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十年(七)

山道上的積雪已經被清掃乾淨。

風吹來,那覆蓋在古鬆上的積雪撲簌簌飛揚,化作一片濛濛的晶霧,隨風散去。

董緩步在王屋山的山道之中,晶瑩的雪花飄落在他髮梢,在陽光下閃亮。

在他身後,龐統和箕關守將武安國無聲的隨着董的腳步,似是沉浸在這王屋山的雪景之中。二人之後,還有越兮和淳于瓊緊緊跟隨,數十名技擊士走在最後。

這裡是王屋山!

因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而命名,又說山有三重,其狀如屋。

王屋山的歷史很久遠,說起來可以追溯到上古時軒轅黃帝。

據說當年軒轅黃帝曾在此祭告天地,感動了九天玄女,西王母遂降授《九鼎神丹經》和《陰符策》,軒轅黃帝這才降伏了蚩尤的九黎部衆,從此有祭祀天地的說法。

故而,王屋山又稱天壇山。

董在山樑上的一座古亭中坐了下來,眺望着山巒迭起的壯觀風景。

有技擊士擡火爐走進亭中,在上面放上了一個瓦盆,裡面乘着水,不一會兒,那水就開了,咕嘟咕嘟的泛着水泡,蒸騰的熱氣衝起,旋即消失在清冷的空氣中。

越兮把幾個酒壺放在陶盆中,在石桌上擺上了酒菜。武安國恭敬的爲董斟了一杯酒,“主公,長安一別兩年,安國真想煞主公了。”

董卻笑了,“別文縐縐的,當了幾天的主將,居然開始咬文嚼字了。”

武安國一聽這話,黑臉頓時通紅。不過卻帶着一點自得的語氣說:“史大郎聽說主公要遊王屋山,還和我爭了許久。我說主公肯定會讓我做嚮導。嘿嘿,果然……”

“怎地,你不願意?”

“願意,願意……不願意的是孫子。史大郎當時羨慕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了。”

這史大郎,就是史渙。

當年和武安國同時追隨了董,不過後來他去了徐晃的麾下。直到一年前才調至箕關和武安國做搭檔。史渙如今官拜鹽池校尉,論品級要比武安國高一些。

這鹽池就在安邑旁邊,是河東的一個重地。

不過若論親近,史渙怎麼也不可能比武安國這等追隨了董幾年地護衛要來得親近。所以武安國很開心。雖然離開長安兩年,可是主公依舊是很看重他。

龐統也坐下來,和董一起喝酒看風景。

武安國也不說話,專心的燙起酒來。當了這麼多年護衛,他很清楚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別看武藝他不如越兮,智謀也比不得淳于導。可是眼力卻是很高明。

龐統道:“董大哥,張任在無難軍多年,如今無難軍能起來,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他。這次把他從主帥的位子上拿下來。會不會讓張任的心裡感覺到不快呢?”

董深吸一口氣,“這也是沒有辦法。難不成讓他夾在裡面爲難嗎……張任這個人你不瞭解。很重情義。也很忠心。如果他太搶眼,就好像當初子龍那般的狀況。童淵定然會找他。一邊是我,一邊是老師,以張任的性子,十有八九會自盡。

如今雖然免去了他主帥地位子,可賈龍也是他的老師,並且張任也很尊重賈龍。

他是個聰明人,應該能明白我的苦心。有賈龍在,童淵就休想從無難軍下手,而張任官位不顯,童淵也不會讓他爲難。在這一點上,張任和子龍的情況不同。”

地確是不一樣啊!

趙雲是個將兵的人,而且因爲和呂布交鋒,在還沒有投靠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名氣。加上田豫當時掌無難軍,使得趙雲在裡面也很爲難,只能黯然北上。

但張任卻不一樣,他上面還有一個賈龍,而且無難軍一直在康居,並沒有太大的名氣。童淵雖然傳受過張任武藝,可是有賈龍的存在,就註定他對張任地影響力不會太大。所以,董把張任將爲行軍長史,從很大的程度上是爲了保護他。

攻打漢中,有賈龍地老辣,有甘賁的勇武,再加上張任的謀略,當不成問題。

不過即便是董自己,也沒有想到漢中會這麼快的敗亡。

“董大哥,那張魯……您打算怎麼處置?”

董卻沒有回答,而是笑眯眯地看着龐統,“阿醜,若是你,又該怎樣處置此人?”

龐統想了想,“張魯這個人,也算不上有多大的野心。要我看,他對弘揚他祖父所創立地教義,比對打天下還要來勁兒。只看他在漢中所行地政法,無一不和宗教有關。董大哥你既然反感佛教,何不以彼之道,還彼之身,讓他來對付佛教?”

董點頭,“我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在攻打漢中之前,就已經通過閻家把那《太平清領道》交給了張魯。那玩意兒放在我手裡,沒甚用途。但放在張魯地手中……呵呵,只是我沒有想到,張魯這麼不經打……還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

武安國這時候插嘴道:“主公,那張魯得了漢中,根本就沒有安生過。先是和蘇固他們鬥,而後又和仲業他們鬥。王戎說,這兩年文聘將軍把張魯折騰的不輕。”

董不由得大笑起來。

關於文聘坐鎮武都,對付張魯的事情,他也有所知。

歷史上,漢中之所以難打,是因爲他一來地形複雜,二來呢,有下辨天險爲屏。

可是現在,張魯從未佔領過下辨,漢中就等同於門戶大開。

地形雖說複雜,可是對於在康居打出來的無難軍而言,漢中的地形算不得什麼。

再加上一個勇武絲毫不弱於董的甘賁,用兵略遜色於盧植的賈龍。謀略出衆的張任……以閻家在漢中的威信,還有文聘等人打下的基礎,漢中還真不難破。

龐統輕聲道:“不過董大哥你把玉璽交出去……”

“這件事不要再說了!玉璽在皇上的手中,作用遠遠比在我地手中要來得大。再說了,我拿着這玉璽,又有什麼用?呵呵……有些時候,退一步的話。也不錯。”

退一步,也不錯?

龐統不愧是鳳雛先生,雖然如今才二十一,和演義中歷史上的鳳雛先生相比。還有些稚嫩。可是這腦筋轉的,卻比誰都要快。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來。

不錯,董大哥拿着玉璽還真沒有用處!

如今漢室的顏面雖然沒有了,可是還有那麼一絲絲的氣運存在。董大哥拿在手中。難不成去當皇帝?現在當皇帝顯然還不是時候,至少目前地時機並不成熟。

而劉辨掌握玉璽。對於關東的打擊……

董大哥這一步退的很不錯!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很難看出的問題,只是要看你,能不能退這一步。

龐統不知道,在三國原本地歷史上。可不止一個人退不得這一步。

孫堅,袁術……

只不過由於董的出現。他們並沒有走原有的路。早早的就死在了滎陽城下。

遠處,淳于導急匆匆的趕來。

“主公。有消息了!”

“什麼消息?”

“劉表在會盟之前撤走了,當天曹操地會盟本來並不順利,可因爲無難軍的緣故,嚇得他們還是結盟成功……嘿嘿,不過他們前腳結盟,後腳就傳來了灞橋異象。”

龐統得意地說:“還是我出的那個注意好,那些硝石還真的起作用了!”

淳于導連連點頭,“不錯,如今整個關中都流傳說主公就是重振漢室的伊尹在世。”

董聞聽這話,不由得微微一怔。

扭頭向龐統看了過去,細目眯成了一條線。

“阿醜,你搞地鬼?”

“嘿嘿嘿,我就知道,是瞞不住董大哥的!”

“你搞這種讖語做什麼?”董很無奈地搖搖頭,而後很好奇地問:“不過,爲什麼是伊尹,而不是姜子牙?”

“姜尚有甚好?最後也只落得個分封諸侯的下場,我不喜歡。伊尹纔是真正地大賢,太甲做的不好時,伊尹就把他廢了。我覺得,伊尹比姜尚相比更有魄力。”

這太甲的故事,已經是一千七百年的故事了。

按照史書上記載,太甲是商朝開國皇帝商湯的長孫,太丁的兒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的第四個國王。

太甲在位初年,有輔佐商湯的賢相伊尹主持朝政,商朝很強盛。可是在太甲三年時,這個太甲開始按照自己的性子辦事,以殘暴的手段對付百姓。於是,伊尹就把他放逐到了桐宮,廢了他的王位。

龐統說這件事的時候,還少說了一件事。

那就是太甲後來變好了,伊尹就把王位還給了太甲。

他可不是忘記了,而是用另一種方式來告訴董:董大哥,其實你還可以這麼做,不過別再把王位還給人家就行。

董好像沒聽明白,只是拿起卓玉,在龐統的腦袋上敲了一下。當然,只是用刀鞘,否則以卓玉的鋒利程度,怕是一下子就能把龐統的小腦瓜子劈成兩半。 ωwш★ тtkan★ ℃ O

可是在龐統的眼中,這種親切的舉動卻是董在警告他。

小子,少說話,多做事……有些事看明白了就行,話若是說的太多,會出人命。

當下,龐統閉上了嘴巴。

“曹操他們現在怎麼樣?”董問道。

“亂了,據說是全都亂了……”

董站起身來,伸了一個懶腰。

不無留戀的看了一眼山中的風景,淡定笑道:“偷得浮生半日閒,如今風景看完了,我們也該做正事了……淳于導,你立刻下山命史渙放出斥候,監視雒陽的動靜!”

“喏!”

“諸位,我們看過了雪景,也該下山了。聽說這王屋山春季的景色更迷人,希望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再登王屋山,欣賞一下這仙山之中的春色。走,幹活去!”

天冷了,容易感冒,請書友們多多注意保暖。

我已經中招了……

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65章 溫侯(三)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441章 千里草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419章 煮酒(一)第491章 蔡美人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6章 伏波遺寶(2)第395章 十年(五)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35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三)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8章 大姐(2)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124章 敕勒歌第304章 開始吧第347章 破長安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63章 再遇唐周第482章 長安(一)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25章 黃河九曲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96章 十年(六)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485章 長安(四)第463章 溫侯(一)第17章 求官(2)第86章 雒陽喋血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82章 三醜結義第203章 誰爲虎狼將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486章 長安(五)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433章 活字第463章 溫侯(一)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86章 雒陽喋血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60章 雙醜會
第155章 建春門血案(一)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65章 溫侯(三)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441章 千里草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301章 隴西大會師(一)第419章 煮酒(一)第491章 蔡美人第342章 名士之殤(一)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6章 伏波遺寶(2)第395章 十年(五)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335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三)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8章 大姐(2)第200章 堪大用者有幾人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241章 雒陽一夜(二)第124章 敕勒歌第304章 開始吧第347章 破長安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300章 鏖戰(三)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252章 忠奸難辨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188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63章 再遇唐周第482章 長安(一)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92章 絞肉機(四)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25章 黃河九曲第283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497章 決戰之聲東擊西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96章 十年(六)第334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二)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58章 劉門血案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245章 國運昌盛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485章 長安(四)第463章 溫侯(一)第17章 求官(2)第86章 雒陽喋血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26章 宴無好宴(2)第82章 三醜結義第203章 誰爲虎狼將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64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66章 興盛不過三代第251章 弘農王出馬第91章 絞肉機(三)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第336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四)第486章 長安(五)第196章 漢帝崩,大亂將起(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371章 長安之亂(三)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433章 活字第463章 溫侯(一)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437章 僧與帝(三)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86章 雒陽喋血第401章 關中橋頭堡(一)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267章 金銀決(二)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62章 圉城論太平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159章 韓與馬(一)第442章 如此簡單第60章 雙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