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1章是個人物

青龍寺當中的辯論,依舊在持續。

有時候辯論確實是爲了辯清楚道理,但是有時候並不是。就像是有俗語說『有理不在聲高』,但很多時候卻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矛盾麼,其實也不矛盾。

就像是盧毓,當下似乎是爲了辯論,也不全是爲了辯論。

盧植爲人正直,但是也不是無限的正直。

盧毓也是如此。

盧植碰到看不慣的,就要說出來,即便是因此而得罪了皇帝和宦官,也毫無畏懼,但是也會覺得勢頭不對,憤而歸鄉。

盧毓呢,也差不多……

但是這父子倆都有一個毛病,就是隻認爲『清流』纔是硬道理。

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清流就根本不是什麼的『硬道理』。就像是很多人喜歡高高在上的點評一些什麼,卻不知道大多數的時候,是半桶水才越發晃盪得厲害。這些漢代的清論之人,自己給自己一個什麼封號,便是以爲自己就是這樣的人物了,便愈發指點江山,嘴上激昂。

清流在初期,確實是心憂社稷,爲得也是匡扶大漢,可是任何可以產生利益的組織,必然避免不了那些因爲利益而來的投機者,不能提高警惕, 自然就最終淪爲了爭權奪利的工具。

時代在發展, 社會在前進。全天下處在了鉅變的混亂當中,不僅是關中三輔,其他地方也是一樣在變化着。

徐州兗州豫州一帶,是山東士族區域當中, 比較靠近關中的區域。冀州隔着太行山, 雖然直線距離較近,但是交通什麼的, 反而更不方便。

這些距離關中三輔區域較近的地方, 也自然受到了斐潛的影響更大。原本相對簡單和穩定的生產關係被打亂,甚至被破壞, 都會先出現在這一些區域當中。荊州流民算是近階段時間當中最大的一批流民潮,之後這樣大規模的難民潮就沒有了, 但是小規模的, 三三兩兩的民夫逃亡事件, 依舊在這一些區域之內發生。

當這些區域裡面的民衆承受着高利貸、勞役地租、工商業剪刀差的三重盤剝之下,逐漸的被耗幹了骨血, 難以維持, 或是選擇鋌而走險, 或是選擇逃亡。

再加上斐潛在之前佈置下來的有意或是無意的宣傳,五方上帝新道教的滲透和宣揚, 關中三輔的富庶和安定,就成爲了這些民衆奔向希望的方向, 通過各種途徑,逃離故土,前往關中。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邊區域的日子越來越難, 這些山東士族子弟也越來越恨, 他們不清楚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或者說也不願意去搞清楚, 只是想着復古,讓時代永遠都不要變化,祖宗之法可法萬世,然後他們自然就可以萬世都當人上之人, 逍遙自在。

盧毓問題提出來了, 在正論廳當中的王昶並沒有立刻反駁。

王昶在思索。他在考慮盧毓是真不懂,還是假不知。假不知比真不懂還更讓人厭惡和頭疼,若是真不懂,那麼多少還可以說一下, 但是如果是假不知,那麼說得再多,就像是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是白費口舌。

清流的這些人,不得不說他們在某些方面上是進步的,是代表了一部分的社會良心,但是這些傢伙,其中大多數往往似乎永遠都不懂得怎麼去落到實處,只是在泛泛空談。

空談很容易,挑錯也很簡單,但是要做事情卻很難。任何政策,任何制度之下,都有受益者和受損者,就像是『殺人者償命』這個人類社會最爲基礎的貧民平等權柄,依舊會人不願意給,教唆一些空談者去表示什麼殺人者也有人權,殺人者未必都要死。

所以在山東士族諸地,誇大宣傳驃騎將軍斐潛的可怕,制度的兇殘,放大關中三輔出現的一些問題,來恐嚇自家屬地的民衆,看看,驃騎這一套是多麼的可怕啊,還是我們這裡更好吧?老老實實在這裡待着!

農耕社會當中,農夫的忍耐度是很高的,畢竟有割捨不掉的田畝,有三兩間的草屋瓦房,有老婆孩子老父母等等,因此再苦再累也會咬着牙撐着,畢竟皇帝一茬一茬的,就像是莊禾一樣,今年是災年,萬一明年遇到了豐年呢?萬一下一個皇帝是個明君呢?萬一地方郡縣上來了一個青天呢?

即便是這些農夫知道,這只是萬一,但畢竟還是一個期盼。

而沒有資產,沒有自由,只有勞動力的佃戶和奴隸,就有些不一樣了。對於這些沒有任何積蓄,沒有任何牽掛的人來說,忍不住的時候,就比一般的農夫要更容易出現波動,出現各種小規模的逃亡也就不足爲奇了。

盧毓之言,算是一種屁股決定腦袋。他會這麼想,其實也不算是多麼錯。

士農工商就不贅述了,單說這賢者與民同耕,不分貴賤,同工同力,嗯……

還有後面讓驃騎將軍斐潛讓利,哈……

聽起來確實是很美。

其實就是清談者所空想出來的一種『天下大同』。

或者叫做烏托邦什麼的都行。

要說身體力行,盧毓還真的會下地耕田!

這或許是盧植的教導和傳授有關,所以盧毓認爲他可以做得到『賢者與民同耕』、『同工同力』,所以旁人沒有理由做不到……

想明白了這些,對於盧毓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理解了。

但對於盧毓的問題,王昶有些不想要正面去回答。一方面是驃騎將軍的這些政策和手段,王昶自己都沒有完全琢磨透徹,要是說錯了,反而更不好,另外一方面麼,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牽扯的東西太多。

可又不得不回答。

於是王昶看着盧毓,緩緩的說道:『賢弟數日前嘗於關中村寨觀之,以賢弟之見,關中村寨之民,可與兗豫之民同乎?』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辯論的時候,非常忌諱雞同鴨講,或者說雙方爭論的時候隨便改變原有的立場,就像是遇到富豪說要談感情,絕對不是衝着錢來的,然後碰到普通人則是說要感情沒有用,要有錢財纔能有安全感。

關中的村寨的結構體系,和山東士族那邊的村寨不一樣的,即便是不說在政治方面的差異,在生產力方面上也是有顯著差異的。雖然說兗州豫州等地也有農學士和工學士,但是那些農學士工學士多半都是在士族子弟的控制之下,根本難以真正的像是關中三輔還有其他斐潛控制的區域那樣,可以真正走到田間地頭去。

還有農業上的技術,關中作爲農學士和工學士的核心地域,對於這些方面的持續研究和改進,也是山東士族區域的村寨無法相比較的。

王昶心中知曉這些,當下如此說,不過是想要試探一下盧毓對於這些情況的瞭解程度,如果說盧毓提出兩邊的情況不同,不能簡單的視爲相同的村寨,那麼王昶就需要改變另外的策略了……

但是很遺憾,盧毓微微思索了片刻,竟然是表示同意。『天下之境,皆爲漢土。天下之村寨,皆爲漢民,雖有富庶之差,然似之是也。』

王昶動了動眉毛,似乎是想要笑,卻強壓住的樣子,咳嗽了一聲之後,便是說道:『關中三輔,豫冀青徐,皆神州也,此大漢之州郡所分,關中之地,亦爲同也……既同之,奈何地之所出,所獲有差?非田產之高低,乃莊禾糧價之別也。』

『同耕一畝地,同獲一歲收,何關中之處,民夫得其豐,然山東之地,百姓得其困?若依賢弟之言,「限商,同耕,分利」可得天下大同……那麼爲何山東之地,百姓困苦,流離失所?』

王昶瞄着盧毓,『莫非……山東之地,亦不可爲「限商,同耕,分利」乎?』

層層鋪墊,基本上就算是挖好坑了。

盧毓在家鄉,也確實按照他所說的『限商、同耕、分利』,在屬於盧氏的土地上推行這一套的制度,然後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沒有紛爭,沒有爭奪,所有的人都獲得了勞動的成果,獲得了平和。

可是,盧毓現在對於天下,對於普通百姓的認知,對於整個社會困苦的根源,可以說還是處在一種感性的認識當中。

盧毓年少的時候,其父盧植就身故了,在他從十幾歲成長到現在,沒有人給與他引導,沒有人給他指引,他去過豫州,去過冀州,他看到了朝堂的腐朽,看到了地方諸侯的殘暴,看到了商人對於小農經濟的破壞,看到了普通農夫在天災人禍之下的逃亡。

他認爲這是人的貪慾所致,所以要『限商、同耕、分利』,這樣的話大家都便是處於同樣的位置上,所有人都可以拿到他勞動的所得,也就沒有了不滿,沒有了戰爭,這個天下又可以恢復到和平當中。

就像是他在家鄉所做的那樣。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他是士族……

而且因爲他爹的關係,他在家鄉做的試驗,又是在盧氏自家的田畝上,所以並沒有任何人去妨礙他,甚至跟他交易的其他士族,都是成本價,或是極低的交易利潤在進行的。看在盧毓他死去的父親面子上,這些士族甚至願意貼本交易,只要換到一個盧氏的讚揚,比如誠信君子什麼之類的評語,便是賺了。

但是盧氏之地的和平,安定,並不能代表其他地區。

王昶沒有說關中三輔這邊究竟能不能按照盧毓的標準去做,而是問盧毓爲什麼山東士族之下的百姓會比關中更苦,是沒有按照盧毓的標準做而困苦,還是按照盧毓的標準做了而顯得艱難?

如果盧毓跳下王昶挖的坑,回答說有按照所謂盧毓的標準去做,那麼出現比關中差的局面又是什麼問題?如果說沒有依照標準,那麼既然盧毓認爲這個標準這麼好,爲什麼山東士族的人不願意按照這樣的標準去做?

如果盧毓轉移方向,避開坑,也沒有關係,反正不管是盧毓怎麼回答,基本上都在王昶的手心裡面打轉就是了。

盧毓沉默了片刻,或許是意識到坑比較深,掉進去會爬不出來,沉思了片刻,有些無奈的說道:『關中村寨,所用之具,皆所利也,所用之法,皆助農也……』

果然。

王昶微微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所具之利,利從何來?所農之助,助從何出?僅一地之民,可備具乎?鹽鐵、布匹、曲轅、耬車等農家之具,若無商,何所得?』

『與民同耕,可獲莊禾,然關中之民,豐于山東,非兩地之農,勞作有別,乃非求其同,而是存其異也……』

『非求同?』盧毓有些難以理解。

王昶點了點頭說道:『賢弟六藝,可通射乎?』

『嗯?』雖然有些不明白王昶爲什麼突然問這個,但是盧毓依舊點了點頭,說道,『略通一二。』

『若今有戰,賢弟與精銳弓手同有百矢,以退敵軍,兩下相比,敢問孰更勝一籌?』王昶追問道。

若是說十根二十根箭矢,盧毓還有可能會覺得不分上下,但是百矢麼……

盧毓咳嗽了一聲,說道:『自是精銳弓手勝之。』

王昶點了點頭,又說道,『若今有百卷書,欲臨之,依舊是賢弟於精銳弓手,各持筆墨,孰可勝之?』

『這個……』盧毓似乎有些明白了,『應是小弟略勝一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王昶笑着說道,『故賢弟同耕于田畝,便如美玉傍石也,嗯……故「同耕」之論,可棄亦……』

盧毓愣了一下,似乎想要說一些什麼,但是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什麼來。

小農經濟,或者說莊園經濟,是註定要被淘汰的。

即便是雙胞胎或是多胞胎,也有一些區別,更何況是普通的民衆?有的人擅長這個,有的擅長那個,根本不可能一樣。而山東士族一直鼓吹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無非就是爲了加強統治罷了,對於這種明顯的社會分工需求視若無睹。

社會分工會使得生產力增加,越是細化的分工,會讓生產效率提升的更大,這就是後世生產流水線的最根本的原理。

勞心勞力,是有階層屬性的。

同樣,社會分工,也是有階層屬性的。

如果認可各有不同,不可『同耕』,那麼也就不可能『限商』,商人就是互通有無的橋樑,都限制了,那麼差異的問題又怎麼解決?

盧毓沉默了很久,然後說道:『如今關中取利於天下,餘地困之……更有當下商之利重於農倍之,長此以往,必棄農者衆也,此便爲「分利」不當是也,不知兄長可有解之?』

王昶搖頭笑道,『賢弟所言此等「分利」之弊,非驃騎之弊,乃山東之錯也!驃騎得利,便開山闢嶺,渡水搭橋,收容流民,復墾荒田,方有當下三輔之豐,莊禾之美,百姓之樂也!』

『驃騎得利,便有兵甲森森,鐵騎滾滾,兵鋒所指,四海靖平,白波黑山,匈奴鮮卑,西羌西域,北域北漠,但有大漢之旗,便是大漢之地,大漢之威也!』

『驃騎得利,設農工之學,修百醫之館,年年歲歲,寒門子弟可求於學,鰥寡孤獨各得其安,戰亡之卒以得善後……便如青龍寺之地,若無驃騎所建,又何得你我論於此乎?』

『故,驃騎得利,乃利於天下也,然山東之輩得利,可如驃騎者乎?』

盧毓沉默下來,無言以對。

王昶看着盧毓,也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賢弟思政弊,言其策,雖有瑕,亦可貴也……今關中三輔,便如朝陽初生,各行各業,郡縣之中,亟需賢才……若是賢弟有意,不妨留於關中,當有所得也……』

王昶之所以願意陪盧毓辯論一場,除了說看在范陽盧氏,還有之前的交情上,也是爲了先期造勢。

和盧毓公開的辯論一場,也是給旁人看的……

畢竟當下像是盧毓這樣,聽聞了青龍寺即將再次大論,又有重新修訂經文註解的議程之後,便是奔赴長安的,也是很多。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些人自然也會像是盧毓一樣,對於關中三輔,對於驃騎將軍有一些誤解。

這些誤解,與其在私底下發酵,還不如拿出來在陽光下曬一曬。

殺菌消毒麼。

盧毓拱手,沒有繼續死纏爛打,對於王昶的言論表示認可,並且也表示會在長安繼續駐留……

反正這樣的辯論,贏了固然不錯,輸了其實也無所謂,畢竟盧毓當下年輕。年輕人思想不成熟,認知有不足不是很正常麼?

已經在舞臺上亮了相。

王昶微微笑着,和盧毓一同把臂而起,然後向外而行,忽然看見了在人羣之後的禰衡,便是微微頷首示意。

禰衡拱手回禮。

『噫?是禰正平!』

『正平兄,何不上去參辯之?!』

『正平!上!』

『上!快上!』

禰衡轉頭過去,看了一眼剛纔就像是使喚一條狗一樣叫他『上』的那幾個人,沉默了一會兒,回過頭向王昶和盧毓拱了拱手,便是分開人羣,一言不發的走了。

『欸……』

『怎麼就這麼走了?』

『正平豈可如此怯戰?!』

『正平!正……切,膽小鬼!』

『就是,虧某之前還以爲禰正平是個人物……』

『是個屁……』

『唧唧……』

『咋咋……』

王昶看着禰衡的背影,笑了笑,然後便是和盧毓告辭離開……

第1840章 路過打醬油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2425章幸好第八五零章 風雅頌(三)第2991章一個全新的課堂第六一一章 騎兵之間的追討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2255章理所當然的變化第八七八章 不速之客(三)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1876章函谷演變,歪脖科技第2793章 竇陳往昔陳年案,比景今日同路人第2564章上古軼事小議論第3036章舊辦法之中的新辦法第九五四章 戰場上的關鍵第1740章老調子新手段第1514章 一把火第四一九章 人死如燈滅第一八四章 想當然的鮑信第1604章 庸人勿擾第2022章明探暗探,明棋暗棋第3067章 俊傑的帶路黨,死腦筋的廝殺漢第1103章 傳承第1470章 千百年歸家人的願望第1303章 夜半霹靂第五零九章 長安長安第3409章 南轅北轍第1290章 商賈第1209章 祁山之戰的終話第1948章鏖戰海頭,冬日雷霆第2223章真是意外第1221章 網太小難捕大魚第1258章 喝酒切莫問姓名第七六四章 繞道而來的軍隊第2882章追求,吃喝和玩樂第2796章 李典有策安漢中,張遼無計見驃騎第1688章 消息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3033章大黃弩的新一炮第1855章 誰的錯更多第3384章 兵第五九一章 不再版圖內的平定縣第2625章刺殺,究竟是什麼殺第2129章臨事方知難第六零五章 危機的降臨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2523章倉廩的備貨第2565章閱讀理解小技巧第1446章 父子之問第2983章難統合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第2311章鮮血和交換,謀劃和策略第2074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第一二九章 蔡家的示好第八五一章 風雅頌(四)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1549章 斐潛的作戰佈置第1527章 信任第2747章 都有責任第2306章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第3363章 一切都有我,絕對沒問題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2131章夏蟲不言冰第八章 大將軍的決斷第1214章 空談依舊沒啥用第2947章彼此名言絕,誰能事通達第三零零章 統籌學第2148章六勝第3015章融會融匯融通達第六七七章 最簡單但是最嚴重第1220章 追夢總是會付出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十八章 向前走便是前方第1896章求賢於野,敦煌謀劃第3282章 真自願第1539章 利益之爭第1364章 宴會 (加更)第七八七章 骨都候的末日第五六零章 祈求饒命的面龐第2484章飲鴆酒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第三二六章 悶棍第1785章 人言,人望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1679章 渠道第2646章聰明之中相爭第四十三章 那悠揚的琴音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2655章顛倒黑白第1957章科研開發,工匠後續第2675章機關算盡大聰明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2454章敕封的手段第1540章 釜底抽薪第三零七章 態度堅決的蔡邕第2210章水魚論政第2687章口聲心聲議論聲第3434章 意料內外第八六零章 叩長安(七)第1651章 你弟啊
第1840章 路過打醬油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2425章幸好第八五零章 風雅頌(三)第2991章一個全新的課堂第六一一章 騎兵之間的追討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2255章理所當然的變化第八七八章 不速之客(三)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1876章函谷演變,歪脖科技第2793章 竇陳往昔陳年案,比景今日同路人第2564章上古軼事小議論第3036章舊辦法之中的新辦法第九五四章 戰場上的關鍵第1740章老調子新手段第1514章 一把火第四一九章 人死如燈滅第一八四章 想當然的鮑信第1604章 庸人勿擾第2022章明探暗探,明棋暗棋第3067章 俊傑的帶路黨,死腦筋的廝殺漢第1103章 傳承第1470章 千百年歸家人的願望第1303章 夜半霹靂第五零九章 長安長安第3409章 南轅北轍第1290章 商賈第1209章 祁山之戰的終話第1948章鏖戰海頭,冬日雷霆第2223章真是意外第1221章 網太小難捕大魚第1258章 喝酒切莫問姓名第七六四章 繞道而來的軍隊第2882章追求,吃喝和玩樂第2796章 李典有策安漢中,張遼無計見驃騎第1688章 消息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3033章大黃弩的新一炮第1855章 誰的錯更多第3384章 兵第五九一章 不再版圖內的平定縣第2625章刺殺,究竟是什麼殺第2129章臨事方知難第六零五章 危機的降臨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2523章倉廩的備貨第2565章閱讀理解小技巧第1446章 父子之問第2983章難統合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第2311章鮮血和交換,謀劃和策略第2074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第一二九章 蔡家的示好第八五一章 風雅頌(四)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1549章 斐潛的作戰佈置第1527章 信任第2747章 都有責任第2306章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第3363章 一切都有我,絕對沒問題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2131章夏蟲不言冰第八章 大將軍的決斷第1214章 空談依舊沒啥用第2947章彼此名言絕,誰能事通達第三零零章 統籌學第2148章六勝第3015章融會融匯融通達第六七七章 最簡單但是最嚴重第1220章 追夢總是會付出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十八章 向前走便是前方第1896章求賢於野,敦煌謀劃第3282章 真自願第1539章 利益之爭第1364章 宴會 (加更)第七八七章 骨都候的末日第五六零章 祈求饒命的面龐第2484章飲鴆酒第1608章 未來和富貴第三二六章 悶棍第1785章 人言,人望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1679章 渠道第2646章聰明之中相爭第四十三章 那悠揚的琴音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2655章顛倒黑白第1957章科研開發,工匠後續第2675章機關算盡大聰明第2728章最小的錢幣第2454章敕封的手段第1540章 釜底抽薪第三零七章 態度堅決的蔡邕第2210章水魚論政第2687章口聲心聲議論聲第3434章 意料內外第八六零章 叩長安(七)第1651章 你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