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以筆爲刀

此刻應天的情況,一點都不好。

先是朱元璋駕崩,接着恩科弊案,雖然重新開科取士,結果還算讓人滿意,但很快柳淳死在伶仃洋,然後又是要誅殺燕王,接着劉三吾等老臣被抓下獄……人們從最初的悲憤,到接下來的憤怒,再到失望憤懣,就像是一口充滿了蒸汽的大鍋……

是的,老百姓已經看明白了。

真的,不要以爲普通人是傻子,先帝駕崩,新君繼位,變法派受到了打擊,先是靈魂人物柳淳被幹掉,接着變法派的旗幟燕王險些喪命,再之後就是名滿天下的學宗鴻儒劉三吾,他老人家都那麼大年紀了,還是被抓到了詔獄,就問一句,還有沒有王法?

朱元璋在民間的威望那是不用懷疑的,而洪武大帝在晚年推動的變法,也着實起到了效果。不用講什麼大的事情,就拿錦衣衛來說,因爲柳淳的整頓,錦衣衛辦事講究證據,走上了正規化的道路。

錦衣衛帶頭,應天府,下面的縣衙,甚至六部,大理寺……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都不敢對百姓怎麼樣,畢竟誰願意自己的名聲比錦衣衛還臭呢!

光是這一點,老百姓就深有體會,尤其是京城的百姓。

官不那麼難見了,事情好辦了……有什麼委屈,把狀紙遞到錦衣衛,隔些日子就有人下來過問,幫着協調處理。

貪官污吏,被處置的更多了,但是幾乎每個案子都證據確鑿,審判的時候,還請百姓去旁聽……做小買賣的人,只要交幾個銅子的費用,就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做生意。倒是那些大的作坊商行,經常被查稅,誰敢少交,那是要下獄的。

這些新氣象都是變法派帶來的,可自古以來,變法是容易的事情嗎?

沒有,從來沒有!

那些盤根錯節的士紳官僚,他們甘心被改革嗎?

大明立國三十年,許多勳貴名義上和文官有衝突,可實際上他們也做生意,交的稅更少,他們願意變法嗎?

過去有洪武大帝壓着,誰敢說一個不字?因此看起來變法派聲勢浩大,佔據了優勢,拿到了“兩個王四個二”的天牌。可仔細看看,除了這幾張大牌之外,全是三四五六一類的貨,這牌真的不好打。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允炆的處境更加艱難糟糕,甚至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他本來得位就不是理直氣壯,正因爲惶恐,他就想着快刀斬亂麻,越快越好。一場恩科,讓他看到了柳淳的實力,生怕柳淳回來添亂,所以就必須先殺了柳淳。

殺了柳淳之後,事情鬧得更大,那就去殺朱棣,朱棣沒殺成,激起百官反彈,朝野上下,全都亂了。

每天都有人辭官,別說雞鳴山學院,就連太學生都有人跑了,就算不去投靠朱棣,也不願意留在京城,跟朱允炆同流合污。

皇帝雖然號稱孤家寡人,可是真的混成了孤家寡人,那就離着死已經不遠了!

朱允炆剛剛拿下劉三吾,將老頭打入詔獄,然後又把茹瑺等人,囚禁在朝房,不許他們離開,外面就讓徐輝祖帶兵守衛。

朱允炆返回了寢宮,他要好好想想,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

就在他思索的時候,突然有人來報,“陛下,太,太后,她,她……走了!”

呂氏死了,到死的時候,她都握着那一顆要命的隋侯珠!

朱允炆掃了一眼枯瘦如骷髏的呂氏……深深吸口氣,對這位母親,朱允炆不知道說什麼好!

沒有母親做的這些事情,他當不上皇帝,可呂氏做得那些事情,又給他添了太多的麻煩……朱標之死,王弼之死……還有亂七八糟的事情。更爲重要的一點,在朱允炆剛剛當上太孫的時候,就是呂氏的意思,讓他疏遠柳淳,才錯失了和變法派結盟的機會。

走到了今天,自己手上已經沒有多少可用之才了。

“太后生性節儉,她的喪事一切從簡,不要驚動朝野了。”

不知道呂氏是否泉下有知,她好歹當上了太后,可誰能想到,她的下場,竟然連一個普通的皇妃都不如,自己的親生兒子,連喪事都不願意替她費心思。

這些年,她算計這個,陷害那個,真不知道是爲了什麼?

……

朱允炆重新回到寢宮,不好的事情又來了!

“啓奏陛下,剛剛方先生送來了一份奏疏!”

“方先生!”

朱允炆大驚,立刻接過來。

眼下東宮的舊人當中,要說有點見識手段的,只剩下方孝孺一人而已!這倒不是說方孝孺有經天緯地的才華,而是方孝孺心正,能從大局出發,私心雜念少很多。這一點對朱允炆來說,那是絕對重要。

他可以失去任何一個人,唯獨不能失去方孝孺!

可偏偏方孝孺就上了一道乞骸骨疏!

方孝孺自稱是衰朽無用之人,如今陛下已經登基稱帝,君臨天下,他也該大功告成,到四處雲遊講學。

一句話,俺老方不陪你玩了!

此刻的方孝孺,五內俱焚,悲痛傷心,幾乎到了絕望的程度。

方孝孺這個人還是很有趣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站在江南士大夫的立場上,針對朱元璋的舊制就行了批判,他反對分封,反對嚴刑峻法,反對老朱的大肆殺戮……可是跟黃子澄、練子寧等人不同,老方在反對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土地的問題。

因此方孝孺想借着恢復井田,來一勞永逸,解決土地的兼併問題。

當然了,方孝孺的做法激起了整個士紳集團的不滿。

在歷史上,朱棣能夠靖難成功,以弱勝強,也跟士紳集團的支持脫不開關係,除了江南的士紳之外,其他人幾乎都站在了朱棣這邊。

要不然也不會拿下南京之後,整個天下都盡數歸心,傳榜而定了。不過卻不能因爲朱棣的勝利,就認爲方孝孺是錯的,至少說,他的方法可能錯了,但他看到的問題,他的初衷,卻未必是錯的。

這就是老方相比那些人,與衆不同的地方。

站在宗法的角度上,方孝孺選擇支持朱允炆,沒有任何錯誤,他畢竟也是個標準的士人。在幾次朱允炆遇難的時候,老方給他提出了意見,也是盡心盡力。

可是隨着朱允炆登基,做得事情,讓老方失望到了一個極限……

幸好自己只是白身,還沒真正入仕,走了也好。只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就再也沒法實現了……方孝孺帶着遺憾,來到了十里長亭。

他回望京城方向,正準備做最後的告別,突然塵土飛揚,一隊人馬席捲而來,在無數侍衛的簇擁之下,朱允炆親自追來了。

“先生,先生!”

他從馬背上跳下,快步跑過來。

“方先生,難道連你也要棄朕而去嗎?”

朱允炆一句話問出,眼中含淚。方孝孺看着這位少年天子,也忍不住嘆了口氣。

“陛下,草民何德何能,當得起陛下的天恩,草民的確才微智薄,難當重任,留在京城,又怕讓陛下誤以爲還有一個可用之人,所以草民才留書離去,還望陛下成全!”

朱允炆用力搖頭,他的手死死揪住方孝孺的腕子。

“先生,你要是走了,朕就成了孤家寡人,朕的江山……就不保了!先生,你萬萬不能走啊!”

……

一刻鐘之後,方孝孺跟朱允炆坐在了十里長亭,周圍都是侍衛保護,其他人都趕得遠遠的。

方孝孺唉聲嘆氣,說實話,他要是想走,又何必上那一道奏疏!可若是讓他就這麼留下來,他也真的沒什麼滋味。

“陛下,草民受陛下賞識厚恩,不得不對陛下開誠佈公。這是最近市面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請陛下觀之。”

朱允炆接在了手裡,仔細看去,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叫做“東海評論”,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朱允炆皺着眉頭看了下去……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一點,在洪武二十年以後,不斷有聲音,指責先帝用刑太繁,主張以寬仁治國,於民休息,輕徭薄賦,恢復民力……這些說法聽起來都冠冕堂皇,可試問歷朝歷代,爲什麼窮苦百姓,多數在國初的時候,能夠吃飽飯,能夠安居樂業。等到了所謂盛世,反而流民數量大增,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呢?“

“道理其實顯而易見,所謂寬仁,所謂於民休息,不過是士紳集團的一個藉口而已!他們能免役免稅,他們有數量衆多的土地,有充裕的錢財……只要朝廷不管,他們就能放手兼併,搶奪百姓田產,把自耕農變成佃農,再把佃農變成流民,最終吃幹抹淨,一點不剩!”

“先帝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針鋒相對,推行變法。朝廷不能無爲而治,不能對民間的不公平視而不見!無爲而無不爲,朝廷要先建立起公平的稅賦徭役制度……就好比一場棋局,雙方的棋子要數量一樣,接下來比的是棋力高低。可若是一些人棋子本來就比別人多很多,又怎麼能指望他們公平較量?“

“先帝雄主,自然看得明白,其實歷代帝王,也並非都是傻瓜。只是那些士紳地主,他們實力太過雄厚,遠超草民百姓。大多數沒有出息的天子,就只能妥協,美其名曰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說白了,就是他們聯起手來,共同欺負普通百姓,盤剝壓榨,肆無忌憚……”

朱允炆看到這裡,豁然站起,嘴脣哆嗦。

“反了,反了!”

他聲嘶力竭地吼叫着,“是誰,是誰寫的這篇文章,朕要殺了他!殺了他!”

方孝孺面色凝重,突然堅定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就把草民也殺了吧!”

朱允炆大驚,他急忙過來,拉住老方,“先生,你,你這是什麼意思?這篇文章難道是你寫的?”

“並非草民所寫,可寫此文章之人,卻說出了草民的心聲!讓草民豁然開朗,真想浮一大白!”

第873章 工具人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732章 明教的名冊到手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374章 武夫來援第189章 信國公,過來扭屁股了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554章 永樂大典第634章 十倍差距第64章 你高攀不起第104章 狠人之死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771章 陳瑛府邸的巨大發現第232章 發揚光大郭氏之學第846章 怒打皇孫第140章 第一張金卡第430章 猛士平安入甕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715章 吏部天官倒了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484章 功名比不過榮譽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725章 父皇還是疼我的第889章 宦官也要有文化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865章 橫行西方的無敵之師第616章 給羣臣考試第354章 雲南三十萬將士泣血上奏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108章 欣喜若狂的劉三吾第607章 讓他過個年第592章 又是生財的路子第621章 給你一座黃金屋第468章 廢立天子的打算第32章 什麼叫慷慨大方第552章 臣等寧死不從第256章 吏部要跪了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853章 大明的蘇武第635章 天子要吃人了第67章 內訌第384章 樂極生悲的齊泰第873章 工具人第568章 永樂元年第27章 二十年前的姻緣第233章 老朱的禮物第728章 朕躬有罪第144章 給老朱挖的最後的大坑(第一更求票)第629章 我要見陛下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810章 真正的神器第523章 火了第160章 陛下誇獎你了第234章 打出科學的大旗第849章 太子妃危險了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380章 初心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250章 父子分歧第185章 內帑滿了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111章 強者修路,弱者修牆第547章 掉進坑裡的公侯們第459章 藍玉的新任務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379章 記仇的柳淳第482章 英雄來自民間第87章 大元朝完了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421章 快速發展的義軍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21章 賺朱棣的錢第531章 第一勳貴的覆滅第198章 駙馬殺手第283章 皇家醫學院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855章 不許黑法國第441章 吞併沐家軍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第107章 真正的和解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50章 朱老四的剋星第895章 逆徒于謙第548章 陛下都來了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422章 用兵如神的舅舅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195章 這個文曲星是假的吧第329章 什麼叫豬隊友第331章 定遠侯之死第193章 柳淳是個好老闆第166章 這是要修《洪武大典》啊第311章 滿血復活的錦衣衛
第873章 工具人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732章 明教的名冊到手第486章 朵顏三衛是我的人第374章 武夫來援第189章 信國公,過來扭屁股了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554章 永樂大典第634章 十倍差距第64章 你高攀不起第104章 狠人之死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771章 陳瑛府邸的巨大發現第232章 發揚光大郭氏之學第846章 怒打皇孫第140章 第一張金卡第430章 猛士平安入甕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715章 吏部天官倒了第896章 于謙二進宮了第484章 功名比不過榮譽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725章 父皇還是疼我的第889章 宦官也要有文化第460章 我太難了第45章 都是給我打工的第865章 橫行西方的無敵之師第616章 給羣臣考試第354章 雲南三十萬將士泣血上奏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108章 欣喜若狂的劉三吾第607章 讓他過個年第592章 又是生財的路子第621章 給你一座黃金屋第468章 廢立天子的打算第32章 什麼叫慷慨大方第552章 臣等寧死不從第256章 吏部要跪了第681章 柳淳和朱棣的兩開花第538章 爲燕王賀第853章 大明的蘇武第635章 天子要吃人了第67章 內訌第384章 樂極生悲的齊泰第873章 工具人第568章 永樂元年第27章 二十年前的姻緣第233章 老朱的禮物第728章 朕躬有罪第144章 給老朱挖的最後的大坑(第一更求票)第629章 我要見陛下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222章 老朱,你這是要向上天謝罪的第810章 真正的神器第523章 火了第160章 陛下誇獎你了第234章 打出科學的大旗第849章 太子妃危險了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380章 初心第80章 從天而降的烏紗帽第250章 父子分歧第185章 內帑滿了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111章 強者修路,弱者修牆第547章 掉進坑裡的公侯們第459章 藍玉的新任務第551章 朕要封聖第659章 大明藥丸啊!第379章 記仇的柳淳第482章 英雄來自民間第87章 大元朝完了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421章 快速發展的義軍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21章 賺朱棣的錢第531章 第一勳貴的覆滅第198章 駙馬殺手第283章 皇家醫學院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855章 不許黑法國第441章 吞併沐家軍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238章 大明的根基第107章 真正的和解第886章 敢害朕的皇后第50章 朱老四的剋星第895章 逆徒于謙第548章 陛下都來了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422章 用兵如神的舅舅第141章 朱元璋的存款體驗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195章 這個文曲星是假的吧第329章 什麼叫豬隊友第331章 定遠侯之死第193章 柳淳是個好老闆第166章 這是要修《洪武大典》啊第311章 滿血復活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