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競爭力】

第375章 【競爭力】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十月中旬。

長江實業集團的會議室裡,林志超正在和上市籌備工作組人員開會,實際上都是各部門首腦;除此之外,唐彩芸、林瑞寰被批准列席。

林志超做出最後的計劃方案:“‘長江實業集團’從明年的1月1日正式取代‘長江實業’,淨負債在5000萬港幣.旗下20個樓盤預計兩年銷售完畢,所得資金用於收購維港置業的地皮租金方面,包括華登大廈、新天地大廈、美麗華購物中心、美麗華酒店、樂富大廈、來福士廣場(新加坡,聖誕開業)若是上市後,還需要開發海軍船塢舊址的‘來福士廣場’.”

黃昌宏隨後也說道:“按照預估,‘長江實業集團’在明年依舊有1億港幣的盈利,上市集資不會低於2億港幣.”

他還是太保守了,林志超覺得利潤至少是1.5億左右,而集資不會低於5億港幣(25%公衆股)。這是因爲明年地產會更加火熱,更重要的是股市火熱,集資會大大的高估。

雖然長江實業集團分家的資產不算豐厚,但比起其它地產公司,絕對算得上巨無霸了。

前世大昌地產(陳德泰)集資3億,恆隆集資2億,這是兩家集資最多的;但他們的資產比起這一世的‘長江實業集團’,自然是小巫見大巫。

如今的‘長江實業集團’的美麗華酒店和購物中心,單獨列出上市,都可以列爲‘地產五虎’;更不要說,還有投資約兩個億的新加坡來福士廣場等商業資產。

哪怕是‘發展地產樓盤’,林志超也是拿出20個,這個水平已經不低於新鴻基地產,規模差不多。

最後就是其它項目,包括:保利建築、安達臣大亞石礦、長江財務、7~11便利、大家樂50%權益、公仔麪、紅牛.皆是優質的資產。

林志超說道:“好,大家最後整理一下長江實業集團,和維港置業的分家,細節上要做到位。上市之後,企業的各方面都要受到公衆的監督,大家也要適應做上市公司的高管,不要學香港的華資銀行.”

公私不分,這是香港華資銀行的通病。

“是,老闆!”

大家也比較意外,老闆居然會強調這個。

要知道,長江實業集團雖然說準備上市,但實際上還不是林氏家族的企業,老闆的一言堂。

實際上,林志超也就是說說而已,上市之後,企業還不是他說了算。

散會之後。

林志超回到辦公室,看了看辦公桌的報紙,早晨的一個消息讓他有些陷入思考。

下週一,聯合國將開會投票,決定華夏進入聯合國的事情。

這則新聞,便是林志超思考的問題。

當然,他不是政Z家,關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其影響力。

與此同時,香港股市在八月份之後猛漲,恆生指數已經逼近400點。

“在這個時代,華夏進入聯合國,對香港股市反而是個不好消息;再加上如今恆生指數逼近400點,顯然太高了,畢竟明年和後年初纔是股市最旺盛的時機。”

簡單的進行分析後,林志超決定將部分股票進行‘做一波高拋低吸’。

不一會。

新任維港置業副總經理的陳志遠,來到辦公室。

陳志遠已經在長江實業工作十五年時間,算得上是老家臣,如今他掌握着林氏家族的私產,足見林志超非常信任他。

“維港置業的工作理順沒有?”

陳志遠立即說道:“理順了,我們將資產分爲置業、證券兩部分,保證每一分錢都不會漏賬.租賃部的職員,高級職員佔比很大,凡是超過1萬港幣的合約,都是由他們負責證券部.”

林志超點點頭,畢竟都是長江實業出來的,沒有庸才。

租約部一直是林志超非常看重的,因爲涉及到一些‘議價’、‘重要客戶’、‘不租給黑名單/無信用的客戶’等因素,所以高級職員親自承擔1萬元以上的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щщщ ¤ttкan ¤C○

“這樣,我打算出售兩家合作經紀公司的半數股票市值,晚點再尋找兩家信用好的證券公司。你安排一下,要在兩週時間,也就是十個工作日,賣掉我們一半股票。”

林志超以增加合作證券公司爲由,進行‘高拋低吸’。

而每一次高拋低吸之後,他都不會找前面的合作伙伴‘再吸進去’。

道理很簡單,以免讓人看出他的‘神操作’!

比如第一次‘高拋低吸’是1970年3月份後,當時是他預測美國出兵柬埔寨,會影響股價;之後果不其然,恆生指數從190點跌落160多點;而林志超將回撤的資金(僅高拋一半),盡數交給新的合作人——馮景禧。

而這一次,林志超的信心很大(增速過快,今年已經上漲90%左右;華夏進入聯合國,目前不算香港股市的利好消息);所以兩家合作商撤回一半,又重新找兩家接手這一半。

陳志遠沒有多想,只是說道:“目前我們的股票總市值是2.6億,十天內撤回一半,相當於每天要出售1300萬港幣。而目前每天的交易量,大概是7000~9000萬,會有一定的影響。”

今年的總交易量,有望突破150億,這個數據其實比明年的450億交易量(會更高)還牛一些。

這是因爲,香港的上市公司目前還非常少,大概100家出頭。而明年香港的上市公司,怕是將突破200家。

今年的股票少,但是香港錢多,呈現出‘錢找股票’的程度。

林志超說道:“沒關係,影響不會太大的,現在市場正火爆!”

陳志遠說道:“好的,我馬上去安排。”

當初投資3000萬抄底,如今已經變成2.6億,足足翻了八倍多;

而恆生指數,才翻了6倍多(60~390點)。

做做高拋低吸,還是非常賺錢,再加上林志超的選股都非常不錯。

“老闆,怡和洋行在中環開設了一家叫做‘OK’的便利店,同樣是拿的美國便利店品牌的區域代理權。”零售部門經理林紹東,彙報一個消息。

林志超有些意外,前世亞洲最早的便利店是日本在1973年加盟的7-11便利店,而香港是八十年代初纔有怡和經營7-11便利店,這個OK便利店好像是‘利豐集團’代理的。

這一世,長江實業集團在1969年便開設四家便利店,隨後每年以4~5五家的開店速度進行,如今擁有13家7-11便利店,每一家門店的生意都很好,因爲選址都非常好。

“這是怡和洋行眼紅啊!”

林紹東點點頭,隨即說道:“怡和洋行在批發零售、貿易領域.等領域,擁有豐厚的經驗,如今他們眼紅我們的便利店生意,便成爲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得不重視啊!”

怡和洋行在零售領域,本來就擁有豐富的經驗;而在貨品的供應鏈,又有一定的優勢;確實是,最難纏的對手。

當然,7-11便利店也不是沒有優勢,畢竟先建立起來的品牌效應,是非常巨大的優勢;更何況,7-11便利店融合了很多林志超的經驗,各方面都是極其優秀的。

爲什麼三年時間只有13家呢,並不是林志超不敢冒險,而是他追求的‘精益求精’,務求每一家門店的選址、貨品、服務等,都做到極致。

正因爲如此,如今十三家門店的營業額是非常高的,沒有一家門店是馬馬虎虎。

當然,由於香港經濟的發展水平,林志超也是特意想通過緩慢的開店速度,來考慮經濟水平的影響。畢竟便利店只能開在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好比前世的北上廣深,便是便利店‘兵家必爭之地’。

林志超思考一番後,說道:“你有什麼策略和應對方案?” 他心裡有些想法,但他現在習慣當企業發展一定程度後,他逐漸放權給手下。7-11便利店早期的籌建,林志超參與度非常高,最近一年多已經減少干預了。

林紹東認真的說道:“我們7-11便利店已經擁有一定的知名度,而OK便利店纔剛剛開始,所以我建議提高開店的速度。每一年,開店的速度至少提升一倍,以8~10家的速度發展。”

林志超說道:“只是這樣一來,就得考慮周邊經濟的水平,畢竟便利店適合在大都市、不夜城之類的地方開設。每年開8~10家,有很大機率有虧損的門店。”

林紹東說道:“確實有可能虧損,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一年過後進行關閉,說明選址出現問題。”

林志超點點頭,這一點他倒是認同,便利店如果不賺錢,那麼不賺錢的這一家要儘快結束,說明周邊的消費水平不高。

“這樣,每年開設6~8家的速度,先這樣嘗試,這個速度怡和絕對達不到。除此之外,要和日本7-11便利店進行聯動,晚點我和安藤百福溝通一下。”

和日本的7-11聯動,至少能有貨品的一個渠道,一些日本產品還是非常不錯的。與此同時,雙方也可以坐在一起互相學習。

“好的”

林紹東頓時鬥志昂揚,他的競爭對手是怡和洋行,這不由得讓人興奮。

在香港,能和洋行較量的華資,也只有老闆了。

接着,林志超又說道:“在和OK便利店競爭的同時,你們零售部門要籌備一家超級市場——大潤發超級市場,增加我們的零售底蘊,以及和牛奶公司的惠康展開競爭。在發展的同時,不要忘記招募零售人才加盟,以及和恆昌、利豐等貿易公司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

林紹東露出喜色,老闆這是大出擊了!

“好的,雙線作戰我們也沒有問題,晚點我拿出‘大潤發超級市場’的籌備方案給您!”

“嗯,不要怕,我們也有多年的零售經驗,資金就更無須擔心了。”

“是,老闆!”

其它華資企業還在盯着地產的時候,林志超已經讓長江實業集團朝着‘綜合類企業’發展,這就是他的眼光和經驗、實力的象徵。

在超級市場、便利店等零售領域的經驗和眼光,林志超本人也算得上人才級別,自然不會畏懼英資洋行。

就拿便利店來說,林志超領導的7-11便利店,一定是香港便利店領域的絕對王者;更重要的是,香港7-11便利店就是去日本,也算得上管理最好的便利店。

之所以不進入日本,而是讓日清去做,是因爲林志超深知,這種方案是最簡單、最實用的。

至於超級市場,就算落後牛奶公司的惠康超市也無妨,將來將和記的百佳超市合併,大潤發超市在香港,依舊會成爲老大。

“大家樂快餐的情況如何?”林志超又詢問道。

林紹東隨即彙報:“發展很順利,模仿者根本不是對手.如今大家樂快餐擁有12家門店,最大的對手大快活僅4家門店,且生意不及同地段的大家樂。”

林志超想了想,說道:“這個月珍寶海鮮坊火災,伱知道的吧?”

林紹東點點頭,說道:“死亡那麼多人,真是好悲慘!”

林志超說道:“你給志浩傳句話,讓他考察一下,看看王老吉有無放盤的意思,該讓大家樂的資產多起來了,不然明年上市有些問題。”

12家大家樂快餐、1家高檔粵菜飯店(福臨),這點資產上市有些夠嗆。

太白海鮮坊,長達150尺的新海上畫舫,可容納800人,這是六十年代初王老吉建造的船;而珍寶海鮮坊,是六十年代末,王老吉籌資興建的更大船隻,本來是在本月開張,沒想到就在本月被燒燬,還死亡那麼多人。

王老吉並不是賣涼茶的,畢竟‘王老吉’涼茶的王家,就沒有叫王老吉的;經營太白海鮮坊的王老吉,是一名潮汕商人,也是馬氏兄弟的乾爹。

王老吉早年在潮汕商會有一定的地位,但財力不算雄厚,這次損失的船隻還是他籌資興建的,如今又死那麼多人,他的財力已經不允許他繼續經營下去了。

“好,我和他講一下。”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晚點一起坐下來,討論下明年大家樂集團上市的問題。”

林紹東說道:“好的,老闆!”

他很高興,自己管理的業務也有如此厲害,從一開始的便利店,如今業務越來越多,這是他的動力。

怡和洋行。

老約翰的辦公室裡,亨利·凱瑟克、紐壁堅兩位怡和高層走進來。

約翰·凱瑟克已經決定在明年(1972)傳位給自己的長子亨利·凱瑟克,而紐壁堅則是兒子在怡和最強力的助手,目前任職常務董事。

“OK便利店的情況如何?”老約翰詢問道。

“營業良好,生意也不錯!”亨利·凱瑟克回道。

老約翰點點頭,說道:“一直以來,華資都是在工業、地產、航運領域發展,如今這個林志超強勢崛起,產業涉及方方面面。不得不說,他就是我們英資最大的競爭對手。可惜的是,匯豐銀行不僅不站在英資的一方,反而和這個林志超合作非常大。難道他們不知道,威脅匯豐銀行是香港最大財團的不是我們怡和,而是這個林志超嘛?”

亨利·凱瑟克、紐壁堅都是一震,他們第一次感受到,林志超竟然可以和怡和、匯豐相提並論。

“匯豐銀行應該不會這樣認爲,畢竟林志超涉及的航運、工業、地產,都不和匯豐銀行競爭。航運和工業,都是海外的業務,這個匯豐想阻止也不可能;至於地產,匯豐銀行也不做這一行。更何況,匯豐銀行現在和環球集團合作,賺得滿嘴流油,早已經忘記英資、華資的分別了。”亨利·凱瑟克說道。

實際上,匯豐集團是比較在意一件事——香港第一財團的地位。前世怡和洋行一度有希望在七十年代中後期收購會德豐集團(馬登家族有意放盤),一旦收購成功,怡和洋行就會超過匯豐,成爲香港第一大財團。

所以,當時的匯豐銀行就出面阻止,派出獲多利企業,分析兩家業務很多重合,一旦收購,將損失會德豐股東的利益。最後,當然是沒有收購成功。

而這一世,環球集團確實遠遠超過匯豐集團,以利潤計算,環球集團差不多是13~14億一年(含匯豐13~15%);而匯豐銀行的年盈利能力,僅2.2~2.5億港幣(不含寰宇航運分紅,因爲還沒有開始)。

環球集團的利潤,是匯豐銀行的六倍。

事實上,倘若不是林志超帶着匯豐銀行發財,可能也會被匯豐銀行進行打壓;當然也有一點,環球集團是海外業務,匯豐銀行也沒有太多的打壓手段,無非就是個不給貸款。

當然,匯豐銀行打壓林志超本土業務,也沒有什麼手段。

長江工業集團是出口企業、長江實業集團不靠銀行,林志超的產業就是無懈可擊。更何況,林志超一直擁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小手段也無用。

最後一點,林志超的企業也沒有上市,具體情況大家都無從得知,只能瞭解部分。

老約翰嘆了一口氣,說道:“關鍵是,林志超此人野心不少,以後涉獵的產業越來越多,此人又是擅長管理經營。”

亨利·凱瑟克說道:“父親放心,我們怡和系坐擁三家上市公司,比林志超更方便發展。我打算讓九龍倉收購天星小輪、香港電車等,再發展海港城.置地這邊,我也有計劃論發展的潛力,我們怡和系遠比林志超統領的企業更大。”

老約翰見兒子信心滿滿,高興的說道:“好,再等兩個月,你就正式接任三家公司的大班。紐壁堅常務,希望你能輔佐亨利,將怡和洋行繼續發展成世界級企業。”

紐壁堅點點頭,說道:“是,約翰主席!”

(本章完)

第334章 【傳媒集團】第51章 【開工大吉】第509章 【廣場協議】第92章 【收放自如】(求全訂!)第24章 【裝C模式】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76章 【開放門戶】第115章 【財源滾滾】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482章 【矛盾出現】第231章 【涉獵航空】第315章 【塵埃落定】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77章 第476張 【亞視崛起】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100章 【初涉航運】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234章 【當斷就斷】第186章 【填補市場空白】(求月票!)第291章 【東邊損失西邊補】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238章 【名正言順】第75章 【黃金大跌】第225章 【翁婿做鄰居】第559章 【邀請進京】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160章 【瘋狂試探】第200章 【行業領導者】第15章 【天下皆知】第43章 【開年大吉】第210章 【塵埃落定】第371章 【兒子保護媽媽】第38章 【悲劇人物】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170章 【搞定赫本】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第316章 【香格里拉酒店】第84章 【航運初丁】(求月票!)第328章 【人無恆產無恆心】第47章 【吉田忠雄】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479章 【再添薪火】第277章 【自由市場】第580章 【千億賣橙】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544章 【傳授兒子御之道】第115章 【財源滾滾】第435章 【底牌很大】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391章 【套現出局】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299章 【抄底美股】第162章 【去掉三個】第273章 【叫我阿誠就行】第459章 【和港燈的合作】第102章 【揚帆起航】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284章 【真的好美味啊】第298章 【在座的都是小嘍囉】第190章 【加強聯盟】第322章 【很上頭】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第46章 【想炒地皮】第279章 【收穫的季節】第376章 【愉景灣項目】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512章 【舔狗紀梵希】第444章 【祖墳被扒?】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432章 【減船上岸】第292章 【動靜有些大】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491章 【兩分天下】第156章 【買買買買】第268章 【及時享樂】第73章 【初試啼聲】第185章 【大佬的威勢】(求月票!)第308章 【再現銀行擠提】第11章 【沒法不管】第25章 【百倍速度】第300章 【表哥表妹的故事】第400章 【新的一年】第35章 【工業之母】第476章 【人間帝王】第369章 【吃裡扒外】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416章 【三兄弟齊聚】第269章 【又菜又愛玩】第16章 【拜見山門】第83章 【牆角偷聽】第560章 【搶灘登陸】第175章 【門當戶對】第234章 【當斷就斷】第560章 【搶灘登陸】第56章 【籌備入場】
第334章 【傳媒集團】第51章 【開工大吉】第509章 【廣場協議】第92章 【收放自如】(求全訂!)第24章 【裝C模式】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76章 【開放門戶】第115章 【財源滾滾】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482章 【矛盾出現】第231章 【涉獵航空】第315章 【塵埃落定】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77章 第476張 【亞視崛起】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402章 【浪裡個浪】第100章 【初涉航運】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511章 【金絲雀碼頭】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234章 【當斷就斷】第186章 【填補市場空白】(求月票!)第291章 【東邊損失西邊補】第146章 【哥哥給你】第238章 【名正言順】第75章 【黃金大跌】第225章 【翁婿做鄰居】第559章 【邀請進京】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160章 【瘋狂試探】第200章 【行業領導者】第15章 【天下皆知】第43章 【開年大吉】第210章 【塵埃落定】第371章 【兒子保護媽媽】第38章 【悲劇人物】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170章 【搞定赫本】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第316章 【香格里拉酒店】第84章 【航運初丁】(求月票!)第328章 【人無恆產無恆心】第47章 【吉田忠雄】第152章 【潛龍在淵】第479章 【再添薪火】第277章 【自由市場】第580章 【千億賣橙】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544章 【傳授兒子御之道】第115章 【財源滾滾】第435章 【底牌很大】第464章 【風水大戰】第391章 【套現出局】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299章 【抄底美股】第162章 【去掉三個】第273章 【叫我阿誠就行】第459章 【和港燈的合作】第102章 【揚帆起航】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284章 【真的好美味啊】第298章 【在座的都是小嘍囉】第190章 【加強聯盟】第322章 【很上頭】第182章 【家族教科書】第46章 【想炒地皮】第279章 【收穫的季節】第376章 【愉景灣項目】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512章 【舔狗紀梵希】第444章 【祖墳被扒?】第380章 【震撼上市】第432章 【減船上岸】第292章 【動靜有些大】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491章 【兩分天下】第156章 【買買買買】第268章 【及時享樂】第73章 【初試啼聲】第185章 【大佬的威勢】(求月票!)第308章 【再現銀行擠提】第11章 【沒法不管】第25章 【百倍速度】第300章 【表哥表妹的故事】第400章 【新的一年】第35章 【工業之母】第476章 【人間帝王】第369章 【吃裡扒外】第436章 【陰謀詭計】第340章 【貨櫃碼頭】第416章 【三兄弟齊聚】第269章 【又菜又愛玩】第16章 【拜見山門】第83章 【牆角偷聽】第560章 【搶灘登陸】第175章 【門當戶對】第234章 【當斷就斷】第560章 【搶灘登陸】第56章 【籌備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