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人,柳大人,現在炭火漲到十兩一擔了。”
柳縣令正在想辦法解決炭火問題時,衙役跑進來將市場上的最新消息告訴柳縣令。
柳縣令瞪大了眼睛。
十兩一擔。
老天爺,這和搶錢有什麼區別?
不,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最起碼還給一擔炭。
十兩銀子一擔炭誰能買的起?
由於驟然降溫,縣衙的炭火一樣不夠,每日都要省着用,因此整個縣衙就燒了一盆炭。一盆炭根本擋不住冷意,整個縣衙一絲熱乎氣都感受不到,饒是這樣,柳縣令生生嚇出一頭的汗。
他已經腦補出流民衝擊縣衙的場面。
沒有調集更多的炭火沒有控制炭價,就是他的無能。
本來他還尋思從寧城調集炭火,可是寧城如今也自身不保。
別說寧城了,就是大盛整個北部地區都不好調炭。
冬季,加上極寒天氣,誰會有多餘的炭調給平川?
正當柳縣令焦頭爛額時,佟華瓊在縣衙外頭求見。
柳縣令本來不想見,他不覺得此時佟華瓊能解決什麼問題。
但佟華瓊怎麼說也是鄉君,而且和他老孃的交情匪淺,於是一擺手將人請了進來。
佟華瓊走進來也不繞彎子,直接說道:“柳大人,您是爲了炭火的事情着急吧,我正是爲此事而來。”
柳大人一聽到炭火倆字就激動。
佟大嬸來的果然是時候。
不過他很快冷靜下來,佟大嬸能有多少炭火呢。
“佟大嬸,您有炭火?有多少?”柳縣令問道。
佟華瓊說道:“我有二十萬斤。”
爲了打消柳縣令懷疑她惡意囤積炭火的疑慮,她解釋道:“我有一筆閒錢,不知該做些什麼好。剛好夏天時遇到一個炭火商拋售炭火,說是這幾年都是暖冬炭火賣不上價格他要轉行做別的生意,我尋思炭又放不壞就將那批炭囤了下來.”
柳縣令此時壓根就沒有將佟華瓊和惡意囤積炭火聯繫起來。
他只覺得佟華瓊是他仕途生涯的護法神。
二十萬斤炭火啊!
此時他去哪裡能調集二十萬斤炭火啊。
這二十萬斤炭火足夠可以挽救寧城的百姓免受寒冷。
柳縣令覺得佟華瓊這二十萬斤炭火對平川百姓是雪中送炭。
這份大義,果然符合佟大嬸的風格。
柳縣令說道:“太好了,太好了。佟大嬸不僅救了本官更是救了一城百姓。”
柳縣令就給佟華瓊戴高帽子。
佟華瓊盯着柳縣令熾熱的眼神商議了一番炭的分配,這二十萬斤炭火不能只放給平川縣城,各個鄉鎮也要放。
而且鄉鎮比縣城更需要炭火。
因爲能在平川縣城居住的不說多富裕,但肯定比鄉下人家要好得多。
不少縣城百姓早在入冬時就已經買了炭,現在的擠兌潮大多是在鄉鎮買不到炭從而來縣城碰運氣的鄉下百姓。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受到極寒天氣要持續到來年五月份的謠言蠱惑,想要囤積更多的炭火。 “柳大人,現在全城都在傳寒冬會持續到來年五月份。我覺得這是有人蓄意傳播謠言,目的就是爲了引發恐慌,高價傾銷手裡的炭火。”佟華瓊對柳縣令說道,“今年冬天雖然比往年要冷,但我覺得再冷也違反不了時令,這波極寒天氣最多持續到開春。爲了平息恐慌,咱們也要放出消息,告訴大家但凡傳播極寒天氣到來年五月的都是趁機發橫財的奸商。”
柳縣令很贊同佟華瓊的說法。
這種情況下,謠言的殺傷力要比寒冷本身更強。
就比如說,有人信了寒冷天氣持續到來年五月的謠言,從而從家裡跑出來四處買碳,在極寒天氣裡不斷的奔波會失溫而死。
謠言傳的久了就變成真的了,全城會陷入恐慌中。
柳縣令不是想不到有人蓄意傳播,主要是他被這波冷空氣折磨的焦頭爛額,沒有功夫去想裡頭的關竅。
現在佟華瓊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柳縣令的智商開始在線,馬上着手讓人去查誰散播的謠言。
佟華瓊從縣衙離開,馬不停蹄去了聚福來。
聚福來將一部分炭火放了出來。
賣炭的消息一出想必會將全城百姓引來,幸好佟華瓊早已經料到這一天訂好了賣炭章程。
谷白霜和掌櫃的在聚福來嚴陣以待,就等佟華瓊的命令開始售賣。
爲了避免買碳秩序的混亂,佟華瓊特意問柳縣令借了衙役維持秩序。
由於鄭家將炭火擡高到十兩銀子一擔,全城百姓震怒。
不少老百姓涌到縣衙要個說法,要求柳縣令出面控制碳價,且將賣高價的炭火商繩之以法。
面對最怕的一幕,柳縣令穩穩的走出來,先是安撫了一番,接着告訴大家聚福來的東家從各地調來了炭。
話還沒有說完,人潮一蜂窩的跑去了聚福來。
柳縣令驚的趕緊又給聚福來多派了一支安保隊伍。
聚福來賣炭了,而且每一擔的價格控制在三十五文,相比較去年只貴了五文。
一傳十十傳百,大傢伙紛紛擠到向聚福來。
人山人海比聚福來開業那麼還多。
那麼多人買碳,佟華瓊怕發生踩踏。
當機立斷找來連衡若幫忙,把炭火勻給連家的鋪子和縣城裡的桃花甜品分店,這樣可以把人分流出去。
否則那麼多的人擠在聚福來門口等着買碳,那排隊得買多少時間啊?
只怕碳沒有買到,門口的人就凍成冰棍了。
不僅平川縣採取了分流策略,燕關鎮同樣採取了分流策略。
佟華瓊將燕關鎮的炭火分到桃花甜品和黃員外的鋪子裡。
由於佟華瓊的二十萬斤給柳縣令吃了一顆定心丸,父母官大人在不焦慮情況下開始有條不紊的安排災害防治工作。
柳縣令想的很周到,緊急讓人在聚福來等賣炭的鋪子門口搭建了棚子擋風,讓人熬了薑湯等熱湯拎過去,這樣等着買炭的人在擋風的棚子和熱湯的雙重呵護下不至於那麼難熬。
除此之外,柳縣令還召集縣裡的富戶捐炭給買不起炭火的貧民,同時設置粥棚讓一些無家可歸的人不至於凍餓死。
佟華瓊覺得柳縣令能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不錯的好官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