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比朱棣還有錢

柳淳笑眯眯看着鬱晗,“你可真機靈啊,什麼都知道。”

鬱晗愣了一下,慌忙道:“先生,多虧了先生的教導,弟子在雞鳴山學堂懂了太多的道理,所以區區明教妖女,根本騙不了我。”

“這麼說,還有我的功勞了。”柳淳啞然失笑,“你說,這貪贓枉法,是不是我教的?”

鬱晗嚇得慌忙擺手,“不,沒有,絕對沒有。”他哭着拜倒在地,“先生,我不敢給自己開脫,這些年來,老匹夫做的事情,我都知道。可我貪圖享樂,不敢告發,還跟着他做了許多的壞事,我死有餘辜。只求,只求先生能網開一面,饒了我娘,她真的是什麼都不知道,她是最苦的那個人……”鬱晗揉着眼角,不停哭泣。

柳淳看了看他,只是嘆口氣,讓人把他押下去。

父子倆的口供南轅北轍,看似矛盾重重,可柳淳是幹什麼的,豈會被這些表象迷惑!

說穿了,他們都在推卸罪責,將所有的問題推到明教身上。他們父子有的是被算計了,有的是舉發有功,可靠着這點手段,就打算脫身,那也太不把錦衣衛放在眼睛裡。

“鬱新拿下了,接下來的辦案重點在戶部,一定要用最短的時間,給我查清楚戶部的問題。我不信,一個明教能夠逆天!”

柳淳斷然說道。

以往他沒有在意明教,的確有疏忽,可有人告訴他,明教有多厲害,三頭六臂,七十二變,柳淳依舊不相信。

不能被鬱家父子誤導,更不能讓一個明教牽涉了太多的精力。

柳淳果斷調集精兵強將,全力以赴,攻擊戶部堡壘。

最興奮的人莫過於解縉了,之前他攻擊工部,碰了一鼻子灰,如今接掌了戶部,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

如果再錯一次,他就真的該死了。

這一次解縉沒有咋咋呼呼,跑去查賬,找證據,而是先找到了戶部侍郎古樸。

“古兄,這些年你都是鬱新的助手,協助他做了不少事情,這一次朝廷拿下了鬱新,整頓戶部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古兄若是能站出來,解縉必定全力以赴,保古兄的安全。還望古兄能夠深明大義,協助小弟。”

解縉身爲尚書,能夠如此低姿態,着實令古樸大吃一驚。可他依舊沒有膽子開口,只能無奈道:“下官如果有錯,還請朝廷按照律法治罪,下官不敢有怨言。”

解縉冷笑,“古兄,我知道你還心存顧忌,如果真的是按照律法辦案,上上下下,就要人頭滾滾了,朝廷不能廢了整個財稅體系,可朝廷也斷然不會允許貪官污吏,繼續爲非作歹。”解縉隨手將一封信遞給了古樸。

古樸慌忙接過,展開一看,頓時大驚,“這,這是太子的手諭?”

“嗯!”解縉點頭,“我沒本事要到陛下的旨意,就只有太子手諭一份,你覺得如何?”

古樸看到這個,已經渾身顫抖了。

朱棣的旨意,他是不敢奢求的,能有太子的保證,已經是開天地大恩了。

古樸雙手顫抖,匍匐地上,“解大人大恩大德,下官感激不盡,下官如今命懸一線,五內如焚,下官當真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解縉冷笑,“怎麼辦?說實話,實話實說,就是最好。莫非你有本事騙過所有人嗎?鬱新已經被拿下了,還會在乎你一個嗎?”

解縉的這番話,徹底嚇唬住了古樸,這傢伙本就不是膽大之人,如今鬱新被拿下,古樸早就六神無主,面對解縉,面對錦衣衛,他只好竹筒倒豆子,把事情都說了出來。不過在他這裡,罪責是推給了鬱新,他完全是無辜的。

……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朱棣用力敲着桌案,怒火中燒,已經到了抓狂的地步。

面對古樸的供詞,朱棣終於看清了戶部的問題。

作爲大明財稅的中樞,戶部這種舊時代的東西,已經完全不適應時代的變化了。可是作爲戶部尚書的鬱新,並沒有積極想辦法堵住窟窿,解決弊端,而是利用這些弊端,大發利市……所謂漕運,其實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真正的大頭在於更賺錢的鹽!

朱棣生氣也是有原因的,鬱新能穩坐戶部尚書,在於他給朱棣提了兩條最主要的建議。

其一,就是開中法。

所謂開中法,就是令商人輸運糧食到塞下,然後發出憑據,根據憑據支給食鹽,邊防糧儲因此而充足,將鹽和九邊防務聯繫在一起,實現養兵百萬,不費一兩銀子的目標。這是朱元璋非常得意的政績。

朱棣繼位,鬱新重新執掌戶部,就恢復了因爲靖難之役中斷的開中法,還做出了許多調整,完善了相應的細節。

還規定百姓可以用紙幣換取食鹽。

朱棣覺得這個辦法是父皇留下來的成法,就沒有懷疑,放手讓鬱新去做。

可根據古樸的陳奏,三年來,光是一個開中法,鬱新就斂財不下數百萬!

“柳淳,你可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朱棣發問了,作爲精於斂財之道的柳淳,完全是一點就透,早就想通了,“陛下,開中法是先帝時候確立的,初衷當然是好的,而且就算現在看來,也是不錯的辦法。”

“荒唐,出了這麼大的漏洞,你還敢說開中法是良法?”朱棣瞪圓了眼睛,吹着鬍子,大怒叱問。

柳淳笑道:“陛下稍安勿躁,臣以爲開中法的設計是好的,但執行起來,有幾個問題沒有考慮清楚,因此造成了斂財的漏洞。鬱新也就是靠着這些漏洞發財的。”

朱元璋設計開中法的時候,是利用食鹽作爲吸引,讓商人向九邊輸送糧食,保證邊防需要。然後商人用糧食換取鹽引之後,再去鹽場支取食鹽,拿到指定區域出售。

如果一切正常,這個辦法絕對是利國利民的。

可問題在於洪武朝的後期,九邊軍戶就大量的逃亡,人口減少,使得九邊實際需要的糧食,大大下降。

而且另一邊,由於大明戶口增加,食鹽的需求也提上來了,原來的鹽引數量不夠老百姓吃的。

如果你是掌管財稅的戶部會怎麼辦呢?

四個字:虛開鹽引!

商人輸送很少的糧食,而能拿到兩倍,三倍,甚至更多的鹽引。他們賣鹽賺錢,回頭自然要孝敬。

九邊的衛所將領,戶部、兵部衙門,全都能分得到。

作爲主導一切的戶部尚書,鬱新自然是大賺特賺。

“陛下,其實開中法的問題在於沒有調解機制……比如說,大明有多少百姓,要吃多少食鹽,九邊需要開出多少鹽引……完全沒有答案,全靠以往的慣例。問題是人口在不斷增加,人口分佈也在不斷調整,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還有,針對邊軍,需要多少糧食,實際產出多少,外運多少……全都沒有詳細真實的數據作爲支撐,如此一來,戶部趁機發財,也就不足爲奇了。”

柳淳侃侃而談,“鬱新更大的可惡之處還在另一個方面上,他說各地屯田所產的東西不一,請允許各地物產都可以輸運給國家,充當稅賦。這一條本來是好的,是照顧老百姓實際需要的。可是在制定兌換比例的時候,鬱新就耍了手段,他規定粟谷、糜黍、蕎郘兩石准許當大米一石。稻穀、高粱二石五斗,禾參稗三石,各准許當大米一石。黃豆、小麥、芝麻與米相等。一石換一石。”

柳淳深深吸口氣,“這麼多東西,規定的價格跟實際價格已經有嚴重的背離。而且由於種類太多,在繳納糧食,運輸,儲藏,兌換的過程中,十分繁瑣,非常容易出錯誤。有的是無心之失,有的則是蓄意爲之了。”

朱棣當然明白柳淳的意思,比如說市面上芝麻漲價,一石芝麻能換兩石大米,結果收稅的時候,按照一比一收稅,官吏拿到了芝麻之後,去市面換成大米入庫,他就賺了一倍。

錦衣衛之前追蹤的酒坊,就是利用這個差別,大肆發財。

“柳淳,各地物產不一樣,這是氣候使然。朕總不能讓各地都種水稻,或者都種麥子吧?既然不能,那就免不了貪墨套利啊?”

柳淳深以爲然,“陛下所言極是,不過臣覺得還有一樣東西,能解決這個問題。”

“什麼東西?”

“錢!”

柳淳很乾脆答道:“陛下,物產雖然不一而足,但是最終都要換成錢,只要朝廷統一徵收貨幣,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柳淳笑呵呵的,他所說的,正是一條鞭法,經過這麼多年的準備,也的確該拿出來了。

“不!”朱棣卻斷然搖頭,“你這是昏招,朕可以收錢,但是當朝廷需要糧食物資的時候,去哪裡採購?如果朝廷大舉購買,勢必物價飛漲,那又該怎麼辦?”

柳淳笑道:“陛下睿智,臣以爲在徵收貨幣的同時,再建立一套遍及全國的倉儲體系足矣!各地倉庫是按照市價收購物資,提前儲備起來。朝廷需要,就從倉庫支取。另外隨着興學的推進,貨幣已經深入到了各地,在幾年之內,即便是鄉村百姓,也會明白貨幣的好處。百姓接受了貨幣,各地的倉庫體系建立起來,有了物資調配的空間,廢除實物稅收,改用貨幣稅收,臣以爲時機已經成熟了!”

朱棣仔細思索半晌,“還是不能操之過急,先選兩個省實驗一番。”在軍務上面,朱棣講究雷厲風行,可是涉及到了民政,尤其是向老百姓要錢,朱棣又變得格外保守。

柳淳是很高興朱棣能這麼想的。

“陛下,臣這裡還有一份禮物,要獻給陛下。”

“禮物?你不給朕添堵就不錯了。”

柳淳大笑,“陛下要是這說,那臣就把鬱新的小金庫直接上繳國庫算了。”

朱棣急了,忙問道:“什麼?鬱新的小金庫?有多少?”

“這個臣不好說,不過總之比陛下多就是了,而且還多了很多。”

第587章 必勝無疑的戰鬥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558章 又一位閣老煉成了第627章 “柳爺”被抓了第830章 大火第93章 黃子澄的雄心壯志第225章 死諫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577章 朱能是個大笨蛋晚上請假一章第630章 微笑着面對它第478章 大團圓第133章 再度面對老朱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業第738章 不惜一切造火車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127章 連老朱也忽悠第130章 會審徐輝祖第424章 吾輩必死於腐儒之手第735章 兩全其美靠科技第871章 太子的大功勞第764章 科舉藥丸啊!第880章 天作之合第249章 貶太子,升柳淳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794章 替二哥伸冤第750章 被鄙視的工部尚書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97章 掉到坑裡的黃子澄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697章 你還不如個孩子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780章 朱棣的新發型第721章 寧王落網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247章 強悍的帝王,脆弱的太子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769章 金殿對賭第346章 聰明的藍新月第74章 黃子澄第265章 請太子殿下匡扶正道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491章 就是要莽第479章 朱小二的心思第351章 我是你舅舅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243章 老朱的改革決心第133章 再度面對老朱第37章 徐妙錦的佛緣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425章 橫行巴蜀第959章 永樂大典第644章 國法尊嚴第224章 挖出來的真理第506章 朱棣,你的心都是黑的第74章 黃子澄第461章 兇猛的藍玉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742章 不考進士考交大第110章 第一干吏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148章 大家一起來賺錢(求訂閱和月票)第760章 連朱元璋都驚動了第79章 損失慘重的朱標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833章 都敗了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292章 朱高煦的勝利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12章 地主家的兒子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952章 後繼有人第206章 撐不住了第190章 大明的錢,欠不得第873章 工具人第528章 大封功臣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761章 顯靈啦第369章 殺了個麒麟第235章 插標賣首爾第262章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第302章 開開心心一家人第454章 最好的小舅子第99章 當朝老賊第497章 燕王有賞第960章 朱棣的追求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669章 成吉思汗的寶藏第846章 怒打皇孫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318章 頭鐵的年輕人第23章 捨得下本的劉淳第184章 不賞金牌賞塊玉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229章 柳三賺大了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378章 一鳴驚人的吏部天官第761章 顯靈啦第382章 帝崩
第587章 必勝無疑的戰鬥第26章 獨挑重擔的朱棣第558章 又一位閣老煉成了第627章 “柳爺”被抓了第830章 大火第93章 黃子澄的雄心壯志第225章 死諫第505章 朱棣的鴻門宴第577章 朱能是個大笨蛋晚上請假一章第630章 微笑着面對它第478章 大團圓第133章 再度面對老朱第410章 老朱未完成的事業第738章 不惜一切造火車第35章 二公子,香嗎?第127章 連老朱也忽悠第130章 會審徐輝祖第424章 吾輩必死於腐儒之手第735章 兩全其美靠科技第871章 太子的大功勞第764章 科舉藥丸啊!第880章 天作之合第249章 貶太子,升柳淳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794章 替二哥伸冤第750章 被鄙視的工部尚書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97章 掉到坑裡的黃子澄第91章 好人柳小郎第697章 你還不如個孩子第483章 王爺,我們不敢要賞賜第780章 朱棣的新發型第721章 寧王落網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247章 強悍的帝王,脆弱的太子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769章 金殿對賭第346章 聰明的藍新月第74章 黃子澄第265章 請太子殿下匡扶正道第123章 出手不一般第491章 就是要莽第479章 朱小二的心思第351章 我是你舅舅第152章 咱可是皇親國戚第243章 老朱的改革決心第133章 再度面對老朱第37章 徐妙錦的佛緣第397章 劉三吾罵殿第425章 橫行巴蜀第959章 永樂大典第644章 國法尊嚴第224章 挖出來的真理第506章 朱棣,你的心都是黑的第74章 黃子澄第461章 兇猛的藍玉第842章 千古一帝的胸懷第742章 不考進士考交大第110章 第一干吏第401章 我們就是華農兄弟了第148章 大家一起來賺錢(求訂閱和月票)第760章 連朱元璋都驚動了第79章 損失慘重的朱標第194章 被罵也是幸福第833章 都敗了第507章 投奔燕王的人們第623章 金殿問罪第292章 朱高煦的勝利第632章 這錢花得值第12章 地主家的兒子第116章 一羣人渣的首領第952章 後繼有人第206章 撐不住了第190章 大明的錢,欠不得第873章 工具人第528章 大封功臣第158章 朱棣來了第761章 顯靈啦第369章 殺了個麒麟第235章 插標賣首爾第262章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第302章 開開心心一家人第454章 最好的小舅子第99章 當朝老賊第497章 燕王有賞第960章 朱棣的追求第574章 怒斥諸將第669章 成吉思汗的寶藏第846章 怒打皇孫第751章 我是輔國公的親戚第318章 頭鐵的年輕人第23章 捨得下本的劉淳第184章 不賞金牌賞塊玉第613章 心滿意足的朱棣第229章 柳三賺大了第271章 發瘋的老朱第378章 一鳴驚人的吏部天官第761章 顯靈啦第382章 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