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3章商用軍用的區別

若是後世的『上帝們』看待各種戰爭之中的戰鬥的時候,總是能找出一些可以指點的地方,比如說某一方爲什麼不懂這麼做,亦或是那一方何處是紕漏,甚至還會振聲高喝,表示說重複來重複去不就是這些手段麼,竟然連『基礎』都不懂?

只要鍵盤在手,何懼天下英雄?

只可惜,鍵盤俠永遠不懂戰爭究竟是什麼。

斐潛也不敢說他自己瞭解戰爭,只能說他多少有些明白戰爭並不是世界的全部內容。

斐潛並沒有及時收到在遼東發生的戰報,即便是知曉了在公孫度死後,兩三個兒子依舊在爲了繼承其『遺產』相互勾心鬥角,完全不顧外敵已經摸到了門前,或許也會發出一聲感慨,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就像是袁紹死後,幾個兒子相爭一樣。

其實斐潛並不是很清楚,他所想起的這句話,實際上是被扭曲了一部分的『私貨』……

黑格爾老先生若是知曉了,說不得會忍不住掀起棺材板。

在翻譯的文學當中,稍微有些屁股歪的,就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和之前的『雪花』一樣的,這句話是黑格爾說的,但是他的意思絕非是頹廢的無奈,而是表示要『與時俱進』,因爲舊的歷史,並不能解決新的問題,就像是『同一條河流』。

所以黑格爾真正想說的是,就像人不可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人民和國家, 注意, 不是人類,是人民和國家每一次碰到的局面都是全新的、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不可能去固守教條,更不能照搬歷史經驗。

後世爲什麼將這一句話斷章取義出來呢?又是哪一些人, 將原本人民和國家改成了人類, 並且不遺餘力的,高高在上的, 將這一句話傳播出去的呢?這些人又想要做一些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 懂的人都懂……

就像是斐潛現在面對着魏延,魏延在歷史上又是被描述得桀驁不遜, 頭後有反骨,難以控制, 那麼斐潛是不是應該針對於魏延做出一些防備?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魏延不傻。。

真要是魏延智商有問題, 也不可能在歷史上擔任漢中太守那麼多年,成爲蜀國北面的屏障, 並且數次參與北伐。然後這樣的一個人又爲什麼在歷史上變成了二愣子一般的形象?

真正的事實是什麼呢?

因此指望着照抄歷史上的範例來處理事項, 以爲看了幾遍春秋便是通達了治國理政, 亦或是記得三十六計的名字就覺得明白了策略,恐怕都會出大問題……

魏延未必是歷史上的魏延, 或者說是歷史書當中所記載的魏延,這一點, 斐潛之前就已經有了一些經驗。

因此斐潛不僅是沒有故意拿捏魏延,反倒是得知了魏延將到,便是帶了些官吏前往城外迎接,而魏延自從上一次在川蜀之後, 也是多年未能見到斐潛, 在見到了斐潛親迎之後,也是控制不住情緒的翻涌, 激動地熱淚盈眶……

迎風宴上吃吃喝喝,又是修整了幾日,待魏延重新到了驃騎府的時候,卻不是在正廳當中, 而是斐潛讓其到了側院之中……

魏延有些意外, 也更多的是感動。因爲在漢代人的觀念之中,若是正廳,那麼就是正正規規的談論公事之所,而在這個驃騎府的偏廳, 就有些不把魏延當成外人的意味了,這對於魏延來說,至少是代表了一種榮幸。

歷史上魏延懟楊儀,一方面有魏延自己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或許也有一些躲藏在背後的手段,畢竟歷史上漢代的通訊本身不發達,而一個長期處於漢中,一個則是多半位於成都,兩個人偏偏相互說得一些對方的壞話什麼的,都能『及時』且『準確』的傳遞到對方的耳朵裡面,這本身不覺得是一件奇怪的事情麼?

而當下魏延就沒有這樣的『對手』,在魏延之上,還有更多的將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魏延只算是小字輩。而在驃騎軍中,被兵卒認可的,比魏延還要被更加尊重,更有威嚴的將領還有很多,比如在斐潛身邊的徐晃,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一個軍將來說,尤其是像是徐晃魏延這樣,身爲一軍的統帥,考驗的就不僅僅是個人的武藝了。或許魏延單對單的搏殺,並不弱於關羽張飛這樣的猛將,但是如果說整體來看,其實魏延的偏科還是比較明顯的。

尤其是在大戰略的時候,魏延的這個短板就是越發的明顯了。

三國演義之中麼,似乎沒有表現出來,或許是羅老先生爲了表示諸葛亮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死後不僅是嚇退了司馬懿,還要算一算魏延闖中軍帳的罪,因此在之前大部分的時候魏延都是屬於武勇詐敗組,動不動就是戰不幾合,詐敗而走,套路使用了不下十餘次。

可是在真正的歷史戰役當中,考驗的不僅僅有武勇。

魏延主要的高光便是漢中太守之後。

在漢中之戰的時候,魏延還排不上號,畢竟在他之前,還有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人……

所以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當下的魏延,資歷多少還是有些薄弱。

而徐晃則是不同。

歷史上,徐晃本身就是一個偏向於統帥型的將領,可以說在曹操帳下,徐晃的戰績僅次於許禇,含金量非常之高,參加了曹操之下大部分的戰役。

而現在麼,也是如此。徐晃在戰陣和指揮兵卒之上,擁有更多的經驗,並且也指揮過數場大戰,上萬人馬,其個人武力也不會比魏延差,魏延自然不可能在徐晃面前炸毛,見了徐晃也是恭恭敬敬,禮數週全。

斐潛對着徐晃說道:『此番讓二位將軍聚於此地,主要是爲了川蜀防務交接。文長於川蜀經年,深知其地情況,又是擅長山林之戰,頗有心得……公明,若有不明之處,當可直問之……文長也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纔是……』

魏延覺得臉上有光,自然大聲應答。

斐潛點了點頭,又對着魏延說道:『公明擅長治軍,又有謀劃運籌之能,這關中三輔軍事要塞,皆出於公明之手,文長不妨多多請教,定有收穫……』

魏延又是向徐晃拱手行禮,完全沒有桀驁不遜的神色。

徐晃謙虛的說了聲相互學習……

斐潛微微點頭。

或許當着面是一回事,揹着人又是另外一番模樣,但即便是這樣也不要緊,畢竟到了當下,有些軍事上的變化,已經在悄然的產生了。

斐潛帶着徐晃和魏延到了和側廳相連的一個廂房之中,這些廂房裡面放置的是依照地圖而修建的大型沙盤,關中三輔,北地陰山,川蜀漢中,隴西隴右的地形都有。

斐潛讓人將關中三輔的沙盤和代表了川蜀的沙盤放到了一起,並排放置在面前,然後指着在沙盤當中代表了道路的白線,還有佈置在白線周邊的紅色軍寨說道:『此乃關中、川蜀二地,軍事佈置與道路概況……二位可有看出什麼來?』

代表了關中的那塊沙盤,白線很多,交織成網狀,紅色的軍寨像是在網中的蜘蛛,等待着獵物的上門,而在川蜀的那一塊沙盤當中,也差不多相識,但是明顯紅色的軍寨都比較靠近成都左近,在川蜀盆地的東面和南面就相對來說非常少。

徐晃和魏延一時之間不明白斐潛的意思,都沒有馬上說話。

斐潛指着關中那些如同網狀一般的白色道路說道:『關中道路,原本皆爲商道……商道之意,便是以商爲主,而商道之弊……二位可知否?』

『商道之弊?』

徐晃和魏延都不由的或是輕聲,或是默唸,重複了一下。說實在的,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在斐潛建立整個的商業經濟的時候,因爲沒有多餘的錢財去修建道路,所以起初的這些道路,很多都是商隊自行開闢出來的。

商人,爲了追逐利益,可以鋌而走險,枉顧律法,就別說爲了賺錢修一條路了。

遠在傳說之中,在黃帝炎帝,以及堯舜禹擔當部落首領的時候,在華夏大地上的交通就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到了公元前兩千年的時候,華夏就已經出現了可以提供牛車和馬車行使的寬闊道路。

當然,這個寬闊,是相對而言的。

到了商朝的時候,所謂的商,本身就是『商人』,而這些商人爲了銷售貨物,便有了修築護養道路的記載,商湯的祖先服牛乘馬,遠距離經商,點亮了輪子車輛等等的科技點,揭開了以畜力爲交通運輸動力的歷史。經過夏商兩朝長期的開拓,到西周時期,可以說華夏的道路已經初具規模。

周朝之時,兩京之間甚至開闢出了一條被稱之爲『周道』的專用寬闊平坦的大道,然後又以兩京爲中心,向四方擴散,修建成等級不同的呈輻射狀的道路,成爲了華夏最爲基礎的道路體系。

秦代就不說,馳道,這華夏最早的『國道』,不管是戰略上的思維,還是實際當中的道路長度,簡直是超越了世界上同時期的所有國家。

而漢代麼……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漢代並沒有在秦朝的基礎上再次發展道路的建設工程,唯一可以稱道的是開闢了陸上絲綢之路。之所以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漢代初期,百廢待興,經濟很差,另外一方面則是漢代又採用了郡國分封的模式,大量的國中之國導致地區經濟體的猖獗,甚至爲了收取商稅,在一條路上設立幾十上百個的關卡收錢,在這樣的情況下,道路怎麼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可以說除了那條絲綢之路,漢代對於道路的拓展是非常差的,還不如唐朝。

下一次華夏大規模開設道路,特別是在華夏東部,東南部佈置道路網的,則是到了宋代。

而宋代,也是一個商貿高度發展的時間。

可是僅僅依靠商業開拓道路,確實有一定的便利,可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徐晃沉吟了片刻,基本上是看出來了,指了指一些較爲偏遠的地區,『商隊以逐利爲重,故而……若是無利可圖,便是無路可通。』

斐潛點頭,表示認可。

這就是商人開闢道路的最大問題。

先不說那些難以通行的區域,比如山道險灘什麼的,就單說一般的情況,關中和川蜀對比就看得非常的明顯了。在關中,因爲人口衆多,鄉縣密佈,所以道路四通八達,而在川蜀盆地,雖然也和關中一樣是四山環繞,但是很明顯的在川西的道路就比川東要多很多。除去一些地理上的原因,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巴西人口密集商貿好,而巴東則是相對稀疏利益少,所以基本上就除了幾條重要官道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道路。

商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自然就要從軍人的角度去考慮。

斐潛往前走了幾步,到了漢中的沙盤面前。

『關中漢中,如今有數道可行,子午,儻駱,褒斜,陳倉……』斐潛在沙盤上指出來,『陳倉陳舊,儻駱褒斜漸開,子午道麼……』

斐潛不由得看了一眼魏延。

魏延以爲是斐潛在詢問子午道的情況,便是接口說道:『子午道較爲險峻,若以精兵攀援而進,可也,若是欲行車輛,則難矣。』

斐潛點了點頭,『確實如此。故而當下道路,若引爲商用,則足矣,而欲用兵,不足用。故而當拓其道路……只不過開拓道路,所用財貨皆爲不菲……』

『用兵之道,內以靖安,外以禦敵……』斐潛緩緩的說道,『又有兵貴神速之要……川蜀漢中之地,乃處南北交通之要,又有勾連東西之需,商道,軍道,倉廩,軍寨,各有其用,當細細規劃……』

斐潛轉頭看了看徐晃和魏延,『如今漢中川蜀周邊初定,羌人賨人巴人氐人,皆受重挫,當無力反覆,此便絕佳之機也……』

戰爭,只是用來打破一些規則,並且是在『友好協商』之下無法達成的情況下才會動用的手段之一,並不是手段的全部。

現在,從關中到隴右,從漢中到川蜀,再加上士族子弟基本上全數都被青龍寺大論所吸引,也就是說,不管是從地方豪強還是到山林蠻夷,從士族子弟到下里巴人,都暫時不太會跳出來和斐潛攪合,難道不是最佳的一段時間麼?

想要富,先修路。

這句在後世幾乎是耳熟能詳的話語,可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若是沒有大基建狂魔的稱號,在天災人禍面前,華夏的抵抗力至少要被削弱三分!

『公明……』斐潛繼續問道,『潼關之處,以塬爲界,分上下內外轉運之法,汝以爲如何?』

徐晃點頭說道:『確爲良法也。』

潼關地形險要,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在這樣險要的地形上,不管是走五里長阪,還是登上麟趾塬,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車馬人,各種貨物,如果是單一的運輸隊列,在五里長阪耽擱一陣,然後單行道上卡在麟趾塬的山道上,那就簡直是一場災難……

基本上來說就像是原本是四車道,然後在潼關之處變成了單行道,可以想象車流會在這個地方卡成什麼樣子。如果不是採用內外轉運的辦法,利用機械吊運貨物,而是繼續用老辦法,那麼運輸的速度和頻次就會嚴重受阻。

解決了瓶頸,自然就可以加速流通。

思維方式決定了技術改進的方向,而技術的改進提供了更多的效益。

斐潛指了指在沙盤邊緣,高高隆起代表了山脈之處道,『潼關之法,可用於子午,儻駱,褒斜,陳倉等諸道乎?何處可用,何處最佳,便是二位將軍相商而定,後公明可實地察之,上報於某,遣派工匠勞役修葺之,足可節省往來之困,通達東西南北是也。』

魏延和徐晃對視一眼,然後各自略有所思起來。

對於漢代當下的交通來說,確實是在某些地方存在問題,一個是商道基本上屬於擴散型的道路,難以構建成爲網狀。另外一個問題則是轉運點偏少,甚至根本就沒有,只能是從頭到尾的走。

因爲行商基本上都是走從鄉村收集原材料,然後再返回銷售成品的路線,所以如果像是斐潛這樣做成了沙盤來看,便是很容易的看出以城鎮等爲商貿中心向周邊輻射的形態,這就使得主要的通道卡在了沿着城鎮的限制上,有的明明只有一山之隔,便是不得不繞一大圈過去。

因爲進山開闢道路,對於商人沒有任何好處,自然就沒有建設道路的動力了,而對於軍事上來說,價值體系便是全然不同。

而這種完全和商業體系不同的視覺角度從何而來?

當然不可能是斐潛坐在關中驃騎府衙之內,然後拍着腦袋這邊修一條路那邊挖一道溝……

作爲魏延,他在川蜀漢中都待過,也作戰過,對於其中那些道路重要,那些要點困難自然十分清楚,以他的意見爲主,做出一些道路的改進的主要框架,當然就會比較切合實際。同時,作爲在關中看着商貿一步步發展起來,並且親自到了潼關督建新城,有充分的利用技術來解決一些高低落差,亦或是水陸轉運困難經驗的徐晃,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改進魏延的框架,最終建設出符合漢代當下生產力,並且能促進地方和中央經濟發展的道路來。

交趾,雪區等等邊緣區域的貨物,如果說來回走一趟,按照大漢現在的交通工具,一年都未必能夠走一個來回,但是如果說分成階段式的運輸呢?

從交趾到川蜀,然後再從川蜀到漢中,漢中轉運到長安,這樣長距離的運輸變成了中短距離,那麼不僅僅是大漢,連帶着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1250章 靈堂之前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3191章 鐵甲長戈死未忘第3170章 這個意思還是那個意思第2917章舍彼有罪,既伏其辜第2812章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第3283章 好韭菜第1687章 利爭第1997章幽北紛亂,大戲開場第1093章 年輕真好第2721章一切皆無等第1756章 手段第1969章豆盤推演,桌案之論第1201章 死人會不會說話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2853章一夜第四五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2080章不行或行,自然當然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五九四章 不同的作戰模式第2480章長思量第四零九章 願立軍令第五十章 中平一槍第四九二章 漢代月光族(起點首發)第3024章一路向西和一路相惜第五五九章 殺一千自傷八百第3067章 俊傑的帶路黨,死腦筋的廝殺漢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1715章 和天鬥第七六二章 同一塊土地之上第五二八章 暴風雨前的安靜期第五七六章 上黨的變故第1199章 誰是誰的口中肉第2179章豺狼和狐狸第2504章退一步第五二五章 圍魏救趙第五零五章 需待天時第1271章 陣列也有優缺點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三四一章 交易第三九八章 攻城第1707章 情報和策劃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八四一章 活着不容易(完)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2997章一個政策的延續第2322章風險當中的機會第2401章沒有選擇第1775章 王庭第3219章 你想要的我想要的他想要的第九一五章 亂長安(十)第2799章 屋漏偏遇連綿雨,船漏偏遇歪舵人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七零一章 亂糟糟開篇第1703章 信仰和刀槍第八五五章 叩長安(二)第二七六章 逃第七二八章 傳天下之書第五一一章 記憶當中的亮點第2547章 熙熙攘攘皆有由第1138章 選擇權第一零九章 黃氏大考第九二五章 戰長安(十)第2954章他鄉遇故知,翻石尋壁虎第2390章就這?就這!第三六一章 越打越窮是個問題第3280章 當思危第1048章 劉備兄弟戰鬥策略第1451章 設局第3415章 不破不立第2146章儲備第2096章想藏多久能藏多久要藏多久第2214章杞人憂天第1755章 行路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1330章 吃魚第2216章一個開始第四二六章 貪功第1616章 一粒餌的事情第1827章 讓人無言的事實最爲無奈第一五五章 劉表的兩封信第三三三章 春雨第2178章終和始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3048章可憐可惜不外如是第1674章 琴與茶第一八六章 推來推去的盟誓之人第四十二章 料想中的偏差第二六一章 九原的小草第1605章 愚人勿辯(億千貝盟主加更)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2770章 主角配角第2278章城裡和城外,江南和江北(加更)第2720章一切都可好第五三八章 湢室之內第1550章 必有玄機
第九四六章 是團隊還是團伙第1250章 靈堂之前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3191章 鐵甲長戈死未忘第3170章 這個意思還是那個意思第2917章舍彼有罪,既伏其辜第2812章交通運輸多思量,戰馬駑馬分培育第3283章 好韭菜第1687章 利爭第1997章幽北紛亂,大戲開場第1093章 年輕真好第2721章一切皆無等第1756章 手段第1969章豆盤推演,桌案之論第1201章 死人會不會說話第三五四章 窮則思變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2853章一夜第四五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1203章 約定時效有多長第2080章不行或行,自然當然第2213章各有論斷第五九四章 不同的作戰模式第2480章長思量第四零九章 願立軍令第五十章 中平一槍第四九二章 漢代月光族(起點首發)第3024章一路向西和一路相惜第五五九章 殺一千自傷八百第3067章 俊傑的帶路黨,死腦筋的廝殺漢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1715章 和天鬥第七六二章 同一塊土地之上第五二八章 暴風雨前的安靜期第五七六章 上黨的變故第1199章 誰是誰的口中肉第2179章豺狼和狐狸第2504章退一步第五二五章 圍魏救趙第五零五章 需待天時第1271章 陣列也有優缺點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三四一章 交易第三九八章 攻城第1707章 情報和策劃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八四一章 活着不容易(完)第1728章 現在不一樣第2997章一個政策的延續第2322章風險當中的機會第2401章沒有選擇第1775章 王庭第3219章 你想要的我想要的他想要的第九一五章 亂長安(十)第2799章 屋漏偏遇連綿雨,船漏偏遇歪舵人第1130章 大膽的想法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七零一章 亂糟糟開篇第1703章 信仰和刀槍第八五五章 叩長安(二)第二七六章 逃第七二八章 傳天下之書第五一一章 記憶當中的亮點第2547章 熙熙攘攘皆有由第1138章 選擇權第一零九章 黃氏大考第九二五章 戰長安(十)第2954章他鄉遇故知,翻石尋壁虎第2390章就這?就這!第三六一章 越打越窮是個問題第3280章 當思危第1048章 劉備兄弟戰鬥策略第1451章 設局第3415章 不破不立第2146章儲備第2096章想藏多久能藏多久要藏多久第2214章杞人憂天第1755章 行路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1330章 吃魚第2216章一個開始第四二六章 貪功第1616章 一粒餌的事情第1827章 讓人無言的事實最爲無奈第一五五章 劉表的兩封信第三三三章 春雨第2178章終和始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3048章可憐可惜不外如是第1674章 琴與茶第一八六章 推來推去的盟誓之人第四十二章 料想中的偏差第二六一章 九原的小草第1605章 愚人勿辯(億千貝盟主加更)第2218章以爲然否第2770章 主角配角第2278章城裡和城外,江南和江北(加更)第2720章一切都可好第五三八章 湢室之內第1550章 必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