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去辮

寧忠源並非凡事都願意聽從寧渝的意見,在這件事上,他的想法跟寧渝是截然相反的。

“不行,風險太大了,就算以智取的方式進行,到了城內至少還要面對三千督標的進攻,屆時又該如何抵擋?”

寧渝有些煩躁,他捏着眉心,努力保持着冷靜,一字一句道:“父親,如今已經是懸崖邊了,我寧家只有置之死地與後生,這一仗就算現在不打,後面又該如何打?唯有佔據武昌,才能輻射整個湖廣,到時候程、鄭二家也會來投,我寧家纔有一線生機!”

“至於怎麼打武昌,父親,我心裡已經有了定計,如今最大的障礙就是這三千督標,只要將他們先從城內引出來,便有了可乘之機!”

望着一臉堅定的兒子,寧忠源有些猶豫了,他不是不清楚如今的處境,也有努力拼死一搏的決心,只是年紀越大越發謹慎的原因罷了。可如今再謹慎又能如何呢?大軍合進之時,便是滅亡之時。

罷了罷了,就此拼了吧!

寧忠源閉上了雙眼,“渝兒,你說的對!我們要打,要大打,必須佔領武昌,纔有一線生機!”語氣終於變得堅硬如鐵,艱難的從來不是犧牲本身,而是做出犧牲的決定。

何爲勇?非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而是泰山壓頂迎頭而上!

寧渝輕聲道:“我有一計,明日我將率領漢陽營以及雛鷹營即乘船急赴武昌,攻佔蛇山,居高臨下炮轟武昌城,以目前的十二斤的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到時候督標五營肯定會出城攻山,我軍以居高臨下之勢,戰勝之不難。”

“此外,我在城內還藏有死士,會在城內放火,吸引城防營的注意力,並且屆時會尋機營救三叔父,釋放死囚打開城門,屆時大事可成!”

寧渝越說眼神越發明亮,“只有攻下武昌,我們纔有喘氣之機,以攻爲守,才能取得先機。”

寧忠源經驗老到,心裡自然明白了整個計劃的關鍵點,道:“不過想要保障這個計劃順利進行,我們的後方絕不能亂,今日俘獲的七百餘人應該如何?”這也是軍事上的常理,想要誘敵在先,需得保障自身後路穩固。

寧渝嘿嘿一笑,拔出腰間的長刀,將腦後的辮子垂了下來,順着刀刃一割,細黑的短辮子掉了下來,頭髮散成了一團。

“你......你怎麼敢如此....”寧忠源望着寧渝,臉色驚訝無比,連說話都有些不利索。

無論事情發展到什麼地步,寧忠源都沒有考慮過割掉辮子,這根辮子是從他出生開始便有的,一直到現在,彷彿成爲了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是事情並不是天經地義的,寧渝只想將事情恢復到原本該有的樣子,比如這根醜陋的豬尾巴。

“必須要割掉!父親,唯有割掉辮子,才能表明我們的決心!”寧渝的聲音低沉有力。

。。。。。。。。。。。。。。。。。。。。。。。。。。。。。。。

次日清晨,漢陽營的士兵和雛鷹營的士兵們齊齊站在了校閱場上,他們彼此互相大量着對方,眼神中帶着一些新奇,空中還帶着淡淡的硝煙味道,讓人明白戰爭還並沒有真正的遠去。

寧忠源和寧渝站在了高臺之上,臉色昂揚奮發,不過寧渝頭上戴着一頂帽子,因此稍微顯得有些怪異,在不遠處傳來了鼓聲,沉悶得如同敲在心裡,全場頓時安靜無比。

“今日,我等將要去武昌!給大家討個說法!討一個七十六年的說法!”寧忠源的語氣激昂而豪邁。

臺下漢陽營的大部分士兵都聽得一頭霧水,唯有雛鷹營學兵們的眼神透着激動,他們知道,這一天終於要到了。

“自大明甲申國變以來,已經有七十六載了!我等漢人也從那時起,淪爲了亡國之奴!”

“亡國亡家亡族!連我們的頭頂上都頂着一根代表恥辱的辮子!它在提醒你們,也在提醒我,這是恥辱!”

“諸位,請看吧!”寧忠源揮起了刀,便直接將辮子給割下來了,然後丟了下去。

臺下衆人啞然,有些不知所措,頓時變得亂哄哄一片。

寧渝將帽子去除,露出一頭亂髮,笑道:“大男兒當建功立業,去辮者獎白銀五兩!”說着,便有幾個士兵將白花花的銀子擡了上來。

前有民族大義,後又重利相誘,許多士兵已經開始猶豫起來。不過還不待這些人行動,便有人已經做出了表率。

董策和許成樑二人快步走了上來,各自抄起一把刀,將辮子一割,徑自領了五兩白銀,叫道:“謝將軍賞!”

寧忠源望着這兩個少年,眼神中帶着滿意之色,笑道:“這是你們該得的。”

是的,這是該得的,其實所有人都明白,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無論去不去辮,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那就是跟清廷幹到底。

如今見到雛鷹營的小崽子們第一個衝了上去,漢陽營的這些老卒自然不願意被比下去,鄧方與高遠相視一眼,立馬衝上臺去,將辮子給割了。

衆人也都不甘落後,紛紛將辮子給割了,取了銀兩,不一會,幾大筐的銀子便都空了。這一次發的銀子原本就是上陣餉銀,寧渝通過這個方式反而讓衆人的士氣更高一些。

當所有人的辮子都已經割去時,也就徹底的走上了不歸路,只能往前。大家都領了銀子,因此場上的氣氛也變得十分和諧。

正在此時,校閱場外傳來了一句怒吼聲:“我是你們少主的夫子,你們怎敢攔我?”

聽聞老師到了,寧渝連忙過去迎接,瞧見崔萬採趕着一輛驢車,直奔校場而來。

“如此大事,爲何連爲師都沒有通知?”崔萬採怒道。

這一下子讓場面變得尷尬起來,寧渝心中自然是不願意將老師就此拖下水,自己拜師這一節,其實知情的人已經並不多了,若是將來有變,也不用擔心會連累老師。

崔萬採一見衆人的神色,臉色漲的通紅。他一向都十分儒雅隨和,可這一次卻真正的動了怒。

“拿剪刀來!老夫也要剪辮!”

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
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