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章 又一個要辭官

慢慢的喝了口茶,周應秋思忖半晌,折中道:“你的辭呈別說我了,就是孫閣老也接不了,皇上還在神龍府,我給點事,你去南直隸走一趟,見見皇上,再見見那位老先生。”

沈珣一聽,認真想了想,站起來道:“多謝閣老周全。”

周應秋搖了搖頭,他最近壓力也極大,對於沈珣,他倒不是想周全什麼,只不過沈珣去留對朝廷,對‘新政’干係重大,不得不慎重。

孫傳庭不在,周應秋坐了一會兒,出了班房走進傅昌宗的班房。

傅昌宗是一腦門子官司,強打精神,處理着堆積如山的政務。

見周應秋進來,也沒有在意,兩人關係近,比內閣其他人交流更多。

周應秋與傅昌宗在一邊的茶桌坐下,不等喝茶,周應秋就嘆氣道:“沈幼玉的老恩師寫了斷恩信,他準備辭官了。”

幼玉,沈珣的字。

傅昌宗眉頭一挑,道:“有人在背後唆使?”

周應秋端起茶杯,喝了口,才道:“還需要挑唆嗎?整個大明都如一鍋沸水,別說一心治學的老先生,就是深山老林的都被驚動,咱們的麻煩纔剛開始。”

傅昌宗想起傅濤的事,搖了搖頭,道:“沈幼玉雖然不是皇上潛邸老臣,但在禮部也有五六年,是皇上看重的人,孫白谷現在更是倚重,他要走了,朝廷非大亂不可……”

周應秋倚靠着椅子,看着門外無休無止的雪,道:“孫白谷那邊惱怒還好說,我擔心的是皇上,如果皇上也認爲孫白谷沒有能力擔當這個重任,那局勢就會又一變。”

傅昌宗聽出味道了,道:“你是覺得皇上還有別的預案,有人或頂替孫白谷?”

他們二人都在朝廷最高處,俯看整個大明官員,有什麼人能替代孫傳庭,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

思索一番,周應秋搖頭道:“暫時還沒有人能接替孫白谷,我擔心的是,皇上或許有的別的想法,藉此大亂,對大明再犁一遍。”

傅昌宗神色微緊,久久不語。

周應秋見傅昌宗也不清楚,道:“你兒子的事情還好說,小懲大誡就是,問題是,朝廷不穩,還需沉得住氣。”

傅昌宗默默點頭,片刻道:“我知道,你注意一下,有什麼情況要及時把控,不能出現大事件,否則朝廷就更被動了。”

周應秋自然明白,道:“各省的壓力也極大,有幾個巡撫給我發了私信,話裡話外也是去留,必須要想些辦法了。”

傅昌宗目光閃爍,道:“今年國庫會相當充裕,皇家銀行那邊正在準備一種債券,由朝廷擔保,向民間借錢,三年五年附帶利息歸還……錢糧充足了,工部可以先行動起來,各種水利,官道等工程繼續,然後朝廷擬定的幾大政策先緩緩,隱下來,推動有大義的政策壓一壓,再不行,就對緬甸開戰,轉移國內的注意力……”

周應秋知道,傅昌宗說的這些是不得以的辦法,但孫傳庭未必願意用對外開戰的辦法轉移朝野注意力,他沒有糾結這個,斟酌着道:“這個債券倒是可以,能加速對民間藏銀的替換,儘快建立乾淨,穩定的貨幣市場秩序……”

周應秋顧左言他,也算是對傅昌宗的安慰了。

兩人閒聊着,對朝局,政務漫不經心的談着,卻也是在等待孫傳庭的回來。

沈珣的辭官,最終還是要孫傳庭來決斷。

孫傳庭去城外觀察了今年的雪災,一回來就聽到這樣一個‘噩耗’,不曾多言,只道:“依周閣老之言。”

這樣就將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輕輕鬆鬆的決定了。

第二天,沈珣就打着回鄉探親的旗號,離京,向着杭州方向匆匆趕去。

不說現在朝廷是多事之秋,年關將近,各部門一堆事,單說大雪紛飛,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有必要這個時候突兀的探親嗎?但楊錦初剛走,沈珣突兀又離京,自然是謠言四起,喧沸於天。

孫傳庭坐鎮內閣,無動於衷,致力於推行政務,任由謠言滿天飛,朝野沸沸。

過了十二月,大雪飄飄,冰天雪地之下,京城依舊熱鬧非凡。

汪喬年從內閣回到大理寺,正拍打着雪,管家就忽然跑過來,急吼吼的道:“老爺老爺,出事了,太老爺沒了!”

汪喬年臉色大變,轉身急聲道:“胡說!兩個月前還好好的,怎麼就沒了!”

管家瞥了眼裡面,拉他出來,低聲道:“家裡的信還沒到,但外面都說是給您氣的,有人去給太老爺說,說說……說您是破壞祖法的元兇之一,是本朝九大佞臣第四,太老爺一口氣沒上來,就去了!”

汪喬年身形一晃,差點倒地。

管家連忙扶着,急聲道:“老爺,快點回去吧,消息已經傳過來了,外面都說太老爺是您活活氣死的,宗祠家老已經在商討,準備拿您回去問罪了啊!”

汪喬年哪裡顧得上其他,推開管家,不顧風雪,急匆匆的向家裡跑去。

汪喬年父親是萬曆二十一年的進士,當年因爲‘國本之爭’被罷,但清名尤盛,也是一代文壇大家,朝野備受尊崇,因爲汪喬年的關係,沒少被追贈。

現在他‘被兒子活活氣死’,這等忤逆不赦的大罪,沒多久就從浙江嚴州府傳到南直隸,而後傳到京城。

一時間,京城譁然,汪喬年剛剛回到府邸,一封封dàn hé奏本已經出現在孫傳庭的案頭。

孫傳庭緊急召集衆閣老商議,拿着十幾封dàn hé奏本,面沉如水。

孫承宗罕見的也過來,看過這些奏本,沉吟不語。

靖王,傅昌宗,周應秋等就更難說話了,不說事情真假如何,單說現在羣情洶涌,汪喬年想要再留下是萬萬不能了。

汪喬年不同於沈珣,他是內閣閣臣,相對獨立的大理寺卿,他要是一走,不說大理寺的改革會出問題,對內閣的影響就非常可怕,無異於斷掉了孫傳庭一隻臂膀!

如果那些人乘勢追擊,yú lùn熊熊如烈火燃燒紙下,可能孫傳庭也要擔起責任,灰溜溜走人。

孫傳庭要是倒了,整個內閣都會垮,最終後果就是朱栩十多年苦心孤詣的‘景正新政’毀於一旦,一切又回頭了。

“你們怎麼看?”孫傳庭道。

大廳內安靜無聲,壓抑沉寂。

孫承宗擡頭去看,在座的諸人的表情盡收眼底,眉頭不禁動了下。

他終於明白,爲什麼上任之初,孫傳庭就表達了想要更換內閣的想法,這個內閣的諸人,幾乎全是守成有餘,開拓不足。

孫承宗不得不開口,道:“楊錦初,沈珣的事情,我來做,我會寫信,嚴厲斥責他們的兄長與恩師。”

衆人眉頭頓時一擡,面色微鬆。

要是論資歷,講輩分,這位孫閣老那在大明是首屈一指,誰能不給幾分面子,他要是居高臨下的斥責,怕是沒幾人有膽子反駁。

如此一來,沈珣,楊錦初的事情倒是可以解決,剩下就是汪喬年了。

所謂汪父被汪喬年活活氣死自然是假話,汪喬年是有名的孝子,從未聽聞汪父反對‘新政’,逼迫汪喬年辭官。

但在這個風尖浪口,自然無法去分辨這些,還得另尋他路,必須保住汪喬年,不能讓他在這種情況下狼狽辭官。

爲人子,‘孝’之一個字能殺死多少人,按照規制,汪喬年得辭官回鄉,守孝三年,這不走也得走。

傅昌宗等對視一眼,能說什麼?

孫傳庭看着衆人,眉頭同樣深深鎖着。汪喬年要是去了,對他來說會是重大的打擊,後面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送他下臺。

第三十八章 教訓(求收藏,推薦~)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八百四十五章 牛鬼蛇神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七十四章 遭遇信王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戰(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八百零零二章 內閣強勢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371章 大戰起第1456章 抨擊儒學的開始第四百四十五章 黃河改道第九百四十八章 畫餅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身如白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獲全勝(第四更!)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兩百九十二章 東江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皇后的站臺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兩百六十七章 兗州案(上)第三十一章 困獸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擊要害的手段第五百零二章 周應秋是貪官第三百零四章 圖窮匕首見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禁軍如狼第六百四十三章 荒唐壽宴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二百零八章 軍政佈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定國第1485章 皇子們站臺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兩百七十七章 處置藩王例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九百章 謠言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1368章 奠基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九百三十九章 就藩律第兩百四十章 君臣過招第1379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一百零六章 進宮求見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1147章 大戰開啓第1208章 打頭風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番外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七百二十五章 琉球變卦第八十七章 鹽(求收藏,求推薦~~)第1180章 急報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富可敵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爾沁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第一百五十五章 魏忠賢看穿朱栩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九章 眼藥水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七百四十二章 教訓明朝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1148章 狂風捲落葉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傷亡的戰爭第1421章 孫傳庭敲打不安分勢力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395章 窮途末路
第三十八章 教訓(求收藏,推薦~)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八百四十五章 牛鬼蛇神第六百零四章 終於離京了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1266章 陰謀籠罩第五百八十三章 立威給天下看第七章 以退爲進第1424章 最後一刻第一百七十四章 遭遇信王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戰(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案第八百零零二章 內閣強勢第兩百七十三章 活埋第1371章 大戰起第1456章 抨擊儒學的開始第四百四十五章 黃河改道第九百四十八章 畫餅第六百零七章 錦旗獵獵第一百零四章 憋出內傷的大臣們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五百二十九章 官身如白丁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獲全勝(第四更!)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一切都上了正軌第七百九十一章 回京第兩百九十二章 東江大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皇后的站臺第兩百四十三章 最後一次廷議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兩百六十七章 兗州案(上)第三十一章 困獸第八百零零四章 直擊要害的手段第五百零二章 周應秋是貪官第三百零四章 圖窮匕首見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八百四十八章 禁軍如狼第六百四十三章 荒唐壽宴第九十二章 惠民商會(求收藏~突破~~)第二百零八章 軍政佈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李定國第1485章 皇子們站臺第六百五十六章 總商會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兩百七十七章 處置藩王例第七十三章 張皇后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1340章 階段性勝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起風了第九百章 謠言第三百八十三章 欠糧驚人第一百零五章 放人第1258章 大明禮儀第一千零七十章 海貿利益第1368章 奠基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判決第八百一十一章 再翻不了身第九百三十九章 就藩律第兩百四十章 君臣過招第1379章 心思各異第四百五十九章 閒不住的神捕第一百零六章 進宮求見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1147章 大戰開啓第1208章 打頭風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七章 裁減衙門第三百一十章 利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番外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比秦淮河如何?第七百二十五章 琉球變卦第八十七章 鹽(求收藏,求推薦~~)第1180章 急報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富可敵國第七百八十八章 李邦華撂挑子第1320章 最後的用處第七十七章 不對勁(求收藏,求推薦~~)第五百七十章 扶持科爾沁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八百九十六章 發配,開船第兩百一十五章 停錦衣衛俸銀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第一次會議第四百一十七章 袁崇煥抗命第九百八十四章 複雜紛擾第一百五十五章 魏忠賢看穿朱栩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九章 眼藥水第四百九十一章 目標瀋陽第1438章 眺望漠西第三百四十二章 練兵第七百四十二章 教訓明朝第五百章 告發吏部尚書周應秋第1148章 狂風捲落葉第七百二十二章 零傷亡的戰爭第1421章 孫傳庭敲打不安分勢力第八百四十章 兼任兩院院長第三百一十六章 攻松山第1395章 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