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沙場秋點兵(下)

第二天,軍演場地移師密雲,在那裡,數百位中外來賓,陪同隆慶皇帝參觀了大明炮兵部隊的表演,數百門虎尊炮、大將軍炮、神威大炮一起發射,將一個廢棄的村莊夷爲平地的場面,又一次震撼了所有人。

戰術演練之後。當天下午,這次軍演的重頭戲,有二十萬軍隊參與的大演習開始了。演習前夜,爲使各路將士掌握大軍協同作戰的要領,兵部職方司按正式的作戰要求,作了周密部署,下達了詳細明確的命令,將每一支部隊應當抵達的地點,應完成的戰術動作,都做了精確的佈置。這也是沈默和高拱商定的軍事改革中,最能體現兩人設想的一個部門,爲了使職方司擔負起未來參謀部的使命,兩人準備將這個原本‘二郎中一員外四主事’的部門,擴大到‘四郎中,八員外郎,十五主事’的龐大的結構。只是考慮到一下提出來,會過於驚世駭俗,所以目前只是在默默的增加人數,授予權限,並不準備提前聲張。

這次軍演,也是對新職方司的一次重大考驗,爲了能不辱使命,參謀郎中和掌輿郎中提前數月便在京畿地區考察戰場,並按照沈默的指示,設計出了詳盡的演習方案。方案中,將參演部隊分爲兩軍……由馬芳率領宣大、薊遼的部隊,假扮蒙古部隊;而戚繼光、李成樑等將領率領京軍和西北邊軍,扮演明軍部隊。

與傳統思維中的蒙古進攻,明軍防守不同,這次演習將雙方的攻防對調,明軍作爲主動進攻一方,而蒙古軍處於被攻擊後反擊的角色。雙方演練了突襲與報警,攻城與防守,突破與增援,擴張與反擊等一系列戰術科目。整個演習持續了整整十天,甚至出現了白天不分勝負,夜晚舉火再戰的激烈景象。

然而對於皇帝和中外賓客來說,這種不在眼前又不見血的演習,實在不如打槍打*看着過癮,就算有些有心人,想要藉機一窺明軍的虛實,卻也被禮貌的勸留在帥營裡,等待演習的結果。

當然,隆慶皇帝也沒閒着,利用這個機會,在行營中‘親切接見’了國內外的使節。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無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在觀看演習前桀驁不馴的土司、頭人,全都變得乖順起來……就連那些佛朗機、荷蘭的代表,也跟着下跪磕頭,叩首觸地,全然不顧此前爲不跪拜大明皇帝而編造的‘我國無此風俗’理由。狠狠的滿足了一把皇帝的虛榮心。

而隆慶溫和有禮的態度,此時再也不是之前他們認爲的‘軟弱可欺’了,而是天朝皇帝的雍容氣度了。一些個頭人竟因爲皇帝的禮遇,而感動的放聲大哭,表示願意生生世世侍奉大明皇帝,絕不會再有二心。對於這樣的土司,隆慶都不吝賞賜,並加官進爵,以示永世恩寵。

至於那些藩國的使節,也開始惶恐於之前禮物備得太薄,擔心大皇帝陛下會不快。卻得到隆慶大度的回答道:“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嘛。朕富有四海,還缺你們這點東西?”讓陪同接見的張居正一陣陣的肉緊,因爲皇帝這一裝大方,最少又是上萬兩銀子賞賜出去了。

不過他也知道,經過正德、嘉靖朝的荒唐統治,大明對各土司番邦的控制,已經降到了冰點……西藏的烏思藏、朵甘兩衛名存實亡,青海的西寧衛和塞外四衛,乾脆被海西蒙古取代,基本脫離了朝廷的統治。不說這些,單說兩京一十三省中,現在就有廣西的韋銀豹叛亂,廣東曾一本叛亂、郭明叛亂;陝西魏太清叛亂、何術叛亂;江西萬羊山叛亂;雲南鳳繼祖叛亂等五省十餘起叛亂,這還是各地近年着力剿滅的結果,要不還不知亂成什麼樣子呢。

‘只要能通過這次閱兵,使大明少一場叛亂,那這筆開銷就值了。’張居正如是想道。其實他對這次大閱兵的效果,還是很滿意的,相信經此一次,許多野心家想要造反之前,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兩了。

張居正的猜測沒有錯,這次聲勢浩大的閱兵,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朝軍威之盛與睦鄰友好的國策在各國各番引起了巨大反響。在之後的幾年裡,總共有二十七個國家,四十二個土司前來大明朝貢,國內新的叛亂明顯減少……這在對蒙戰爭的數年裡,是多麼重要啊

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是,觀覽閱兵的西班牙代表中,其實有西班牙遠征軍的一名軍官,在看了大明的軍事演習,尤其是那令人震撼的槍擊戰馬之後,回去便把所見所聞寫了一份報告,使西班牙人不得不重新評估大明的軍力,將已經待發的艦隊叫停,又用了數年時間準備,纔敢再次開啓戰端。

當然,這都是後話。

如果問這些中外來賓,最想知道軍演中哪個細節的話,肯定有大半要選,神機營那一陣‘槍擊戰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們也曾試着去找出真相,然而直到離開時,也沒有得到答案……其實沒什麼好保密的,只是他們沒問對人而已。負責接待的都是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怎麼可能知道大明的槍械構造,更不可能幫他們去打聽,所以他們只能帶着滿心的疑問回去,留待日後解答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明朝的總督、總兵們同樣如飢似渴,不過比前者幸福的是,他們可以直接纏着沈默,打破沙鍋問到底……其實這些天,在帶兵演習之餘,將領們談論最多的,就是這種威力、射程、射速都異常驚人的新式槍械。作爲這個時代最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們怎會不知道,這樣一種武器的誕生,可能導致整個戰爭模式的轉變呢?

有人猜,是不是當時神機營一人帶了三支槍?這話當時就招致了一陣無情的嘲笑,大家讓他試着在身上藏兩支長槍試試,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又有人說,是不是傳說中的‘連子銃’?這話倒引來一片贊同。作爲高級將領,他們都知道,在十幾年前,工部的巧匠曾研製了一種神奇的連射式手銃。它的銃身用銅合金製作,膛後部裝填火藥,火藥事先裝在一節一節的小紙筒中,紙筒間都用紙相隔,中通一孔,插一根火藥線,火藥線相互連接。各紙筒自銃底首尾相接,每節火藥發射一枚彈丸。銃膛中部豎有一個鐵筒,裝滿彈丸,先由第一節紙筒中的火藥發射第一發彈丸,發射完後第二節火藥自動引燃,同時第二發彈丸自動落入銃膛,正好被第二節火藥發射出去,如此循環以實現連發。

就在衆人以爲答案出來時,卻有人對此嗤之以鼻,那人告訴他們,所謂的連子銃,沒事兒玩玩可以,但用在戰場上,根本打不死人。因爲他是戚繼光,所以衆人不好嘲笑他,只能問道:“你怎麼知道打不死人?”

戚繼光平靜答道:“因爲我曾經是神機營的副將。”衆人這下不敢質疑權威了,但還是請他說明原因。戚繼光告訴他們,在神機營時,自己曾經對這種槍很有興趣,並仔細進行過研究,不僅操作複雜,而且發射時失誤率極高,最重要的是,射程相當的可憐,所以說平時玩玩可以,但在實戰中唯一的用處,就是調轉槍頭,拿來當暗器砸人。

“我看那槍械,萬萬不是連子銃的樣式,射程也遠超過它,兩者絕對不是一回事。”衆人知道,戚繼光說話是很謹慎的,便不再胡思亂想,而是把這個問題,留到了演習後的總結會上,向沈閣老發問。

沈默被纏得無奈,讓負責軍需的兵部侍郎吳兌,揭開了謎底。

吳兌命人取來兩支槍,一支是明軍現在普遍列裝的鳥銃,另一支則是軍演時,神機營所用的新式火槍。將領們仔細端詳着兩杆槍,發現後者比前者縮小了不少,再就是發射裝置上似有不同。

吳兌生性嚴謹,爲他們細緻解說道:“這後一支槍,是產自兵部直管的兵工總廠,皇上已經命名爲‘隆慶式步槍’,其原理與諸位熟悉的鳥銃不同,但也是源自泰西……”

說起來,這支‘隆慶式’步槍的誕生,還要感謝嘉靖三十四年,沈默與若菡遇到倭寇那次,就是那會,沈默見識到了若菡手中的短槍。作爲一個前世的兵器發燒友,他一眼就認出,那是兩把燧髮式的短槍,比明軍剛剛列裝的鳥銃,要足足先進一代。

說起鳥銃來,其樣式與後世的步槍,幾乎沒有區別,只是更粗長了些而已。它是由歐洲傳入日本,然後隨着倭寇入侵,再傳入閉關鎖國的大明的。明軍按照繳獲的‘鐵炮’,仿造了一批出來,因爲其槍口大小如鳥嘴,故成爲鳥銃。

然而,這個時代的大明,工業科學開始落後於西方,是不爭的事實。就在大明軍隊把鳥銃當寶的時候,在歐洲又有新型的火槍問世,並開始列裝軍隊了。

好在這個時代的大明,有一個十分重視歐洲的沈默,他在得知世上有燧發槍後,便對此一直念念不忘,後來成爲蘇州知府,重開市舶司後,他便暗中下了一道命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從歐洲弄到所有最先進的火器技術無論是樣品、圖紙還是工匠,只要能弄來,便統統重賞

隨着他地位的攀升,這道命令也變得越發爲人重視。無論是歐洲來大明的商人,還是跟隨船隊去歐洲的大明人,都知道他的這道懸賞。重賞之下必有收效,關於歐洲火器的消息,也就隨着一艘艘抵達大明的商船,被彙總到沈默那裡。

原來雖然歐洲軍隊目前還是普遍使用火繩槍,但早在十六世紀初期,也就是五十年前,德國鐘錶師兼造槍師基弗斯,便發明了一種新式擊發裝置……據說,此人在觀察到燧石摩擦,產生閃亮火花的瞬間產生了靈感,他把鐘錶上那帶鋸齒的旋轉鋼輪與能夠產生火花的燧石相結合。憑着他的經驗和智慧,於西元一五一五年,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轉輪打火槍。

基弗斯發明成功的轉輪打火槍引起德國軍方的關注,很快,這種槍便開始裝備德軍騎兵和步兵,在二十年後的一次德法交戰中,當時德軍騎兵裝備了一些轉輪打火槍,法國軍隊仍裝備火繩槍。戰鬥進行中,突然風雨大作,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幾乎沒能打出一槍一彈,而以轉輪打火槍爲主要武器的德軍騎兵則越戰越勇,將法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這種兵器卻始終無法在德國以外的地區推廣,因爲它存在着一些嚴重缺點,即構造非常複雜,製作相當困難,而且受擠壓時容易損壞,所以成本高昂,除了對武器有些偏執的普魯士人之外,在別的國家的應用也僅限於王宮衛隊,貴族保鏢之類。所以誕生多年,也沒有動搖火繩槍的地位。

不過轉輪打火槍的機械點火,相對於火繩槍的火繩點火優越性十分明顯,於是製造者們費盡心思尋找一種可以替代轉輪打火,同時又較爲簡便的機械裝置。不久,歐洲軍事力量最強大的西班牙人改進了這種轉輪打火槍,他們取掉了那個源於鐘錶的帶發條鋼輪,而是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在傳火孔邊有一擊砧。如果需要射擊時,就扣引扳機,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點火藥,這種擊發機構稱之爲撞擊式燧發機,而這種槍械則稱爲‘撞擊式燧發槍’。

撞擊式燧發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然而新興事物替代舊事物,總要有個過程,經過幾十年的反覆改進,根據最新消息,西班牙軍隊已經開始換裝這種槍械,但顯然還沒有全部換裝,至少在殖民地的西班牙人,還沒見過這種槍械。否則那個西班牙軍官,也不會吃驚成那樣了。

大明能搶在其他國家之前,仿製出這種槍械,一半要感謝沈默這個有心人,一半要感謝那些費勁千辛萬苦,將在西班牙尚屬保密的燧發槍,偷運回國的‘倒爺’門。

但那一日,神機營能大展神威,還靠另外兩樣法寶。

分割

這個演習,是戚繼光當年玩過的,那些真實黨們,不要說我瞎編哦。其實我無論寫什麼都是先考據的,是的,沒有自己瞎編的東西。

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783章 廷推(下)第115節 新任知府(上)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下)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367章 抄家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861章 無題(中)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492章 花開花落第376章 爾虞我詐,誰是誰非?第870章 暗潮(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468章 銘志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下)第208章 風雨中……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479章 三岔口第271章 三欽差第573章 抉擇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765章 大限(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15節 城隍廟(下)第416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345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第638章 魅力無限第270章 皇帝不糊塗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61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上)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458章 風波亂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309章 現世報……第504章 瓦全(上)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907章 見龍在野(上)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615章 元旦第865章 返京(上)第564章 大發明第714章 賑災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813章 神劍出鞘(上)第730章 東南攻略(中)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687章 轉機第917章 暴起(中)最終章天下下第851章 對決(中)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909章 閹寺雄起(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47章 來客(上)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12節 萬般皆下品(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828章 在腳下(上)番外篇十年一第844章 復東勝(中)第538章 大風起兮!!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807章 審訊(中)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501章 敢爲天下先第448章 都是高人第86節 老宅(中)第745章 火併(上)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303章 天下震動!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中)第905章 中隱(中)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456章 男女戰爭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445章 祥瑞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512章 李贄、陸光祖……
第799章 人人自危(中)第783章 廷推(下)第115節 新任知府(上)第755章 江湖秋水多(下)第832章 所謂朋友(下)第367章 抄家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861章 無題(中)第88 九章 罪己詔(下)第492章 花開花落第376章 爾虞我詐,誰是誰非?第870章 暗潮(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468章 銘志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下)第208章 風雨中……第728章 成敗轉頭(下)第215章 時行時止,付之無心第479章 三岔口第271章 三欽差第573章 抉擇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765章 大限(下)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15節 城隍廟(下)第416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345章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第638章 魅力無限第270章 皇帝不糊塗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61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上)第816章 宰相的憤怒(上)第857章 一代天驕(中)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458章 風波亂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第414章 債轉股與證交所第309章 現世報……第504章 瓦全(上)第907章 見龍在野(下)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907章 見龍在野(上)第779章 卷平岡(上)第615章 元旦第865章 返京(上)第564章 大發明第714章 賑災第155章 相見時難別亦難第254章 歡宴不夜天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中)第364章 李默之死……第813章 神劍出鞘(上)第730章 東南攻略(中)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上)第267章 銀燭秋光冷畫屏第687章 轉機第917章 暴起(中)最終章天下下第851章 對決(中)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165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第162章 長子參軍第909章 閹寺雄起(下)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47章 來客(上)第25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第336章 尋找李時珍第12節 萬般皆下品(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828章 在腳下(上)番外篇十年一第844章 復東勝(中)第538章 大風起兮!!第856章 閣老的心(上)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561章 以德服人第796章 尚書遇襲(下)第807章 審訊(中)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501章 敢爲天下先第448章 都是高人第86節 老宅(中)第745章 火併(上)第8 九四章 雄黃酒(上)第107節 徐渭(中)第303章 天下震動!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887章 奪情風波(下)第873章 隆慶皇帝(中)第905章 中隱(中)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456章 男女戰爭第342章 富有嘉靖特色的下半場第445章 祥瑞第740章 龍南縣(中)第512章 李贄、陸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