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畢自嚴講政

這個時候沒有鼓掌,孫傳庭話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畢自嚴。

畢自嚴已經六十多,兩鬢白髮縷縷,孫傳庭話音落下,手裡拿着一本厚厚的‘書’走上孫傳庭不遠處的那個‘講桌’。

這樣的形式,大明是第一次,所有人都一臉的‘呆滯’,靜靜的看着畢自嚴走到那裡,將書放下,攤開,低頭看了眼,然後擡頭看向前面的一干六部尚書,侍郎,各地總理大臣,巡撫,總督等等。

雖然儀程早熟爛於心,可到底沒有經歷過,畢自嚴站在那,一時間也不知道如何開始。

朱栩嘴角一直掛着微笑,看着氣氛有些僵硬,他開口道:“內閣總理天下政務,畢閣老要講的,是對我大明過去政務的梳理,也是對未來的展望,裡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家注意聽,不管講到什麼都不要打斷,有什麼不同意見,記錄下來,等會兒咱們一起再商討,先聽畢閣老說……畢閣老,開始吧。”

一羣官員面面相窺,旋即連忙傾身,接二連三的道:“是。”甚至還有人站起來,看着場面又慌忙坐下。

畢自嚴對朱栩側身,又轉過來,輕咳一聲,又看了眼身前桌上的書,朗聲開口道:“自萬曆二十年以來,我朝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災情,持續至今,越發熾烈,民不聊生。在過去幾十年,緬甸入侵,倭寇擾邊,朝鮮三徵,蒙古寇關,建奴叛逆等等,邊境不寧,國內民生凋敝,朝堂黨同伐異,這些對我大明的國力以及體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衆人聽着,都板着臉,面無表情。

如果是以往,他們或許不覺得,但現在一個個的聽着,着實令人心驚。

畢自嚴目光也在衆人臉上搜尋,嘴上不停,道“自天啓以來,黨爭已無節制,朝臣節操不堪,視朝堂若玩具,將國政如兒戲,朝局敗壞,遼東糜爛,已無可制,樁樁件件都說明當前體制已不可持續,厄需改變。當今陛下登極以來,立志‘中興大明’,殫精竭慮,夙興夜寐,多年苦心,奮挽天傾,近年國政始見回覆,邊關暫得平定……然,國政之壞無以爲繼,必須鼎力革新,再塑國體,不容遲疑。自崇禎至今景正二年,朝局動盪,大政小制迭出,內閣歸之爲‘景正新政’……”

大廳裡的人安靜無聲,面色不動的聽着。

雖然畢自嚴的話未嘗沒有拍馬屁的嫌疑,但說的也是事實。

天啓年間也就是八年前的事情,在坐的都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當年的黨爭之烈,曠古未見,多少能臣賢士黯然離去,多少人明哲保身,緘口不言,又有多少在黨爭在爾虞我詐,以命相搏,落個悽慘下場。

最終,黨爭來來去去,國政益發敗壞,絲毫不見曙光,楚黨也好,浙黨也罷,東林,閹黨更不用說,早已陷入進去不能自拔,那些宏圖大願也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畢自嚴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時間,繼續道“‘景正新政’,內閣六部九寺等經過整理,歸納,總結爲‘士農工商’四部分。第一,‘士’,這一部分,涉及到國體,政局,選士以及軍政等等。政體,我大明皇帝統領軍政,是國家最高領袖,有權任免所有官吏,制定,修改,廢除一切法律……國體爲內閣六部制,內閣由皇帝交託,統領大明一切政務,內閣九人,六部尚書、侍郎由百官舉薦,皇帝任命……地方實行巡撫制,巡撫主理一省政務,督政院監察,大理寺斷獄,地方體制需進一步發展,深化,協調,完善……”

大明的體制,從建立之初就是各種集權,制衡,朝廷廢除了丞相,地方上也是三司掣肘,現在某種程度來說是‘倒退’。

內閣雖然有左右次輔,但畢自嚴現在承擔的也相當於‘丞相’的責任。地方上早已經廢除了三司,現在更是明確‘巡撫’負責制。

這些在座的都已經知道,只不過是用這種形式,明明白白的確定下來。

畢自嚴這些都是‘大而化之’,沒有細講,喝了口茶,道:“‘新政’計劃建立更爲全面的監察,考覈制度,以遏制權臣,黨爭出現,確保朝局平穩,國政順暢。同時將採取多樣化選士,避免科舉過於單一的弊端,對全才,專才並重,對於入仕,免調,升遷進行詳細,嚴格的規定,察舉,規範……”

朱栩一直默默的聽着,畢自嚴聽了他的話,講的是言簡意賅,沒有奏本上那麼複雜。

其他的官吏也都靜靜的,奮筆疾書的極少,因爲這些事情早前就商議過,現在就是正式的‘宣告’。

“農政在過去百年已經頹敗,雖然張居正致力於改革,但隨後並毀,且不夠徹底。‘新政’擬定,將全面的丈量我大明所有田畝,登記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制定更爲合理,詳細,統一的‘農政’規劃。朝廷將加大對農政相關的投入……”

畢自嚴對於‘農政’看的極其重,開始長篇大論,從田畝,人口,賦稅,農具,耕牛等等,幾乎詳盡的在闡述‘農政’,包括了開荒,移民,甚至還講到了方式方法等等。

‘農政’現在是大明政務的一項重心,這是應對災情的一個最重要方式,上上下下沒有誰不關注的,反倒是朱栩,用的心思最少。

朱栩能理解畢自嚴等人的想法,或者說,在他們眼中,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了,哪怕是邊患都次之。

衆人也都安靜的聽着,面色如常,沒有幾個人動筆記錄什麼。

足足半個時辰,畢自嚴才收住話頭,道“關於‘工’,皇上以及朝廷一致認爲,工匠也是我大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新大明,完善‘新政’的重要力量,朝廷將取消一系列的限制,歧視,區別等政策,永久性的取消賤籍,朝廷鼓勵工匠的發明創造,將一切有利於我大明發明的積極利用……”

對於‘工’的階級,畢自嚴並不想多言,這些政策也不是他設計的,甚至來說他是反對的,但是這些由不得他不說,是乾清宮那位硬生生的加入進來的。

他言簡意賅,很快就跳過這段。

每次說完一段,畢自嚴都會頓一下,彷彿給大家一個消化的時間。

五十多人都在看着聽着,畢自嚴的側重很分明,重點都大講特講,‘不重要’的極力少說,甚至一句帶過。

而接下來,就是最後的‘商’了。

大明上下,或者自古以來都是重農抑商,尤其是明朝這個時候,更是不能放縱商人,當大力打擊,保護農民。但偏偏是當今的皇帝,自潛邸就有個‘銅臭王爺’的外號,登基之後,背地裡叫他‘銅臭皇帝’的更是不知凡幾。

皇帝明顯是‘重商’,內閣之前的那個‘定策’已經被否,新稿他們這些巡撫還沒有看過,內閣會怎麼辦?

一羣巡撫的目光在朱栩,畢自嚴的身上悄悄轉動。

朱栩依靠在椅子上,端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

畢自嚴手裡的稿子是按照他的意思,司禮監寫的,畢自嚴原本的被他全部否了。

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復瀋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議開始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1268章 看誰先死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1176章 路演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忠賢復出第七百六十五章 歸心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八百一十二章 集皇權相權於一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檢裁減東廠第1392章 抄幕府的家底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1470章 炒地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盧象升第1470章 炒地第八百二十一章 宋應星很激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陰謀破產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十三章 渠道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1413章 嚴重的後果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戰(一)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七百六十章 討伐安南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七百零七章 溫體仁的手段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1531章 謀算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賈賤民第1331章 準備就緒第1524章 新問題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難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銀子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七百一十四章 抵達琉球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30章 國祚千秋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1140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翻天覆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三百四十章 欲裁一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將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火漫天第四章 駱思恭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1535章 多爾袞要死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1111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1371章 大戰起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1476章 定調
第1514章 兇狠的計劃第兩百七十六章 晉王府第九百四十七章 杯酒論權第三十三章 魏良卿(求收藏,求推薦票~)第四百八十四章 收復瀋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廷議開始第兩百四十九章 朱栩的反思第1449章 瘋狂擴張的開始第1428章 年終的大事情第1268章 看誰先死第六百八十三章 演武第五百七十六章 提前出宮第1380章 壓力如山第四百六十一章 六扇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有些人改變了第1176章 路演第一百二十五章 魏忠賢復出第七百六十五章 歸心第1249章 小小警告第八百一十二章 集皇權相權於一身第五百一十四章 朱由檢裁減東廠第1392章 抄幕府的家底第五百六十七章 求爺爺告奶奶第1195章 上岸的危機四伏第三百二十六章 南攻寧遠第四十二章 浣衣局(求收藏,推薦~)第五百一十五章 海參崴第兩百六十六章 巡視兗州第1470章 炒地第十七章 絕望的朱由校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送盧象升第1470章 炒地第八百二十一章 宋應星很激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緊急應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陰謀破產第九百七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九十三章 渠道第八百五十三章 畏罪第1413章 嚴重的後果第六十二章 搶劫開始第1163章 黃太吉境遇第1530章 先下手爲強第七百五十一章 決戰(一)第1422章 懷念朱栩第兩百三十七章 顧首輔下獄第七百六十章 討伐安南第1167章 黃太吉的信第1500章 孫傳庭再次攏權的機會第1274章 沒有傻子第七百零七章 溫體仁的手段第八十九章 狠揍第1454章 移民亂象第1171章 擺不直的偏見第1531章 謀算第五百一十章 打的說不出話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賈賤民第1331章 準備就緒第1524章 新問題第三百九十八章 擴充信王權力第四百七十五章 建奴的遇難第1397章 萬事俱備(第四更)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銀子來了第一百八十四章 詔皇六弟繼位第七百一十四章 抵達琉球第七百三十五章 靖海第1130章 國祚千秋第八百九十二章 淡定的錢謙益第1400章 倭國人很有用第1312章 在乎帝心第九百三十四章 已閱,不回第1416章 傅家遇難第1140章 開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個原因第兩百零九章 出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翻天覆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出征第三百八十五章 好消息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三百四十章 欲裁一京第六百三十九章 言官悍將第四百七十章 深入改革第1329章 倭國對策-聯姻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火漫天第四章 駱思恭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決之日第1162章 重懲不貸第二十四章 疑蹤第1467章 樂觀的南直隸第1513章 遍地烽火第七百八十九章 字字誅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全力攻錦州第1535章 多爾袞要死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膠着第1111章 山雨欲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訓話第1371章 大戰起第八百六十三章 棋差一招第兩百六十九章 兗州案(下)第1476章 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