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里一章,坑盟國

1813年2月20日,美法聯軍就已經將英軍包圍在渥太華了。阿瑟·韋爾斯利將軍一開始還組織了幾次反擊,而且效果也還不錯,甚至還從防備不嚴的說德語的法國人那裡繳獲了一些寶貴軍火。

總的來說,這幾次反擊獲得的交換比雖然不錯,但是還是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尤其是彈藥。所以阿瑟·韋爾斯利將軍現在也不再試圖進行反擊了,他如今只能儘可能地在渥太華堅持,期待戰爭局面會有所變化。

但事實上,包括阿瑟·韋爾斯利將軍在內的人都知道,即使戰爭局面真的發生了什麼變化,渥太華的英軍也是很難支持下去的。

首先,即使英軍在歐洲取得了什麼勝利,在如今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再向北美派出多少力量了。即使派出力量,因爲魁北克的背叛,他們也不可能輕易地將物資送過來,即使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嗯,在他們把寶貴的物資送過來之前,渥太華的英軍也都已經餓死了。

所以這個時候,繼續打實在是打不下去了,以阿瑟·韋爾斯利將軍爲首的英軍就開始考慮投降的問題了,反正英國軍隊向美法聯軍投降也不是第一次了。

原本到這時候,大家談一談,然後按在老規矩,英國人把指揮刀一交,也就完事了。但是這一次,卻突然冒出了兩個前一次沒遇到過的難題。

第一個難題當然是如何分贓的問題。當年北美獨立戰爭的時候,還不存在如何劃分領土的問題。法國人肯定不可能說從鬧獨立的北美十三州里面分一兩個歸法國。但是現在可不一樣了,加拿大可是好大的一塊呀。

美國人覺得法國人已經得到了魁北克的那一大塊了,加拿大最好的港口,沿海部分,都已經被法國人佔據了,剩下的部分自然應該歸美國了。而且魁北克人趁着美軍主力去進攻英國人的機會,嘴巴上喊着中立中立的,卻不聲不響地跑過去把原本不屬於他們的範圍內的土地還佔了不少。算算法國人真是已經賺了。

但是法國人卻表示,這事情不是這麼說的。首先,魁北克只是獨立了,並沒有歸入法國。所以魁北克是魁北克,法國是法國,這是兩碼事,不能混作一談。至於說將來魁北克會不會加入法國?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嘛,反正現在魁北克就是獨立國家,而且是已經得到了美國承認的獨立國家,它不能算在大家瓜分加拿大的範圍裡面!

好吧,就算除去了魁北克,加拿大剩下的能夠用來瓜分的地方也還是不少的。靠近五大湖的那一大片都是很不錯的土地,這裡大家分一分,也還是不錯的。

但是法國人動作快,因爲在此前的戰爭中,英國人和加拿大人在美國境內幹了很多不太好的事情,所以他們都非常擔心,如果自己這裡被美國人佔領了,會不會同樣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反正加拿大和美國人都已經很熟悉了,都知道對方是什麼貨色。所以哪怕美國人不會追究他們,他們也不敢信。更何況,美國人還真不敢說寬宏大量地要赦免他們呢。他們真敢這麼說,信不信南方的那幫子被三光了的州分分鐘造反給你們看看。

而此時,加拿大人也都知道,這場戰爭肯定是敗了,如今他們也只有投降一條路了。而向誰投降就成了決定命運的事情了。

在後世,**匪幫被毛熊打得節節敗退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雖然元首一直希望他麾下的部隊在東西兩線都能拼死擋住。但是三德子的軍隊還是很明智地做出了,在東邊拼命擋住,儘可能地到西邊去投降的選擇。

加拿大人並不比三德子傻,這樣簡單的道理他們還是想得明白的,所以他們也採用了類似的做法。除了渥太華之外,其他的城市和據點,基本上都是隻要看到來得是法國人,就立刻開門投降,如果是美國人就奮力抵抗。

這樣一來,帶來的一個後果自然就是法國人迅速地佔據了大量的重要據點,比如說“泥巴約克”,(就是後來的多倫多。英國人在丟失了北美的新約克之後,就在這裡又建了一個約克。只是這裡的發展遠遠比不過新約克,所以美國人便給它取了個外號叫做“泥巴約克”)就一槍不放的投降了法國人。

這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法國人佔領的地方遠比美國人多。如果直接按誰佔領的地方歸誰,那這一仗美國人還真是白打了。而且這一仗的主要代價還是美國人承擔的。

因此雖然英國人還在渥太華抵抗,但是美國人已經在和法國人吵翻天了。

美國人覺得,法國人應該把他們佔領的地方讓一點出來給美國。但是法國人則毫不猶豫地表示,這是老子憑本事佔來的,爲什麼要讓?

美國人還覺得,既然如今咱們是盟國,一起打擊萬惡的英國人,那咱們以前爲了打仗,借的那些錢,是不是可以減免一點呢?想當初,路易十六陛下和我們並肩作戰的時候,可是非常慷慨的。

如今的法國比起路易十六那會兒的法國自然是富有得多,如果美國是愛爾蘭,那拿破崙的法國肯定會大筆一揮,表示,這些債務呀什麼的就減免了吧。但是這是美國呀。

按照約瑟夫的分類,美國和愛爾蘭不是一種動物。愛爾蘭是狗狗,美國是狼。愛爾蘭本身距離英國近,從資源上來說沒有煤鐵,基本上不可能成爲脫離法國的,擁有獨立力量的強國。所以,法國人不需要防備愛爾蘭。

但是美國不一樣。美國都是刁民,一個個好勇鬥狠的,喜歡擴張也是出了名的。在法國人重返美洲之前,他們把西班牙人欺負的——當然,法國人重返美洲之後,法國人把西班牙人欺負得更厲害。

所以路易·波拿巴早就接到了他的哥哥拿破崙的指令:“戰爭的目的之一當然是削弱英國,奪取他們的殖民地,擴大我們的地盤。但是還有一個即使不是更爲重要,至少也是同樣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削弱美國。如果可能,最好是分裂美國。”

有了這樣的目標,法國人的表現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已經佔據了的據點那肯定是不會白白地交出去的。其中的一些當然也不是不能商量,不過得加錢。

還有一些據點,那是保證法國和魁北克共和國能夠有陸地上的邊界的,嗯,加錢也不行,除非加錢的平方,啊,不對,應該是加錢的立方。

至於說債務的問題,嗯,我們是盟國,我們不談錢,談錢傷感情是不是?這樣吧,以國家的名義,借給你們美國的錢,我們就不要利息了。啥?你說你主要借的是路易斯安納開發銀行的錢。哎呀,這個事情可就不好辦了,真的不好辦呀。

你看,這個路易斯安納開發銀行,他是一傢俬人銀行,是私有財產,明白不?這不是你們向法國借的錢,這是你們向法國公民借的錢。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那可是我們第一地球,啊,應該是第一共和國最神聖的一條法則。即使是法國政府,也是無權減免你們欠他們的錢的。

所以欠債的事情是沒得談的,至於土地,能談的也不多。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人流了最多的血,受了最大的損失,但是到了收穫的時候,他們卻發現,自己幾乎一無所得。

其實倒也不全是一無所得,北方的一些州多多少少的還是得到了一些土地的。但是南方確實是啥都沒弄到,除了被焚燬的城市和被屠殺的人民之外。

這就帶來了兩個後果,首先是南方要重建,需要很多錢。南方希望北方各州能夠支援自己,就像在戰爭中,他們派出的軍隊支援了北方一樣。但問題是,北方也沒有錢,他們只能指望兩件事:第一,打下了渥太華,搶一把,看看能在渥太華的倉庫裡面搶到多少錢。第二,等打敗了英國之後,讓英國政府賠款。

根據美國人的估計,渥太華的倉庫中應該已經沒多少錢了。所以那只是杯水車薪,完全不頂事。至於英國人的賠款,那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另一個後果就是,該如何處置在渥太華的英軍的問題。阿瑟·韋爾斯利將軍已經派出人來試探投降的條件了。法國人根據了法國和教廷的聯合聲明的原則,認爲只要英軍投降,他們的人身安全,私有財產都應該得到保護。而美國人,尤其是美國南方人則認定,這些人都是罪犯,都應該爲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付出代價。依照佐治亞州的那些傢伙的看法,這些人在投降之後,都應該被送到佐治亞,接受法庭的審判,並依照他們的罪行,給與公正的處罰。

英國人當然不會接受這樣的投降條件。就連法國人都覺得,這就是完全不打算接受投降。什麼“公正的處罰”,這玩意兒你哄誰呢?當我們沒見過你們是怎麼給印度安人“公正的懲罰”的?就算我們沒見過你的法庭是如何審判印第安人的,我們難道還不知道“革命法庭”是怎麼運轉的嗎?說起來,你們的法庭在給印第安人處以絞刑的時候的效率比我們的“革命法庭”都要高呢?英國人又不是傻了,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但是美國人卻沒法在這個問題上讓步,因爲無論是誰要是在這個問題上讓步,立刻就會被整個南方視爲“叛徒”。就南方的那些蠻子的習慣,高呼一聲“天誅國賊”,然後打光兩支左輪手槍都是非常正常的行爲。

既然談不攏,那就只能打了。

然而法國人對於繼續進攻缺乏興趣,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在大局已定的時候,不應該再讓戰士們繼續犧牲了。他們甚至還勸美國人不要着急,先慢慢圍着,多圍困一段時間,等他們餓得不行了,在進攻就好了。

美國人一開始覺得法國人的這個建議還是不錯的。英軍的防禦還是相當的堅固的,如果硬攻,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還是慢慢等,等他們餓死比較好。

然而美國人很快就發現,這個想法未必靠譜。因爲英國人向法國人那邊發起了一輪反擊,然後……然後他們就從法國人那裡繳獲了不少東西然後撤回來了。

美國人當然很不高興地抱怨法國人怎麼搞的。而法國人呢,法國人表示,那塊地方是歸順法國的印第安人駐守的,你不能對印第安人要求太高。

“啥?你們居然用印第安人駐守陣地?印第安人怎麼守得住呢?”

“可是僱傭他們便宜呀。而且很快就要春耕了,士兵們都急着回家種田呢。如果耽誤了種田,我們就要花更多的錢給他們補助。活見鬼,那可不是一點點錢。反正英國人也沒突圍出去。怕什麼?”

然後呢,法國人的軍隊中,印第安人越來越多,法國軍隊也來越少。理由嘛,當然是快要春耕了,路易斯安納的法國軍隊主要是民兵,民兵的主體都是農民,而路易斯安納政府財政有限,所以……

所以就只能將陣地交給友好的印第安人,當然,如果美國人願意接手,法國人也不反對。當然要接手這個陣地,美國人就需要繼續增加軍隊,增加軍隊不用錢嗎?美國政府哪有錢?

美國人對法國人的不負責任的做法提出了抗議。但法國人反駁道:“如果不是你們堅持要審判英國人,英國人早就投降了,我們也早就可以回去了。”

於是,圍城的美法聯軍就漸漸地變成了美印(第安)聯軍,然後就漸漸的變成了純粹的美軍。

通過長時間圍城來解決問題,當然能大幅度的減少傷亡,但是,美國人要維持長時間圍城,需要很多的錢,而如今,美國人偏偏沒有錢。或者美國人也可以通過承諾不追究英國人的戰爭暴行來換取他們投降,但是這在美國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確的。所以如今美國人只有一條路可走了,那就是強攻渥太華。

第一百二十一章,黑珍珠第二十七章,加萊炮臺(2)第二百七十三章,對策第一百五十一章,回巴黎第五百零三章,裂痕第一百七十九章,翻邊(1)第十五章,扶弟魔的論文(1)第十五章,扶弟魔的論文(1)第四百六十三章,捉襟見肘第二百五十章,波莉娜的遊記第一百四十八章,解放意大利(3)第一百四十五章,特種戰術訓練營(3)第四百零八章,收買人心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四章,你將如閃電般歸來(3)第一百零五章,土倫(3)第四十一章,生死之交的第一次會面第五百四十三章,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五十九章,撈魚第三百七十二章,文明的火第三百二十八章,放心第二百零六章,貪婪的拿破崙第二百九十五章,神蹟第四百一十五章,勝利第三百一十七章,革命神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二次聯盟第一百二十章,約瑟夫果然很可怕第三百七十九章,乾淨的奧運會第三百五十六章,山寨貨第五百章,聯合聲明第四百四十五章,向華盛頓進軍第二百四十九章,關門,放女闖禍精第一百四十二章,呂西安的建議第四百五十六章,連鎖反應(1)第五十七章,看他起高樓(1)第五百二十九章,談判(2)第十三章,拿破崙的計劃第二百六十五章,和平宮第二百二十八章,曙光第二百三十一章,獵手和獵物第一百八十九章,鐵壁第四百五十五章,今日天晴碧波高第五百三十六章,越獄行動(4)第五百二十七章,談判第四百八十五章,你將如閃電般歸來(4)第五百四十二章,和談(2)第二百九十二章,貿易和富裕第六十一章,軍事改革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六章,茜尼絲卡的奧運會(2)第三百五十六章,山寨貨第八十二章,瓦爾密(3)第二百零七章,閃電的光芒第四百九十八章,愛爾蘭的開國大典第二百二十二章,規則第二百八十一章,談判(3)第五百零九章,栽贓第八十一章,瓦爾密(2)第一百二十章,約瑟夫果然很可怕第二百六十四章,奇觀第二百三十章,飛剪船剋星第四百五十八章,連鎖反應(3)第六十七章,出逃(2)第二十二章,靈感第一百二十七章,變天第二百九十五章,神蹟第七十三章,升官第四百七十七章,圍攻(3)第七十九章,宣戰(2)第三十四章,民科馬拉和色盲丹東第二百七十四章,自由貿易號第二百八十三章,交戰(1)第四百零九章,偷襲第四百二十二章,找誰背鍋第九十七章,約瑟夫特派員第二百九十九章,正品和仿品第一百三十二章,汝父母吾養之第三十五章,對兄弟們的安排第四百二十六章,迫害第三百九十章,傳教第五百三十三章,越獄行動(1)第九章,青年之友俱樂部的朋友們第四百六十一章,連鎖反應(6)第二百五十六章,標準和利益鏈條第五百一十四章,破案第二百二十二章,規則第二百五十五章,道歉信第十二章,愚蠢的兄弟也來巴黎了第一百四十二章,呂西安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三章,我們必須搶先投降第二百四十三章,送溫暖和留學第二百零一章,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和平和生意(3)第四百七十三章,對英國殖民者的最後一戰(1)第一百四十九章,王黨剋星(1)第五百三十九章,越獄行動(7)第三百四十二章,老科學家拉瓦錫第三百零三章,造不如買第四百四十四章,要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百六十二章,調查第六章,途中第二百七十六章,交火
第一百二十一章,黑珍珠第二十七章,加萊炮臺(2)第二百七十三章,對策第一百五十一章,回巴黎第五百零三章,裂痕第一百七十九章,翻邊(1)第十五章,扶弟魔的論文(1)第十五章,扶弟魔的論文(1)第四百六十三章,捉襟見肘第二百五十章,波莉娜的遊記第一百四十八章,解放意大利(3)第一百四十五章,特種戰術訓練營(3)第四百零八章,收買人心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四章,你將如閃電般歸來(3)第一百零五章,土倫(3)第四十一章,生死之交的第一次會面第五百四十三章,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第三百五十九章,撈魚第三百七十二章,文明的火第三百二十八章,放心第二百零六章,貪婪的拿破崙第二百九十五章,神蹟第四百一十五章,勝利第三百一十七章,革命神學院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二次聯盟第一百二十章,約瑟夫果然很可怕第三百七十九章,乾淨的奧運會第三百五十六章,山寨貨第五百章,聯合聲明第四百四十五章,向華盛頓進軍第二百四十九章,關門,放女闖禍精第一百四十二章,呂西安的建議第四百五十六章,連鎖反應(1)第五十七章,看他起高樓(1)第五百二十九章,談判(2)第十三章,拿破崙的計劃第二百六十五章,和平宮第二百二十八章,曙光第二百三十一章,獵手和獵物第一百八十九章,鐵壁第四百五十五章,今日天晴碧波高第五百三十六章,越獄行動(4)第五百二十七章,談判第四百八十五章,你將如閃電般歸來(4)第五百四十二章,和談(2)第二百九十二章,貿易和富裕第六十一章,軍事改革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六章,茜尼絲卡的奧運會(2)第三百五十六章,山寨貨第八十二章,瓦爾密(3)第二百零七章,閃電的光芒第四百九十八章,愛爾蘭的開國大典第二百二十二章,規則第二百八十一章,談判(3)第五百零九章,栽贓第八十一章,瓦爾密(2)第一百二十章,約瑟夫果然很可怕第二百六十四章,奇觀第二百三十章,飛剪船剋星第四百五十八章,連鎖反應(3)第六十七章,出逃(2)第二十二章,靈感第一百二十七章,變天第二百九十五章,神蹟第七十三章,升官第四百七十七章,圍攻(3)第七十九章,宣戰(2)第三十四章,民科馬拉和色盲丹東第二百七十四章,自由貿易號第二百八十三章,交戰(1)第四百零九章,偷襲第四百二十二章,找誰背鍋第九十七章,約瑟夫特派員第二百九十九章,正品和仿品第一百三十二章,汝父母吾養之第三十五章,對兄弟們的安排第四百二十六章,迫害第三百九十章,傳教第五百三十三章,越獄行動(1)第九章,青年之友俱樂部的朋友們第四百六十一章,連鎖反應(6)第二百五十六章,標準和利益鏈條第五百一十四章,破案第二百二十二章,規則第二百五十五章,道歉信第十二章,愚蠢的兄弟也來巴黎了第一百四十二章,呂西安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三章,我們必須搶先投降第二百四十三章,送溫暖和留學第二百零一章,反擊第一百六十五章,和平和生意(3)第四百七十三章,對英國殖民者的最後一戰(1)第一百四十九章,王黨剋星(1)第五百三十九章,越獄行動(7)第三百四十二章,老科學家拉瓦錫第三百零三章,造不如買第四百四十四章,要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二百六十二章,調查第六章,途中第二百七十六章,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