吐一口氣。

今天也是對他的一次大考,雖然過程有些意外,結果都在意料之內。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後,知道他從昨晚到現在就沒睡,今天的廷議不是預期的那麼順利,想着道“皇上,要不要出宮走走?”

朱栩精神繃了很久,轉頭看了他一眼,挺了挺胸,出了口濁氣道:“今天就算了,給朕盯緊朝臣,政改不能大意。”他心底明白,今天的廷議不成功,短時間不能再開,只能以內閣統領羣臣商議,以奏本的形式上奏,再行頒佈。

畢自嚴等人出了金鑾殿並沒有出宮,將傅昌宗,申用懋等五部尚書,外加靖王叫到文昭閣,再次商議。

這幾人都算是大明決策層,坐好之後,都面帶肅色。

今天的廷議看似順利,實則都是皇帝的威信所致,並不是大臣們多麼的贊同新政,尤其是稅改這一塊,大臣們雖然沒有說話,心底依舊是反對,牴觸。

畢自嚴現在是左次輔,地位比孫承宗的右次輔稍微高一點,他看了一眼衆人,道:“諸位大人,稅改勢在必行,關乎國政,各地巡撫如不真心贊同,推動,效果將大打折扣,不妨都說說看法。”

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對聲浪第五百零六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遼東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1322章 不尋常第1336章 要錢的天皇第十三章 激怒第四百九十七章 人頭滾滾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1180章 急報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1461章 皇家貿易集團更人第1365章 勾結第兩百二十三章 衆王彈劾孫承宗(求推薦票~~)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被拒絕了第1419章 又一個要辭官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八百四十三章 就是你了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1347章 李定國登岸第1313章 收網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略轉變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攻九州第1300章 蠅營狗苟的官員第1339章 尋找駱養性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攻九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聲後的投降談判第1484章 愚民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1466章 倭國的終結第1272章 有什麼話說?第1399章 倭國定第五百零四章 查周應秋第1211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五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八十九章 解決了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169章 太妃喪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175章 陰森森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對聲浪第1247章 弔詭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三百零三章 反擊第1165章 投誠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151章 疲敵之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九百章 謠言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明軍的捉迷藏第五百七十四章 信王的去處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1443章 霸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剿匪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百一十一章 下獄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1352章 李定國遇險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
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對聲浪第五百零六章 幕後之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欲伐遼東第1491章 內閣出手第1322章 不尋常第1336章 要錢的天皇第十三章 激怒第四百九十七章 人頭滾滾第三百二十五章 不可逾越第1180章 急報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四百三十六章 封王條款第1461章 皇家貿易集團更人第1365章 勾結第兩百二十三章 衆王彈劾孫承宗(求推薦票~~)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被拒絕了第1419章 又一個要辭官第兩百六十八章 兗州案(中)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好惹第八百四十三章 就是你了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兩百二十七章 信王夜談第1120章 尊王襄夷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1347章 李定國登岸第1313章 收網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裁撤第三百一十七章 戰寧遠第五百七十一章 一路向北第七百章 新得利益者第九百二十二章 戰略轉變第1417章 第一個辭官的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再出亂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攻九州第1300章 蠅營狗苟的官員第1339章 尋找駱養性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攻九州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七百六十三章 炮聲後的投降談判第1484章 愚民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1466章 倭國的終結第1272章 有什麼話說?第1399章 倭國定第五百零四章 查周應秋第1211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一十五章 忍無可忍第九百八十九章 解決了第兩百三十三章 京師防衛第1169章 太妃喪第三百四十一章 聯姻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六百九十六章 李香君第1175章 陰森森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再殺第一百零三章 意外的反對聲浪第1247章 弔詭第一百六十章 東林點將錄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五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政第三百零三章 反擊第1165章 投誠第六百一十八章 惡從心頭起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1474章 陰暗角落第八百零零一 ‘人質’交換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六百九十七章 外表恭順第1151章 疲敵之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四百五十八章 科舉泄題第九百章 謠言第1246章 教訓畢自嚴的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明軍的捉迷藏第五百七十四章 信王的去處第1489章 分地伊始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資本主義萌芽第1226章 孫承宗的意味深長第1155章 倭國議和使團第八百八十三章 迷茫大明第1443章 霸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剿匪第一百零五章 大議結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戰略部第一千零七章 戰爭推遲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百一十一章 下獄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1352章 李定國遇險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七百二十六章 琉球內亂第1430章 孫傳庭籌錢第一百九十九章 明日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