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袁紹亦躊躇

許在劉辨看來,行軍打仗就是那麼一回事!

事實上,雖然劉辨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卻始終處於被呵護,被保護的狀態之下。

一開始是母親何太后,而後是董俷,後來又有盧植……

顛簸流離,的確是一種經歷,不過有些時候,這種經歷也會讓人生出許多想法。

比如這一次,劉辨同意了蘇固的看法,堅持讓夏侯蘭領兵出征。

一方面固然是受蘇固的言語誘導,另一方面也未嘗就沒有和董俷搶一下風頭的意思。

也許這種念頭並不重!

也許只是單純的想要向董俷說明:董卿,你看……其實朕也會打仗,也有大將。

不過,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吧,夏侯蘭在得到將令以後,立刻興致勃勃的帶領禁中宿衛,趕赴新安大營提點兵馬,準備殺出函谷關,向世人展示雄風。

薰俷得到消息的時候,夏侯蘭已經到了新安。

“這那個王八羔子出的主意?”

薰俷聽完之後,忍不住破口大罵,“如今京兆地區,聚集四家諸侯,麾下盡是精銳,更不要說曹操魯肅,周瑜劉備,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智略超羣的雄才?夏侯蘭雖精通兵法,終歸是沒有真正的領軍作戰,如此一來,十萬兵馬豈不危險?”

雍城府衙中,聚集了許多人。

徐庶一蹙眉道:“蘇固一向老實本份。即便是主公在西域守孝地時候,他也沒什麼動作。如今突然鬧出這麼一茬子事情來,恐怕是身後有什麼人,挑唆他的吧。”

龐統等人,也都點頭贊成。

薰俷抱臂,一隻手輕輕的在臉上摩挲。按照漢室人的習慣,成年之後就要蓄鬚了。薰俷也不例外……雖然不習慣,可入鄉隨俗,有些事情卻是不能輕易改變。

要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壞。

當初他颳了個光頭,就累得老夫人和蔡等人把他好一陣的嘀咕,以至於再也不敢嘗試。鬍鬚雖密,卻是終日的梳理剪切,還不算是特別的礙事,不過有點扎手。

徐庶所說不錯,蘇固絕不會無緣無故的跳出來。

“元直,以你之見,該當如何?”

徐庶微微一笑,“主公以爲那夏侯蘭。有可能佔到曹操一星半點的便宜嗎?”

“哈,恐怕不可能!”

“不是恐怕,而是絕對不可能……所以此次夏侯蘭出兵。

定然是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薰俷摩挲面頰,輕聲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必須要做妥善的安排才行。要不,我們出兵京兆,與夏侯蘭呼應?雖不一定能幫助他,但至少能拖住曹操地兵馬。”

這些話。說的合情合理。

其實就算是董俷願意派人過去幫忙,夏侯蘭也未必就會接受他的好意。

這是個很執拗的人,而且是一個已經鑽進了牛角尖的傢伙,可不是那麼容易勸說。

薰俷和夏侯蘭之間的矛盾,不是很大,卻不可調和。

龐統冷冷一笑,“主公,只怕你是好意,人家領不領是一回事……弄不好還會吧自己也給搭進去了。以統之見。既然夏侯蘭想要威風,那麼就隨他威風去好了。我們只要做好收拾爛攤子的準備。同時主公您最好保持住和陛下之間的通信。”

“只這樣嘛?”

“不然還能如何?”龐統說話。不似其他人那般顧慮重重,說的非常直接。“皇上既然命夏侯蘭爲主帥,就算主公你到時候以大都督的身份去陽,他未必會買你地帳。與其這樣,我們也只有靜觀其變……再說了,河北方面也非常重要。”

真是添亂,添亂啊……

薰俷輕輕的敲了一下腦殼子,擡頭道:“派往城的人,是否已經出發了呢?”

“已經出發了!”

徐庶笑道:“說不定這個時候,袁紹正流着眼淚呢……主公,這一次我們可把他打得有點狠了!”

狠嗎?

薰俷笑了笑,站起身來,緩步向屋外走去。

門庭裡地那棵古槐樹,已經露出了嫩綠的枝芽,在那枯枝上,生出了幾片新葉。

泰平,其含義並不難猜測。

無非是安泰平安,天下再無動盪。不管是誰當皇帝,總歸是想要討個好口彩。

劉辨也不例外。

但是於高覽而言,這一年恐怕是很難太平了……

從年末開始,徐晃兵出上郡,與龐淯兩下夾擊,猛攻五原。

新任上郡太守蘇則,更展示出了非凡的手段,只一封書信,就兵不刃血的拿下了西河。西河太守崔均於睡夢中被家將五花大綁,連夜送到了蘇則大軍的營中。

五原守將鄒丹被徐晃在陣前斬殺,別駕司馬季雍在堅守固陽關(今包頭固陽縣)十八日之後,終抵擋不住解煩軍兇猛的攻勢,開城投降,將固陽關獻給徐晃。

至此,雲中郡門戶大開,高覽面對徐晃的攻擊,束手無策。

而牽招被費沃韋康死死地拖在強陰城下,動彈不得。費沃以奴兵衝擊,不計死傷的瘋狂攻擊。繞是牽招多謀,可是在這種強大的攻勢下,也只能是束手無恥。

屯兵在太原郡的朱靈,也被蘇則纏住了手腳。

想當初袁紹爲了穩固幷州,防止乞活軍的攻擊,把河北四庭柱中的三人都屯在了幷州,四十萬人馬不可謂不多,可如今卻被分割撕裂,相互之間難有呼應。

新年伊始,代郡告破。

昭命人佯攻馬城,自己卻領精銳繞過長城。自高柳突然殺入了代郡領地中。

袁熙急忙回兵救援,卻被郝昭在道人(地名)所伏擊,數萬兵馬被一把大火吞噬。袁熙在焦觸張南等人地拼死掩護下,殺出了重

逃,從代郡一路,撤入了郡的境內。

若非郡太守鮮于輔審配兩人出兵接應,袁熙怕就要死在代郡。

即便如此,袁熙也是損兵折將。傷亡慘重。屯紮在代郡地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麾下大將焦觸張南被典滿所殺,別家從事郭圖,也被郝昭俘獲。

等到牽招反應過來的時候,代郡戰事已經結束了……

牽招急急忙忙想要救援袁熙地時候,又被郝昭典滿在平城(今大同市)伏擊,韋端趁勢追擊,在善無和郝昭地追兵前後夾擊,大敗牽招,將定襄郡掌控手中。

這定襄,緊靠着雁門郡。

有燕長城爲屏障。也是雲中郡通往雁門郡的一個重要關卡。

蘇則在西河郡,韋端在定襄郡,兩下聯手。只要奪了武成關(於今清水河畔),那麼雲中就將和雁門郡從此斷隔。一個徐晃就已經夠高覽難受了,如果再被關門打狗地話,高覽這十幾萬人馬就算是完了……在躊躇之後,高覽做出了決斷。

雲中可丟,但手裡的十幾萬兵馬卻不能丟掉。

當年董西平曾經在隴西玩了一次大遷徙,今日高覽在雲中郡也是有樣學樣。不過。雲中地人口本來就不算多,加起來也就是二三十萬的樣子。高覽用大軍裹抰,將三十萬人口盡數遷徙到了雁門郡。同時自己領兵馬親自斷後,且戰且退。

至四月中,高覽退守雁門郡。

幷州除雁門郡太原郡之外,盡落入了董俷之手。

蘇則等人在結束了這場戰鬥之後,隨即停止攻擊,就地休養生息,不再前進。

袁紹生病了!

面對這一連串的噩耗。他如果不生病,那纔算是邪門了!

自打他奪取冀州後。何曾吃過這麼大的虧?特別是聽說河內失守。袁紹要瘋了……

也難怪,他四個兒子兩個被殺。

次子袁熙死於董俷之手。幼子袁買雖然還沒有追查到線索,但是和薰俷脫不了干係。寵妾劉氏也被毒殺了,如今最寵愛的兒子袁尚被抓走,長子袁譚大敗。

人世間的痛苦,可能真的是莫過於此。

一時間冀州人心惶惶,所有人都開始爲以後做準備。

“我誓殺董賊,我誓殺董賊!”

袁紹在病榻上,揮舞着拳頭,厲聲的咆哮着。

田豐的面色陰鬱,高幹站在一旁,噤若寒蟬,一句話也不敢說。

“元皓,我欲起傾國之兵,奪回河內!”

袁紹咬牙切齒道:“若不殺董賊,我誓不爲人!”

田豐想了想,點頭道:“主公欲奪回河內,也並非沒有可能。如今我們雖丟失了六郡之地,但實際上卻沒有損失太大的元氣。雲中定襄代郡,於眼下來看,不免雞肋。而我大軍從太原至郡練成一片,地盤雖然小了,可防禦地層次更深了。”

聽上去,似乎的確是這麼回事!

高幹說:“舅舅,元皓先生說的不錯。我們現在地情況,就好比是把伸出去的手掌握成了拳頭。雖然覆蓋面沒有那麼大了,可是出擊的力道,將會更加的兇猛。”

袁紹點頭,“元皓,依你之見,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主公如今,當結好曹操……董賊佔據關中,又有傳國玉璽爲憑,已經佔住了大義之名。除非您準備投降董賊,否則的話,就必須要和曹操結盟。請曹操自京兆州出擊,我等從冀州出兵,幾方夾擊之下,董賊定然無法在河內站穩腳跟。

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

“如此一來,主公怕是要暫時臣服於曹操之下。”

袁紹兇狠的說:“若能拿下河內,我就暫時向曹操低頭,也並非是難事。”

“既然如此,主公且聽豐爲主公謀劃。”

“元皓但說無妨!”

“董賊佔居河東。不可不防。不過有高幹將軍守在常山國和魏郡之交,可令河東兵馬難有作爲。如今,我北方屯有重兵,高覽朱靈,牽招審配,還有鮮于輔父子,不失爲世之良將,都聚集在北方未免可惜……可抽調一二部,於東平國屯軍。”

袁紹問道:“那抽調誰過來可行?”

“大將高覽,用兵不俗。且頗有機變之道,只此次他在雲中作爲,可見一斑……豐之意,調高覽摔本部屯兵東平國,以朱靈爲輔。辛毗(pi)智略不俗,可爲祭酒。有此三人在,足以令我東南一方無慮,主公再與曹操相約,攻擊河內,則董賊必退。”

田豐地思慮也很周全。

袁紹經此一敗。實力損失不小。

如今北面西面有董俷,東北有公孫度,東南還有一個青州。那青州太守鄭渾。也是個了不得地人物,麾下猛將不少,雖說和曹操交好,卻也不得不做些防備。

袁紹想了想,“元皓之言,正是我之所想,就這麼辦……你立刻傳我將令。調高覽朱靈爲東平國守將,再讓子憲往許昌,與曹孟德結盟。高幹,河東一地就靠你了!”

“我等,遵命!”

子憲,命李孚,是鉅鹿人,本姓馮,後改爲李。爲袁紹之主簿。

田豐和高幹領命而去。

袁紹靠在被褥上,卻是感到一陣陣的頭暈目眩。

說較起來。他和薰俷之間。可以說是早就沒有了迴旋之地。當年在陽時就鬥得你死我活,後來董俷佔居了關中。袁紹本想試探着和董俷緩和一下,可沒想到……

如果當時董俷沒有在塞外落難,說不定雙方已經有所接觸。

可是隨之那一場變故,讓袁紹和董俷之間,也就變得再無半點緩和的機會。

如今的袁紹,可真的是有點形單影隻。

房間裡,空蕩蕩的,讓人好生寂寥。

就在這時,突然有管家敲門。

這管家是袁福的兒子,跟隨袁紹也很多年了。當年袁福至城報信,後袁隗死訊傳來,袁福第二天就服毒自盡了。也正因此,袁紹對袁福的兒子,非常看重。

“是元伯啊,進來吧!”

袁福地兒子,名叫做袁寧,字元伯,年三十歲。

長的五大三粗,頗有威猛之像。

說實話,袁紹現在就是看這種人,會比較順眼。

袁寧進來行禮,奉上了一封信。

“老爺,門房剛纔送來了一封信,說是有人放在了門口臺階上,要轉交給老爺。”

“哦?是什麼人?”

袁寧搖搖頭,“這個……門子也沒有看見,只是見到了這封信。”

袁紹一蹙眉頭,接過了信,抖開來掃了一眼,臉色突然間變得格外難看。

“老爺,您……這是怎麼了?”

“元伯,立刻備車,我要出門!”

“可是您這身體……”

“我身體沒事兒,快點備車……你隨我去就好了,莫要再叫上其他地人,明白?”

“喏!”

袁寧立刻下去照辦,而袁紹地手,卻在微微的顫抖着。

當晚,田豐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當了,前來向袁紹稟報。

“主公,子憲業已經準備好,您看看是不是見他一下,有什麼事情交代他一下?”

哪知道,袁紹卻是陰沉着臉。

“元皓,這件事……不如再緩一緩吧。”

“啊?”

田豐吃了一驚,忙道:“主公,如今董賊新得河內,立足未穩,我等出兵,可一戰功成。可若是……”

“元皓,顯甫還活着!”

袁紹擡起頭,滿面地疲憊之色,輕聲道:“顯甫還活着,如今就被看押在雍城。薰賊派來了信使,說希望與我們和解。如果我們願意的話,他可以把顯甫放回。”

“主公,這萬萬不能啊!”

田豐驚道:“董俷爲國賊,您怎能向他臣服?河內如果不奪回的話,薰賊隨時都可以……”

“元皓,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想我袁家,乃四世三公,對漢室忠心耿耿。既然漢室氣運未絕,當初我反出陽,也是想要迎奉先帝劉辨……如今西漢王登基,那曹操挾持僞帝,我若再和他聯手,於情於理上,未免都有點說不過去。”

“主公,您與董西平和解,無異於與虎謀皮!”

袁紹怒道:“難道和曹操結盟,就不是與虎謀皮了嗎?”

他嘆了可以一口氣,“元皓,我也知你忠心,只是這件事情……容我三思,容我三思。”

“可是……”

“還有,我聽說,沮授未死?”

田豐一怔,“這個豐卻不是很清楚。”

袁紹輕聲道:“我一直在奇怪,顯甫雖然年少氣盛,但有沮授和許攸輔佐,又有文丑蔣義渠那等知兵的人領軍,怎麼會在一夜之間,就被薰西平殺得全軍覆沒?”

“這個……”

“我還聽說,沮授許攸,還有文丑……如今就在陽。”

田豐心裡不由得一驚,“不會吧,公嗣我卻是瞭解,他對曹操可是看不上眼啊!”

“可他卻看上了劉備!”

袁紹說:“當初你們對我說劉玄德如何如何,還要我殺他。怎麼卻投了那一隻耳?”

這話語中,似是帶着一種疑問。

要知道,田豐和沮授地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的密切。袁紹這一句話,並不僅僅是問沮授如何如何,也帶着一種點撥,帶着一絲試探,想要看看田豐的反應。

田豐地臉色,大變……

“若確有此事,主公當立刻前往廣平(今河北雞澤),捉拿住沮授的全家問罪。”

“這件事,不如就由元皓你來代勞?”

袁紹的眼睛是半眯縫着,臉上還帶着一絲笑意。

田豐心裡咯噔了一下,暗自叫苦:公嗣啊公嗣,你怎麼……如今可好,連我也被牽連進來。如今大敵尚虎視眈眈,而我冀州內部,卻免不了會有一場大清洗。

他深吸一口氣,躬身道:“老臣尊令!”

“甚好,我會派元進領大戟士協助於你,此外你需要調查清楚,沮授老賊平日接觸什麼人,不論官職,都必須要一一盤問。我卻不希望,再出同樣的事情。”

“喏!”

田豐還能說什麼呢?說主公不要這樣大肆清洗,定然會造成冀州的惶恐和不安?

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田豐爲人剛直,但也不是說真的不通世事。

他心裡非常地明白,如果這話一出口,第一個遭殃的人,怕就是他田元皓自己。

而且,此事換其他人,肯定會不可避免的鬧出大動靜。

自己接手,至少能吧這風波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至少不會太傷了冀州的元氣。

田豐領命,走出了房間。

春夜裡,風暖暖的,帶着沁人肺腑的花香。

白髮在風中飄揚,田豐用手中的柺杖狠狠的戳在了地面,仰天……發出了一聲長嘆!

——————————————————

注1、鄒丹,公孫瓚之漁陽太守。公孫瓚滅幽州牧劉虞,虞舊部鮮于輔等推閻柔爲烏丸司馬。興平二年,柔與丹戰於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演義中爲曾出現。

注2季雍,公孫瓚屬下鄃縣令。袁紹,後雍以鄃叛紹而降公孫瓚,瓚遣兵衛之。紹遣朱靈攻之,力戰拔之,生擒雍。演義中未有此人。

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61章 宮孫乎?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16章 所爲何來(1)第488章 長安(完)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3章 天生力王(1)第82章 三醜結義第93章 絞肉機(五)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303章 大遷徙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399章 十年(九)第367章 雙虎鬥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23章 那是誰?第417章 議和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27章 長阪坡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93章 十年(三)第420章 煮酒(二)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4章 殺人歌(1)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55章 行路難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章 董卓幼子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85章 南宮鉅變第331章 涼州詞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7章 金城破羌(1)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12章 心思(2)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24章 敕勒歌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49章 太平教徒第6章 伏波遺寶(1)第70章 諸葛一家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55章 行路難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1)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439章 封國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415章 偃師第465章 溫侯(三)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415章 偃師第466章 溫侯(四)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85章 南宮鉅變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420章 煮酒(二)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18章 放長線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299章 鏖戰(二)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422章 五蠻
第42章 少年蒲元(2)第213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461章 宮孫乎?第313章 兗州鉅變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292章 南山桃花源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16章 所爲何來(1)第488章 長安(完)第230章 飛將雄風第3章 天生力王(1)第82章 三醜結義第93章 絞肉機(五)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303章 大遷徙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453章 張任露崢嶸(二)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399章 十年(九)第367章 雙虎鬥第123章 白衣麗人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354章 拉虎皮,扯大旗第223章 那是誰?第417章 議和第243章 雒陽一夜(四)第427章 長阪坡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第393章 十年(三)第420章 煮酒(二)第302章 隴西大會師(二)第19章 綠漪心思(1)第361章 小溫侯(四)第187章 桃園一諾,翼德全義第296章 並非那麼簡單(三)第4章 殺人歌(1)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55章 行路難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2章 董卓幼子第317章 幽州牧呂布第237章 戲志才之死第85章 南宮鉅變第331章 涼州詞第130章 美女野獸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7章 金城破羌(1)第473章 四猛八大錘(一)第189章 袁隗計,二虎爭食第12章 心思(2)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23章 阿醜相隨(2)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37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24章 敕勒歌第138章 亦幻亦真第168章 辨王子(一)第49章 太平教徒第6章 伏波遺寶(1)第70章 諸葛一家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76章 五溪蠻人第351章 建安初年那些事兒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112章 江東猛虎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55章 行路難第207章 董卓二進雒陽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1)第212章 廖化怎能做先鋒(一)第158章 天人感應第102章 陰錯陽差第439章 封國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415章 偃師第465章 溫侯(三)第176章 西園立八校(一)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415章 偃師第466章 溫侯(四)第215章 昭寧大事記(二)第85章 南宮鉅變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93章 鐵鎖橫江第420章 煮酒(二)第181章 漢帝出巡第18章 放長線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299章 鏖戰(二)第155章 流言四起第422章 五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