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9章可以休矣

若是一般的小年輕,在斐潛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之後,自然就是五體投地,佩服的不能自己,但是在場的兩個都是老狐狸,先不說是不是身經百戰級別的,但是至少是在清論場上長期戰鬥的,抗擊打的和抗誘惑的能力十分的強,即便是心中已經多少有些認同了,可依舊是有三分的疑惑。

直覺告訴他們,斐潛此舉麼,呃,斐潛的舉動麼,向來都不是那麼的簡單。

司馬徽還好一些,無可無不可的點了點頭,並不打算出言反對,顯然是不想要成爲質疑的主力軍,畢竟是他侄子提出來的理論,自家這個叔父縱然心中有些問題,也不會上場去扯其後腿。

然而鄭玄麼,他和司馬徽的立場不一樣。

『世間雜論,或有不妥……』鄭玄還是想要努力一把,『然五經緯,論語讖當不再此列。便如言仲尼設教講學,垂法後世,雖無爵祿,然功於後世,亦錯之乎?亦有伏羲六佐,黃帝七輔,皆爲善也,豈可一概而論之?』

鄭玄原本來找斐潛,並不是純粹的因爲五德學說的理論,也不是要跟斐潛鬧彆扭,都這一把年紀的人了,還有什麼好彆扭的,更不用說鄭玄早些年的時候也沒少經歷過那些所謂的學術問題了。

因此可以說,鄭玄前來,主要是爲了自己的學術上的傳承問題。

作爲當下大漢幾乎第一的經書集大成者,鄭玄自然也是看過,甚至學習過不少的經文,其中涉及讖緯的數量肯定不少。

畢竟劉秀是依靠着讖緯五德起家,縱然劉秀自己也知道這玩意不好,但是已經成爲了事實,因此即便是劉秀後期再怎樣的補救,依舊是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一直影響到了現在。

鄭玄爲什麼出名?

是因爲鄭玄註解了大量的經書。

因爲上古的語言和文字,和大漢當下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沒有一個比較統一且合理的解釋,就會讓許多讀書人云裡霧裡不明所以,因此鄭玄在彙集了大量的經書文集之後,進行了對於經書的註解,使得很多人可以比較容易的去理解經書上的內容,這纔是鄭玄被許多人尊敬且推崇的原因。

而在這個註解的過程中,鄭玄難免的會引用一些關於『五德』,或是『讖緯』的句子或是內容,而現在若是被斐潛和司馬懿否認了五德的合理性,那麼鄭玄之前那些註解的內容同樣也就等同於被否認了。

於是乎在斐潛一番慷慨激昂之後,司馬徽基本上不怎麼反對了,但是鄭玄依舊是死撐着。因爲這個變動,對於幾乎將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在了經文方面上的鄭玄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鄭玄即便是心中認同,他也沒有時間去修改之前的東西了……

論語幾乎是所有讀書人都繞不過去的重頭戲,因此對於論語的解釋和註釋也是最多,在其中偏向於讖緯的自然是《五經緯》和《論語讖》。

『更何況如今皆習經說,一時而廢之,恐天下之亂也。』鄭玄說道,『雖說有五德於其中,然亦有古史、天文、樂律、農醫等事,尤其易數之重,所用之廣,絕非五德是也,若是一味叱責,以爲謬論,恐百害而一利是也,還望主公三思!』

『嗯……某倒是忘了,鄭公也是精通易經……』斐潛拱了拱手說道,『那麼鄭公爲何取費而舍施、孟、樑邱?』

鄭玄微微一愣,然後說道:『費易之學,長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又得質樸,故取之也……』

斐潛點了點頭,『故今之五德,讖緯,可有「質樸」二字?』

『這個……』鄭玄叭咂了一下嘴,『故需以正應之,除其繁雜是也!驃騎之前所舉甚好,求真求正,去蕪求精,然則此時之舉,難免過之……』

『鄭公此言差亦!』斐潛斬釘截鐵的說道,『也罷,某絕之讖緯,乃爲一事……』

鄭玄和司馬徽對視了一眼,然後說道:『敢問何事?』

『易與數,需分之!』斐潛沉聲說道。

『易、數?』

『需分之?』

斐潛點了點頭,『此事關係甚大,恐他人無可爲之!唯有二位,可挑此重任……』

『主公稍等,稍等……』鄭玄伸手錶示自己還沒有答應什麼了,怎麼就重任壓上了肩頭,『此事老夫不得其解,還望主公指教……不通數,何明易?此二者又如何可分?』

司馬徽也微微點了點頭說道:『易有陰陽,故知有無,五行而分,故明十百,八卦得算,方有數衍,易爲理,數爲用,豈可分之?』

從周朝到春秋戰國,然後再到了漢代,基本上來說,數學這個東西麼,兩極分化得非常嚴重。高大上的陽春白雪,然後實踐性的下里巴人。

基本上來書士族子弟若是專研數學,都是這方面的強人,而一般人大概就是隻會用,而像是九章算術什麼的,便是這些研究高大上的傢伙爲了告訴一般的鄉巴佬要怎麼用……

至於原理什麼的,這些人不屑於解釋。

就像是勾股定理,西周之初就有提及,那麼證明在西周之前就已經有人去研究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了,但是具體論證的過程和定理卻沒有記載……

好吧,勾股太粗淺了,那麼『幻方』呢?

華夏最早記載幻方法的是春秋時代的《論語》和《書經》,而在國外,幻方的出現要到公元2世紀……

還有負數,盈不足術,楊輝三角……

好歹像是那個誰誰誰,在旁邊註明一下說這個定理很簡單,就不特別論證了也好啊!

華夏的數學,是支零破碎的,根本不像是文學這樣,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可以追尋,就更是談不上什麼系統化和理論化了。

而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是基礎當中的最下面的,最大的那一塊石頭。

斐潛緩緩的說道,『當年某居於雒陽之時,先師蔡中郎於府中,便是考究某一題城方几何……』

『某雖得劉師傳以天文曆法之學,奈何……』斐潛搖了搖頭說道,『一來智愚鈍,二來行慵懶,故僅知其皮毛,不得其精要,每思之,常惶恐,汗流浹背,失師之厚望是也……』

斐潛仰頭,四十五度望天,露出了一些緬懷之色,然後微微嘆了一口氣。

鄭玄和司馬徽也是默然。

鄭玄司馬徽二人自然不清楚數學對於華夏未來有什麼重要性,但是斐潛搬出了其師傅爲名,理由似乎也很充分,畢竟對於斐潛來說,完成師傅的託付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旁人沒什麼好指責的。

將數學,也就是算經獨立出來,使得其與經文可以同臺而立,這是斐潛解除五德與皇權的捆綁之後的目標,是爲了使得在讖緯被廢棄的時候,能夠拉華夏的數學一把,趁着華夏數學還是幼小蘿莉的時候,可以抱抱親親舉高高……

在當下大漢的知識體系中,古代的科學技術如天文曆法、算學、地學和物候學、農學等等都被歸入算科的名下,然後同時還有類似於易經,河洛,讖緯,煉丹等等的混雜。可以說數學在當下基本上是科學技術、神學迷信、宗教於一體,故《史記》既有《天官書》、《曆書》,也有《龜策列傳》、《日者列傳》。

但是好景不長。

因爲對於讖緯的這些東西,皇權總歸是覺得不安,然後在一代又一代的皇帝授意的知識分子打壓之下,『五德』相對來說還好一些,而類似於反叛革命搞事情的『讖緯』就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鞭笞。

當然,因爲『讖緯』本身也不靠譜就是了,朝三暮四翻來覆去,還表示什麼孩子都真麼大了,還計較誰的種做什麼……

所以皇權能忍麼?

因爲讖緯跟易經關係太過密切,而易經這些又是華夏數學體系的開端,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還有像是河圖和矩陣的關係等等,那麼在貶低了讖緯之後,和讖緯在一起許久的數學小蘿莉,雖然說並沒有犯什麼大錯,但是也被認爲是妖豔賤貨,一併予以排斥了……

隨着數學小蘿莉,被切分開來之後,一部分歸到了天文曆法士族子弟去,一部分歸到了農學建築學等工匠身上去,然後還有一部分存留在煉丹礦物學的術士身上,從此數學就再也沒有合攏於一處,重新成長的機會……

於是乎就看見華夏曆史上天天謳歌什麼漢賦唐詩宋詞元曲,若不是專門去翻度娘裙子,又有幾個能能夠記得被甩到了牀板低下,陰溝之中的數學蘿莉?

或許,華夏數學的傳承,可以從現在開始?

『華夏之風,其變之大者,一爲洪荒變爲唐虞,二則周王變味七國,三者則爲漢也……』斐潛緩緩的說道,『而今於變中,尚未睹得其極是也……家國之治,民間之俗,智者之所行,學者之所守,得先輩之所遺,傳後世之所美……吾等責無旁貸!若是不明其害,倒也罷了,若是明知其弊,卻因種種,避而不談,傳謬於後,豈非荼毒於子孫乎?』

『二位乃大漢碩儒……』斐潛朝着司馬徽和鄭玄微微點頭,『當知湯武之起,所以救弊拯民,蓋有不得已者,而曰五行之運有休王,一以彼衰,一以此勝,此爲術家之事也。而謂帝王之興必乘五運者,繆妄之說,毋庸置疑。自孔子歿,周益衰亂,之道不明,人人異學,肆奇放蕩之說是也。傳至當下,吾等學者,不能卓然奮力而誅絕之,反從而附益其說,以相結固,何其憾也!』

『唯天下之正,去謬誤之論,立學術之本,祛荒誕之疑,而使人不得遂其私!』斐潛說道,『今遣司馬仲達立論於青龍寺,不求其他,乃求心之無所私,疑得所決,異論所滅而正得明也,繼承聖賢之志,傳華夏之學!』

『如此種種,非意志卓越之輩所不能爲也!幸有二位……』斐潛看着鄭玄和司馬徽笑道,『不知二位,可願擔此重責乎?』

鄭玄和司馬徽對視一眼,神情之中多少有些微妙起來……

良久,鄭玄終是嘆息了一聲……

……(¬_¬)*(`ェ´)……

日起日落,月升月墜。

青龍寺高臺之上,司馬懿寬袍大袖,博冠綸巾,侃侃而言。

『……夫天下之所正,乃合天下之所一是也!堯、舜、夏、商、周、秦、漢,莫不如是,莫不有正!前秦雖不得久,然亦合天下之於一!故一天下者,始有正也!夫一天下而居正,且可統萬民於安康,則可稱「正統」是也!』

『……春秋戰國之時,天下失序,社稷大亂,其上無君,僣竊並興,正統無屬。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乎天下,有功者強,有德者王,威澤皆被於生民,號令加乎當世,如此豈有五德之理乎?』

『然有愚儒,不明是非,依託傳聞,其說多非,其惡秦而黜之以爲閏者乎?是人之私論,溺於非聖曲學之說者也。動輒言必稱經,舉必有書,然則只知皮毛,未得其真是也!昔者堯傳於舜,舜傳於禹。夏之衰也,湯代之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王。其興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乘其弊而代是也!若秦之無可代,必有齊楚而替之!』

『僅以春秋爲論,推秦之興,其功德固有優劣,而其跡豈有異乎?若五德可論,又當如何自說?秦之《紀》曰,「其先大業,出於顓頊之苗裔。」至孫伯翳,佐禹治水有功,唐、虞之間賜姓嬴氏。及非子爲周養馬有功,秦仲始爲命大夫是也……又當是時,周衰固已久矣,亂始於穆王,而繼以厲、幽之禍,平王東遷,遂同列國。而齊、晉大侯,魯、衛同姓,擅相攻伐,共起而弱周是也!然秦偏於西,尤養馬以平犬夷是也!』

『故以養馬而生水德乎?秦之所以可平六國,非五德之功,乃盡滅諸戎,拓國千里。其後關東諸侯強僣者日益多,周之國地日益蹙,至無復天子之制,特其號在爾。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周之君臣稽首自歸於秦。至其後世,遂滅諸侯而一天下。此其本末之跡也!與五德何干?!』

司馬懿言畢,臺下衆人,便是轟然而亂!

有些人捶胸頓足,有些人咬牙切齒,還有些人鬚髮皆張,指着臺上的司馬懿大聲而叱責,卻因爲旁邊的聲音太過於混亂,以至於說了一些什麼他自己根本聽不清楚,旁人更是聽不清楚……

當然也有一些人靜靜的皺眉沉思着。而這些思考者因爲沒有出聲,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便是全數都是反對的聲音,一時間紛紛亂亂,嘈嘈雜雜。

司馬懿穩穩的站在臺上,眉眼掃過這些紛亂的人羣,眼底多少帶出了一些不屑的神色,然後笑呵呵的指了指臺下一個跳得最兇的人。

衆人稍微安靜了一些,然後那個人便是激動的大聲嘶吼着,然後因爲說得太快了,不知道是舌頭忙不過來,還是嘴裡的口水太多,呼哧呼哧的夾雜不清,嘰嘰咕咕的難以分辨……

司馬懿微微歪着頭聽了片刻,然後笑了笑打斷了其滔滔不絕卻又讓人無法聽清的言論,朗聲說道:『抱歉……在下聽不太清楚……某問一句,汝是否覺得五德有序,輪迴有理?恆古至今皆遵循秩序?』

『……正是!』臺下那人吞了口唾沫,大聲迴應,也算是終於聽清楚一回。

司馬懿說道,『那麼請問,三皇五帝是何五德?』

『三……』那人目瞪口呆。

『天皇是何德?地皇又是何德?泰皇又屬於何德?』司馬懿步步緊逼,『五帝呢?五帝又是作何說法?』

『天地初生,有天皇氏,乃木德之王,得享一萬八千歲!』見之前那個人回答不出,便是有人在一旁大吼道,『地皇乃火德!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爲萬八千歲!人皇爲土德,分天下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歲!此乃五德之傳,汝又有何言?!』

司馬懿微微歪頭,『稍等……某記得,九州麼……乃大禹治水,方有「九州」,怎麼,人皇之時便有了……若九州是人皇之功,大禹又何以居之?若汝言所真,豈非大禹假冒其功,欺祖負宗乎?!』

『呃……這個……』

『九州之詞,乃比之也!非人皇所創!』又是一人幫腔,『且論五德,休言其他!天地人皇,皆有德傳,足證五德有序,恆古流傳!』

『對對,五德有序,恆古流傳!』

『沒錯!就是如此!』

『對對!有巢氏,乃木德,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方有巢氏之民是也!』

『木生火,故而有燧人氏!』

『火生土,伏羲而出焉!』

衆人一人一句,便是越說越是興奮。

『呃……神農氏……神農……嗯……』

『嗯……』

忽然之間,衆人便是卡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應該說一些什麼好。

場面漸漸的安靜了下來。

司馬懿慢悠悠的在臺上朗聲說道,『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當世之時,以土德之?或火德之?其傳序又何而來?』

神農,姜姓以火德王。

軒轅,姬姓以土德王。

之前伏羲是土,所以不管是土生金,還是木克土,都不能完美的解釋這個問題,若是硬要說少典得到了伏羲的傳承,補上其中的空缺,但是少典又是什麼德?可以同時生出火德和土德的兩個傳承?並且炎黃同時存在,又是說明了五德可以並存,並不是所謂的一個傳承一個……

場面一時有些詭異起來。

司馬懿冷笑一聲,揮了揮袖子,朗聲而道:『故……自今日起,五德之說,可以休矣!』

第3051章二郎,六娘第2367章突然的垮塌第九零七章 亂長安(二)第七八九章 拓跋的小尷尬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二六五章 離去第1427章 戰場見真章第1798章 同衣,同袍第1619章 聽者和說者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2741章 白馬黑第2848章務塗第3329章 貼一貼第1673章 荀彧的獻策第1972章太陽分身,赤谷隕落第1690章 市坊第3419章 結果導向第3101章 劌而戰第1654章 新圖略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四十八章 方天畫戟(爲a708020書友加更)第1508章 兩個鬆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1213章 誰也無法避免第3360章 小改進的大效果第2076章軍中試探,額外變故第1767章 欺瞞第2559章兵強馬壯小策略第六一九章 對攻!鮮卑的選擇!第2414章一鴨三吃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第1113章 轉折第1400章 山雨急(加更)第2903章言行相顧,慎終猶始第3281章 求心靜第3399章 年第2014章減竈之策,追尋蹤跡第1780章 困獸,困鬥(加更)第1873章 人心肚皮,忠義休論第三六四章 飢渴的那啥第1759章 本源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一一七章 第二種選擇第1287章 喜慶的酒第1591章 一柄中興劍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第1331章 來戰第1393章 身份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1823章 計劃永遠都只是一個計劃第一八三章 承製第1137章 主動權第二六三章 準備第1385章 夜闌第2909章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第1889章 制詔拜將,分陝而治第2873章疑慮,看不見未來第1631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四零九章 願立軍令第1036章 戰場上抉擇第一八一章 亂套的聯盟會議第2005章漁陽城外,夏侯困張第五四二章 木屋五人衆第1219章 憧憬人人都會有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2234章解決事,解決人第2440章合適的策略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2552章但願終生都得飽第八零九章 騎兵之間的爭鬥戰第1301章 夜幕之下第九六四章 在絕望裡的美陽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3226章 一個名刺引發的事故第1986章斐潛破綻,漁陽躊躇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2443章背叛的大戲第2071章糧草先行,不情之請第2205章等着過年第2328章奇襲子午谷的變化第二零九章 是走還是留第1713章 和人鬥第一五二章 吃飯吃飯第七一六章 瘋狂的追擊第3355章 改變的陣法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1185章 這裡就交給你了第3104章 觀光團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一九四章 劫殺之棋第一零四章 劉表訪龐公第三八九章 儀式第3125章 陽錯陰差第1628章 填空第2998章矛盾需要針對第1326章 煎熬
第3051章二郎,六娘第2367章突然的垮塌第九零七章 亂長安(二)第七八九章 拓跋的小尷尬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2373章慾望之下第二六五章 離去第1427章 戰場見真章第1798章 同衣,同袍第1619章 聽者和說者第2751章 想要不要重要決斷第2741章 白馬黑第2848章務塗第3329章 貼一貼第1673章 荀彧的獻策第1972章太陽分身,赤谷隕落第1690章 市坊第3419章 結果導向第3101章 劌而戰第1654章 新圖略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四十八章 方天畫戟(爲a708020書友加更)第1508章 兩個鬆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1213章 誰也無法避免第3360章 小改進的大效果第2076章軍中試探,額外變故第1767章 欺瞞第2559章兵強馬壯小策略第六一九章 對攻!鮮卑的選擇!第2414章一鴨三吃第九五二章 想少的和想多的第1113章 轉折第1400章 山雨急(加更)第2903章言行相顧,慎終猶始第3281章 求心靜第3399章 年第2014章減竈之策,追尋蹤跡第1780章 困獸,困鬥(加更)第1873章 人心肚皮,忠義休論第三六四章 飢渴的那啥第1759章 本源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一一七章 第二種選擇第1287章 喜慶的酒第1591章 一柄中興劍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第1331章 來戰第1393章 身份第1535章 你中計了第九五八章 戰場上的變化第1823章 計劃永遠都只是一個計劃第一八三章 承製第1137章 主動權第二六三章 準備第1385章 夜闌第2909章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第1889章 制詔拜將,分陝而治第2873章疑慮,看不見未來第1631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四零九章 願立軍令第1036章 戰場上抉擇第一八一章 亂套的聯盟會議第2005章漁陽城外,夏侯困張第五四二章 木屋五人衆第1219章 憧憬人人都會有第三十章 似是故人來第2234章解決事,解決人第2440章合適的策略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2552章但願終生都得飽第八零九章 騎兵之間的爭鬥戰第1301章 夜幕之下第九六四章 在絕望裡的美陽第八八二章 不速之客(七)第3226章 一個名刺引發的事故第1986章斐潛破綻,漁陽躊躇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2443章背叛的大戲第2071章糧草先行,不情之請第2205章等着過年第2328章奇襲子午谷的變化第二零九章 是走還是留第1713章 和人鬥第一五二章 吃飯吃飯第七一六章 瘋狂的追擊第3355章 改變的陣法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1185章 這裡就交給你了第3104章 觀光團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一九四章 劫殺之棋第一零四章 劉表訪龐公第三八九章 儀式第3125章 陽錯陰差第1628章 填空第2998章矛盾需要針對第1326章 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