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微服私訪上癮的朱元璋

朱元璋充滿了驕傲自豪,把儲藏黃冊的地方展示給了柳淳,人丁戶口,不單是名字和數字那麼簡單,而是實實在在的國力。

每年能收多少田賦,徵多少丁稅,動用多少民夫,全靠這些黃冊。一家之主要知道有多少家底,身爲皇帝,自然要知道自己能有多少人丁。

朱元璋決定立刻把黃冊放在玄武湖的湖心小島,四面環水,仔細收藏起來,永遠做爲大明朝廷徵稅的依據。

“從此之後,天下大定,朕無憂矣!”

老朱放聲大笑,柳淳卻下意識搖頭,要真是按照這玩意去做,不是天下安定,而是麻煩的來了。

老朱惡狠狠瞪着他,“臭小子,你有什麼趕快說!要是藏着掖着,小心朕不客氣!”

“陛下,臣說實話,我怕陛下生氣啊!”柳淳爲難道。

“朕沒有那麼小心眼,連實話都容不下,朕豈不是成了昏君!”朱元璋怒衝衝道:“講,趕快講!”

柳淳沉吟道:“陛下,依臣所見,這個黃冊只能充當參考,實際的作用不大!”

wωω●ttκá n●¢○

“什麼?”

老朱氣哼哼道:“朕花了二十年的心血,你竟然說沒什麼用處?”憤怒的老朱簡直想把柳淳揪過來,狠狠打幾拳出氣!

柳淳跟老朱相處久了,表面上一副惶恐的樣子,可實際上卻不怎麼在乎。

“陛下,正因爲用了二十年,所以才失去了作用。”

朱元璋吹鬍子瞪眼,“臭小子,你必須說出道理來,否則朕絕不客氣!”

“臣斗膽請教,陛下這二十年,添了多少皇子和公主?”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十幾個皇子,十幾個公主是有的,朕記不清了……怎麼,你想說朕是昏君?”

柳淳忙擺手,“臣不敢,臣只是想說,盛世滋丁,皇家人丁興旺,是好事情。只是民間也是如此,二十年足夠一個年輕人抱孫子了,所以說,這個黃冊用二十年時間,陸續修好,民間已經時過境遷,意義不大了。”柳淳說完,連忙低下了頭。

老朱吸了口氣,二十年前,他還剛當皇帝不久,那時候十幾歲的少年,就像柳淳這麼大的,剛剛成丁,娶了媳婦,生了娃,孩子算起來也有十七八歲了,論起來也能當爹了……

“臭小子,你把話說得仔細一點!”朱元璋找了把椅子坐下,按着大腿,虎視眈眈聽着。

柳淳沒坐的地方,只能道:“啓奏陛下,臣以爲人丁是流動的,是不斷變化的。比如說,歷經大戰,開國之初,各地的男人戰死極多,統計黃冊的時候,就會出現丁口稀少,而戶口衆多的問題。如今立國二十多年,百姓安享太平,最關鍵的是陛下奉行均田,百姓能夠吃飽飯,自然會拼命生孩子,三個五個是少的,多數夫妻能生十幾個孩子,假設其中一半是男孩子,便是五個。開國的一個男丁,到了現在,父子加起來,就有六個之多。”

身旁的朱標是個不錯的捧哏兒的,他不解道:“丁口多了?難道不好嗎?”

“殿下,人多力量大,的確不錯。可問題是這個賦稅徭役,要怎麼徵?”

“這個……寧可少徵一些,也不要盤剝百姓,按照這個黃冊,應該只徵父親一人的,六個人承擔一個人的賦稅,應該容易很多。”

柳淳道:“殿下所言極是,可問題是父親會老,會死啊!到最後,還要落到幾個兒子的身上。”

這時候朱元璋道:“父死子繼,讓長子負責就是了。”

“陛下,這的確是個辦法,可問題是人口增加,土地增加的卻遠不如人丁增長,而且人口也不會一直膨脹下去……”柳淳覺得有必要給老朱普及一下基本的人口知識。

所謂戰後嬰兒潮,在歷次由亂入治,都是存在的。

簡單說,打夠了,天下太平了,到處都是空下來的荒地,老百姓自然會努力生娃……目前明朝就處於戰後嬰兒潮的收穫期。

但是隨着土地被瓜分一空,糧食產量到了一個瓶頸,財富分配不均,土地兼併嚴重。

在這個階段,就會有很多男人,找不到媳婦,另外呢,又有很多有錢人三妻四妾,家裡僱傭了一大堆的傭人僕婦。

這樣的結果就是有機會成親生孩子的男女減少,人口增加進入了瓶頸。

所以縱觀歷朝歷代的興衰,都跟人口和土地脫不開關係。

偏偏由於缺少統計學,也缺少對人口知識的研究,歷代的徵稅,都有很多難以克服的弊端。這一點在明朝的身上,尤其嚴重,很不幸,老朱要負主要的責任。

“陛下,就拿前面的例子來說,長子繼承父親納稅的義務,那他是不是也要承襲父親的土地?不把父親的田地傳給他,他靠什麼納稅?試問其他幾個弟弟要不要分土地?又該如何養家活口?”

“這個……分家還是不好的,兄弟們就不能在一起嗎?”

“當然可以,但問題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靠着區區的田地,能支撐起好幾個兄弟的婚禮嗎?他們娶得起媳婦嗎?這些兄弟們有甘心留在家裡嗎?”

柳淳冷靜道:“根據臣的觀察,近年來,到京城謀生的壯丁越來越多,蘇州等地的作坊,也僱傭了許多工人……沒有辦法,他們父輩分得的土地,根本沒法讓他們過富足的生活,而且很多人從出生之後,根本就沒有土地可以過活。窮則思變,入城打工成了必然的選擇。”

“有些人成功了,過得日子比留在鄉下的兄弟還要好,而留在鄉下的兄弟,卻要承擔賦稅,他們的日子越發艱難,如果遇上了天災人禍,就不得不賣出土地,一旦他們生存不下去。不是變成不再納稅的佃農,就是追尋兄弟的腳步,也跟着進城務工,從此之後,不用納賦……如此一來,朝廷的稅源根基,就會遭到破壞。臣已經看到了苗頭,最多十年二十年,黃冊上記載的丁口,可能連一半都不到。朝廷是繼續按照黃冊徵稅?把兩倍的負擔,加到老百姓頭上,還是直接放棄一半的稅收,造成國用緊張?”

“啊!”

朱元璋和朱標同時吸了口冷氣,尤其是老朱,他的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柳淳,你所言可有根據?”

柳淳信心滿滿點頭,“陛下不信,可以安排人四處探訪,便知道臣所言是真是假。”

老朱雖然還在猶豫,但已經信了八分,畢竟柳淳所講,不是什麼難懂的道理,非常淺顯直白。

朱元璋對丁口造黃冊,對田地造魚鱗冊,都是爲了作爲徵收的依據。

他把這兩個冊子,視作鎮國之寶,大明的根基!

放在了無與倫比的位置上,但他想得很簡單,天下太平了,百姓安居樂業,生息繁衍,子孫越來越多。他按照黃冊徵稅,只要不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只會越來越輕,不用擔心的。

可事實上,朱元璋,或者說歷代制定稅法的君臣,都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就算人口還在增加,但人口的結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些地方會人口暴增,而有的地方呢,人口不但不會增加,還會因爲年齡增大,造成丁口的減少。

說白了,就像很多的農村,年輕人不斷外出務工,不斷進入城市,留下來的人還是那麼多,但一年比一年老……還讓這些老人去承擔原有的稅賦,那是非常不公平的。

朱元璋雖然極力壓制商業,維護小農經濟,但是由於龐大的勳貴集團,還有逐漸成型的官紳集團,他們全都享有一定的免稅特權。

作爲納稅大戶的農村經濟,正在崩解當中。

也幸虧朱元璋對百官向來不手軟,要不是殺了那麼多官吏豪強,二十多年,足夠他們把京城周圍的土地都給吞到肚子裡了。

不用看別的,就拿唐朝的貞觀之治來說,李二對門閥世家算寬容的,可到了他的晚年,關中之地,兼併就已經非常嚴重了。大唐盛世的根基已經動搖,府兵制也出現了崩壞。

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做得其實比李二更好!

可老朱卻很不滿意,他聽完柳淳所講,立刻讓錦衣衛下去探查,三天之後,呈報陸續送來了。

老朱拿在了手裡,越看越揪心,柳淳所講的東西,幾乎全都應驗了,而且還要更加嚴重!

“唉!朕的江山,怎麼會這樣!”

老朱氣哼哼一拍桌子,他對太子朱標道:“你立刻準備,跟着我去下面私訪!”

“啊?父皇,你要去私訪?”

“嗯,不親眼瞧瞧,光是聽他們講,還遠遠不夠!”老朱這是微服私訪上癮了,也不知道他能看到什麼……

第37章 徐妙錦的佛緣第1章 請你吃肉第705章 太子的班底兒第543章 永樂第539章 千夫所指的士大夫第295章 求上門第660章 遷都帶來的動盪(加更求訂閱)第844章 未來的宰相第517章 兵臨長江第807章 追到天涯海角第504章 朱允炆送來的大禮第563章 朱棣也私訪第957章 太上皇威武第183章 天子賜福第326章 迷茫的朱允炆第109章 拿東廠嚇死你第276章 太孫之師第216章 人心險惡的第一堂課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692章 吾兒真有父皇風範第672章 捷報太多也愁人欠一章,明天補第799章 師徒倆的鈔能力第235章 插標賣首爾第729章 挽回民心第348章 師父太帥了第381章 朕和朕最後的倔強第83章 來自太子的催更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來的大動靜第154章 錦衣衛上門第579章 刺殺朱棣第295章 求上門第18章 郭守敬的寶箱第595章 捐出全部家產第560章 朱棣後悔了第544章 大明的力量第880章 天作之合第591章 一門雙國公第622章 視金錢如糞土第498章 都要動起來第380章 初心第665章 你們就是饞大明的土地第878章 最倒黴的國舅爺第571章 教化大興的大明朝第730章 唐賽兒的轉變第192章 大明,你變了第228章 朕的狀元朕做主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646章 好聖孫第334章 太孫駕臨第220章 朱元璋要遷都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77章 道衍被鄙視了第403章 我們或許會戰敗吧!第699章 草原亦是漢家地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794章 替二哥伸冤第466章 朝廷怕了第593章 這是要發財了嗎第488章 臭弟弟不聽話第154章 錦衣衛上門第109章 拿東廠嚇死你第692章 吾兒真有父皇風範第851章 很受寵的于謙第532章 方孝孺的遺願第453章 第二條戰線上的徐增壽第43章 女人當男人用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16章 傳說中的投獻第709章 奸佞在行動第387章 皇帝,很了不起嗎?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860章 公國、王國、天子之國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754章 朱高熾惹禍了第40章 夢醒第447章 發現了無價之寶第605章 抓個閣老第605章 抓個閣老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22章 一村之長第36章 不務正業的熊孩子第464章 朱允炆,爲師來看你了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234章 打出科學的大旗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346章 聰明的藍新月第890章 宦官之師第566章 于謙來了第388章 柳學門下第740章 大家都來送錢了第850章 于謙下詔獄了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102章 一羣吃瓜羣衆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763章 朱家人不是廢物第134章 仗義的朱標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
第37章 徐妙錦的佛緣第1章 請你吃肉第705章 太子的班底兒第543章 永樂第539章 千夫所指的士大夫第295章 求上門第660章 遷都帶來的動盪(加更求訂閱)第844章 未來的宰相第517章 兵臨長江第807章 追到天涯海角第504章 朱允炆送來的大禮第563章 朱棣也私訪第957章 太上皇威武第183章 天子賜福第326章 迷茫的朱允炆第109章 拿東廠嚇死你第276章 太孫之師第216章 人心險惡的第一堂課第565章 天價一刀第692章 吾兒真有父皇風範第672章 捷報太多也愁人欠一章,明天補第799章 師徒倆的鈔能力第235章 插標賣首爾第729章 挽回民心第348章 師父太帥了第381章 朕和朕最後的倔強第83章 來自太子的催更第649章 朱高煦弄出來的大動靜第154章 錦衣衛上門第579章 刺殺朱棣第295章 求上門第18章 郭守敬的寶箱第595章 捐出全部家產第560章 朱棣後悔了第544章 大明的力量第880章 天作之合第591章 一門雙國公第622章 視金錢如糞土第498章 都要動起來第380章 初心第665章 你們就是饞大明的土地第878章 最倒黴的國舅爺第571章 教化大興的大明朝第730章 唐賽兒的轉變第192章 大明,你變了第228章 朕的狀元朕做主第739章 君臣聯手忽悠人第646章 好聖孫第334章 太孫駕臨第220章 朱元璋要遷都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77章 道衍被鄙視了第403章 我們或許會戰敗吧!第699章 草原亦是漢家地第654章 爲什麼倒黴的總是當官的第794章 替二哥伸冤第466章 朝廷怕了第593章 這是要發財了嗎第488章 臭弟弟不聽話第154章 錦衣衛上門第109章 拿東廠嚇死你第692章 吾兒真有父皇風範第851章 很受寵的于謙第532章 方孝孺的遺願第453章 第二條戰線上的徐增壽第43章 女人當男人用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16章 傳說中的投獻第709章 奸佞在行動第387章 皇帝,很了不起嗎?第671章 錦衣無敵第860章 公國、王國、天子之國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754章 朱高熾惹禍了第40章 夢醒第447章 發現了無價之寶第605章 抓個閣老第605章 抓個閣老第463章 朕躬有罪第22章 一村之長第36章 不務正業的熊孩子第464章 朱允炆,爲師來看你了第62章 我學習,我快樂第234章 打出科學的大旗第9章 朱棣的驚歎第346章 聰明的藍新月第890章 宦官之師第566章 于謙來了第388章 柳學門下第740章 大家都來送錢了第850章 于謙下詔獄了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102章 一羣吃瓜羣衆第34章 朱高煦的變形記第763章 朱家人不是廢物第134章 仗義的朱標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