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罪己詔

朱棣跟柳淳湊在一起,一個人滿肚子壞水,另一個呢,執行能力極強,簡直是珠聯璧合,默契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他們很快就商量出來一個方案,朱棣立刻安排落實……說實話,一直以來,謀逆的罪名都困擾着朱棣,雖然他打出維護變法的大旗,但是在整體輿論上,還處於下風。可這一戰,就是扭轉大局的關鍵點!

朱棣要徹底將大義名分,拿到手裡。

別覺得這東西是虛無縹緲,不值一提的。不說別的,像平安一樣的人,所在多有。如果眼睜睜看着他們替朱允炆賣命,最後身死沙場,絕對是大明的損失,如何能讓他們醒悟過來,反戈一擊,纔是最重要的。

而這一次將朱允炆踢出玉牒,就是關鍵的一步!

朱棣格外重視,他首先召集了五位藩王,將自己的意思說了一遍,這五位都已經站在了朱棣這邊,自然是無話可說,而且這個辦法簡直太好了。

“四哥,朱允炆德不配位,早就該滾蛋了,我們都同意四哥的主張!”

朱棣滿意道:“記住,這次將朱允炆逐出玉牒,剝奪宗室資格,是基於兩條原因,其一,他違背祖訓,推翻變法,其二,他勾結蒙古,與外賊合謀,出賣大明疆土百姓,將先帝苦心打下來的江山,輕易送給蒙古仇人、有此兩條,他非但不配做大明的天子,就連朱家的子孫都算不上!我們身爲先帝之子,大明藩王,肩負攘夷護民之責,如今天子跟敵人勾結在一起,讓我等情何以堪!不討伐朱允炆,就枉爲先帝之子,枉爲大明藩王!”

“說得好!”

代王領頭鼓掌,“四哥,你這話算是說到了大家心坎上,朱允炆簡直喪心病狂,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咱們立刻向四處發佈檄文。”

“別急。”朱棣攔住了他,“這麼大的事情,我們必須按照禮法行事,在三日之後,我們一起祭奠先帝,向他老人家訴說朱允炆的罪過,同時在先帝面前,秉承皇命祖訓,將朱允炆踢出玉牒,這纔是正辦!”

朱椿點頭,“四哥說得對,就這麼辦了!”

伴隨着朱棣的命令,整個西安都動了起來,地點選擇在了東門外的大校場,十萬將士雲集,到處都是旌旗,到處都是人馬。

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頭。

不光是將士,西安的百姓,各地的商賈,全都趕來了,他們在外面等着。

朱棣領頭,六位藩王,依次來到校場,朱棣一身明晃晃的盔甲,手裡按着一柄寶劍,充滿了威儀。

“恭請先帝神像!”

一聲令下,有士兵擡着老朱的神像,緩緩走了過來。這是一個坐像,朱元璋一身龍袍,面容和藹,帶着微微笑意,目光直視前方,彷彿就是上朝一般莊重肅穆!

當衆人將神像安放穩當,朱棣帶頭跪在了地上!

“父皇,兒臣率領五位弟弟,連同十萬將士,西安的百姓,拜見父皇!”

朱棣領着行了君臣大禮。

在朱元璋神像出現的那一刻,許多將領老兵都情不自禁哭了。

或許朱元璋活着的時候,很多人對他都有怨言,有這樣那樣的非議,可朱元璋一死,天下大亂,這一年多的戰火,讓所有人都瞭解了老朱的可貴。

正所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大家都哭得像是淚人一般。

朱棣擦了擦眼睛,重新站起,等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止住了悲聲,朱棣猛地舉起一物!

朗聲道:“這是皇明祖訓!是先帝晚年修訂的治國方略,是先帝的心血結晶,也是我大明萬世不變的根本所在!”

“先帝駕崩之後,皇孫允炆繼承大統,然則,登基之後,違背祖訓,殘害重臣,變法大業危在旦夕。兒臣朱棣不得不舉起義旗,奉天靖難,實指望朱允炆能改過自新,重新做人。誰能想到,他竟然怙惡不悛,一意孤行!辦鄉勇,設厘金,荼毒天下百姓,尤其可恨,勾結蒙古,出賣祖宗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朱棣說到這裡,再度提高了聲音。

“兒臣身爲宗人令,秉持父皇遺訓,廢除朱允炆皇族身份,將其從玉牒剷除。兒臣非是爲了一己之私,而是爲了我大明江山社稷,爲了天下蒼生,爲了父皇苦心經營的基業!”

“兒臣在父皇面前,要告訴朱允炆,他必須立刻懸崖勒馬,趕快放棄諸般惡行。靖難軍願意和他進行談判,罷除干戈,還黎民蒼生一個太平。如果不聽,兒臣懇請父皇在天之靈見證,兒臣必定統帥靖難大軍,剷除這個背棄祖宗的不肖子孫!如果不能成功,兒臣情願一死,以謝天下!”

朱棣說完,一轉身,抽出了佩劍,高高舉起。

“將士們,你們知道嗎?朱允炆派遣手下,給蒙古人送信,讓他們越過河套,攻擊咱們的後方,還許多,事成之後,將大寧都司讓給蒙古人!俺朱棣問大傢伙一句,你們能忍受嗎?”

“不能!”

“不能!”

“不能!”

士兵憤怒大吼,聲音震天。

朱棣滿意點頭,“本王奉天靖難,是爲了剷除國賊,恢復祖宗法度。如今外寇來襲,本王雖然德薄力弱,可也斷然不能准許韃子屠戮大明子民!”

“先帝提三尺劍,起義興兵,掃蕩暴元,恢復華夏河山。先帝御極三十一年,前後八次北伐,奪回了中原大地,光復了燕雲十六州,拿下了遼東大寧,攻取河套!先帝武功之盛,遠邁漢唐。先帝一生都在於韃子征戰,幾時同韃子講和過?又幾時讓過寸土!”

“朱棣不才,既然身爲先帝之子,就不敢違背先帝之命。本王宣佈,立即派遣十萬大軍北上,迎戰韃子,勢必保住河套不失,不讓韃子傷害大明子民一分一毫!”

朱棣輕蔑道:“朱允炆,爾的詭計得逞了,本王分兵北上,抵禦外辱,保護百姓。你大可以趁機發兵,攻打西安。只要你敢來,我靖難軍上下,就會讓你明白,何爲天心,何爲民意!”

“燕王千歲!”

“燕王威武!”

“靖難軍威武!”

雄壯的喊聲,直上雲霄。

好容易大傢伙安靜下來,朱棣又道:“天下的臣民百姓,應該看得清楚。朱允炆已經成爲了少數臣子手中的提線木偶!這些奸賊居心叵測,他們圍繞在朱允炆周圍,搖脣鼓舌,顛倒是非。廢除變法,推行鄉勇,設卡厘金……所作所爲,無非是滿足士人的貪婪胃口,將天下蒼生百姓視作予取予求的魚肉!”

“本王希望天下百姓看得明白,能追隨靖難大軍,一起討伐朱允炆和他身邊的佞臣!本王更深知官場之上,士林之中,有許多先帝在日,就重用的賢臣義士,本王希望你們能順天應人,歸附靖難軍,跟着朱允炆,你們除了身敗名裂,別無第二條路!”

“本王還希望那些禁軍將士,勳貴舊臣,能反戈一擊,朱允炆是武夫如奴僕,是蒼生爲螻蟻。你們在陣前流血,你們的家人卻被士紳官僚盤剝,過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弟兄們,將士們,跟着這樣的昏君,你們還要好下場嗎?”

……

朱棣的這番講話,絕對比他當初帶着八十人舉事,倉促之間所說的要好許多倍,幾乎可以說是字字千金,直接給靖難定了調子。

首先,朱棣當着朱元璋神像的面,手捧皇明祖訓,將朱允炆從玉牒踢出,等於宣告朱允炆不再是朱家的子孫,既然不是朱家的子孫,那皇位自然也就不合法了。

其次朱棣表明了態度,他要光明正大,北上抵禦蒙古,一面奉天靖難,一面保護百姓,要兩全其美。

第三,朱棣向幾乎所有人喊話,普通商民百姓要支持靖難,有良知的文官要跟朱允炆切割關係,將領士兵要反戈一擊。

很顯然,朱棣將目標瞄準,就是朱允炆,他身邊的少數文臣,還有那些地上上的世家地主,就是這一小撮人,既是變法的敵人,也是奉天靖難的敵人。

他舉兵靖難,不但不是欺君犯上,相反,是用戰爭的手段,繼續先帝的變法……毫不誇張說,這一下子朱棣徹底拿到了大義名分。

戰場上的局勢在扭轉之中,而人心的天平,也向着朱棣傾斜……柳淳早就安排好的暗樁,全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把朱棣的講話向四處傳播,不遺餘力。

不出意外,這些講話也一字不漏,送到了應天,擺在了朱允炆的面前!

“反了!”

朱允炆厲聲咆哮,這段時間下來,他已經漸漸適應了皇位,雖然內憂外患,但朱允炆覺得他還能應付過來,畢竟他是天子,又佔據大明朝最富庶的資源,擁有數之不盡的人力和財力,絕沒有失敗的危險。

事到如今,他可沒有這個自信了。

六大藩王,召開宗人會議,剝奪他的皇族身份,就像是狠狠的一記直拳,打得朱允炆暈頭轉向,找不着北!

怎麼辦?

該怎麼辦?

怎樣才能挽回民心?

朱允炆不得不召集所有文臣,一起商量對策……這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六元黃觀突然站了出來。

“啓奏陛下,既然燕逆敢剝奪陛下皇族身份,陛下就應該針鋒相對,免去他們的藩王,去玉牒除名,號召天下,一同討伐。”

朱允炆點頭,這倒是個辦法,可問題是已經落到了後面,用處不大了。

好在朱允炆手下永遠不缺天才,禮部尚書陳迪突然站了出來,“陛下,藩王謀逆,天下震動。老臣以爲,陛下應該降罪己詔,以挽回民心,鼓舞士氣!”

“罪己詔?”朱允炆不悅道:“朕,朕有何罪?”

陳迪慌忙道:“老臣惶恐,老臣並未說陛下有罪,而是說宗室反叛,骨肉相爭,百姓看在眼裡,難免議論紛紛。陛下身爲天子,仿效歷代君王,降下罪己詔,百姓必定感恩戴德,上下一心,不愁不滅燕逆!”

第529章 開始清算了第377章 又一頭神獸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201章 駙馬與皇帝第7章 燕王府的熊孩子第131章 來自徐輝祖的感謝第641章 罵死了第439章 反攻第704章 朱允炆招供第465章 兵臨金陵城第757章 都滾蛋吧!第520章 朱允炆最後的掙扎第107章 真正的和解第269章 幡然悔悟的朱標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171章 老朱眼裡的傻瓜第56章 方孝孺捱打了第138章 朱元璋就是個老無賴第589章 運氣太好了怎麼辦第825章 真的猛士第41章 新生的徐妙錦第578章 武夫之怒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57章 文人的致命弱點第708章 四大奸佞第434章 忠臣也會投降第376章 被按在雲南的柳淳第256章 吏部要跪了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377章 又一頭神獸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953章 收復西域第752章 你不怕得罪輔國公嗎?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734章 百姓的請求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59章 這纔是真正的教化!第883章 王振來了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295章 求上門第747章 太傅第835章 朕爲將士擂戰鼓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417章 徐家兄弟的選擇第392章 死了也不消停第246章 一把火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718章 比朱棣還有錢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537章 沉溺養豚,不能自拔第655章 幹掉一半言官第321章 朱棣要加油啊第338章 風雨悽悽的朱允炆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332章 藍玉問罪第836章 大勝之後追窮寇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268章 藍新月大戰敏敏特穆爾第857章 無情無義的朱棣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210章 湯和的拜年禮物第446章 老臣風骨第380章 初心第291章 名師出高徒第612章 賣地會上癮的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423章 請斬徐輝祖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525章 真正的遺詔第129章 謝謝老闆第434章 忠臣也會投降第801章 從掌握輿論開始第355章 吏部天官都不要了第723章 漲點俸祿真不容易第539章 千夫所指的士大夫第679章 拿下寧王第372章 老朱撐不住了第169章 喜怒無常的朱元璋第43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61章 你們想害死太孫殿下嗎?第485章 朱權,你就是個弟弟第383章 舉國同悲第36章 不務正業的熊孩子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884章 朱棣的心腹第873章 工具人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895章 逆徒于謙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752章 你不怕得罪輔國公嗎?第656章 錢暫時夠了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1章 請你吃肉第872章 恐怖如斯的重賞第846章 怒打皇孫
第529章 開始清算了第377章 又一頭神獸第753章 誰讓你姓藍了?第149章 來自徐增壽的指點第201章 駙馬與皇帝第7章 燕王府的熊孩子第131章 來自徐輝祖的感謝第641章 罵死了第439章 反攻第704章 朱允炆招供第465章 兵臨金陵城第757章 都滾蛋吧!第520章 朱允炆最後的掙扎第107章 真正的和解第269章 幡然悔悟的朱標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758章 我感謝你八輩祖宗第171章 老朱眼裡的傻瓜第56章 方孝孺捱打了第138章 朱元璋就是個老無賴第589章 運氣太好了怎麼辦第825章 真的猛士第41章 新生的徐妙錦第578章 武夫之怒第576章 來自臣子的報答第57章 文人的致命弱點第708章 四大奸佞第434章 忠臣也會投降第376章 被按在雲南的柳淳第256章 吏部要跪了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377章 又一頭神獸第407章 大獲全勝的朱棣第953章 收復西域第752章 你不怕得罪輔國公嗎?第653章 皇家身價第一人第734章 百姓的請求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59章 這纔是真正的教化!第883章 王振來了第637章 天子的胸襟和手段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295章 求上門第747章 太傅第835章 朕爲將士擂戰鼓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417章 徐家兄弟的選擇第392章 死了也不消停第246章 一把火第778章 爾等辱罵先帝第718章 比朱棣還有錢第449章 大軍出川第668章 我不怕死的第537章 沉溺養豚,不能自拔第655章 幹掉一半言官第321章 朱棣要加油啊第338章 風雨悽悽的朱允炆第333章 四大國公第332章 藍玉問罪第836章 大勝之後追窮寇第617章 叫個孩子跟你們比第268章 藍新月大戰敏敏特穆爾第857章 無情無義的朱棣第163章 賺個國家第210章 湯和的拜年禮物第446章 老臣風骨第380章 初心第291章 名師出高徒第612章 賣地會上癮的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423章 請斬徐輝祖第345章 留給新君的禮物第525章 真正的遺詔第129章 謝謝老闆第434章 忠臣也會投降第801章 從掌握輿論開始第355章 吏部天官都不要了第723章 漲點俸祿真不容易第539章 千夫所指的士大夫第679章 拿下寧王第372章 老朱撐不住了第169章 喜怒無常的朱元璋第432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61章 你們想害死太孫殿下嗎?第485章 朱權,你就是個弟弟第383章 舉國同悲第36章 不務正業的熊孩子第501章 兩個坑爹的兒子第884章 朱棣的心腹第873章 工具人第530章 徐輝祖的日記第895章 逆徒于謙第125章 美哉,柳郎第472章 天牢裡的勇士第752章 你不怕得罪輔國公嗎?第656章 錢暫時夠了第688章 太子也有霹靂手段第1章 請你吃肉第872章 恐怖如斯的重賞第846章 怒打皇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