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擎天一指】

官府拍賣會上,林志超在和各地產商打完招呼後,坐在了位置上。在外人看來,林志超意氣風發,霸氣側漏,在場的人無不紛紛矚目。

事實上,長江置業的地皮多數是在私人、私企手中購買的,在1956~1957年的拍賣會上,長江置業每次都是光打雷不下雨。

今年長江置業購買了25萬平方尺的地皮,而售樓花的樓盤僅三幢,相當於儲備了18萬平方尺的地皮。

飛艇泰就坐在林志超的旁邊,另外一邊則是李高福,整個拍賣場還挺小的,大家幾乎都是離得很近。

此時香港的發展商主要有:林志超、廖寶珊、飛艇泰、陳德泰、彭國珍、李高福、馬錦燦、張玉良等等,依舊是五十年代中期的地產商爲主,惟有李康節真正的掉隊。

李康節之所以掉隊,是因爲他本來實力就弱,是靠着‘大聯合’發展起來,而遇到危機後,合夥人都不再信任他,自然也不可能再有人和他合作。

相比較而言,陳德泰雖然也遭遇瀕臨破產,卻被匯豐拯救過來,如今又恢復一些元氣,重新回到地產界上;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此時的郭德勝、李兆基,只能算是中小型地產商,排不上名號。

“大家好,歡迎來參加今天的拍賣會,今天一共是七幅地皮”英國拍賣師在激情昂揚的說道。

可惜講的英文,這種演講對華人大打折扣,當然大部分地產商都能聽得懂,只是沒有那麼多感同身受而已。

七幅地皮,二十多家地產商參加,競爭算是激烈。不過有不少人並不是真的來參加的,而是來湊熱鬧,並且根據拍賣會的情形,才分析出當前地產的走勢,

官地拍賣會,一直是香港地產的晴雨表。

“好,接下來拍賣會正式開始。第一幅地皮,是位於油麻地”

拍賣會正式開始,林志超並沒有出手,就好像一直是在等待一樣。但就算沒有他的參加,拍賣會也非常激烈,港九市區的住宅地皮,很快就已經會回升至平均地價120港幣每平方尺的程度。

雖然比不上1957年的巔峰地價,但也充分說明,地產回暖的速度很快。

“接下來的第五福地皮,是位於德輔道中71號的地皮,佔地面積1.6萬平方尺,地積比達到驚人的20倍,可建一流的甲級寫字樓。我想,大家一定會很期待是不是,那麼我就不多說,直接開始競拍,底價1000萬港幣,每次加價不低於10萬港幣!”

然而,看似好的地皮,卻沒有人第一時間競拍!

正當拍賣師要講話時,林志超伸出一根手指,拍賣師鬆了一口氣,他還以爲今天要流標了呢。

接下來,大家紛紛競拍起來,原來剛剛大家是心照不宣的壓壓拍賣場瘋狂的氣溫。

林志超每次都是舉起一根手指,也不看是誰在和他競價,表情輕鬆,有人看向他,還不忘露出一個微笑。

這種現象很快被拍攝下來,可能會成爲明天的頭條新聞。

另外一邊的張玉良壓力大增,張氏家族這些年賺了不少錢,資產已經接近一個億;今年他哥哥張玉階死亡之後,他開始掌管張氏家族的權利,所以迫切希望給家族一座定海神針。

一幢一流的商業大廈不就是最好的定海神針嘛?

但面對林志超的輕鬆他是一點也不輕鬆,價格很快攀升至1500萬!

“1520萬”

拍賣會上,林志超輕輕的舉起一根手指,他表情輕鬆,壓根沒有考慮對手。

飛艇泰、李高福在旁邊,充分的感受到這種輕鬆,忍不住笑了起來。

而另外一邊,張玉良只能繼續應對,但壓力大增。

還有恆生銀行的何善衡,已經搖搖頭表示放棄。

恆生銀行的存款才9000多萬港幣,如果斥資兩三千萬去興建一幢大廈,是非常危險的。

此時的恆生銀行,和廖創興的存款差不多,遠沒有高速發展起來,因爲今年初才改的‘銀行’頭銜。而前世到了1965年,恆生銀行已經是7億的存款,威脅到匯豐銀行的零售業務,超過了東亞銀行。

可見,發展有多快,在六十年代。

何善衡心想,他們幸好早在皇后大道中購買了一副地皮,代價僅700多萬港幣(1.3萬平方尺)。這幅地皮修建一幢總部大廈,還是可以的。

張玉良也終於扛不住壓力,在1600萬港幣時,停止競價!

雖然張家資產已經接近億元,但畢竟這一座大廈如果都投資三千萬的話,還是有些風險的。

“林生,恭喜恭喜!”

四周的地產商發出祝賀,林志超隨即謙虛一番。大家也許沒有幾個是真誠的,但並不妨礙林志超在香港地產也的地位。

分層、分期、公共屋契,都是他發明的。沒有他,哪有今天香港地產業的發達。

所以,吃個大頭怎麼了!

之後的地皮,林志超並沒有伸出‘擎天一指’,他今天就是爲德輔道中71號而來。更何況,長江實業的資金暫時沒有多餘的,畢竟銅鑼灣百德新街的項目已經動工了,所以也不準備購買地皮。

明年,利用百德新街的住宅單元‘售樓花’,才繼續購買一些地皮。

啓德機場。

香港航空向波音公司訂購的兩家波音707-120已經交付,並飛回香港。

爲此,香港航空舉行了‘新飛機’投入使用的典禮,連港督柏立基都在邀請之列,其他出席人員還有匯豐大班約翰·道格拉斯、副主席桑達士、太古洋行大班施約克,華人有周錫年、簡東浦等。

剪綵是由柏立基進行的,畢竟他是最重量級的嘉賓。

典禮結束後柏立基笑着說道:“香港航空應該是美國本土以外,最先使用波音707了吧?”

在場的英國人,都隱隱約約有些失落,子爵飛機的輝煌不再,接下來的輝煌將是波音707;泛美航空運營一年來,各方面的性能震驚了整個航空界。

重要的是,這是噴氣式飛機的里程碑;波音707-120是經典的三艙配置,荷載人數更是達到149人,比螺旋槳飛機最大載客多了一倍。

作爲總裁的希爾,依舊是香港航空明面上話事人,他說道:“是的,香港是除美國之外,第一個使用波音707的,雖然只是兩架,但卻會改變很多。比如往返日本和香港、香港和臺島的時間,都會縮短三分之一的時間,並且每趟航班載客量大大提升。”

這時候,作爲競爭對手的施約克問道:“香港航空能這麼快拿到飛機,想必是去年便已經下了訂單,莫非是在泛美航空商業飛行前?”

一時間,大家紛紛看向林志超和希爾,有些不可思議。

道格拉斯和桑達士笑而不語,作爲貸款方,他們當然知道,香港航空在泛美商飛前三個月,就已經在策劃了。

希爾說道:“是的!當初是林先生力排衆議,決定購買兩架波音707-120.”

衆人有些不可思議起來!

林志超一個外行,居然可以有如此眼光?

施約克說道:“林先生,你是在賭博!當初如果.而購買彗星噴氣式飛機的話,國泰就會陷入困境。”

他不願意承認,林志超對航空業也是如此精通,所以用自己的輕身經歷,來說明這個問題。

林志超笑着說道:“我在美國也有很多朋友,我在向他們請教一番後,覺得機會不容錯過。而今年,來港旅遊的人數增長30%以上,達到13萬以上,我們香港航空需要這兩家飛機,在和外地航空公司進行競爭,並且獲得勝利。”

一條航線,一個國家/地區只能是一家航空公司,比如香港和東京的航線,日本就只能允許一家航空公司飛行,本質上,是要班次也要相同。

如今波音707到位,林志超相信,日本航空公司競爭不過香港航空,在這條航線上。

這時候,柏立基說了一句公道話:“香港航空在最近兩年來,大大提高了服務和品質,是香港航空業的驕傲。當然,國泰航空也不甘示弱,兩家航空公司共同進步,爲香港航空業爭光!”

具體表現當然是機組人員的服務、航空食品等,但確確實實兩家航空公司業務都在增長。

施約克隨後說道:“林先生果然是經營天才,讓我這個比你先進入十多年的航空人,都非常佩服。我們國泰航空也在今年上半年訂購了兩架波音707,預計1961年投入運營!”

他的這句話暗藏殺心,有挑撥離間的嫌疑,畢竟希爾等管理團隊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都是同事們上下齊心,共同努力的結果!”林志超謙虛一番。

國泰航空的實力並不強,至少目前是這樣,今年纔開通至悉尼的直航,其它航線還有新加坡、吉隆坡等東南亞航線。

當然,將來若是開通歐美的直航,國泰自然一下子就超過了香港航空。

而香港航空,只能期待內地的市場,還有二十多年呢!

柏立基等政府人員,也樂於香港航空業發展良好,給予雙方的肯定。

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國泰落後了一大步。

回到香港航空的寫字樓,林志超和桑達士都列席了會議,代表着兩位股東。當然,林志超還代表着‘實控人’、‘老闆’,否則他根本沒法插手香港航空。

桑達士向管理層詢問道:“今年香港航空能有多少利潤?”

希爾馬上說道:“預計可以達到140萬美金以上,增長在20%以上。其中,航空食品獲得利潤在20萬美金左右.”

桑達士笑着說道:“那就是說,寰宇航運入主香港航空一來,年利潤增加了50%以上。”

所有的管理層無不心中感嘆,事情就是這樣厲害,又將目光投向林志超,有些心服口服。

希爾隨即說道:“明年利潤還會繼續增長,新飛機投入使用,會讓我們的競爭力大大增加。我們預期,能增長至160萬美金的利潤。”

香港航空貸款金額800萬美金,年息6%,由匯豐銀行提供。

五年還清,可能只需四年!

當然,也許兩年後,又得購買飛機。

只要經營得好,隨時可以貸款繼續購買飛機,反正唯一的股東是寰宇航運,擔保100%放心。

林志超說道:“來港旅遊的人數持續增加,利潤也會繼續走強.還可以橫向發展至‘機場地勤服務’、‘護衛服務’等不過總體說來,六十年代的利潤,都需要繼續購買飛機,需要長期投資。”

他的話音剛落,一種高層都忍不住叫好,就連桑達士也明白,香港航空改變如此大,林志超居功至偉。

隨着林志超的權利一步步加強,他也籌備在六十年代,招募一些華人中低層管理人員,爲將來做準備。不然,總是面對一羣洋人,心裡也有些不舒服。

一半洋人一半華人,他更能接受,哪怕洋人多一些也行,總不能開會一個華人都沒有。

下午。

林志超約了簡東浦喝下午茶,簡東浦今年已經75歲,但依舊奮鬥在崗位上,今年還當選東亞銀行的董事局主席,同時兼任董事總經理。

爲了報答當年的提攜之恩,長江工業的財務往來,絕大部分交給東亞銀行;長江工業的兩億多存款,亦全部在東亞銀行的賬上。

林志超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絕對保密。

東亞銀行憑藉林志超的存款,可以說發展迅速,這一世恆生銀行超越它有些難度。

當然,東亞銀行因爲在三十年代遭遇過擠提時間,所以作風保守;這也正是將來沒有被銀行擠提影響(有,但是很小),但發展也會落後恆生銀行的一個原因。

“簡老,長江實業在百德新街開發了一個大型樓盤,差不多有2000多個住宅單元,東亞銀行有沒有合作的想法?”

期間,林志超再次回報東亞銀行來。

簡東浦說道:“你說的是由我們銀行來收取購房者的資金,然後每期都收,再轉給你們,不通過律師行?”

這個時代的分期付款,都是律師行收取,再轉交給地產商。

林志超笑着說道:“如果是這樣,銀行就沒有必要介入了!我的想法是:由購房者在你們那裡貸款你們再將資金打給我們開發商而購房者則每月償還你們的本金和利息!”

簡東浦人老但腦子沒有老,馬上說道:“豈不是你們將風險轉嫁給我們銀行?若是發生購房者違約,我們銀行將承擔風險?”

事實就是如此!

林志超笑着說道:“這是未來房地產、銀行的趨勢!銀行可以獲得利息收入,並增加了客戶和影響力風險方面,購買者向你們貸款房子的50~80%資金,但住宅是抵押給你們銀行。倘若一旦購房者違約,你們可以拍賣他們的住宅,這樣風險依舊是購房者手裡.銀行可以決定分期的年限、貸款的額度,來調節市場風險。”

簡東浦聽得很認真,到最後已經是非常心動,說到底,這種模式就是貸款給企業家一樣。

“我回去和管理層商量一下,儘快給你答覆。”

“沒問題!說實話,這種合作我都比較傾向匯豐銀行,畢竟他們實力更強。不過簡老當年照顧我,如今我也願意回報東亞銀行。實際上,我們房地產亦可以成立‘財務公司’,爲購房者提供貸款。這種模式,我也會更進的。”

簡東浦佩服的說道:“你若是成爲銀行家,香港華資銀行龍頭,說不定就是你的銀行了!”

這位僅現金存款就高達兩億多,若是自己開銀行,這兩億就是最大的底蘊。

林志超說道:“有些事情不是我沒有實力,而是我若是做了,會損失一些其它的。所以銀行業,我也想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去實現。當年我若是開銀行,豈有匯豐銀行的合作,我的航運公司發展也未必有今天。”

簡東浦點點頭,說道:“是這個理!”

當年環球航運的貸款,實在是方便,匯豐銀行的貢獻很大。當然不是沒有匯豐銀行,就沒有環球航運,只是說沒有匯豐銀行的貸款,規模肯定小不少。

雙方分開後,林志超在心中說道:“最後一次回報東亞銀行!”

當然了,長江工業的資金還是存在東亞銀行,因爲東亞銀行的流動資金佔比達到75%左右;比如有5億的存款,他們只放貸25%出去。

25%的存貸比,是低於40%的銀行標準的,正因爲如此,東亞銀行避免了多次擠提,但發展也是緩慢。

像是廖創興銀行的存款8000萬,估計又6500萬是貸給了廖寶珊自己和客戶。

而恆生銀行在前世的1965年,存款達到7億,貸款至少4~5億;正因爲如此,擠提2億後,依然還有大量人排隊取款。

這個時候,恆生銀行就算能借到2億,也會元氣大傷。

只有匯豐銀行做後盾,以此恢復信譽,恆生銀行纔有更好的發展。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這個道理。

倘若不是匯豐銀行收購,恆生銀行未必有後來的發展。

至於何善衡到時候向林志超借錢,三千萬是可以考慮,也符合他的身份。(本章完)

第470章 【豪門生活】第85章 【先鋒部隊】(求全訂!)第67章 【風口浪尖】(求月票!)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453章 【再添人才】第506章 【最美港姐】第80章 【製造產業】(加更!求月票!)第349章 【吝嗇和大方】第486章 【佈局日本】第565章 【電訊佈局】第545章 【準備傳承】第312章 【地產商會】第482章 【矛盾出現】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48章 【嶽憑婿貴】第515章 【文化之城】第375章 【競爭力】第59章 【大炒黃金】(求月票!)第140章 【結識李律師】第342章 【港九生命線】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487章 【投資日本】第295章 【另一種人生】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41章 【強勢迎敵】第4章 【初逛港島】第409章 【私人大投資】第119章 【航線之爭】第521章 【我教你】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第466章 【東方不敗】第153章 【海派船王】第53章 【喜得大將】第429章 【自以爲是】第575章 【退居幕後】第433章 【皇子大婚】第244章 【露出爪牙】第189章 【又中獎了】第558章 【林氏第三代】第323章 【過江龍】第501章 【新的一年】第302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第387章 【大賺特賺】第72章 【深嗅一口】第171章 【唯利是圖】第332章 【真正的香江市民】第389章 【減船上岸?】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437章 【大獲全勝】第278章 【1961年】第387章 【大賺特賺】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43章 【新三人組】第45章 【簽下大單】第96章 【姐夫嚇人】(求月票!求全訂!)第202章 【港九震驚】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217章 【名聲大振】第40章 【陰謀乍現】第246章 【鋼鐵帝國】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326章 【抄底的時機】第341章 【雜事紛紛】第139章 【用之於港島】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147章 【算賬清賬】第44章 【全部售罄】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528章 【好事成雙】第478章 【願者上鉤】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491章 【兩分天下】第27章 【鄰居姐妹】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148章 【麻煩上門】第349章 【吝嗇和大方】第410章 【林家城】第454章 【笑到最後的人】第442章 【航運危機】第156章 【買買買買】第151章 【太平紳士】第220章 【踏入曰本市場】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476章 【人間帝王】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520章 【收購赫斯基】第343章 【這是好多錢】第543章 【科技巨頭】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82章 【商業盟友】(求首訂!)第131章 【招兵買馬】(求月票!)第94章 【走私黃金】(首訂2200!加一更!)第389章 【減船上岸?】第446章 【祖墳沒有被扒?】
第470章 【豪門生活】第85章 【先鋒部隊】(求全訂!)第67章 【風口浪尖】(求月票!)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453章 【再添人才】第506章 【最美港姐】第80章 【製造產業】(加更!求月票!)第349章 【吝嗇和大方】第486章 【佈局日本】第565章 【電訊佈局】第545章 【準備傳承】第312章 【地產商會】第482章 【矛盾出現】第393章 【跌勢洶洶】第48章 【嶽憑婿貴】第515章 【文化之城】第375章 【競爭力】第59章 【大炒黃金】(求月票!)第140章 【結識李律師】第342章 【港九生命線】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487章 【投資日本】第295章 【另一種人生】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41章 【強勢迎敵】第4章 【初逛港島】第409章 【私人大投資】第119章 【航線之爭】第521章 【我教你】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第466章 【東方不敗】第153章 【海派船王】第53章 【喜得大將】第429章 【自以爲是】第575章 【退居幕後】第433章 【皇子大婚】第244章 【露出爪牙】第189章 【又中獎了】第558章 【林氏第三代】第323章 【過江龍】第501章 【新的一年】第302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第387章 【大賺特賺】第72章 【深嗅一口】第171章 【唯利是圖】第332章 【真正的香江市民】第389章 【減船上岸?】第280章 【盯着他搞】第437章 【大獲全勝】第278章 【1961年】第387章 【大賺特賺】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43章 【新三人組】第45章 【簽下大單】第96章 【姐夫嚇人】(求月票!求全訂!)第202章 【港九震驚】第386章 【又雙叒上市】第217章 【名聲大振】第40章 【陰謀乍現】第246章 【鋼鐵帝國】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326章 【抄底的時機】第341章 【雜事紛紛】第139章 【用之於港島】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147章 【算賬清賬】第44章 【全部售罄】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528章 【好事成雙】第478章 【願者上鉤】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98章 【石礦產業】第491章 【兩分天下】第27章 【鄰居姐妹】第452章 【尋根之旅】第148章 【麻煩上門】第349章 【吝嗇和大方】第410章 【林家城】第454章 【笑到最後的人】第442章 【航運危機】第156章 【買買買買】第151章 【太平紳士】第220章 【踏入曰本市場】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476章 【人間帝王】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520章 【收購赫斯基】第343章 【這是好多錢】第543章 【科技巨頭】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540章 【樓利滾滾來】第130章 【分散投資】(加更!)第82章 【商業盟友】(求首訂!)第131章 【招兵買馬】(求月票!)第94章 【走私黃金】(首訂2200!加一更!)第389章 【減船上岸?】第446章 【祖墳沒有被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