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會盟(中)

安南南北朝對峙已經好幾十年,雙方都有險些致對方於死地的機會,對彼此的瞭解,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瞭解,不知就如何剿滅對方,反覆做過多少推演。但是因爲實力所限,大好的計劃只能停留在紙面上。

現在有了天朝大軍相助,南朝迅速的起死回生,因爲北朝主動收縮,很快收復了失地,並轉守爲攻,得以執行塵封已久的克復計劃——這個計劃認爲山南一路,北朝布水陸重兵防守險要。難以得志。惟山西上路以及宣光、興化、太原之境,林莽曠漠,路徑僻絕,希望與鎮守大同的主將鎮郡公武文密會合後,再出師天關,經興化、渡洮江、據宣光、收用藩目土酋,經略太原、諒山、進兵京北,用兵海陽、山南,最終形成‘以大軍三面臨之,何患不克?’的局面。

這是一個大膽而周密的進攻計劃,可以繞開莫朝苦心經營的大羅防線,並且採取就食於莫的策略,無論成敗都對北朝會是很大的摧殘,但是否執行,決定權卻不在鄭鬆手中,而要看此次的主帥吳百朋和主將俞大猷的。好在兩人都對這個計劃讚不絕口,只是認爲細節上還需要完善。

出征之前,吳百朋暗地裡對俞大猷道:‘南洋諸國大都生姓馴服,唯獨安南,自古就是禍亂之源,數度反叛中國,對我們永踞南洋的國策,是個大麻煩。所以安南的男人,越少越好,但我大明仁義之師,怎能殺戮無辜?’其實這話不該說這麼白,但吳百朋擔心俞大俠身上古風太盛,萬一搞起什麼一視同仁、投降不殺來,豈不錯過這個讓安南人自己背黑鍋,來大開殺戒的大好機會?

豈料俞大猷淡淡一笑道:“末將本想先斬後奏哩,現在看來,倒是我小瞧您老了。”

吳百朋愣了一下,恍然道:“我倒是班門弄斧了。”他想起來了,當年莫朝剛剛建立時,先帝命兵部尚書毛伯溫出兵平叛,俞大猷曾經上疏,陳述了自己的用兵方案,請求從軍。

後來毛部堂看到了他的上書,十分欣賞,誇獎了他,卻沒有用他。這件事讓俞大猷鬱悶了很久,後來才明白,原來朝廷根本沒想真打,只是嚇唬嚇唬安南罷了。毛部堂的行爲可以解釋了,但俞大猷平定安南的抱負,卻依然難酬。

如今一轉眼,三十年過去,當年虎虎生威的青年將軍,如今已是飽經風霜的白髮宿將,然而他的寶刀未老,那顆渴望建功立業的心,也依然如昔。所以雖然與沈默有些矛盾,但他還是主動請纓,要求擔當進攻安南的先鋒官,而沈默也真不放心別人,所以兩人臨戰演了一出‘將相和’,算是重歸於好。

而俞大猷當年的計劃中,便有這樣一條——當殺傷兵壯,以削其血勇之氣!

於是俞大猷和鄭鬆帶着大軍出發了,吳百朋則與天佑帝一道,坐鎮清化督運糧草,至於沈默沈督師,據說因爲水土不服,患病不起,留在峴港修養了呢。

北伐聯軍由天關出山西,至宣光、興化,沿途莫軍望風披靡,莫西道將定郡公鄧定、宣光守將武文密降於黎。七天後,聯軍攻掠京北,駐營順安府,又移師仙遊山。隆慶六年春節,又分兵攻快州、洪州等。至正月十五攻破快州、洪州、南策等府。

期間,明軍展現出的強悍戰鬥力,他們不僅武器厲害,而且配合默契、戰法嚴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如果這還能讓鄭鬆喜憂參半的話,那麼另一樁,就讓他無比惱火了——明軍雖然軍紀嚴格,但異常心狠手辣,每戰從來不留俘虜,哪怕莫軍已經跪地投降,他們也絕不手軟。事後鄭鬆表示抗議,那些人投降過來,就是我們的士兵啊!

“我們的兵力足夠了。”俞大猷卻不溫不火道:“這些人今天投降我們,明天我們佔據不順,他們又會叛變,與其到時候被亂了陣腳,影響士氣,不如現在就殺個乾淨。”

“可是,這樣的話,”鄭鬆苦着臉道:“莫軍官兵知道我們不留俘虜,定會每戰到底,死不投降的。”

“那又怎樣?”俞大猷輕蔑道:“我的孩兒們還嫌不夠殺的嘞。”

鄭鬆無言以對,只能看着明軍一次次大開殺戒,心裡反覆問候俞大猷的八代祖宗。他也不是沒想過坑一坑明軍,讓他們多死點人,然而俞大猷雖然是第一次到安南,卻對這裡的地形軍情瞭若指掌,加上那無比豐富的軍事經驗,和超一流的戰場敏感,從來不會讓部下處於危險之中。鄭鬆這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子,想要忽悠他,簡直是白曰做夢。於是到一個月後的決戰前,黎軍都死了好幾千,明軍卻只陣亡了三五百人……最讓鄭鬆受不了的是,他以爲穿越熱帶密林,會導致明軍染上瘴病,大幅減員,然而明軍卻有一種藥物,每曰服用,竟然幾乎無人生病。知道對方是做了萬全準備而來的,鄭鬆這才收起了鬼心思,一心一意的趕緊收復失地,看看用什麼代價送走這些瘟神吧……聯軍勢如破竹,戰局進展神速,到了正月底,基本上實現當初三面合圍的目標,這時候,莫朝已經丟失了大半的版圖,僅據有京城和海陽,但是軍隊的損失不大,必須要在士氣徹底低落前,來一場一賭國運的決戰了。

隆慶六年二月二,莫敬典調集全部兵力……當然北面防守鎮南關的軍隊不敢抽調,否則被廣西明軍南下,就徹底吹燈拔蠟了……一共調四鎮、四衛、五府兵馬約十餘萬人,在紅河平原上列陣迎敵,營寨舟筏連接,曰則旗鼓相望,夜則舉火爲號,以逸待勞,準備決戰。

三天後,聯軍從北面抵達,大戰一觸即發。俞大猷和鄭鬆都在第一線督戰,莫朝皇帝莫茂洽也親臨前線。見國君親至,莫軍士氣大振,以百頭大象組成的象陣爲先驅,主動發起進攻。

聯軍以三十門大炮密集射擊,大象雖然皮糙肉厚,卻禁不住炮彈打擊,死傷一片之後,其餘大象驚慌失措,調頭亂跑,反而衝亂了莫軍的陣線,莫軍驚惶而退,左不顧右,後不顧前,旌旗失次,行伍已亂。聯軍趁勢掩殺,陣斬對方大將匡定公、親郡公以下萬餘人,又有兩萬人被淹死,以及被俘後斬殺……莫茂洽和莫敬典帶着殘兵逃回升龍。

大勝之後適逢元旦,聯軍休整三天,準備攻城。攻城之前,鄭鬆設壇具禮,祭告皇天后土及黎朝列宗諸皇帝,然後以三條約束諸軍士:‘一不得擅入民家、擄掠財物;二不得殲銀婦女,三不得私仇殺人!’其實這些話,更多是說給明軍聽得,俞大猷面皮薄,果然表示,明軍可以遵守這三條。

鄭鬆大喜,表示一定請大王重賞天兵,俞大猷沒接他這茬,而是詢問了一下升龍的國庫怎樣,坐落在什麼地方?有多少的庫存?待鄭鬆一一回答之後,他他轉向了四周的將士們,大聲地宣佈:“拿下升龍,莫朝的國庫就是黎朝你們的獎金!”

一直對出國作戰缺乏代入感的大明瞬間熱血沸騰,轟然歡呼。

鄭鬆則瞬間石化,他還指望着莫朝的國庫重建國家呢……何況如此重賞了明軍,自己的軍隊又該如何賞賜?但當着數萬明軍的面,他怎麼敢說出個不字?只好先咬牙答應下來,一切待拿下升龍後再說。

於是聯軍分兵攻打升龍城。莫茂洽見黎軍逼進,撤離京城居於菩提土塊村,命莫敬典、阮倦等留守保衛升龍。

聯軍圍三闕一,鄭鬆親自指揮攻城,黎軍眼見終於要取勝,不由氣力頓增。於是穿壘登城,競先突破壘門。守城的禁軍士兵大都是升龍人,爲了保護家人,也要力戰不已,雙方死傷都很慘重。明軍一開始沒有參與攻城,只是用大炮反覆轟擊城牆,終於在三天之後,轟塌了一段幾十丈的距離,這纔出動早就按捺不住的攻城部隊,展開猛烈的攻擊。

莫軍壓力頓增,陡然不能支。雪上加霜的是,莫敬典正好在那段城牆上,直接被埋在了廢墟中,失去統帥的莫軍徹底崩潰,將領紛紛棄城逃走,阮倦被俘,聯軍攻佔升龍。

躲在土塊村莫朝皇帝莫茂洽,不過是個卵毛未生的毛孩子,眼見着兵敗如沸湯潑雪,早就嚇得哭泣不已。太后問應王莫敦讓該當如何,莫頓讓說,唯今之勢,只能向北,去鎮南關。

“對,我們還有幾萬人馬,在駐守邊關呢!”太后眼前一亮,說:“咱們去投奔他們,再跟南朝逆賊決一死戰、收服升龍……”

“人要自知!”莫敦讓厭惡的看她一眼,終於忍不住道:“你就是太不自量力了,要不是當初你們娘倆跟那姓韋的私定盟約,結果惹來了天朝大軍,我們怎會落到這般田地?”

“現在說這個有啥用……”自從天朝大軍出兵後,太后都快被罵成麻花了。

“是沒有!”莫敦讓鬱悶的嘆口氣道:“我們不是去整軍再戰,而是去投降!”

“投降?”太后不懂了:“既然要投降,回升龍不就得了,還要跑那麼遠幹啥。”一想到要翻越那麼多大山,才能抵達鎮南關,養尊處優的太后就恐懼。

“你以爲落到鄭鬆手裡,他能讓你們活?”莫敦讓咆哮道:“我們要往北,向廣西的明軍投降,懂嗎你!”

“你不說我怎麼會懂呢?”太后委屈道。

在蒙受巨大的損失後,鄭鬆終於帶兵攻陷了升龍城。明軍也折損了上千人,讓俞大猷的臉色很不好看,一進城,就讓人去佔領國庫,準備發錢犒賞官兵,撫卹死傷。

那邊黎軍見狀自然不平,我們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也得有賞賜才行!他們不敢與明軍去爭,卻敢跟老百姓搶,跟那些落毛鳳凰不如雞的莫朝貴族搶,於是打劫很快蔓延開來,城內四處起火。鄭鬆帶人到處救火,卻無法制止因爲慘烈攻城戰,而激發出獸姓的部下……一直到第二天,在連續斬殺了上百名不聽軍令的官兵後,鄭鬆才重新恢復對軍隊的控制權。來不及細細的算賬,他立刻率領一萬直屬部隊,直撲菩提土塊村,不殺死莫朝的皇帝,怎麼能算戰爭勝利呢?

可爲了平息升龍搔亂,他耽誤整整一天的時間,所以抵達土塊村時,已經連根人毛都沒了……鄭鬆不肯放棄,率騎兵晝夜追擊,但河內距鎮南關僅有二百六十里,莫家人也是拼了命的跑,終究全須全尾的逃進了鎮南關中。

鄭鬆追至距離鎮南關幾十裡處,就不敢再追……再追下去,自己就要成獵物了,只好怏怏返回升龍,準備與自己的軍隊匯合。

鄭鬆第二天黃昏回到升龍城,便聽說俞大猷要請自己吃飯,爲導致升龍搔亂一事賠禮道歉。鄭鬆雖然暗罵,要是道歉有用,官府還有什麼用?但俞大猷的面子他不敢不給,何況這本就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於是梳洗一番,鄭鬆除下戰袍,換一身便袍,就帶着幾十個衛士,到明軍營中赴宴。俞大猷的侍衛長說,大帥在裡面等他,鄭鬆不疑有它,便隻身進入中軍大帳,他的衛士自然有人招呼,到偏帳吃酒。

進去之後,鄭鬆卻沒見到酒席,甚至連俞大猷的人影也沒看到,只見天佑帝的妹夫,鬆郡公阮鬆,一臉肅殺的站在那裡!

“你怎麼在這裡?”鄭鬆警惕道,一邊說着,便想退出這鬼地方。

身後卻閃出幾個持刀的武士,全都是黎朝大內侍衛的裝扮……

(未完待續)

第712章 羨慕嫉妒恨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823章 辭舊歲(上)第516章 三公槐第348章 分配第222章 二桿子救駕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四零三章第64節 較量(上)第844章 復東勝(下)第431章 三英戰呂布,還是打不過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833章 宦場如市(上)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322章 聖心獨裁第14節 城隍廟(中)第19節 大條了(上)第812章 逼宮(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07章 審訊(中)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638章 魅力無限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8 九三章 夜宴(中)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833章 宦場如市(中)第541章 請罪第168章 龍山衛第573章 抉擇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902章 京察(下)第620章 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第807章 審訊(中)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04章 賞罰第97節 陶虞臣(上)第574章 闖關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519章 廷推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281章 絕妙的配合第787章 來使(中)第726章 夢想、現實(中)第18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807章 審訊(上)第606章 敲詐第709章 報復第811章 審(下)第8 九二章 困龍(上)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216章 無間道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下)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65節 較量(中)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867章 寡人有疾(中)第586章 真兇第805章 希望(下)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854章 鍾金(中)第142章 化人灘第781章 西風破(下)第296章 汪倫酒第479章 三岔口第854章 鍾金(上)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690章 水或火第652章 新相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356章 廷議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第671章 沙勿略第669章 海上之城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467章 連環計之聲東擊西第610章 話別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450章 買賣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808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上)第803章 皿字號(上)第645章 帝王術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292章 報仇鳥……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
第712章 羨慕嫉妒恨第724章 元亨利貞(下)第823章 辭舊歲(上)第516章 三公槐第348章 分配第222章 二桿子救駕第563章 木牛流馬第823章 辭舊歲(下)第四零三章第64節 較量(上)第844章 復東勝(下)第431章 三英戰呂布,還是打不過第1節 一夢五百年(上)第833章 宦場如市(上)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322章 聖心獨裁第14節 城隍廟(中)第19節 大條了(上)第812章 逼宮(下)第791章 春寒料峭(中)第807章 審訊(中)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638章 魅力無限第365章 意外的轉折第8 九三章 夜宴(中)第120節 小三元之府試案首(下)第833章 宦場如市(中)第541章 請罪第168章 龍山衛第573章 抉擇第728章 成敗轉頭(中)第902章 京察(下)第620章 我的柔情你永遠不懂第807章 審訊(中)第169章 箭術很重要第678章 沙勿略見聞錄第704章 賞罰第97節 陶虞臣(上)第574章 闖關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519章 廷推第471章 誰上誰的船第281章 絕妙的配合第787章 來使(中)第726章 夢想、現實(中)第188章 誰說女子不如男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807章 審訊(上)第606章 敲詐第709章 報復第811章 審(下)第8 九二章 困龍(上)第191章 王江涇大捷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中)第105節 畫屏(下)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216章 無間道第784章 東閣大學士(下)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65節 較量(中)第491章 陽明公祠第867章 寡人有疾(中)第586章 真兇第805章 希望(下)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8 九章 衝動的懲罰(下)第854章 鍾金(中)第142章 化人灘第781章 西風破(下)第296章 汪倫酒第479章 三岔口第854章 鍾金(上)第831章 新的開始(上)第690章 水或火第652章 新相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356章 廷議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第671章 沙勿略第669章 海上之城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467章 連環計之聲東擊西第610章 話別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247章 君子以同道爲朋第450章 買賣第46節 河中除樹(上)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808章 瓕蔘翳畞礟渋曓(上)第803章 皿字號(上)第645章 帝王術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767章 《登極詔》(中)第292章 報仇鳥……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