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紫禁城一路前往圓明園的路上,弘顥的心中還是十分開心的。
不爲別的,就爲了待會兒能夠見到好幾日沒見到的皇阿瑪了。關於朝政上面的事情,他還是有好些想要請教一下自己的皇阿瑪的。
“阿瑪,孩兒聽說圓明園有很多的景色,都是仿照着江南的來修建的,是不是這樣的啊?”
還沒抵達圓明園呢,只是剛剛在路上,永毓就已經忍不住一直看着窗外了。只可惜,伸長了脖子也沒能見到他心心念唸的圓明園。
“是,是按照着江南景色來修建的。”
弘顥道:“具體是什麼樣的,你阿瑪我也不知道。”
真是悽慘。雖說弘顥小的時候,是跟隨着康熙爺一塊兒下過江南的。但是,那會兒他還小,記憶已經模糊得不能夠再模糊了。
即使是佟佳習梨和他說起關於那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情,他也都已經不記得了。
唉!
虧得他記性這麼好,關鍵的事情卻忘了。
“阿瑪也沒去過啊。”
永毓聽弘顥這麼一說,不由地也顯得有些失望了起來。
他還以爲他神通廣大的阿瑪,應該是什麼都知道的呢。看來…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嘛。阿瑪,也有不知道的東西。
“是啊,阿瑪也沒去過。”
想到這裡,弘顥對圓明園也多了幾分嚮往。
江南的景色,或許在圓明園真的能夠見到呢?
馬車上,父子二人聊着聊着,就都紛紛睡着了。弘顥本來還惦記着政務上的事情呢,可這馬車當中也不知道放了什麼薰香,甚是好聞,他聞了一會兒,就昏昏欲睡了。
圓明園,大約在一個多時辰以後就到了。
來到圓明園外,弘顥見到了小順子。
“見過太子殿下,見過太子妃和兩位小太孫。”
小順子上前行禮,一面領着弘顥一家人往裡頭走,就道:“皇后娘娘那兒知道您幾位要過來,特意打發奴才過來接您呢。”
圓明園太大了,沒一個引路的人,會走丟!
弘顥認真地點點頭,就問小順子道:“這些日子,皇阿瑪與皇額娘在圓明園可還好麼?前些日子皇阿瑪說腿腳有些痛風的毛病,現在也不知道有沒有好一些了?”
人麼,逐漸上了年紀以後,多多少少都是會有一些小毛病的。
尤其是練習騎射的人,小的時候身上或許會存在一些隱患。當時沒有引起注意,現在或許就會顯得有些嚴重了。
“皇上那兒,休養了幾日,不礙事的。”
小順子道:“只是以後,怕是不能經常騎馬狩獵了。走走路散散步,或是別的輕鬆些的,倒是沒什麼。”
沒什麼大礙,那就好。
“孩兒許久都不見皇祖父了,這次要跟他下棋!”
永毓躍躍欲試。他下棋,還是胤禛教的呢,這會兒背了些棋譜了,覺得自己也有了不小的進步,自然要和自己的“老師”再探討探討。
“好好好,去找你的皇祖父下棋。”
弘顥對永毓的“上進心”感到心滿意足。等到了圓明園以後,永毓能夠找到自己的事情去做,那就是最好不過的了。
雖然…
和胤禛下棋吧,他的自信心或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天地一家春裡,胤禛剛折了樹上的一枝桃花,遞給身邊的蘇培盛。
“這些桃花開得好,摘了放在屋子裡正好。”
胤禛看着這些花兒,記憶裡還是從前御花園裡二人相逢時的場景。一顰一笑,永遠都烙印在了他的記憶當中。
“放吧,放吧。”
佟佳習梨道:“這兒花這麼多,給你摘幾支也沒什麼。”
“瞧你說的,倒像我是個辣手摧花的摘花人似的。”胤禛笑笑,這纔想起什麼,就問蘇培盛道:“不是說弘顥他們要過來麼?怎麼現在也都沒來的?”
“已經在路上了,小順子去迎接了。”蘇培盛道:“皇上您放心,這些事情皇后娘娘都已經安排好了。”
佟佳習梨一聽這話,也跟着說道:“可不是我都安排好了麼?你這幾日,就當是休息休息。什麼事兒,都別操心。”
“是是是,什麼事兒都不操心。”
胤禛點頭,說道:“從前總讓你爲我操心,結果現在還是你這麼爲我操心。”
他呀,也就在朝廷上處理政務上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但回到府中家中以後,將一切都給打點好的,還是佟佳習梨。
“你那麼忙,若是這些瑣事都操心,怕是現在不只是痛風,腦仁都該疼了。”
佟佳習梨噗嗤笑着,就見外頭永毓已經小跑着過來找他的皇祖父了。
“皇祖父,孫兒來啦!”
永毓小跑着過來,一下子就到了胤禛的腳邊上,抱住了胤禛的腳。
小小的傢伙,對自己的皇祖父很是喜歡。
“唉喲,是永毓來了。”
胤禛的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條縫了,蹲下身子抱起永毓,就道:“噯,永毓重了。這幾日,有沒有啓蒙了?”
“有!”
永毓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孫兒都會背詩了呢。皇祖父您不信,兒臣背給您聽!”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他最喜歡這一首詩了。因爲他覺得,這一首詩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首詩。所以,他是記得最牢固的。
當着自己最喜歡的皇祖父的面兒,他當然也要將這一首詩給背出來了!
“還會背詩了?果然不錯。”
胤禛點頭,摸了摸永毓的頭髮,說道:“是個聰明的孩子。”
弘顥都快要嫉妒自己的兒子了!
別人都說,隔代偏疼些,他從前還不信呢。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
從前康熙爺,也是這麼疼愛他的。現在自己的皇阿瑪,也是這麼疼愛自己的兒子的。唉,虧得他小時候一直給自己的皇阿瑪嫌棄呢。
不過還好,自己的兒子被自己的皇阿瑪喜歡。他對此既是覺得無奈,又是覺得高興的。自己兒子被喜歡,也挺好的不是?
“皇阿瑪您還說呢,永毓他呀,對這首詩還有不一樣的理解呢。”
索綽羅晴鳶見此場景,就將那日永毓的奇妙想法講了出來。衆人一聽,也都紛紛哈哈大笑了起來。
一家人其樂融融,大抵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