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種高粱

若是將一輛水車的九個部分分散製作,那麼不但提高了應有的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利用各州的人力物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運送起來甚是方便,只需將其餘八州的配件送往一州,屆時就可以造出大量的水車。

這種方法在陳浩看來是極爲常見,畢竟一千多年以後的工商業都是如此。但是這種思想對於此刻的大唐百姓而言,還是極爲新奇的。其他人或許還有所以疑慮,但是公輸贊卻瞬間明白了這其中道理。因爲他公輸贊既是木匠,也是一個小商人。

吩咐完這些以後,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三日之後,薛家聯合數家商賈運來了大量的糧食。雖然這些糧食以平價賣於官府,但是陳浩依舊對此感恩戴德。之後陸陸續續的商賈加入其中,紛紛向范陽伸出援助之手。陳浩知道這些是林月瑤在背後籌劃的結果,心中對這個賢內助也很是感動。

不久之後京城便傳來消息,由於之前陳浩送往京城的奏章之中有着大量證據,因此李渼接到陳浩的奏報之後在宣政殿上大發雷霆。一向與陳浩爲敵的盧匡令狐綯二人,在證據面前也是無話可說。李渼本要傳旨將裴泰押往進京,卻不料陳浩的六百里加急到了京城。

陳浩在第二份奏章內,詳述了事情的原委也闡明瞭他的見解。令狐綯與盧匡二人乘機彈劾陳浩,斥責陳浩在范陽一手遮天。盧匡與令狐綯二人認爲,如今犯人未至京城而死於獄中,可見其中定有隱情。一定是陳浩公報私仇暗害朝廷重臣,或許這私吞賑災一事與陳浩也有着牽連。

二人的一番彈劾可謂陰毒至極,如今裴泰已死,所有的罪責就可以全部攏在陳浩的身上。裴泰私吞賑災糧款,證據確鑿是沒錯,但死在薊州卻是事實,這不得不讓人聯想着其中是否有什麼陰謀。是殺人滅口還是分贓不均?這個問題經令狐綯與盧匡二人‘點撥’,一時之間縈繞在羣臣乃是李渼的心頭。

要說這等誣陷之言李渼會信嗎?當然會信!古來帝王恆河沙數,能夠世事洞悉清明者,自古而今未有一人,因此李渼也不例外。在令狐綯與盧匡二人的彈劾之下,李渼也對此事有了懷疑。

不過讓陳浩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力挺的他的卻是魏謨。昔日朝堂之上二人曾有諸多口角,然此次魏謨卻出言維護陳浩。魏謨從頭至尾只問了衆人一句話:聖上,定北侯是愚癡之人嗎?諸位大人,定北侯此舉所圖何爲?

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李渼深思之後也倍感慚愧,昔日的良師益友如今竟然心生疑慮。李渼知道,以陳浩的能力,完全可以讓裴泰無聲無息的死去,更不會留下如此明顯的漏洞。於是李渼便聽從了魏謨的建議,下旨安撫范陽百姓擢令定北侯總領范陽賑災一切事務。並且特派宰輔魏謨親自督糧運往范陽,以解范陽燃眉之急。

陳浩在得知這些消息之後,不禁苦澀的搖了搖頭,對於魏謨這個小老頭陳浩是打心裡尊敬。這種高風亮節對事不對人的脾氣,確有其祖魏徵的風範。自古就有忠臣、奸臣之分,殊不知這其中還有諍臣、良臣、佞臣之別。

魏謨與其先祖魏徵既是忠臣也是諍臣,猶如竹、冰一般寧折不彎。往往這樣的臣子會孤立於朝堂,受百官之孤立,被聖上所厭棄。所以陳浩雖然敬佩魏謨,但是他不會學習魏謨,他既不恥於做奸佞之臣,也不願作剛正易斷的諍臣。自古諍臣沒有幾個落得好下場,與其圖的一時之正落得身死,不如留住有用之身爲百姓謀福祉。因此相比於幾種臣子而言,陳浩會選擇做良臣。

……

之後的兩個月裡,整個范陽所有事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錢糧的及時供給,使得各州縣百姓紛紛迴歸故里。治理旱情的工序在各地州官的親自指揮下,也已然有了顯著的成效。兩個月來雖然大部分高地無法灌溉,但是低窪之地卻得以有效的治理。

在這些已經灌溉的田地裡,百姓們種上了官府分發的高粱、菠菜等種子。雖然官員與百姓們不知陳浩爲何大面積種植高粱,但是侯爺有令誰敢不聽,於是整個范陽乾旱的地方都種起了高粱。

高粱抗旱性很強,因此陳浩特意派人購買了大量的種子。高粱雖然產量與價格不如稻穀、小麥,但是陳浩知道,在這個環境下種高粱是最好選擇。況且高粱渾身是寶,只是很多人無法妥善的合理利用罷了。高粱性平味甘且無毒,能和胃、健脾、止瀉……等功效,其藥用價值不可爲不豐富,非但如此食療價值更是不甚枚舉。

由於糧食的大量涌入,百姓們再也不用向囤貨高價的商販買糧,一時之間整個范陽牟利商販門前可謂冷冷清清。這些商販本以爲時間久了,范陽的百姓自然會再來購買,反正這些糧食又不是瓜果蔬菜,想放多久就放多久。

然而不曾想到的是,不久前陳浩命令各州府衙,爲此次支援范陽的商賈大開方便之門。爲了表示范陽官府的誠意,凡是入駐范陽各州糧價不漲者,官府會做好一切後勤服務。無論是店鋪還是索引,一切都由官府妥善辦理,三年之內不收商稅。此令一下范陽成了附近商賈爭搶之地,一時之間范陽各州幾乎每日都會有商人入駐州縣。如此一來對這些曾經擡高物價的商號,可謂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更。-- by:89|10054396 --

第537章 同仇敵愾第27章 殿前質問第10章 溺水女屍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7章 有客登門第21章 引至山中第34章 誰是大寶第2章 有仇報仇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10章 有個交代第34章 蠱毒第2章 漸入圈套第69章 杜府喋血第51章 深陷其中第53章 地坤堂第87章 三女相遇第15章 你個死太監第65章 不得好死第30章 奇怪的石頭第58章 太極門第33章 塵與埃(一)第12章 太和幕僚第106章 我有異議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9章 觀壁石下第88章 月媱還願第83章 親自操刀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49章 欣欣向榮第7章 有客登門第57章 陳浩瘋了第19章 風中的凌亂第110章 我的規矩第92章 醉芳園第556章 南詔的舉動第95章 逼其就範第35章 陰霾朝堂第83章 靜水流深第72章 燃眉之急第74章 秋雨綿綿第76章 東方耳浩第45章 順利脫險第82章 二人對弈第526章 局中因與果(二)第40章 金蔓蘿花第32章 血腥與腐臭第73章 兵臨幽州第10章 有個交代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10章 失手焚畫第75章 誰的提議第66章 雲嶽夢琪霞第7章 一匹烈馬第88章 恕難從命第61章 冰凍三尺第32章 宮廷驚變第72章 河北軍報第53章 爭議已起第79章 萬里江山第32章 早露異端第567章 劍指吐蕃第24章 人頭我要了第70章 面頰有痣第541章 驚退敵軍第54 上山打獵第9章 打的就是你第66章 欲擒故縱第64章 場外風雲第34章 立下字據第31章 誰是誰非第92章 胸有天下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24章 人頭我要了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15章 小人何時告退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73章 玉石觀音第75章 爲夫去殺人第70章 誰爲難了誰第7章 一匹烈馬第5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7章 淚人相見第547章 黑水河畔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54章 靜而待發第2章 漸入圈套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5章 並非如此簡單第116章 隨緣不覺遠第34章 誰是大寶第93章 揚長而去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115章 不想你死第85章 武天葉白衣第565章 有人送禮第27章 殿前質問
第537章 同仇敵愾第27章 殿前質問第10章 溺水女屍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7章 有客登門第21章 引至山中第34章 誰是大寶第2章 有仇報仇第27章 快走,有埋伏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10章 有個交代第34章 蠱毒第2章 漸入圈套第69章 杜府喋血第51章 深陷其中第53章 地坤堂第87章 三女相遇第15章 你個死太監第65章 不得好死第30章 奇怪的石頭第58章 太極門第33章 塵與埃(一)第12章 太和幕僚第106章 我有異議第17章 一指壓死馬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9章 觀壁石下第88章 月媱還願第83章 親自操刀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49章 欣欣向榮第7章 有客登門第57章 陳浩瘋了第19章 風中的凌亂第110章 我的規矩第92章 醉芳園第556章 南詔的舉動第95章 逼其就範第35章 陰霾朝堂第83章 靜水流深第72章 燃眉之急第74章 秋雨綿綿第76章 東方耳浩第45章 順利脫險第82章 二人對弈第526章 局中因與果(二)第40章 金蔓蘿花第32章 血腥與腐臭第73章 兵臨幽州第10章 有個交代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10章 失手焚畫第75章 誰的提議第66章 雲嶽夢琪霞第7章 一匹烈馬第88章 恕難從命第61章 冰凍三尺第32章 宮廷驚變第72章 河北軍報第53章 爭議已起第79章 萬里江山第32章 早露異端第567章 劍指吐蕃第24章 人頭我要了第70章 面頰有痣第541章 驚退敵軍第54 上山打獵第9章 打的就是你第66章 欲擒故縱第64章 場外風雲第34章 立下字據第31章 誰是誰非第92章 胸有天下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24章 人頭我要了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15章 小人何時告退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73章 玉石觀音第75章 爲夫去殺人第70章 誰爲難了誰第7章 一匹烈馬第5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27章 淚人相見第547章 黑水河畔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54章 靜而待發第2章 漸入圈套第548章 赤臂vs長風第55章 並非如此簡單第116章 隨緣不覺遠第34章 誰是大寶第93章 揚長而去第560章 誰算計了誰第115章 不想你死第85章 武天葉白衣第565章 有人送禮第27章 殿前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