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暗諷楚琉光嫁入恆王府數月,肚子卻還沒有任何動靜,楚琉光又怎麼會聽不出來?
這點耍嘴皮子的功夫,可真是如同郭氏本人一樣,根本上不了檯面見不得人。
楚琉光平心靜氣的勾了勾脣角,“本妃時比不得郭側妃,當初才被先王帶進府裡幾日,就立馬有了身孕,還生下大公子這位庶長子,光憑這這一點,你的的確確是對恆王宗脈有功的。”
當年郭氏入恆王府尚且不到一月,便被府醫診出了懷胎一月有餘的孕象,可見她在出嫁前,便爲了算計先恆王,而不守婦德的失去了清白之身。
聽着楚琉光拿自己年輕時的不堪行徑,隨意的揶揄調侃,還着重的強調着她生下的兒子是庶出的身份,郭側妃的臉色頓時變得陰暗晦澀。
“看來王妃當真是忘記了皇室中的尊長之儀啊,本妃還以爲以王妃你的高貴出身,定是一個能知書達理的聰慧女子,如今倒是本妃高看了楚中堂府上的家教。”
楚琉光眸中閃過一絲厭惡,既然這郭氏這般肆意胡來,還將事情扯上自己了母家,那楚琉光也就同她論論着尊長之儀。
“本妃母家的家教如何,就不勞郭側妃你費心了,倒是你剛纔說皇室中的尊長之儀,這話本妃聽着就有些奇怪了,若是沒記錯的話,皇室宗親除了明媒正娶,從正門嫁入府中的正妃以外,側妃、妾室即使能在宗譜上留名,也是一律都入不得皇室玉碟。郭側妃自稱爲皇室中人,可本妃怎麼不記得先王或是皇上,有加封你正妃的身份?”
被人直直的戳着痛處,此刻郭氏的心彷彿是在滴血一般。
郭側妃怒目而視着楚琉光,語氣蠻橫道:“本妃是沒有着正妃的尊貴,但好歹昔日裡王爺還是世子的時候,也叫了本妃十來年的側母妃。衝這份養育之恩,本妃也是王爺、王妃的長輩,可王妃現在攔阻本妃這個長輩,回自家府邸,又語出不敬的在此刁難,天底下哪有這樣不守孝道的子女?”
楚琉光以帕掩脣,遮住了嘴邊的嗤笑,實在是覺得郭氏的這些話,太過可笑至極,她一個芝麻小官的女兒,倒還在自己面前拿起了喬,究竟是誰給的她這個膽子?
“郭側妃確定要以本妃和王爺長輩的身份自居?那本妃今日就和你詳細的說說,在我大黎皇室中,尊長二字乃是尊爲先,長爲後,一個皇室成員,憑他年齡在如何的小,只要他的身份地位是格外尊貴的,即使在面對着一個年邁的長者,那人要照舊要給出身位分更尊貴的人,行禮叩拜,道福問安。可不是郭側妃所想的那般,要以長者位尊,不過想必以你的出身,不明白什麼纔是真正的皇室禮儀,也是情有可原的,本妃就不跟郭側妃計較這些了。”
郭氏讓楚琉光當着一干下人的面,一頓明損暗諷,她哪能不心生惱火?
故而,郭氏也不打算再繼續跟外邊浪費時間,一把推開了橫在面前的兩根張棍,企圖無視了楚琉光的存在,生闖入恆王府內。
護衛在王府門口的小廝,都是有着些功夫傍身的練家子,見郭氏這架勢還以爲她是要對楚琉光行兇,便當即挺身而出,粗魯的護立到楚琉光的身前,使足全力的一擋,把郭氏又給擋回了門外。
他們這一擋不要緊,險些讓失去了平衡的郭氏跌倒在地,好在她身旁的婆子,及時伸手扶住了她。
郭氏是又氣又委屈,面上的表情也十分的難看,這麼多年來,她還從未受過如此屈辱,都是黎傾琰和楚琉光這兩個該死的害的她,她一定要讓這二人不得好死!
“怎麼,郭側妃這是打算硬闖了?”楚琉光站在高高的花崗岩石階上,眼中的輕蔑一覽無餘。
郭側妃暗自咬着牙,穩了穩自己的身形,“王妃今個是鐵了心不讓本妃進門了是吧?”
楚琉光黛眉微挑着,做出一副詫驚訝的神情,“咦?按理說陵園別院那邊,山清水秀,氣候清新宜人,郭側妃在那裡爲先王夫婦守靈祈福,心性該是被淨化的更爲純淨纔是,怎反倒如今連最基本的尊卑之禮,都拋之腦後了,還妄想以低賤的側室之身,從恆王府的正門而入,本妃可真是大開眼界啊。”
不受妾室之禮,無視主母威儀,僅憑這兩點,楚琉光就有足夠的理由,收拾了郭氏,同時還不會引來任何有心人的詬病編排。
畢竟在豪門富貴人家,嫡出的子女都不必對妾室尊重分毫,何況楚琉光是皇室中人,且又是出身高貴的郡主之尊。
知道自己理虧,但郭氏過去在恆王府裡橫行霸道慣了,也漸漸忘記了這些必須守着的規矩,她氣的顫抖着身子,使勁壓下心裡的怒火,重新換上了一幅誠惶誠恐的表情。
“是妾身糊塗了,因着過於思念王府,都忘記的規矩,還望王妃海涵,妾身這就從偏門入府。”
郭氏以爲自己低頭做小,楚琉光也便不會和她計較,這樣她就能順理成章的從側門回府了,可郭氏想的未滿太簡單了,楚琉光豈會再讓這麼一個毒瘤,進恆王府去攪亂府內的平靜?
“郭側妃且慢。”就在郭氏轉身,正欲返回轎內之際,楚琉光出聲叫住了她,“敢問郭側妃此番回府,可是得了王爺的命令?”
郭氏心虛的賠笑道:“妾身會來的匆忙,並未能及時向王爺稟報,所以...”
楚琉光當然知曉她是私自跑回來的,可面上還是做出一張原來如此的神情,“既然郭側妃事先沒有請示王爺,也沒有得到王爺的任何應允,恕本妃不能讓你入府,郭側妃怎麼來的,就照着原路怎麼會去吧。”
見楚琉光直言拒絕自己入府,郭氏彷彿感覺臉上生生捱了巴掌,臊熱的厲害。
“王妃這樣做,也太不近人情了些,妾身一路奔波着趕回來,難道連進自己府邸的資格都沒有嗎?這事若是傳到了民間,百姓們還不得認爲王爺、王妃都是鐵石心腸的人,竟會如此苛待自己的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