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

寧渝與寧忠源定下鑄炮一事之後,也不再耽誤,在漢陽待了一夜後,便一大早去崔府告別了這位剛認的老師。

崔萬採聽完寧渝所說事宜後,倒有些驚奇,道:“你這是從何處看的書?爲何我從沒有看過?”

寧渝一下子冒出了冷汗,他在講述的時候,卻是忘了身旁這位號稱讀遍天下有用之書的天才,以崔萬採的實力來說,什麼過目不忘都是再簡單不過的小招數了。

見到寧渝冒出窘態,支支吾吾也回答不出,崔萬採也沒有過多逼迫,道:“做事,有時候不光要看着路,也要看着天。”

寧渝一時之間還不能理解這句話,只好應了,然後帶着家丁快馬加鞭回到孝感縣。實在是時間緊張,要不然寧渝還真想多在老師身邊多聽教誨,受益匪淺。

經過了半日的奔波,寧渝趕回了孝感縣寧家老宅,便記着去尋寧忠景,想着跟他商量鑄炮一事。

可是在寧家老宅,寧渝不光見到了寧忠景,還見到了鄭家程家的兩位當家家主。

程家家主是個花白鬍子的老人,喚作程遠芝,是老太太的嫡親弟弟,按照親屬關係,寧渝還得喚一聲叔爺,是隔壁黃州府的大族,寧渝的姐姐寧凝出嫁就是程家家主保的大媒,兩家關係親如一家。

鄭家家主名叫鄭先,四十出頭的年紀,是鄭夫人的哥哥,也就是寧渝的大舅。

此時三人匯聚一堂,明顯是爲了寧氏錢莊與礦鹽一事而來。

待寧渝行過大禮之後,寧忠景才笑眯眯道:“二位家主,渝兒纔是發現雲夢鹽礦之人,也是這次寧氏錢莊的主使。”

程遠芝素來疼愛這位侄孫,心裡高興,道:“我這好侄孫可不得了,我還記得渝兒是康熙四十四年出生的,出生那日霞光漫天,跟前些日子那霞光差不多,煞是好看吶,我還記得那年.....”

這老爺子年紀終究是老了,這一提起往事來就是個不停,也不管其他在座的人聽不聽的慣,只顧自己說個痛快。

鄭先心道若是再讓着老爺子聊下去,這正事可就沒法聊了,便開口提醒道:“老爺子,這往事咱先放一放,這眼前這事是個什麼章程呢?您給斷一斷啊。”

程遠芝這才住了口,撫着花白的鬍子,良久之後才說道:“要說渝兒這礦鹽一事,肯定是個天大的好事,寧家人不願意吃獨食,肯分出一部分給咱們程鄭二家,那是寧家人厚道!至於具體章程,就由你們小輩去謀劃吧!”

這話說的卻是漂亮,寧忠景和寧渝同時起身遜謝。

鄭先接過話頭,道:“寧三爺這剛剛說的什麼鹽業公司我倒是明白了,這心裡頭主要還是不太明白,這錢莊是怎麼個操辦法?渝小子,你給舅舅說道說道。”

寧渝也不客氣,道:“叔爺,舅舅,這錢莊可以看成是一個臺架子,這上面不管唱的是什麼角兒,那都在咱這臺架子上演出的,這回頭賺了錢,那肯定是要先分一部分給這臺架子。”考慮到這些個清朝大地主的文化水平,寧渝故意把話說的更貼近時代。

“這鹽業公司便是這個角兒,但一個角兒還不夠,撐不起來一臺戲,那以後還會由更多的角,比如我寧家的礦山、商鋪,還有程家的土地碼頭,鄭家的絲綢行、酒樓等等,咱們都能捧上來。”

“怎麼捧呢?比如說我這鹽業公司,前期籌劃招募人手購買設備需要十萬兩,後面打通人脈關係,擴大生產又要十萬兩,那這前期的二十萬兩白銀,就可以通過錢莊來匯聚財源。”

在場的幾位都屬於人精,自然不難理解,一個個聽得無比認真。

寧渝喝口茶,接着說道:“然後錢莊投這二十萬兩,可是鹽礦本身不僅僅值二十萬兩白銀,比如說長遠看來,這鹽礦值一百萬兩,那這二十萬就佔兩成的股,回頭比如一年賺了二十萬輛,那就可以分四萬兩到錢莊。”

“那錢莊也是這麼個說法,比如前期錢莊經營也好,投資也好,需要一百萬兩的總股本,那這一百萬兩就由各家來分,股份就按照各自的出資來分配。”

“比如我寧家出五十萬兩,你們二家各出二十五萬兩,那就我寧家佔五成,你們二家各佔二成五,回頭賺錢了,就按照這個模式來分。”

“如果後面要接納新股東,咱們就按照比例來稀釋股份,這樣一來,錢莊的經營越旺盛,這股份也就越值錢,可能現如今投下的二十五萬兩白銀的二成五股份,在將來就值二百五十萬兩。”

一番話說完,寧渝口乾舌燥,可是讓堂下諸人聽得津津有味。

鄭先撫掌大讚,道:“渝兒,你還真是個天才,這錢莊竟然還有這般妙處,尋常我等也只是拿錢莊做些放貸的生計,卻是可惜了。只是有一點,若是錢莊投資的生意賠了呢?”

wωw▪ Tтkan▪ C〇

寧渝正色道:“這做生意有賺有賠也很正常,如果真的賠了,我錢莊所有股東一起承擔便是。只是在投資之前,卻需要由錢莊董事會表決通過。”

“如此一來,我錢莊董事會爲了自家盈利,自然會對投資的生意百般審覈,賠的機率自然大大降低了。”寧忠景在一旁接口道。

寧渝笑道:“三叔果然深謀遠慮。這投資的生意目前只針對我寧、程、鄭三家的田產、商鋪、碼頭、礦山所用,比如想要擴大規模,就可以藉助錢莊之力,實現一飛沖天。”

衆人紛紛點頭,各自在心裡合計着自家的生意需不需要錢莊,然後又想到若真的通過錢莊之力,自家的買賣便又能擴大許多規模了。若家裡或者戚族手裡有閒錢的,也可以拿出來投資分紅,這可比藏在地裡強多了。

寧渝又說道:“原先打算用寧氏錢莊這個名字,不過現在想想卻有些不合適,不如各位來取個名字?”

程遠芝搖頭晃腦了好一陣子,纔開口道:“財源自然要匯通天下,不如就叫匯通錢莊吧!”衆人眼前一亮,便定了這個名字。

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
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十八章 收徒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