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地產商VS港府】

經過近一個月的極其艱難的談判,GreatStgle公司和恆昌企業,雙方終於在6月15日達成協議:

恆昌企業的顧問寶源投資,建議股東接受收購建議。

GreatStgle公司財務顧問百富勤,宣稱已收到持有恆昌股權44.4%的股東(主要是董事及其家族)的接受承諾。

兩日後,百富勤宣佈已有52.24%的股東接受收購,已獲成功。

這樁收購和林志超沒有太大的關係,他不過是‘搖旗吶喊’,更何況他還是以‘林志超基金會’名義進行投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他並不是爲了利。

反倒是鄭裕彤,和林志超打高爾夫球時,對這樁收購比較滿意;看樣子,打算做長期分紅的準備。

恆昌企業被收購之後,榮智擔任了董事長,林志超介紹袁天凡擔任了總裁,鄭裕彤委派女婿杜輝楷擔任執行董事,其餘股東則擔當董事。

袁天凡也是林志超看重的人材,其早年還是樑博韜的上司(獲多利財務公司)。而林志超看重的人才,不一定非要給他打工,實際上很多都不是給他打工,比如杜輝廉、李業廣、樑博韜等人;但這些人相當於林志超的參謀和顧問,會給林志超及林志超家族提出建議,而林志超則回報他們,給予事業的照顧,比如幫助樑博韜和杜輝廉成立百富勤,又幫助百富勤收購廣生行,這裡面都有林志超的參股。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1月。

長實集團。

“爸,天水圍第一期項目銷售工作已經準備完畢,明天就可以正式發售!”林瑞寰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彙報道。

這不算一件小事,因爲天水圍第一期項目足足有1810個住宅單元,長實集團打算以1850港幣的價格進行一次性發售。

這個價格,已經超過長實集團和華閏約定的價格1750元沒平方尺。也就是說,天水圍項目的75%利潤將歸長實集團,預期將是上百億港幣的利潤。

哪怕是林志超賺過很多大錢,比如從RB大賺近兩百億美金,也對天水圍項目非常重視。

林志超拿起手中的報紙,說道:“新任財政司麥高樂剛剛宣佈,增加樓宇轉讓印花稅和限制內部認購比例,以殺樓市炒豐,平息民怨!”

林瑞寰皺眉說道:“我也看了他的宣佈,雖然我不想觸他的眉頭,但這次銷售的準備工作,我們可是準備了很久,耗費相當的財力精力,改期肯定會大受影響。”

這倒是,爲了銷售天水圍的房子,長實集團已經做了很多籌備工作;能不能一炮而紅,關係着整個天水圍項目的成功與否。

1810個住宅單元,一定要造成巨大轟動效應——認購遠大於1810個住宅單元,這樣才能爲天水圍項目後續銷售打好口碑。

林志超思考一番後,也說道:“我們準備已久,並不是針對麥高樂,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坦坦蕩蕩的發售吧!”

林瑞寰點點頭,說道:“好,今天晚上我們召開新聞發佈會!”

目前,香港購房都是靠搶,地產商一般給大家發一份登記表格,然後進行銷售。如果登記的人太多,就需要抽籤來決定發放認購證。

僅僅是這個認購證,就可以價值數萬港幣,甚至數十萬港幣,這就是當下地產的現狀。

翌日。

長實集團的幾大售樓處,早早的開始排起長龍,這些人都是來搶購天水圍第一期的。

“怎麼這麼多人?”來排隊的市民都有些不敢相信,驚訝的說道。

“聽說昨天晚上8點鐘,就有人來排隊,所以這才早上8點,人已經是人山人海了。”

“不會吧,這麼誇張,不是有1810個住宅單元嘛!大家難道還怕搶不到?”

“說是1810個住宅單元,內部消耗都不知道有多少幢樓呢!”

“有道理!現在買房子啊,轉手一賣,就是十萬八萬的利潤,可比打工來錢快。”

“何止十萬八萬,已經有人喊話,若是有人獲得天水圍的認購證,立即以12萬港幣購買。”

“天啦,就一張表格值12萬港幣?”

人羣中亂哄哄的,基本都不是‘剛需’,大部分都是‘炒房’的人;甚至,還夾雜着不少社團的人。

爲此,長實集團已經安排了安保來維持秩序,並有JC前來支援。

排着的長龍,很快吸引全港媒體的關注,接下來怕是一場‘腥風血雨’。

之後。

天水圍第一期銷售項目,在三天之內,吸引高達3萬人登記,相當於發售的1810個住宅單元的二十多倍。

一時間,被媒體競相報道!

當然,也有一個人特別的不高興,那便是新任財政司麥高樂。

據傳媒報道:“麥高樂對此大表不滿,覺得林志超父子明知道他在當天宣讀打擊炒樓措施,卻偏偏不避風頭,並在同日晚上宣佈推出大樓盤,和港府‘對着幹’。麥高樂決定使出更大的招數,隨後由銀行監理處致函香港各銀行,將新舊住宅樓宇按揭貸款,由原來的八九成,將至七成。”

提高首付比例,是抑制炒風的一個‘厲害措施’,畢竟很多人都是靠1~2成的首付款進行炒房。銀行按揭比例,關係着買家和炒家的首期現金承擔,進而影響樓市的興衰,樓價下滑,地產商和代理商要雙雙栽進去。

不少地產商本來還在看熱鬧,認爲麥高樂會槍打出頭鳥,畢竟長實集團就是這個出頭鳥,而且還狠狠的‘戲耍’了麥高樂一次。

沒成想,麥高樂根本不打出頭鳥,而是將所有地產商各打50大板,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約一週後。

林志超、林瑞寰父子在香格里拉酒店設宴,宴請招待來訪的加拿大卑詩省總督林思齊,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李家成、郭霍年、何鴻、羅嘉瑞等地產巨頭應邀出席。

林思奇是嘉華銀行創始人之子,在1967年後依據加拿大,並在加拿大地產界取得驕人成績;由於他晚年專注慈善公益,所以在1988年獲得加拿大第一位華人省總督,也是第二位非白人省總督。

林志超父子和林思奇有過密切的交往,溫哥華世博會舊址項目,當初因爲遭到本地人的抵制,還是林思奇幫忙,最後又由加拿大各官員進行宣講,最終才能順利在1990年出售,是面向香港和溫哥華同時出售。

席間,大家談笑風生。

林思奇幽默的說道:“香港最近發生的事情,我也從媒體上看到了,大家既然在香港投資受阻,可以來加拿大投資嘛!加拿大比起美國、澳洲,對待移民方面是比較寬鬆和友好。”

衆人紛紛點點頭,附和林思奇的話。

這倒是事實,這裡的人都在加拿大有投資,何鴻甚至將二姨太都安置在溫哥華。

林志超笑着說道:“加拿大投資當然是我們華商的首選,但一下涌入太多資金,那邊怕是又起波瀾了。我覺得這次港府針對我們地產商,借銀行之手卡我們的脖子,實際上不可怕!”

李兆基馬上急切的說道:“林生說的是,我們各家也是有財務公司的,銀行不給八九成按揭,我們財務公司就給。看到時候,是銀行急,還是我們急!”

他的業務比較單一,除了持股中華煤氣外,就是做發展地產商;李兆基的恆基地產,並沒有什麼收租物業,就是拼命的發展住宅。

所以,他是比較急的人!

而新鴻基這幾年,在新市鎮投資了不少收租物業——購物中心;鄭裕彤是主營收租物業,發展地產反倒是副業;李家成憑藉會德豐集團,在收租物業裡佔有量也不錯.其餘人不表!

鄭裕彤開着玩笑道:“林生也是銀行的人呢!”氣氛一下緩和!

大家都知道,如果說麥高樂要‘打虎’,那麼林志超一定是地產的‘帥虎’,首當其衝。

而恆豐銀行,也不得不聽從銀監的指令,畢竟那是上司!

林志超笑道:“我覺得兆基說得沒錯!”

他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畢竟地產又不是他主業。至於這次他作爲召集人,是因爲他在這個領域的地位。

之後,大家似乎認同李兆基的觀點,便不再討論此時,而是陪林思奇聊着話。

鄭裕彤說道:“見林生在加拿大投資石油產業,我和阿鴻也有這個想法!”

何鴻家裡有的是加拿大國籍,所以不會受政策影響。

林思奇頓時來了興趣,說道:“好啊,加拿大歡迎你們來投資。石油產業是加拿大產業的支柱產業,你們看林生,只是區區幾年時間,便將赫斯基資產擴大三倍呢,端的是讓人佩服。”

何鴻也說道:“正是這個理,石油也低谷那麼多年了,我覺得抄底是時候,到時候還請林思奇總督多多幫襯!”

林思奇笑着說道:“這是自然!”

他回香港,也是盯着卑詩省的總督,所以代表官方邀請香港商人投資加拿大,也是他的一個工作。

林志超邀請的事情,第二天便在香港媒體上傳播開來。

有媒體和市民認爲,這是林志超等人的抗議和示威,如果逼人過甚,他們便將投資轉向加拿大、澳洲、美國、英國等國家。

之後,記者們紛紛出擊,採訪香港的地產商。

一向口訥的李兆基,甚至很少在公衆場合發聲的他,當着記者面,跳了出來。

他率先表態:“會透過自己的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防止樓市下跌!”

其他地產商也紛紛表態,異口同聲,態度異常堅決,表示會通過財務公司提供較高的按揭成數。

林志超最後也在長江集團中心的廣場下,接受了記者們的採訪。

“我們當然希望和政府協調好關係,如果地產同仁都這樣做,長實集團也會跟大潮流。”

他雖然是出頭鳥,但此時也給麥高樂一分薄面,不帶頭繼續鬧事。

反正,有他的一羣‘小弟’鬧。

麥高樂等一批官員,對地產商“對臺戲”異常惱火。第二天,麥高樂與匯豐銀行大班浦偉士、恆生銀行主席利國偉緊急磋商,由兩位金融寡頭出面還擊。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浦偉士措辭極爲激烈,嚴厲警告地產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後其他發展計劃將得不到銀行的支持。

華人銀行家利國偉口吻較爲溫和,但綿裡藏針,他一方面指出地產商屬下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是有限存款放款的銀行機構)未必有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解釋政府的措施只是抑制炒風,並非打擊樓市。

香港首席財主匯豐大班發了話,地產商馬上妥協,在第一時間召開記者招待會,聲明接受7成按揭規定,並無意與銀行對立。

事實上,在事情發生到這個程度後,大家並不是真的妥協,而是戰術性的後退。

大家只是明面上不和港府、銀行起事端,但實際上,大家會心照不宣去實行——旗下財務公司給予八九成按揭。

屆時,最倒黴的是兩撥人:

第一撥人——中小地產商。他們沒有實力提供八九成按揭,只能依靠銀行;而要想吸引炒家,你實力不足,誰會來買你的房子,所以要麼減價。

第二撥人——中小銀行。蒲偉士、利國偉低谷了香港幾大地產商的實力,大家的資金非常充足;一旦大家的財務公司運轉起來,那麼勢必香港銀行的貸款減少,失去一個重要的盈利支柱;那麼中小銀行第一個倒戈,會悄悄的給予地產商更高的按揭。

這還只是香港地產商的‘第一招’,實際上港府就已經接不住了!香港地產商有太多的招數,港府根本不是對手。

過去有句流傳甚廣的話:“控制香港的是港府、匯豐、馬會、怡和。”

從80年代後期起,有人這樣說:“控制香港的是港府、匯豐、馬會、地產商。”

便是這個理!

與此同時,港府也有自己的‘軟肋’:

大家都明白,港府必定是患得患失,怎麼可能自掘墳墓?

香港人多地少,港府奉行高地價政策,造成地價高企(居高)不下。長期以來,地產收入一直是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

在地產收益上,港府與地產商同樣不厭其多。

那麼,各界爲何只譴責地產商,而縱容政府呢?

這是因爲政府的財政收入,用於浩大的公費開支,英國政府未向香港抽繳財政收入,香港政府靠買地的收入維持其低稅制。政府也建公房,一類是學校之類的公益建築;另一類公建住宅樓宇非盈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

好人給港府做了,惡人讓地產商做。

地產商高價買的地建的房,必定會嫁禍於用戶,用戶當然會羣起而攻之。

但打擊樓市炒風過嚴,必引發樓市下挫。樓市一淡,政府的地產收益必會銳減。

不少地產商,指責政府囤積居奇,好賣高價,樓市高企(高價),首先是政府地價高企。打擊炒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應量,適當調低地價,以量多保證政府收入。

總之這場紛爭不算完!

事後。

林志超接受採訪時,認真說道:

“言法管制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制太多不利樓市的發展。”

“香港若想擺脫地產經濟,就必須在科技、文化產業上發展,如今政府在這方面做的引導性,遠遠不夠。”

他的言論再次引起香港的廣泛討論!

科技和文化產業,不就是看長江工業集團、傳媒集團嘛!

如今的港流文化,已經初露鋒芒:

港流音樂,香港的兩個組合HOT、SES一出道便在香港大獲成功,併成功走出香港,在亞洲發展。

港流劇集,《藍色生死戀》收視率創下比《包青天》更高。

不僅僅是這些成功,而是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文化體系,很多人都在研究‘港流文化’。

第479章 【再添薪火】第70章 【光明正大】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第535章 【置地危機】第102章 【揚帆起航】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345章 【就是缺錢!】第577章 【金融危機】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437章 【大獲全勝】第500章 【豪門雲集】第404章 【船王間的共情】第579章 【大決戰】第239章 【1958年】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206章 【工廠帝國】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367章 【非同層次】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96章 【姐夫嚇人】(求月票!求全訂!)第103章 【喜得貴子】第456章 【黃金大漲】第493章 【大震士氣】第47章 【吉田忠雄】第395章 【石油現貨】第99章 【大賺特賺】(加更5000!求月票!)第458章 【扶持造船工業】第82章 【商業盟友】(求首訂!)第370章 【重要與不重要】第366章 【金馬粉馬】第255章 【工業之王】第243章 【新官上任】第122章 【加強型】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1章 【王者歸來】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326章 【抄底的時機】第553章 【林志超的美談】第517章 【財團榜首】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566章 【喜得大將】第424章 【奔騰不息】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186章 【填補市場空白】(求月票!)第104章 【自投羅網】第65章 【宿命對決】(求月票!)第297章 【皇長子獨立】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277章 【自由市場】第460章 【當如是也】第536章 【拿錢買青春】第344章 【天助我也】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23章 【人品保證】第266章 【家族大團結】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467章 【賣賣賣賣】第173章 【黃金馬車】第28章 【銀行提款】第333章 【最好的時機】第136章 【船隊大增】(求月票!)第34章 【與美同行】第50章 【慈善真諦】第575章 【退居幕後】第28章 【銀行提款】第457章 【80年代】第318章 【三翼酒店】第474章 【迪士尼公司】第35章 【工業之母】第2章 【解決住所】第192章 【上一個臺階】第315章 【塵埃落定】第346章 【就是缺錢!】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76章 【合縱連衡】第272章 【第一次打擊】第87章 【王炸組合】(第六更!求全訂!)第416章 【三兄弟齊聚】第160章 【瘋狂試探】第45章 【簽下大單】第2章 【解決住所】第243章 【新官上任】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71章 【唯利是圖】第298章 【在座的都是小嘍囉】第59章 【大炒黃金】(求月票!)第120章 【三天兩頭】第148章 【麻煩上門】第413章 【分家不分散】第177章 【送金獅子】第1章 【初始之章】第368章 【女強人】第325章 【暴風雨前夕】第290章 【新的一年】第336章 【和置地的較量】
第479章 【再添薪火】第70章 【光明正大】第361章 【被大佬盯上】第535章 【置地危機】第102章 【揚帆起航】第262章 【新的集團】第345章 【就是缺錢!】第577章 【金融危機】第397章 【沒有規矩】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106章 【逼上梁山】第437章 【大獲全勝】第500章 【豪門雲集】第404章 【船王間的共情】第579章 【大決戰】第239章 【1958年】第158章 【區別對待】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206章 【工廠帝國】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367章 【非同層次】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96章 【姐夫嚇人】(求月票!求全訂!)第103章 【喜得貴子】第456章 【黃金大漲】第493章 【大震士氣】第47章 【吉田忠雄】第395章 【石油現貨】第99章 【大賺特賺】(加更5000!求月票!)第458章 【扶持造船工業】第82章 【商業盟友】(求首訂!)第370章 【重要與不重要】第366章 【金馬粉馬】第255章 【工業之王】第243章 【新官上任】第122章 【加強型】第568章 【進城收費】第351章 【王者歸來】第187章 【落井下石】(求月票!)第326章 【抄底的時機】第553章 【林志超的美談】第517章 【財團榜首】第519章 【讓人害怕】第566章 【喜得大將】第424章 【奔騰不息】第461章 【捐資助學】第186章 【填補市場空白】(求月票!)第104章 【自投羅網】第65章 【宿命對決】(求月票!)第297章 【皇長子獨立】第209章 【新油輪下水】第277章 【自由市場】第460章 【當如是也】第536章 【拿錢買青春】第344章 【天助我也】第431章 【誰願意養老】第64章 【新的工廠】第423章 【人品保證】第266章 【家族大團結】第364章 【中環地王】第467章 【賣賣賣賣】第173章 【黃金馬車】第28章 【銀行提款】第333章 【最好的時機】第136章 【船隊大增】(求月票!)第34章 【與美同行】第50章 【慈善真諦】第575章 【退居幕後】第28章 【銀行提款】第457章 【80年代】第318章 【三翼酒店】第474章 【迪士尼公司】第35章 【工業之母】第2章 【解決住所】第192章 【上一個臺階】第315章 【塵埃落定】第346章 【就是缺錢!】第93章 【訂單爆滿】(求全訂!)第76章 【合縱連衡】第272章 【第一次打擊】第87章 【王炸組合】(第六更!求全訂!)第416章 【三兄弟齊聚】第160章 【瘋狂試探】第45章 【簽下大單】第2章 【解決住所】第243章 【新官上任】第496章 【良言相勸】第171章 【唯利是圖】第298章 【在座的都是小嘍囉】第59章 【大炒黃金】(求月票!)第120章 【三天兩頭】第148章 【麻煩上門】第413章 【分家不分散】第177章 【送金獅子】第1章 【初始之章】第368章 【女強人】第325章 【暴風雨前夕】第290章 【新的一年】第336章 【和置地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