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

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到了七月下,還有不到半個月,了。

各府的士子紛紛涌入杭州,省城內的客棧旅店,紛紛漲價幾倍,卻仍然無論近遠貴賤,一概爆滿。就這樣,還有許多考生要借宿在民居內,當然價錢只貴不賤。

這時候走在街上,滿眼都是戴方巾,穿直的讀書人,要是不會說官話,話裡不帶‘之乎也’,你都不好意思開口說話。一時間滿城拽文,酸氣熏天,吃餃子都不用醋哉。

這時候舉行的文會,規模自然大了很多,也有一些曾經取得極高名次的老前輩,會應巡撫、提學之邀,來登臺授課,聽課士子竟達前人之多,蔚爲壯觀。

當然這不是講什麼微言大義的時候,這種文會實際上是那些過來人,向考生傳授經驗的場所。從該如何準備赴考,到應試時的心得經驗,都是深受考生歡迎的話題。

關於考試內容的討論,自然是文會的重中之重。較之於童生試和歲考、科考,鄉試的試題量和考試科目都大有拓展,許多第一次參加鄉試的考生,往往不能適應其考試強度,身心崩潰,自此神神叨叨,終身再無中式希望。

所以考前一定要對考試的科目與形式充分了解,並做好完全的準備。其考試持續九天,共分三場,每場三天。其中八月初九日第一場,十二日第二場,十五日第三場。

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要是答不完,允許各減一道,但也別指望會有好名次了。

第二場試論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語五條,誥、表、內、科一道。

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許減二道。

很顯然。第一場四書五經。是爲了測試考生對儒家經典地熟悉及認識程度。第二場是爲了考察生員判別是非。撰寫各種公文行政地能力。第三場。是爲了考察生員們在古今政事方面地見識。

~~~~~~~~~~~~~~~~~~~~~

這一套考試內容及規定。從洪武十七年復開科。便一直沿用至今。如果考官能嚴格對待三場地試卷。全面考察生員。無選拔出地舉人。大都是有文化、有見識、有能力地行政人才。爲了避免選出徒具文采之徒。太祖皇帝還將唐宋都十分重視地‘試帖詩’取消。明確虧定只靠應用文。不考詩詞歌賦。可見太祖皇帝和劉伯溫制定科舉細則時。確實是想爲國家選出真正地實用之才。

但可惜地是。在實際閱卷過程中。這幾乎是不可能地。因爲鄉試閱卷是出了名地時間短。任務重。神人也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

大明律規定。從八月十二頭場試畢。便由主考官掣房籤分卷。然後各房開始分頭閱卷。而錄取放榜地時間。不得晚於八月底。距開始閱卷時間不過十來日。再扣除中間酒席談笑。真正閱卷時間不過三四日。

再加上兩位主考官並不直接批卷。他們只是爲六位同考官推薦上來地試卷把關。決定取與不取。所以全部地閱卷任務。都壓在幾位同考官身上。這在明初還勉強可以勝任。因爲經過多年地戰亂。人口銳減。讀書人更少。比如說洪武四年。只有一千二百餘人應浙江鄉試。而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達到四千餘人。

而且閱卷的工作量,不僅由試卷地數量決定,還需要看試卷的答題量。生平均在第一場要答兩千兩百多字,第二場三千五,第三場三千多字,三場共計近萬字。

四千多萬字地閱卷重任,全壓在幾位同考官身上,且對於這些試卷,他們必須做到字斟句酌,絕對不能像童生試與科考那樣,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的批完了事。

因爲鄉試是國家的掄才大典,取中的舉人便有資格做官了,其重要性便是提到國家興亡的程度也不爲過。所以爲了保證閱卷質量,在公佈錄取名單之後,各省還需將取中舉人的試卷解送到禮部複查考卷,這個步驟叫做‘磨勘’。

‘磨勘’一般由禮部會同翰林院完成,那些清貴無聊地官員們,會審閱每一份試卷,檢查考官在閱卷過程中是否舞弊,以及考官閱卷是否認真,比如試卷中有錯別字,語句不通等等問題,同考官是否標明瞭。對於同考官閱卷過程中的錯漏,一經磨

,都必須進行嚴厲地處罰。按照規定,同考官閱卷有通篇‘句讀’的,會有降一級地處罰,如果同考官‘句讀’有誤,則會罰俸一年。情節嚴重的,還會降幾級,罰數年俸。那些同考官本就是些六七品地小官,誰能受得了?

在‘句讀’上做文章,來讓同考官們好生閱卷,這主意簡直變態到極點了。因爲這時候寫文章是不用標點的,同考官閱卷時,必須仔細讀過每一篇文章的每一句話,否則根本無法斷句圈點。

所以閱卷根本不可能一目十行,他們必須逐字逐句的閱過,不僅要注意文字通順與否,還要給每份試卷寫評語,並陳述是否薦卷的理由。

~~~~~~~~~~~~~~~~~~~~~~

想想吧,試卷時如此之繁多,時間是如此之緊迫,閱卷又是如此之少,出了紕漏還要受彈劾,降級罰俸。而考試內容又是如此複雜,涉及文體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虛實繁簡濃淡之異,同考官們縱使都是神人,也不可能保質保量的按時閱遍全部試卷。

所以經過上百年的變通之後,考官們漸漸形成了一種默契,閱卷只重頭場七篇八股文,對於後面的兩場,只需文字通順,沒有錯別字即可。

爲什麼會只重八股呢?因爲這是一種格式極爲嚴格的文體,對於考官來說,比較易於把握其對錯優劣。所以它能大大提高閱卷速度,便於評判試卷的合適與否,使所有試卷都能如期一一閱過,且將考官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從而保證官吏選拔考試的嚴肅性與公正性。

比如說,八股文的文體規定,開篇破題只能用兩句,如用兩句話都沒破解出題意,或雖破解出題意,所用句子卻超過了兩句。或破題未能扼題之旨,肖題之神;或破題中涉及孔孟等聖賢之名,而未用代字,這篇文章便不合式,可以不取。後面的內容便可直接不看。

之下的‘承題’、‘原題’、‘起講’、‘入題’等每一股,都有嚴格的格式和章法的要求,對了錯了,一目瞭然,絕無爭議。只要其中一股出了毛病,便可廢黜此卷,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基本上,通過這種完全不許動腦子的方法,便可剔除一大半的考卷。對於剩下小半全篇合式,再看其是否做到了起承轉合,文脈是否清晰,層次是否清楚。這些方面做得好,同考官便可加上批語,推薦給二位主考最後定奪。

所以,雖然其刻板程式、束縛僵化爲人詬病,也確實是使考生只能亦步亦趨,不敢逾閒半步。但正因爲其對起、承、轉、合,都有着嚴格的規定,甚至在字數和句數上也有嚴格的規定,這才使同考官可以一目瞭然的檢校每份試卷,大大節省了主觀思考的時間,提高了閱卷效率,且增加了閱卷的客觀性,將考官的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考生的權益,使真正優秀可以可以獲取功名。乃是在這個時代裡,最客觀,最公正的取才之道……

如何寫好八股文,那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苦讀,千錘百煉的訓練才行,現在這時候再想提高水平,已經太晚了。在這種時候,前輩名師們主要是向考生傳授寫作中應該避免的問題,諸如需迴避御名廟諱,不許自敘門地之類,總要避免這些大意失荊州纔是。

總體來說,鄉試要比之前的任何一道考試都要嚴格許多,但也有不嚴格的,那就是對考生的字體要求不高。因爲所有的考卷都會被專人寫成一樣的字跡,只要你把字寫清楚了,就不會影響成績,會試也是如此。

但這並不意味着一筆端莊好字沒用了,因爲在殿試時,將採用現場閱卷的方式,不必寫,只要字寫不好,就別想進二甲,入翰林了,你說一筆好字重要不重要?

分割---

八股本就是國家取材的應用文,怎能與詩歌散文相提並論,從而對其全盤否定呢?

好吧,好吧,我明天三更。

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309章 現世報……第三八四章第850章 倚天(下)第557章 三諾!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706章 人們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475章 活見鬼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504章 瓦全(上)第178章 起風波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335章 比太醫還牛的人第835章 神擋殺神(下)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109節 順之心隱(上)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下)第820章 公祭(下)第160章 論功行賞第257章 朋友第661章 帝嚳第790章 京察大計(下)第132章 小三元之院試案首第203章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第703章 父之過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805章 希望(中)第817章 坑爹(中)第63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下)第462章 金克木,鴛鴦對蝴蝶!第882章 原點(上)第445章 祥瑞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48節 河中除樹(下)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918章 驚變(上)第560章 真相和血書第387章 斷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中)第271章 三欽差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98章 海風(下)第95節 縣試(中)第791章 春寒料峭(下)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592章 馬瘦毛長蹄子肥第753章 玉芝壇(下)第519章 廷推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791章 春寒料峭(下)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98節 陶虞臣(中)第57節 小還鄉(下)第193章 嚴東樓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587章 聖心……第507章 曠工第209章 組織第788章 過年(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874章 賓天(上)第306章 京華春夢第906章 茶館(下)第581章 問長生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349章 冤家路窄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208章 風雨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808章 意外(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中)第558章 理解萬歲第724章 元亨利貞(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616章 大典第885章 大婚(下)第753章 玉芝壇(下)第142章 化人灘第8 九五章 難料(下)
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464章 草蛇灰線第309章 現世報……第三八四章第850章 倚天(下)第557章 三諾!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706章 人們第589章 異曲同工第887章 奪情風波(上)第475章 活見鬼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423章 柳暗花明第504章 瓦全(上)第178章 起風波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335章 比太醫還牛的人第835章 神擋殺神(下)第824章 不如歸去(下)第109節 順之心隱(上)第821章 白刃不相饒(下)第820章 公祭(下)第160章 論功行賞第257章 朋友第661章 帝嚳第790章 京察大計(下)第132章 小三元之院試案首第203章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第703章 父之過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805章 希望(中)第817章 坑爹(中)第63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下)第462章 金克木,鴛鴦對蝴蝶!第882章 原點(上)第445章 祥瑞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454章 大雪小雪又一年第617章 絕處逢生第133章 中秀才難乎?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48節 河中除樹(下)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918章 驚變(上)第560章 真相和血書第387章 斷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中)第271章 三欽差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98章 海風(下)第95節 縣試(中)第791章 春寒料峭(下)第740章 龍南縣上第8 九六章 丁憂(下)第592章 馬瘦毛長蹄子肥第753章 玉芝壇(下)第519章 廷推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上)第139章 新任浙江巡演第791章 春寒料峭(下)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98節 陶虞臣(中)第57節 小還鄉(下)第193章 嚴東樓第489章 老船主下船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566章 走得夜路多,難免遇上鬼第587章 聖心……第507章 曠工第209章 組織第788章 過年(下)第831章 新的開始(中)第634章 菜鳥初養成第766章 宮車晏駕(下)第646章 囚徒困境第874章 賓天(上)第306章 京華春夢第906章 茶館(下)第581章 問長生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349章 冤家路窄第195章 都督和經歷官第211章 先定大局第208章 風雨中……第852章 鄉愿(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808章 意外(中)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中)第558章 理解萬歲第724章 元亨利貞(上)第853章 我不答應(中)第917章 暴起(上)第255章 當大爺?誰不會!第616章 大典第885章 大婚(下)第753章 玉芝壇(下)第142章 化人灘第8 九五章 難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