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變通之說

下面是一個個椅子,從左到右坐着錢龍錫以及湖廣參政參議與一干知府,算是湖廣最爲中堅的官員都在了。

朱栩高高在上,一羣人不安的坐在下面,這分明就有‘審訊’的意味了。

朱栩臉色還有些蒼白,渾身發冷,端起身邊的雞湯,喝了一口,微笑道:“今天咱們不論政事,說一些舊事。”

一羣人越發的不安了,讀書人就喜歡做旁敲側擊的事,皇帝這明顯是要借古諷今,對他們出手。

曹化淳,王一舟站在兩側,目不斜視。

朱栩環顧一圈,這些人表情都很肅然,就彷彿要上斷頭臺了,心裡暗笑,開口道:“咱們今天說說張太嶽與海剛峰的事。”

張太嶽就是張居正,海剛峰是海瑞。

張居正是萬曆初的首輔,海瑞歷經四朝,他們每個人都聲名卓著,對大明影響極大,哪怕到現在,兩人也時常被人提及。

他們的故事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張居正在位的時候,海瑞賦閒,直到張居正死後才能復起,那時已經七十多了。

張居正已經平反,現在很多人都認爲這是張居正的一大污點,致使一個治世能臣流落於外。也有人說是張居正畏懼海瑞的剛直,故意棄之不用。

總之,流言紛紛,各有爭論。

這兩人都是大明繞過不去的話題,張居正的影響現在還在,海瑞的名望更是一座高山,只能仰望。

朱栩這個皇帝突然開口提這兩個人,錢龍錫等人都是一怔。

朱栩雙手放在桌面上,看着衆人道:“朕在潛邸之時,時常聽到張太嶽之功績,也能聽到海瑞的事蹟,現在呢,站在朕的角度,來說說這件事。”

皇帝評價一個人,那是要錄入史書的,一羣人都豎起耳朵,不敢掉以輕心。

“先說說張太嶽,”

朱栩道:“張太嶽,‘宰相之傑’這句話在他身上,朕認爲是合適的,‘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儒而有爲,朕非常喜歡,‘新政’中的很多東西,朕都是從這裡找來的。張太嶽之事,大家都知道,朕不復多言,着重的,朕要說說海剛峰。”

“他在晚年的時候上書神宗皇帝,言稱‘舉太祖法剝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貫論絞’,這是要恢復太祖年間的刑罰,不過最終未能施行,因爲當時閣臣們認爲他‘滯不達政體’,也就是說海瑞太過拘泥,不明時政,朕覺得,這個判斷是對的。”

“當年他寫信給張太嶽,張太嶽回信說‘三尺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能堪也’,又說‘君秉忠亮之心,抱骨鯁之節,天下信之。然考其政,多未通方,只宜坐鎮雅俗,不當重煩民事’……”

“意思很簡單,海瑞不懂政務,只知道重複太祖之法,絲毫變通都沒有,從未做成什麼事情,重德行就行,無需在意政務的事情……”

朱栩沒有長篇大論,突然守住話頭,看向錢龍錫道“錢巡撫,你來說說看,咱們只討論,無需避諱什麼。”

錢龍錫一怔,起身擡着手,稍作思忖道:“回皇上,臣認爲,海剛峰剛勁過猶,凡事操之過急,毫無備患,終至於半途而廢,一無所成,徒勞民傷財,空有一清名而無實績。”

朱栩眯了眯眼,錢龍錫的話裡,有些變相勸誡他的意思,微微一笑,道:“說的不錯,他還說‘舊邦新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爲何終其一生都無改觀?”

這其實是儒家的問題,因循守舊,固執不變,已成大勢難逆。

一面要求尊崇祖宗,不能妄論,嬗變,又要求新求變,到底要怎麼好,聖人之言又不會錯?

錢龍錫神色不動,這不是普通朋友之間的交流,是君臣奏對,說不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他也不能向張居正一樣評點江山,好一陣子才道:“皇上,海瑞之清,非大明之清,海瑞之剛直,非大明之剛直,海瑞非我大明之福,不當爲之宣。”

錢龍錫也是狡猾,答不對題,卻還說出了一番道理來。

朱栩哪裡能讓他跑了,道:“他師從‘太祖之法’,莫非有錯?”

海瑞一心要恢復朱元璋的嚴酷治吏手段,從開始到過世,都未成功,歷經四朝,歷代皇帝還都頗爲看重他。

錢龍錫不知道怎麼回答,‘非議祖宗’那是大罪,這‘大罪’是在道德上,一旦成立,千古留名!

“回皇上,”

這個時候,錢龍錫身後一個參政起身,道:“臣認爲沒錯,錯在海瑞,太祖之法也沒錯,錯在海瑞借之以一己之好惡斷事,縱有虛名,亦是枉然。”

這裡說的是海瑞判案子,只以‘善惡’爲準,不去管其他,看似公正,實則是糊塗。

這倒是一個好道理,朱栩微笑道:“那當時的內閣扣押他的奏本,阻礙他的升遷,甚至屢加打壓,這是在打壓‘太祖之法’?這‘不明時政’又做何解?”

‘不明時政’,分明就是要求官員要變通,適應新變化,不能拘泥於古法。

錢龍錫與剛纔的參政都說不出話來,這本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誰都知道,‘祖法’早已經成不可更改的習慣。

他們兩人不說話,突然間有一個知府站起來,擡着手道:“皇上,臣以爲,這是海瑞空有名望而無實績,過往之事又太過剛直,生亂而無爲,是故不願啓用他。”

這句話看似有道理,實則完全背離了話題,朱栩講的是原因,這傢伙說的是結果,完全牛馬不相及,甚至可以說是詭辯!

朱栩端着雞湯又喝了一口,身體舒暢了一點,慢悠悠的道:“那,拘泥古法已不可行,該當如何?”朱栩要說的,就是變通,他不止要給‘新政’正名,還要藉此衝擊儒家的頑固思想,確立‘變通’的地位。

皇帝的話已經很赤,裸.裸了,古法不可行,自然是要改變,用‘今法’。

接下來,就是王安石的那三句話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這三句話一直以來都是儒家批評的重點,從司馬光等開始,一直到明朝,儒家都避談這三句話,因爲不合儒家的精神,不合治國的理念,是極其‘叛逆’的。

朱栩的話說到了這裡,剛纔還能反駁幾句的衆人,都不說話了,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是要負上‘歷史責任’的。

“錢大人,你來說。”朱栩直接點名。

錢龍錫眉頭緊皺,古法不可取,自然要用今法,只是話容易說,還要考慮影響,尤其是皇帝明顯有着強烈意圖,他怎麼敢輕易開口?

“臣認爲‘新政’正當其時。”錢龍錫道,這等於是變相的承認‘變通’是對的。

朱栩不爲難他,目光環顧大堂裡的人,沒有人敢與他目光相接,都低着頭,不敢說話。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這樣的話,可以知道,但斷然不能說出口的!

朱栩環顧一圈,坐直身體,笑了聲,道:“海剛峰,就是一個拘泥古法的人,終其一生毫無所成,哪怕到了晚年還是嚷着要恢復太祖之法,絲毫沒有反省之意。張太嶽,師法太祖,卻很清楚的知道因地制宜,古法與現今的區別,根據實際情況處理政務,進行一些變通,雖然他的變革很有限,但也給我大明帶來了不少變化,福延至今。在政務,田畝制,吏治上,都給了朕很多借鑑,若是沒有他,朕不敢開啓‘新政’……”

錢龍錫很清楚,皇帝這是在對某些事情定性,也是在爲‘新政’進行辯護,掃除一些障礙,默然無聲。

若是普通人,讀書人,或者說大儒,這樣講都會被天下人找各種理由來狠懟,可眼前的是景正皇帝,誰敢?

不遠處的一個內監,悄無聲息的記錄着朱栩說過的每一個字。

朱栩說了很多,最後總結性的道:“當今之人,學古習聖,不能盲從,要認真分辨哪些是適合現今的,哪些已經不合時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讀書的要求,同樣也能延生到政務上,不能生搬硬套,照貓畫虎,要根據現實情況做事,認真分析其中的問題,尋找新的方法、辦法處理事情,不能一味的求問古人……”

朱栩不時會咳嗽一聲,臉上冒出虛汗來,渾身冰冷,感覺有些撐不住了,便收住話頭,道:“今天就說這麼多,回去之後,認真思考一番,都給朕寫一道奏本上來,朕會給你們登到報紙上,寫不好的現在就可以搬家,出門都記得帶着帽子……”

錢龍錫等人心裡翻涌,面色難受,還是不得不起身,擡手道“遵旨。”

“嗯,都去吧。”朱栩擺了擺手道。

“臣告退。”一羣人緩慢的退了出去。

曹化淳早就看出來了,連忙上前,低聲道:“皇上,回去吧。”

朱栩點點頭,道:“今天是走不了了,明天一早走,讓唐一澤做好掩護,不要被人發現了。”

“是。”曹化淳過來,扶着朱栩回後院。

‘變通’二字說的簡單,可一旦傳出去,還不知道會引起多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堅定反對朱栩的人,肯定又是一大‘罪狀’!

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399章 倭國定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五百七十三章 領事裁判權第1375章 軍心浮動第兩百一十八章 商場圈地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一千零二章 百官宣誓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兩百六十三章 波平波又起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八百章 ‘判決’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九十九章 錢謙益第五百零四章 查周應秋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七百六十六章 驚人的海貿利潤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1404章 遠交近攻第1426章 大規模的流放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六百八十五章 士人之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1379章 心思各異第1168章 納妃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八百八十六章 舊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六君子下獄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225章 禍之蕭牆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報紙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稚嫩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獲全勝(第四更!)第1160章 殺氣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一百一十六章 虎頭蛇尾(求收藏~)第1507 世界視角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1404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三章 畢自嚴講政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九百零八章 最後一根釘子(求月票)第1272章 有什麼話說?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親第兩百六十章 抗旨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九章 朱由檢鬆了口氣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五百五十六章 窠臼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三百九十三章 抗爭第九百九十章 大跨步(求月票~)第六百八十八章 畫了一個圈第四百四十五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皇后的站臺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1125章 踏雪第1189章 回京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第六百章 閹黨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
第1394章 四面楚歌第1399章 倭國定第九百零五章 國家意識第五百七十三章 領事裁判權第1375章 軍心浮動第兩百一十八章 商場圈地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兩百一十二章 信王府夜談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一千零二章 百官宣誓第兩百三十章 魏忠賢的手段第九百七十七章 進行中第四百四十章 東廠降格第兩百六十三章 波平波又起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事可期第1169章 太妃喪第八百章 ‘判決’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九十九章 錢謙益第五百零四章 查周應秋第1468章 有利於朝廷第1237章 皇帝與內閣的界線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風聲鶴唳第一千零十七章 頂層設計第七百六十六章 驚人的海貿利潤第四百八十一章 黃太吉的決斷第1404章 遠交近攻第1426章 大規模的流放第1289章 張筠很生氣第九百四十五章 開端第十九章 二次彈劾第一百一十二章 移送刑部第六百八十五章 士人之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朱由檢反對第八百八十八章 送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1379章 心思各異第1168章 納妃第1227章 憂慮的畢首輔第七百九十五章 皇家錢莊的利害第四十九章 孝敬(求收藏,求推薦~~)第一千零十六章 地方的軍改第八百八十六章 舊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六君子下獄第九百九十五章 船到橋頭第七百七十八章 突病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1389章 殺他個七進七出第兩百八十章 平王的手段第1364章 清晰的戰局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密談第兩百二十八章 顧秉謙的要挾第1440章 孫承宗要隱退第1225章 禍之蕭牆第1190章 舉世皆敵第五百八十七章 不尋常的車隊第四百三十七章 報紙第四十六章 燧發槍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稚嫩的想法第四百五十三章 大獲全勝(第四更!)第1160章 殺氣第1241章 畢自嚴前的吹大氣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三百四十三章 南/京第1337章 攻入四國島第八百八十四章 押送入京第九百九十二章 涼涼第一百一十六章 虎頭蛇尾(求收藏~)第1507 世界視角第1505章 一言而定第1404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三章 畢自嚴講政第1472章 下有對策第九百零八章 最後一根釘子(求月票)第1272章 有什麼話說?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相親第兩百六十章 抗旨第一百三十章 鴻臚(第三更,求訂閱~)第五百一十九章 朱由檢鬆了口氣第八百七十五章 遼東策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仁德之風第五百五十六章 窠臼第1305章 平王要說話第三百七十章 鎮壓第三百九十三章 抗爭第九百九十章 大跨步(求月票~)第六百八十八章 畫了一個圈第四百四十五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皇后的站臺第1342章 普通的守靈人第七百零四章 科舉禁令第1125章 踏雪第1189章 回京第1221章 無翰林,不入閣第六百章 閹黨第八百四十六章 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