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柳宿金礦

戰爭一定程度上會推動技術甚至制度的變革。

西方軍事上的突破,與歐洲大地上,國家林立,紛爭不斷,特別是長達三十年的戰爭,有很大的關係。

這就像是,春秋戰國,催生了諸子百家,還有秦國這樣將國家實力,發揮到極致的國家一樣。

戰國時期,四五百萬的人口,就能出動幾十萬大軍,動員能力之強大,往後歷朝都沒有在現過。

除此之外,兵器方面,秦弩韓弩,還有青銅兵器,也被做到了極致,並逐漸向鐵質兵器過渡,形成了多個強大的國家。

西方三十年的戰爭,同樣催生西方,軍事文化和制度上的變革,其中由以軍事變革最大,軍隊開始逐步走向近代化。

在這一時期,西方傳統的盔甲,被製造到了極致,而新式的火器,也開始發揮出威力。

可以說,他們有了最好的防禦,同時又有了最犀利的火器,矛和盾都是最好的,所以才能縱橫世界。

在這種情況下,幾百名西班牙人,才能擊潰十多萬阿茲臺克士卒,輕易統治了中美洲。

如今,明朝也經歷幾十年的戰爭,兵器上同樣,快速演進。

特別是在趙銘的干預之下,西方人有的兵器,東海鎮將士基本都有,西方人沒有的兵器,東海鎮將士也將擁有。

現在,除了航海和戰船,這種需要多年累積的方面,東海鎮還不及西方,步軍的裝備,其實不輸給荷蘭人。

三百名明軍戰士,突襲兩千多土著,還有五十多名荷蘭人的營地,戰鬥幾乎是一邊倒的狀態。

荷蘭人和土著在山石滾落,明軍士卒挺槍衝下來的威勢下,驚恐的向山腳逃竄,卻撞上了早有準備的明軍士卒,被排槍一轟,成片撲死,立時一鬨而散。

土著的營地內大火沖天,濃煙滾滾,爆炸連連。

荷蘭人和土著驚恐萬狀,竭嘶底裡的大喊大叫,四散逃命,不計其數的人被殺死,營地被血腥和恐懼籠罩。

一時間,張益達如猛虎下山,一邊往下衝,一邊投擲手雷,點燃茅屋,火勢迅速蔓延,明軍士卒挺起刺刀突刺,毫不留情的血洗了土著的營地,到處都是被殺的土著,營地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成爲東海鎮殖民史上,血腥殘酷的一頁。

營地的大火燒了半夜,才逐漸熄滅,土著營地被完全摧毀,土著和荷蘭人不是被殲滅,就是被俘虜,只有極少數人,逃進了樹林,不見了蹤跡。

這時,顧有常站在山腳下,看着屬下士卒,押着上千土著俘虜,還有十多名荷蘭人,臉上露出得色。

早知道土著不禁打,卻沒想到,戰力低到這個地步,明軍士卒幾乎沒有傷亡,就摧毀了一個兩千多人營地。

一名總旗官卻疾步跑過來,低聲道:“將軍,港灣內停泊的荷蘭商船跑了。”

總旗帶領五十名士卒,前去偷襲荷蘭商船,不過在接近商船的過程之中,驚動了船上的荷蘭人,而荷蘭商船高大如城,明軍損失了七八個兄弟,沒能攀爬上去,讓荷蘭人升起船錨,逃離了港灣。

顧有常聞語,皺起眉頭,不過跑都跑了,那也沒有辦法。

這時,張益達頗爲興奮的走過來,“顧將軍,找到了這個!”

顧有常接過來,是布包裹的羊皮卷,於是打開看了看,裡面是幾副新繪製的地圖,還有一些荷蘭文的資料。

顧有常並不認識,不過柳宿營地內,有懂得荷蘭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的通譯,於是揮手道:“走,把俘虜押回去。”

傍晚時分,顧有常和張益達,帶着明軍士卒,將一羣羣的俘虜,還有繳獲的一些食物,押回了營地,立時就引起了營地內留守衆人的歡呼。

新明州上的荷蘭人,被明軍殲滅,土著部落在明軍面前不堪一擊,明軍人數不到千人,卻可以稱霸新明洲。

荷蘭人幾百人就可以佔據一大片島嶼,西班牙人不到千人,就可以殖民中美洲,打敗阿茲臺克這樣已經進化出國家和城邦的文明,明軍對付島上分散的土著部落,自然沒有問題。

顧有常將繳獲的資料,交給了季夢晨,便對程璧道:“這次突襲土著營地,抓了上千俘虜,先生準備怎麼處理。”

船隊登陸柳宿後,近千人過着近乎原始的狩獵、採集、捕魚的生活,勉強維持溫飽,多了近千俘虜,就多了近千張嘴,等於多了個難題。

不過,長期以來,東海鎮拓殖臺灣,急需要人口,加上趙銘一直以來,都告訴屬下,人是最重要的資源,所以屬下之人,也受到了影響。

因此程璧並不打算,殺了了事,稍微沉吟,便開口道:“先關起來,然後組織俘虜,開坑荒地,鑄造城堡,爲返航積蓄物資。”

新明洲極爲廣闊,比臺灣要大得多,想要開發和建設,便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

況且,船隻航行到柳宿,食物消化一空,想要重新起航,必須要儲備足夠的食物,程璧需要這些人,來參與勞動。

這時,季夢辰打開圖紙,匆匆掃視一便,卻忽然驚訝道:“先生、顧將軍,這是紅毛夷繪製的新明洲地圖,還有探測礦產的資料,上面說,這裡好像有金礦!”

季夢辰是讀書人,學習的能力比較強,在航海的過程之中,不僅充當引航的重任,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內,學會了多門語言。

“金礦?”張益達眼睛瞪圓,首先發出一聲驚呼。

季夢辰點了點頭,拿起一封信件,展示給衆人,“這是紅毛夷寫給爪哇紅毛夷總督的書信,上面寫着,他們發現了金礦。”

程璧、顧有常等人,臉上都露出了喜色,程璧急問道:“知道金礦位置嗎?”

季夢辰忙收起信件,在剩下的資料中翻了翻,找出一張圖紙,仔細觀察一陣,指給衆人看道:“好像就在我們營地附近。”

程璧頓時揮手,朗聲喝令,“立刻派人尋找,一定要把金礦找出來。”

第156章老巢被佔第306章瑞金會師第903章圍困鎖城第249章抵達臺灣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620章盆滿鉢滿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312章實業運動第297章清軍潰敗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918章夜襲得手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471章利在速決第691章抵達遼東第443章收拾殘局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29章趙李會師第147章聯順抗清第549章驚聞噩耗第817章桂王繼統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701章政變上第922章內應暴露第192章排槍矛林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684章精銳之師第685章大敗清軍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765章龍城飛將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486章渡海援遼第915章攘外安內?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267章偷師西夷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575章突襲土著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504章僵持第629章驚聞噩耗第685章大敗清軍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167章錢不錢無所謂第716章席捲河北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848章停牌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624章城中內應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141章爆破城牆第702章政變中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140章動靜弄大第322章前往日本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24章城中內應第341章負隅頑抗第125章夜佔崇明第552章二龍交鋒第349章速定湖南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703章政變下第325章幕府插手第272章爭奪福建第311章恢復海貿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990章傾族之力第682章蓋州決戰第501章決戰到來第278章隆武危機第845章棉業危機第746章廈門海戰第731章移民南洋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七章建奴追至第561章戰後格局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1024章君上不會當真了吧第316章雞籠明西條約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368章清軍撤軍第636章鎮江會師第704章失敗的政變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305章天意如此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
第156章老巢被佔第306章瑞金會師第903章圍困鎖城第249章抵達臺灣第261章擊潰西班牙中第620章盆滿鉢滿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312章實業運動第297章清軍潰敗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918章夜襲得手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243章太湖義軍覆滅第471章利在速決第691章抵達遼東第443章收拾殘局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29章趙李會師第147章聯順抗清第549章驚聞噩耗第817章桂王繼統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701章政變上第922章內應暴露第192章排槍矛林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684章精銳之師第685章大敗清軍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765章龍城飛將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486章渡海援遼第915章攘外安內?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267章偷師西夷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575章突襲土著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七十三章大戰將至第794章金陵春之陣十第504章僵持第629章驚聞噩耗第685章大敗清軍第二十一章雜毛劉攻城第167章錢不錢無所謂第716章席捲河北第159章插秧建堡第1042章南洋橡膠園第848章停牌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624章城中內應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141章爆破城牆第702章政變中第1032章緊急求和第140章動靜弄大第322章前往日本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24章城中內應第341章負隅頑抗第125章夜佔崇明第552章二龍交鋒第349章速定湖南第407章何騰蛟北伐第703章政變下第325章幕府插手第272章爭奪福建第311章恢復海貿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三十九章抗清兵羣英戰太湖第990章傾族之力第682章蓋州決戰第501章決戰到來第278章隆武危機第845章棉業危機第746章廈門海戰第731章移民南洋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二十七章崑山之屠第七章建奴追至第561章戰後格局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1024章君上不會當真了吧第316章雞籠明西條約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368章清軍撤軍第636章鎮江會師第704章失敗的政變第九十一章殲滅李率泰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305章天意如此第986章像極了蒙古帝國的沙俄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