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小橋作品」※※※※※※※※※※※※※※※※※※※※※※※※※
(99)「水葒塢」
蒲家村的統領頭人蒲仁,帶着一行人離開海豚灣,動身北上太白山,爲擴建船隊購買木材。
“太白山”——唐時稱謂。
既是現在的長白山,朝鮮人又稱之爲“白頭山”。
白頭山——周秦以前稱之爲“不鹹山”;漢朝時稱爲“單單大嶺”;魏朝時稱爲“蓋馬大山”;南北朝時稱其爲“叢太山”;隋唐時稱之爲“太白山”!直至遼金時代,才稱之爲“長白山”!
(單憑個人的喜好而言呢,其實本人偏向於稱之爲“白頭山”的......怎麼說呢,其實也沒什麼重要的理由,只是感覺“白頭山”這名字會很滄桑、很殷實的效果吧......所以在接下來的後續故事中,請恕在下以一己之言,稱當時的“太白山”爲“白頭山”。)
白頭山脈地區峰峰相連,綿延數千裡巍峨聳立。連綿千里的山峰脈絡,簡直數也數不清其數量的山體,就像浩瀚的山海一直延續到天邊。
其中多數山峰的頂端,都覆蓋着白色的乳石。
山頂積雪又是終年不化,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又一座威嚴雄渾、錯落排列的一位位白頭的長者,故而當年的白頭山由此得名。
白頭山那裡大部分的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人煙相對較爲稀少,人口居住地更是十分的零星分散。
但卻是山野物產極其豐富,類似人蔘、鹿茸、貂皮,以及種類繁多的藥材、走獸飛禽,更是應有盡有的原始地帶。
由白頭山發源出來的江河水源,共有三大水系——“圖們江”、“松花江”還有就是“鴨綠江”。
。。。。。。
據史料記載,白頭山的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公元750年—960年的大範圍火山首次噴發,摧毀了當時大半面積的原始森林。
第二次大噴發,是1597年8月,大約間歇了700年左右的時間。第三次火山噴發,則是在1688年,相隔只有91年。而第四次噴發則是在1702年,與前一次間隔了300年的時光。
話說,當年華夏大地上整部唐朝的歷史,時間是從618年——907年。
也就是說,白頭山第一次噴發的時間,正是在當時的華夏大地上,正處在盛唐時期的某個時段。
所以在本部小說後續的故事裡,本人設定了整整一卷的故事情節——在海豚灣“嘲風落”的深海之戰過後,“蒲牢”的妹妹“葒冭郎”孤身北上。
她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去白頭山脈的數千座山峰中,尋找那條傳說裡的雪山飛龍。意圖是想要將那個被深海妖孽“河蟹”,所封殺而化成石像的哥哥蒲牢救活。
在之後的那段後續故事裡,更是因爲此事,而掀起了一場天地間人鬼神之間的大戰,並且引動了白頭山(太白山)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
當然,這是後續的故事,在這裡暫不多提。
。。。。。。
俗話說的貌似又是很對,有錢還真確實就是好辦事!海豚灣蒲仁一行人等,一路向北,直到白頭山一路無話。
抵達山脈地界之後,蒲仁他們很快就花錢,僱傭到了數百人的伐木隊伍。
又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砍伐到了足夠數量的木材。再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將那些圓木破成了方木板材,看上去已經夠用來建造十艘大船了。
於是又從當地散居的百姓手裡,花了超出市值“三成”左右的錢,買下了足足一百多輛的馬車。
車馬隊滿載着大批從白頭山中,砍伐得來的諸如松柏、榆木之類,已經破成板方兒的上好木料,一路朝着回程方向的路段進發。
可當時回程的季節,卻趕得不是很好,正時值白頭山區的深秋與初冬交替之際。
北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白頭山地帶山區的初冬時分,便已是極爲的寒冷了,而且深處的山中,更會時不時的風雪交加。
運輸木材的車隊在前行過程中,一再被山中的風雪所阻。
蒲家村來的這些人,常年生活在沿海地區,哪受得了這樣的風霜冰雪......歷經幾度的艱難前行,好不容易車隊才走到了即將到達山區外圍的地界。
。。。。。。
太白山中有杜鵑花!
這種形態貌似弱小,而且根莖不壯的野花,竟在那些一望無際、連綿不絕的山脈中,以及山下一馬平川的溫暖、坑窪地帶,一片片茂盛的傲然開放着。
十三歲的蒲牢,採了一朵最大、最豔麗的杜鵑,很是欣喜的把那花兒夾在了一本書裡。他準備把這朵花帶回蒲家村,送給蒲家村“杜式”家的女兒“杜鵑”。
蒲家村的“杜鵑”比蒲牢小兩歲,而且那小姑娘還很年幼的時候,就彷彿對蒲牢特別的親暱。
當時正處於年幼的他們,當然還完全不懂得,成人間男女情愛之類的事情。
可有個頗爲少見的現象卻是——每次這兩個孩子只要一見了面,尚處於年幼的“杜鵑”居然都會毫無女性的那種,彷彿與生俱來的矜持與羞澀般的樣子。幾乎每每的都會旁若無人的和“蒲牢”身貼身似的膩在一起、親密無間的玩耍在一處。
兩個孩子幾乎是從小玩到大,基本屬於那種不避嫌的青梅竹馬。
此時身處白頭山中的蒲牢,心裡想着——“這花兒的名字,和杜鵑的名字相同,想必她會很喜歡吧!”
於是他就留下了一朵,小心仔細的夾在那本書裡,準備帶回海豚灣。
。。。。。。
出了連綿的山峰地帶,天氣似乎也好了很多,但仍舊寒意刺骨。
在之後某一日的黎明時分。
蒲家村返程的車隊又早早的出發了,可還沒前行多遠的路程,就發現了一座空蕩蕩的村落。
這是一片看上去較爲暖溼的地帶,只是由於近些天山區裡突降的寒流來襲,有不少窪地的水坑處,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冰碴兒。
生長在水窪岸邊以及潮溼地帶,本地特有的一種植物“水葒”,高達兩三米長的莖葉,已是被這場突
然襲來的風雪,凍得枯萎落草、折枝遍地。
眼前的這個村子並不大,看上去不是很富足的地段。但卻是一間間房屋平整而又幹淨,只是似乎這裡就在近期曾被洗劫過一般。
空空的村間小路,一處處民房屋舍間,不但一個人影也見不到,甚至連一聲雞鳴和犬吠也聽不見。
但是整座村落之中屋舍的門窗,以及初冬風雪所覆蓋的土路上,多有簇簇風乾了凝固的血痕。
搜尋之後他們纔在這村子的後方,一處水窪地段的大深坑裡,發現了足有數百人的屍體。
這裡的地理位置,接壤於外圍的鄰國。
如此偏僻的山村裡人口自然不會很多,可大唐開元盛世剛剛過去還不足十年的時間,在這裡怎麼就會出現如此令人髮指和殘忍的屠村事件?
這些人爲什麼會被殺?
整座村落似乎已是無一活口,簡直雞犬不留!
如此令人髮指的事情,到底是誰、爲了什麼做出這樣喪絕人寰的事情呢?
帶着種種疑問和猜想,蒲仁一行人等催促着車馬繼續前行。
蒲家村運輸木材的車隊在之後的返程途中,曾路過一些村屯的時侯,蒲仁他們才從當地人的口中得知——那個被屠村的地方,叫做“水葒塢”,整座村落只有五百人左右,那裡全村的人卻是都姓“葒”。
但是那件事情究竟是何時發生的,卻似乎這一帶的人誰也不大清楚。再或者說......也許是很多人不敢多言。
。。。。。。
“水葒塢”是個相對低窪的溫溼地區,整個村子四周的片片水坑地帶,卻是蘊藏着頗爲豐富的天然水晶石!
紅水晶,純度極高的紅水晶!
外部形態就像“紅十字”、“紅新月”一般的楞次分明且光滑,內部具有着彷如少女細密的秀髮一般的絲絲紋理。
這種水晶產量極其的稀少,是所有天然水晶之中最爲昂貴的品種。
至於那儲量豐厚的水晶和寶石形成的原因——據說這個地帶在沒有歷史記載之前的某個時期,曾是一座海拔很高的山峰。但是不知出於怎樣的原因,似乎有一種超級強大的力量,將這處高山夷爲了平地。
經歷漫長的歲月變遷,這一代就形成了分佈不均,坑窪地段多見的溫潤地帶。由於被夷爲平地的火山殘骸中,存留着高純度水晶和鑽石。
所以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這一代地區就在那些泥坑、水塘和荒野間,幾乎很淺的地層下面,埋藏着數量相當多的名貴水晶,甚至還有更加昂貴的鑽石,會時不時的被當地的人們所發現。
只是由於這裡地處偏遠山區,繁華大都市以及其他城鎮的採礦商人,多還不知道這裡有這般儲藏量巨大的寶石。
偏遠山區的古代,交通極不便利,以致使長久以來這裡的人們,並沒有開設什麼寶石礦,所以也並不貪念和佔有那些,蘊藏在底下的大量稀有珍寶。
而且這一代溫溼地段之內,就只有那個“水葒塢”一代,區域內的寶石儲藏量最大,其他地區的發現量則是少之又少。
「待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