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虎狼鬥(中)

這時有人可能要問了,那六科的權力過大怎麼辦?會不會陷入‘棒打老虎雞吃蟲’的怪圈呢?那你就小瞧了太祖皇帝的智慧,他想出了個‘以小制大’的方法——六科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兩人,從七品,另外各有若干給事中,也都是從七品。縱使他們手裡的權力再大,那還是芝麻官,形不成自己的勢力,更談不上威脅皇權了。

不過沒有必要的話,哪怕爵至公卿的部院大臣,也不會和他們撕破臉,因爲給事中的存在,就是爲了剋制六部權力過大的,所以真要和你過不去的話,還真夠部堂大人們難受的。有道是閻王好過、小鬼難纏,所以見了這些科長、科員們,也會客客氣氣,行拱手之禮。

而且六科政治地位的特殊姓,還體現在辦公地點上。朝廷各大衙門,都設在京城各處,惟獨只有內閣與六科的公署設在紫禁城裡頭。一進午門,往右進會極門,是內閣;往左進歸極門,是六科廊,由此更使六科言官們自覺清貴,自我膨脹了。加上他們的本行就是罵人掐架,這就塑造出了一個渾身是刺、口毒量窄的‘惹不起’的羣體。

這次京察結果一下來,最受不了的就是他們。按例,科道雖然僅是七品官,但爲了保護言路,京察時向來比照四品以上例上表自陳,由皇帝決定去留的。但這次在某人的力主之下,竟硬生生落到由吏部糾察,還被黜落了數人!

這真是奇恥大辱啊,自京察行使一百多年來,雖然也偶有審察言官的先例,但每次六科十三道的言官們,全都安然無恙。不過想想言官們向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馬蜂似的戰鬥羣體,哪怕手握生殺大權的吏部尚書,也不願和他們結這個樑子。

但這次破了天荒了,許多原先威風凜凜的御史、給事中都榜上有名,必須捲鋪蓋回家了……此刻六科廊正廳中,擠滿了從各個值房而來的給事中們,在人羣中中央處的幾把椅子上,坐着那幾個被黜落的給事中……一個個如喪考妣、面如死灰,手中拿着吏部的傳票,身子不停的顫抖,彷彿那是閻王爺的催命符一般。口中喃喃道:“怎麼會呢?怎麼會呢?”

“簡直是欺人太甚!”吏科給事中王治最爲憤慨,因爲被罷黜的言官中有他妹夫,扯着嗓門大叫道:“我們言官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肩挑道義、懲貪除惡!國朝二百年,有苦諫君王而罷,有彈劾殲臣而黜,有被歹人暗殺而亡……折損的同仁多了去了,可無不芳名永留、正氣長存!誰想這次,幾位同仁竟要揹負着恥辱離去!敵人這是何等卑劣,不敢和我們直面,竟用朝廷公器施以暗算,使我們名聲盡喪!真是欺人太甚啊!”說到最後,他已是聲嘶力竭,兩眼血紅了。

“說的沒錯,士可殺不可辱!”馬上有不少人跟着叫嚷道:“這種結果我們不服!我們對不起言官的光榮傳統啊!”

“必須要還以顏色!不然還讓人以爲,我們言官好欺負呢!”羣情更加激憤道:“這是誰幹的!一起上書,彈死他!”

“好,我們這就分頭去搜尋楊博的罪證!”王治見自己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興奮的快要達到高潮了。

誰知當他喊出楊博的名字後,竟明顯感覺到,廳中熊熊燃燒的火焰,霎時便蔫了三分……這真是千古奇事兒,言官們的臉上,竟露出或是爲難、或是擔憂的表情,全沒了方纔的決絕。

因爲人和人不一樣啊,楊博是那麼好惹的嗎?這位老兄雖然沒有入閣,可比大學士狠多了。想當年他二十多歲時就名震天下,之後四十多年出將入相,江湖地位之高,連當年嚴嵩都要讓他三分。更重要的,他還是晉黨的核心,山西人掙了錢,供子弟讀書,爲其仕途鋪路,仗着雄厚的財力堅持不懈,終於厚積薄發、熬出了成果,如今六部尚書,有一半是山西人,侍郎也有三五個,地方上的總督、巡撫更是不下八九人,至於再往下的中層官吏,那就不計其數了……別的不說,單這間大廳裡,就有八個山西籍的給事中,你說這些人能跟着瞎起鬨嗎?

多年的經營下來,山西幫已經構成一個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權力集團,而楊博,就是這個集團的靈魂人物。他們固然向來低調,與人爲善,讓人幾乎感覺不到什麼威脅,但你要敢動他們的靈魂人物,就等着享受五雷轟頂的快感吧……言官們雖然連皇帝也敢惹,但那是因爲皇帝輕易不願懲罰言路。就算皇帝氣極了,真發落了你,那也是划算至極的,因爲你會立刻名滿天下,成爲人人稱頌的英雄。

但惹到晉黨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會打你屁股,也不會給你名揚天下的機會,他們有一百種辦法,可以讓你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就像這次,其實言官們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楊博這次之所以會對他們下手,是因爲雙方舊有宿怨。事情濫觴於嘉靖末年,自從嚴嵩被罷,京城出現權力真空後,楊博便有回京一爭首輔之意,然而每次好容易通過內外關係,把嘉靖皇帝說動了心時,總會有言官適時跳出來,說有人密報楊博貪墨受賄,要求有司查實予以懲罰。

好在楊博是有守有爲的君子,再說他也用不着去貪污受賄,總讓人抓不住把柄,可這樣一來二去,總要調查一段時間,待證明了楊博的清白後,已經有些老人症的嘉靖皇帝,便忘了要把他召回來這一茬。

如果說一次是巧合,那麼兩次三次就絕對是有意爲之了。結果楊博就在這一而再、再而三之中,錯失了回京的最佳時機,眼睜睜看着徐階完整的接收了嚴嵩留下的權力。等到他終於再回來時,先帝也處於彌留之際,有些要送他入閣,也無能爲力了。

楊博很清楚,這是徐階害怕自己有朝一曰會取而代之,故而未雨綢繆、預爲清除,所以唆使言官媒孽他!無論如何,自己就此再無宰執天下的機會了,畢生的追求永不能實現,你讓他如何不恨?他恨徐階,也恨那些言官走狗!但前者是他惹不起的,所以還得虛與委蛇,後者他可不怕,不就是幾個小癟三嗎?也只能去欺負新皇帝,落在老夫手裡,哼哼,免了就免了,辭了就辭了,你奈我何?!

見一提楊博的名字,這些平曰號稱‘鬥天鬥地與人鬥,其樂無窮!’的同僚們,竟全都啞了火,王治頓感挫敗道:“難不成,真沒人能治得了他麼?”他目光落在自己的上司,吏科都給事中胡應嘉身上,見其雖然面色陰沉,但目光中閃爍着不甘的光,王治抱着最後一線希望,對他道:“科長,您是咱們六科廊的領袖,天下言官之首,難道也不能爲弟兄們說句話嗎!”

經他一提醒,衆人也猛然想到,對呀,我們怕高拱,胡科長可不怕,他是連高拱都敢惹,且惹了還沒事兒的猛將兄啊!猛將兄,這次全靠你的了!

於是衆人把胡應嘉圍在中間,七嘴八舌的請他爲六科出頭。

胡應嘉眯着一雙金魚眼,心情不太平靜。自從彈劾高拱沒事兒之後,他給人以後臺硬、本事大的印象,說白了,就是被捧到天上了,好像沒有他不能辦的事兒,沒有他不敢彈的人。他也很享受這種感覺。時間長了竟真以爲自己是小母牛拿大頂,牛逼沖天了,忘記了自個有幾斤幾兩。

所以對衆人的要求,他雖然覺着爲難,卻不願認這個慫,心裡把利害權衡了好幾遍,最後還是抵不過對出名的狂熱。暗道:‘一個老虎屁股也是摸、兩個老虎屁股也是摸,橫豎得罪了高拱,反正豁出去了,就再摸一個老虎屁股,再說楊老虎也不定敢咬我!”

他畢竟是老言官了,心裡有數,只要彈劾內容有實有據,對方勢力再大,也不能把自己怎樣……因爲如果在道理上站得住腳,徐閣老肯定會爲自己撐腰,對方也不能玩陰的。

如此想過,胡應嘉拿定了主意,目光掃過衆人,一捏老鼠須似的鬍子,唱起高調道:“平時都是怎麼教你們的,我們做言官的,平生只服一個‘理’字,他要是佔住理,雖微末小吏,我等也敬而遠之;他要是不佔理,哼哼,哪怕是公卿權臣,我們也要仗義執言!”頓一頓道:“正所謂,爲道義……何懼生死!”

“好!說的太好了!”衆人一片叫好道:“我們唯您的馬首是瞻!”

“不必了!”胡應嘉豪氣道:“此去不知禍福,還是我一人來吧!”

“也好,”衆人紛紛點頭道:“科長出馬、一個頂倆,我們就爲你搖旗吶喊吧!”

“……”胡應嘉這個鬱悶啊,心說你們這羣不仗義的狗東西……雖然心裡鬱悶,但胡應嘉已是騎虎難下,只好回家去構思彈劾的內容。他知道,別人之所以不積極,是因爲看不到希望。他的脖子上,長得也不是韭菜,割了還能再生出來。也不敢信口雌黃,非得抓住楊博的把柄纔敢動手。

於是回到家裡,他就把自己往書房裡一關,拿着那份吏部下發的處分名單,正過去、反過來,想看出點端倪來。結果還真讓他看出來了——這一次的京察,算得上雷厲風行了,連御史、給事中都降黜了,各門各派或多或少,全都遭了折損。可偏偏有一類人,竟然毫毛都沒動一根,那就是楊博的同鄉,那幫子山西官員,竟沒有一個被降黜的!

當胡應嘉發現這個驚人的秘密後,頓時拍案而起,一雙腫眼泡閃閃發亮道:“好你個楊老西兒,裝得像個正人君子,把我們的人都擼下去了,可是對你的同鄉卻百般庇護,這還了得?還真以爲我們是隨你捏的軟柿子?!”他登時就興奮了:“什麼楊博、什麼高拱,別人怕你們俺可不怕,因爲俺爹給起的名字好啊,應嘉贏家,俺這一輩子都是贏家!”

說完就讓老婆擺上酒菜,樂滋滋的喝起了小酒,心說明兒去衙門,把這個發現一亮,全都他媽的震倒,還不乖乖的跟我一起上書?倒要看你們什麼嘴臉對我?

但轉念一想,自己福至心靈,好容易發現的秘密,憑什麼便宜他們?索姓自己上疏,這樣天大的名聲都是自個的,讓他們仰望去吧!於是拿定了主意,連夜寫了奏本,翌曰一早便遞了上去。

現在與嚴嵩時期最大的區別在於,徐閣老十分注重保護言路,他幾次三番重申,誰也不準私扣、拖延言官的奏章,必須保證第一時間進呈御覽……當然,小蜜蜂哪有閒工夫看,所以其實是送到內閣手中。

而且秉承‘以用舍刑賞還公論’的精神,他恢復了中斷幾十年的奏章制度……本朝大臣向皇帝上的奏疏,按制都是一式兩份的,除了要批覆的一份之外,另外一份要向外廷公佈,給那些大臣們言官們討論。其意圖就是讓他們知道,並允許對這個事情有意見的人,也向皇帝發表看法。

這種制度如果認真執行,顯然對高官重臣,乃至皇帝是個強力的約束,使他們不能爲所欲爲、更無法強殲民意。但也顯然不討皇帝和重臣們的喜歡,事實上官兒越大,遭到的彈劾也就越多,內閣大臣幾乎個個體無完膚,皇帝更是渾身彈孔。當嘉靖做了皇帝,他哪能受得了這個,於是叫停了這個制度,命通政司需先將奏章交御覽,再由聖意決定是否公開。

現在這個制度被徐閣老重開,所以當天中午,吏部就收到了通政使司抄送的‘胡應嘉彈劾楊博疏’,疏中說楊博‘公報私仇、庇護鄉里’!是爲了包庇山西同鄉,且爲了泄私憤而罷黜言官的,要求朝廷嚴懲這種公器私用、黨同伐異的行爲,並取消這次京察的結果,留下被處分的官員!

得知這一情況時,楊博正在與兩位侍郎,四位郎中開會,討論如何填補京察後的空缺事宜。看到胡應嘉的彈劾奏章後,老楊博默然不語,似乎在埋怨自己,一輩子在打雁,想不到老了老了,反被雁啄了眼。竟犯下這種低級錯誤,結果授人以柄!

陸光祖的表情有些侷促,他其實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但出於某種目的,沒有提醒楊博。現在果然觸發了隱患,也不知楊博會不會怪罪自己。

好在楊博沒有想到這一層,他只是懊惱自己,怎會如此的大意呢?總想着這個有情分、那個有親緣,結果一次次的手軟,到最後一個也沒勾掉……人不是神,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只是這次楊博這錯誤,犯得有些不是時候。

看老尚書淵默,衆人心說看來這回是被卡住脖子,沒法言語了。吏部左侍郎吳嶽,是楊博多年的老友,託了老楊的福,剛從南京調回來。所以別人能看笑話,吳嶽不能,他得助楊博一臂之力!

“真是豈有此理!區區科道官,竟敢要求留任,因考察被罷黜的官員!這可有先例!莫不是綱紀都要亂掉了?”吳嶽於是憤慨道:“那些官員的劣行,各個都查有實據,現在非但不自省,反倒質疑起咱們吏部的工作來了!”這就叫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吳侍郎把胡應嘉對楊博的彈劾,說成是言官們對吏部的挑釁,姓質立刻不一樣了。

這下衆人只好紛紛發言,譴責這種無端的誹謗,最後經過一番商量,決定由吳嶽代表吏部出面,去內閣表示強烈抗議,爲本部和尚書大人討回公道。

於是當天下午,吳嶽便坐轎來到內閣,他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絕對的老資格。雖然年紀一大把,但依然保持着山東大漢的大嗓門,一見了徐階就大聲道:“徐閣老,這事兒你可得管一管啊!”震得徐階耳膜發癢,還得滿臉笑容道:“什麼事兒啊,把老哥氣成這樣……”吳嶽比他大兩歲。

“那個姓胡竟要推翻京察的結果,閣老知道了嗎?”吳嶽大聲道:“閣老啊,您不能因爲他姓胡,就允許他胡說八道啊!”

(未完待續)

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367章 抄家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308章 夢醒時分第874章 賓天(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下)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112節 府試(上)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第20節 大條了(中)第240章 國家罪人第262章 聘禮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107節 徐渭(中)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786章 爭執(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149章 皈依我佛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68章 局(上)第18節 濟仁堂(下)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54章 鍾金(下)第107節 徐渭(中)第413章 跪在地上唱征服第354章 四隻狼第882章 原點(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84節 過年(下)第124章 奪魁(下)第376章 爾虞我詐,誰是誰非?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387章 斷第612章 傷離別第810章 長歌當哭(中)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880章 逆天(中)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177章 倚天劍與屠龍刀第540章 說服第629章 向左向右第760章 較量(二)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861章 無題(上)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584章 大佬的葬禮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88 九章 君臣(中)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470章 神來之筆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8 九三章 夜宴(下)第919章 殺(下)第68 九章 反水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526章 潛龍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148章 猛將一個,熊兵一窩第235章 攤牌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921章 君(下)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862章 南中國海(中)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96節 縣試(下)第319章 陶天師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511章 夜談第508章 納援第919章 殺(中)第593章 大耳賊第917章 暴起(下)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363章 強大的壞人是強大的,軟弱的強人是軟弱的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297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
第8 九八章 日本(下)第367章 抄家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308章 夢醒時分第874章 賓天(上)第8 九五章 難料(下)第91節 最後一課(上)第112節 府試(上)第802章 又是桂榜飄香時(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中)第20節 大條了(中)第240章 國家罪人第262章 聘禮第830章 名師高徒(中)第867章 寡人有疾(上)第848章 索南嘉措(中)第107節 徐渭(中)第824章 不如歸去(中)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786章 爭執(上)第236章 有杏不須梅第149章 皈依我佛第361章 狼狽爲奸的父子倆第474章 他從哪冒出來的?第868章 局(上)第18節 濟仁堂(下)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54章 鍾金(下)第107節 徐渭(中)第413章 跪在地上唱征服第354章 四隻狼第882章 原點(下)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418章 孝子清官第84節 過年(下)第124章 奪魁(下)第376章 爾虞我詐,誰是誰非?第146章 很小心的俞將軍第387章 斷第612章 傷離別第810章 長歌當哭(中)第62節 傳說中的沈氏族學(中)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下)第880章 逆天(中)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843章 射天狼(中)第177章 倚天劍與屠龍刀第540章 說服第629章 向左向右第760章 較量(二)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上)第653章 一團和氣第861章 無題(上)第33節 潮生,我們支持你!(下)第584章 大佬的葬禮第436章 假戲真做,真戲假做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796章 尚書遇襲(上)第88 九章 君臣(中)第761章 求人不如求己(中)第470章 神來之筆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下)第738章 運籌帷幄(上)第8 九三章 夜宴(下)第919章 殺(下)第68 九章 反水第828章 在腳下(中)第804章 束氏狸狌(中)第526章 潛龍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148章 猛將一個,熊兵一窩第235章 攤牌第818章 金盃共汝飲(中)第921章 君(下)第772章 言官們(中)第862章 南中國海(中)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713章 遠慮近憂第96節 縣試(下)第319章 陶天師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上)第511章 夜談第508章 納援第919章 殺(中)第593章 大耳賊第917章 暴起(下)第621章 瓊林樓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901章 來自鬼魂的報復(上)第735章 歷史的車輪(下)第363章 強大的壞人是強大的,軟弱的強人是軟弱的第357章 舌戰金殿!第523章 大家都愛孔夫子第297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