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毫無痕跡

三位閣老圍着遼東的奏報,互相遞了個眼神。

這種軍國要事,必須要請示陛下才可以。其中要有官員任免,又有兵力調整,內閣也只有建議之權。

“請兵部尚書楊博,我們一同去見陛下吧。”嚴嵩看到奏報之後,便首先開口道。

原兵部尚書聶豹,因替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求情,惡了嘉靖已被免職在家閒住。現的兵部尚書楊博剛剛上任不到三個月。

對此,徐階與呂本兩人並無異議。三人連袂而行,來到西苑求見。

黃錦看到三位閣老同來,便知道出了不小的事情,否則根本就沒必要來三位閣老。

他不敢怠慢,急忙進去通傳,很快便請了三位閣老進去。

遞上遼東的奏報,嚴嵩等人站在一旁等候。

嘉靖看完奏報,眉頭微皺道:“三位閣老,你們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陛下可調善戰老臣,分兵駐守遼東北部。”嚴嵩拱手建議道:“老臣穩重而不貪功,守成有餘。遼東北部各族混居,其勢複雜難明。因此也不求開拓,守住便可。”

“嚴閣老還是老成謀國,此言持重啊。”嘉靖點點頭又道:“聽閣老的意思是守住即可,誰還有更好的意見。”

徐階這時也躬身道:“臣也覺得,嚴閣老說的對。遼東苦寒之地,又無所產出。長年征戰的話,於我大明消耗日增卻無收益。若非此地能與女真市馬,恐早棄之也。”

呂本跟着道:“此地雖只能市馬,但是對於我大明也是重要。若無處買馬,九邊戰力便弱,更無半點野戰之能,不可輕棄。”

嘉靖微一沉吟便道:“既然三位閣老都是這麼說,那就是隻要守住遼東即可。只是派誰去,才能支撐遼東局面,面對打來孫汗的侵略襲擾。若是不能面對此等複雜之局,恐非好事。其人喪身事小,遼東失守纔是大事。兵部尚書楊博可在,召其前來。”

事情到這裡,便是確定人選,兵部的意見很重要。

黃錦還沒出去傳召,便有小黃門傳話說,兵部尚書場博求見。

楊博進殿之後,便向嘉靖行禮,之後又向三位閣老拱手道:“閣老們已經先來一步,楊博晚到一步,還請見諒。”

嚴嵩輕輕擺手道:“楊尚書,剛纔我等與陛下都看了奏報,商議了一番。對於遼東之地,我們三個閣老認爲,棄之可惜,守之又難。今須選一稱職之人,往守遼東北部,與打來孫汗對峙。你意下如何。”

“三位閣老確是謀國之言,臣也是如此認爲。”楊博見三個閣老都這麼說了,自己也沒啥好標新立異的,便附和道。

“遼東是市馬重地,若無遼東,我大明的戰馬便要少了一半,也不得不守。”徐階接下來道:“楊尚書,你覺得,誰去守住遼東北部最合適?此人必須有勇有謀,獨當一面方可。”

嚴嵩這時道:“我覺得,東南的俞大猷或者可以。此人現爲蘇鬆副總兵,帶領狼兵與倭寇交戰,頗有斬獲。而且此人年輕不大小不小,剛剛四十出頭,行事也很穩重,正可鎮守遼北。”

“嚴閣老說的不錯,俞大頗有幹才,亦是良選。”楊尚先是贊同,而後話風一轉道:“只是東南剿倭也是要事,不宜中途換將。本來張尚書與李巡撫已經因罪押解入京,再將俞大猷北調,恐東南倉促之間局勢糜爛啊。”

呂本聽到兩人的對話,眼中一亮。他最看不慣的就是嚴嵩,凡是嚴嵩贊成的他都會反對。這張經與李天寵,聽說就是因爲得罪了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才被誣告而治罪。如此兩位封疆重臣,能保自然要保下來。

“陛下,臣倒有些計較,也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呂本沉聲道。

嚴嵩微微一笑,這就對了。呂本這老小子,向來對自己不含糊,定能如自己所想,去救張經與李天寵。若不是收了高拱的銀子,今天決不會讓這呂本如願。

嘉靖微微一擺手,“呂閣老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國事爲重,當着朕的面,自當暢所欲言。”

呂本點頭稱是道:“既然張經與李天寵二人獲罪,不如就將兩人降職發配遼北,讓他們兩個人帶罪立功。若是在京中治罪,於國無用,反不如讓爾等爲國捐出有用之軀。”

“陛下,此兩人皆是因爲畏戰貪財而獲罪,這樣的人怎麼能夠讓他們再去遼北?”嚴嵩急忙道:“他們去遼北,也不見得就能扭轉不利局面。”

嘉靖其實對於呂本的提議,已經有些意動,但是聽了嚴嵩的話,又變得猶豫了。

“話是這麼說,但這兩人也是久經戰陣的。”呂本爭辯道:“尤其那張經,曾於西南各族混居之地,屢次平叛。而遼東也是各族雜居之地,除氣候寒冷外,情形與西南相近。因此,派這兩人去遼北,也正得其人。”

徐階最是滑頭,目光在嚴嵩與呂本兩人身上掃了掃,才躬身道:“臣覺得兩位閣老,各有各的道理。但此事事關重大,還要請陛下拿定主意纔可。”

嘉靖對於徐階的回答也算滿意,他看向兵部尚書楊博道:“楊卿,你可有補充的?”

嚴嵩則乾脆連眼也閉上,圖個清淨。此次收了高拱一萬兩銀子,便也算言而有信,將這兩人保了下來。至於趙文華是自己的乾兒子,自己也沒對不起他,剛剛還阻止來着,只是沒能攔下來罷了。以嚴嵩的城府之深,混跡朝堂之久,輕輕鬆鬆,便將事情處理的毫無痕跡。

而呂本則顯得不夠火候,被嚴嵩利用了,卻還沾沾自喜。若是呂本知道,嚴嵩收了高拱的銀子而故意放水,心中怕是會有極大的挫敗感。

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504章 霍華德的判斷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141章 逃過這一劫第556章 責任重大第331章 進退兩難第214章 遇阻大黑河第521章 後悔了第368章 不出兵不行第7章 不敢多想第127章 寶船圖紙與海圖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350章 當場擊斃第427章 張元德備戰第103章 塞外風雲起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119章 不會虧待你們第453章 我要踩死他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22章 高人風範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292章 大遷徙第606章 鯨吞第212章 全軍上馬第422章 探索過的路線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204章 癡人說夢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414章 替東瀛人口做貢獻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57章 三件事情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480章 薩非王朝第321章 請大人孤身進城第406章 恭喜第283章 瓦解軍戶制度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426章 新長安第474章 請大汗一力承擔第116章 捅了馬蜂窩第270章 米格爾第406章 恭喜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430章 你值多少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80章 無冕之王第563章 景郡王第211章 是李總兵第607章 禮物第86章 初立營盤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357章 升龍城破第605章 盧布林城下第46章 銅鐵作坊第32章 一條退路第431章 新長安的孤軍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435章 不會漏網第548章 明軍的態度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10章 說的就是他們第221章 恩威並施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65章 上帝保佑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81章 不吝重賞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344章 暹羅再滅第66章 所謀者大第564章 以利誘之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55章 穿山銃第502章 以後再還第22章 高人風範第244章 婦女會影響力第129章 只有景王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22章 高人風範第531章 很有可能第327章 極機密之事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586章 低調的塔赫馬斯普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332章 京都落雪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348章 相峙下來
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61章 那是李神醫第504章 霍華德的判斷第571章 不要輕易挑釁第141章 逃過這一劫第556章 責任重大第331章 進退兩難第214章 遇阻大黑河第521章 後悔了第368章 不出兵不行第7章 不敢多想第127章 寶船圖紙與海圖第4章 成國公世子第350章 當場擊斃第427章 張元德備戰第103章 塞外風雲起第174章 不會讓我入宮吧第119章 不會虧待你們第453章 我要踩死他第541章 倫敦陷落第22章 高人風範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112章 此功賞誰第292章 大遷徙第606章 鯨吞第212章 全軍上馬第422章 探索過的路線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204章 癡人說夢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361章 當知因果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414章 替東瀛人口做貢獻第456章 艱難行軍第57章 三件事情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488章 亞穆納河邊第447章 結成盟約第480章 薩非王朝第321章 請大人孤身進城第406章 恭喜第283章 瓦解軍戶制度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533章 有所依仗第426章 新長安第474章 請大汗一力承擔第116章 捅了馬蜂窩第270章 米格爾第406章 恭喜第408章 不惜玉石俱焚第430章 你值多少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80章 無冕之王第563章 景郡王第211章 是李總兵第607章 禮物第86章 初立營盤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357章 升龍城破第605章 盧布林城下第46章 銅鐵作坊第32章 一條退路第431章 新長安的孤軍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435章 不會漏網第548章 明軍的態度第353章 卿可自御之第10章 說的就是他們第221章 恩威並施第155章 一頭冷汗第410章 該換個主人了第365章 上帝保佑第178章 陛下是缺錢了第81章 不吝重賞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344章 暹羅再滅第66章 所謀者大第564章 以利誘之第263章 本末倒置第48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437章 明軍就是弱雞第55章 穿山銃第502章 以後再還第22章 高人風範第244章 婦女會影響力第129章 只有景王第364章 騎兵出擊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22章 高人風範第531章 很有可能第327章 極機密之事第559章 希望和平相處第586章 低調的塔赫馬斯普第536章 擒賊先擒王第332章 京都落雪第307章 大明的憧憬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348章 相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