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3章 糧(加更)

人生在世,究竟是爲了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問年少的文聘,那個時候的他一定會挺起胸膛,高聲迴應,『當建功立業!成不朽功勳!』

可是現在再問文聘,多半隻會得到沉默。

人長大了,然後變得現實,卻也失去了一些東西。

尤其是當文聘看到來的並不是援軍,只是魯肅這個天使的時候,文聘就體會到了這個世界對他的深深惡意……

魯肅來了,雙方便是沒能打起來。

暫時的。

誰都知道是暫時的,但是誰都沒有說出來。

在魯肅的強烈要求之下,文聘等人得以喘息,也得到了魯肅送來的一些物資補充。

看着手下兵卒像是餓死鬼投胎一般的盯着那些肉食,,圍攏在鍋釜周邊,動都不願意動一下,一心只等着烹煮好了可以分食的時候,文聘忽然明白了,其實人啊,就是爲了活着而已。

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活着。

先活下來,纔有其他……

爲了給予天使至少禮節上的優待,在一個小山崗上,用布幔圍了一層,便算是不錯的招待場所了。

雖然沒有什麼美酒佳餚,但烤肉還是有的。

魯肅相貌不算是特別出衆,但是他很有才學,口才也不錯,而且又有豪爽之名。雖然這一次的差事幾乎等同於是強加到他頭上的,可他依舊笑呵呵的,似乎絲毫見不到什麼委屈的情緒。

魯肅好像非常喜歡龐山民,和他十分的親近,談笑間便是有意無意的讚賞不止。

龐山民看到魯肅這麼欣賞他,雖然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內心裡還是頗爲舒服的,加上兩人都有些學問,探討一些經文詩歌什麼的,也算是投緣,話就多了起來。

氛圍暫時還算不錯。

『今日如此良辰,若是動刀槍,見血光,未免是大煞風景!』魯肅笑呵呵的說道,『不如看在天子面上,今日雙方暫且罷戰如何?某不才,便是借寶地一用,請文將軍下堡一聚,共飲幾杯!有何怨仇,便是今日暫且放下,待明日再算也不遲!不知山民意下如何?』

見魯肅擡出天子來,龐山民便是微微有些色變,然後看了一眼黃忠。

黃忠坐在下首,只是自顧自的捻鬚,不置可否。

龐山民沉吟了片刻,然後緩緩的挺直了腰,看着魯肅,沉聲說道:『可!』

魯肅心中一跳。他知道自己這一番話說出來,之前營造的良好氛圍必然就打了折扣,可是他又不能不做。

因爲魯肅也不能保證他自己一定可以調停成功,若是在關中耽擱一段時間,然後河東都打完了,龐統才放行呢?

所以魯肅就必須抓緊任何一點的機會,至少表明他有努力的……

就比如這武關道。

停戰一天,雙方,哦,三方會談,不管是怎麼說,都可以證明魯肅他付出過努力,不是吃白飯不幹活的。

而且魯肅卡的這個點也剛剛好,畢竟雙方還沒有真的將人腦袋打出狗腦漿來,就停一天對於雙方來說,尤其是對於龐山民和黃忠的損失不會那麼大,但是魯肅也沒有想到,方纔在談論詩詞經文之時顯得有些靦腆的龐山民,在聽到了停戰一天這軍事上的建議之後,變化就那麼大!

就像是……

一把刀從刀鞘裡面拔了出來!

雖然魯肅隱隱覺得不妙,但是話都說出口了,也不能立刻反悔。

文聘受邀下堡,然後帶着七八名的護衛,穿過了驃騎軍陣到了臨時聚會的布幔之處。

黃忠看了看文聘,見其雖然神色疲憊,但是沒有懼怕萎縮之態,便是點了點頭,打了一聲招呼,沒有特意搞什麼陣勢爲難文聘。

文聘上前,依次拜見。

文聘沒想到在戰前,還有這樣一次坐下來見面的情況,所以即便是來了,也不知道要說什麼。當然,即便是讓文聘去準備,他同樣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只是一個武將而已,讀過一些書,可讓他要之乎者也雲山霧罩的去說一些典故和詩詞,他說不出來。

所以文聘坐下之後,便是沉默。

幸好還有魯肅。

作爲經常跑東跑西……

嗯,西,不常跑,但是東面這些,魯肅還是有很多經驗的,知道不能讓場面冷下來,便是嘻嘻哈哈說了一些暖場面的話,好歹支撐着,可是讓魯肅萬萬沒想到的是,他一貫在山東之地順利使用的一些場面話,卻在這裡出現了問題。

就像是大櫻帝國的場面話永遠離不開天氣一樣,在大漢之內,這幾年來的話題也離不開黃巾。

對,在大漢當下,稱之爲黃巾之亂。但是在後世之中,又被稱之爲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走投無路的破產農民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雖然最後張角失敗了,但是他卻促使大漢形成了諸侯割據的局面。

魯肅,是地主。

龐山民,也是地主。

可是如今談論起黃巾來,兩人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魯肅對黃巾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燒殺強掠,一直以來都非常反感的。

如果不是黃巾賊,說不得現在他還在臨淮之地,好好的當他的小地主,哪裡需要傾家蕩產的去投奔這裡,流亡那處?

雖然說在亂世之中,會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在亂世也苦啊!

就像是後世的各種漂,機會都是水面上的浮萍,成功的是倖存者偏差,不成功的便是地主房主幸福指數提升器。那地賺那地化,一分都別想帶回家。

魯肅認爲沒有組織的黃巾賊,就是暴民反叛,爲禍國家,塗炭生靈。魯肅他說得很直接,他認爲鎮壓叛亂是正確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對於擒殺首惡之後,是不是還要殺其他的普通黃巾賊,保留了一定的態度。

坑殺降虜,魯肅就認爲太過分了。皇甫氏或許也是因爲殺人太多,折損了運道,纔會招惹了後續的禍事,連累家人……

魯肅覺得,對待黃巾,就應該打贏了讓他們投降,能招爲己用的就爲自己所用,不能用的,就地安撫,讓他們過上安穩日子,天下自然就可以穩定下來。

可是魯肅沒想到,龐山民卻對於此有不同的意見。

龐山民在魯肅敘說的時候,就微微皺着眉頭,但是一直都沒有說話,等到魯肅差不多說完了,龐山民才緩緩的說出了一番讓魯肅覺得驚訝,不解,但是又感覺似乎有點道理,需要去理解和深思的話來……

『民何以逆?』龐山民問,沒等魯肅回答,便是說道,『蓋無以活也。天下之民,皆爲求活,不得活,不得死,爲何不反?!』

一直在充當背景牆的文聘聽了,不由得心中猛的一動!

他望向了龐山民。

這是文聘他到了這裡之後,第一次認認真真的去看龐山民。

龐山民算不上英俊瀟灑,也談不上什麼風流倜儻,但是在這一刻,龐山民的神色似乎充滿了一種力量,莊嚴且肅穆。

『漢民何以活?桑不得綢,漁不得膾,獵不得裘,農夫一日不作,便是一日不得食!漢民何以活!勞碌終年,衣不得衣,食不得食,屋漏不得修,襤褸不得補!漢民何以活?!一家五口,耕作不休,百畝之地,二三百石便是極好,然賦稅去半,又直徵調,家中老小嗷嗷,戶外蠹吏嚎嚎!』

文聘嘆了一口氣,微微低下了頭。

他是知道的,龐山民說的對。

大漢一個五口的農民家庭,每年自家吃糧食,至少要百石,而且還要摻雜了大量的麥麩和野菜,再加上換取食鹽以及生產工具,生活物資等的費用,賣米要被扒一層皮,買東西又要再被扒一層皮……

如果一個家庭的收入達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最低生活所需的標準,他們就不免要陷入飢寒交迫的境地,更不要說維持來年的耕種了。

而且龐山民說的是百畝之家,這已經是很好的家庭了,而現在大漢之中,很多農夫的土地實際上都不足百畝,一般只有幾十畝甚至幾畝,一年只有一百多石或者更少的收入,扣除各種租稅之後,已經所剩無幾,根本無法生存。

『漢民何以死?生老病死,人之倫常。然不傾家不爲兒孝,不蕩產不爲人子!漢民何以死!貸者着華服,高坐櫃檯後,孝子穿白麻,跪求於堂下!漢民何以死?!高祖立國約法三章,鄉老皆明之。如今又是章法幾何?更有入林進山擅死者,不撫卹而重罰其生!生不得生,死不得死,爲何不反?!』

魯肅瞠目結舌。

其實這些問題,魯肅不知道麼?

他也是知道的,只不過在山東之地的主流思想,或者說是大多數人在談及黃巾的時候,都是持一種批判和反對的態度。同時對待那些普通的民夫百姓,也往往是帶着一種鼻孔朝天,眼睛向下的狀態。

因爲山東之地的人覺得,這些賤民不通文理,不知道理,無法溝通,是和他們屬於完全不同的種類了……

卻忘記了,如果在春秋之時,沒有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人將知識和文字傳播而開,講道授業解惑,他們大多數人依舊是公侯之下的走狗,只懂得家業傳授的技能。而它們在獲取了知識之後,卻將這些知識據爲己有,設置了各種層層的障礙後,反過來嘲笑這些無法獲取知識的民衆百姓。

龐山民感慨道:『某有聞,早年便有民謠曰,「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從來必可輕。奈何望欲平!」昔日聞之,只是感慨,卻不知民苦如斯!黃巾之亂,某亦恨之,今知其然,當知所以然!黃巾反,固死,不反,亦死!如此,不如反之,尚可殺貪官污吏,可除惡霸劣紳,可焚雕樑畫棟,可毀阡陌縱橫,可分錢財珠寶,可食魚肉膏脂……縱然知將死,奈何快活時!民無未來,天下皆反!屆時玉石俱焚,何來陽春白雪?唯有血火漫於地,屍骸滿壑川!』

魯肅吞了一口唾沫,半晌無語。

魯肅已經去江東,待得太久了……

人會改造環境,環境同樣也會影響人。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魯肅在江東,縱然對於張昭等只顧眼前的人頗爲不屑,可是魯肅他自己也漸漸的受到了一些影響,看問題被侷限在了江東,而不是整個的天下,更看不清楚未來的方向。

而對於龐山民來說,在經過了一趟關中的洗禮,尤其是在和龐統推心置腹的懇談之後,纔是真正的脫胎換骨,多有感觸,積蓄於心中,恰巧魯肅就撞在了槍口上……

龐山民說出的這些話,其實不完全是在反駁魯肅,而是也有些在嘲諷龐山民他自己。

早些年,龐山民也只是盯着龐氏家族,盯着宛城周邊,盯着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可是又如何呢?

死盯着,就能保得住?

龐山民之前不相信龐統會放棄龐氏家業,不相信龐統會不要宛城,那是因爲當時的龐山民眼裡面只有那麼大,所以他看不見,也不會信,結果到了關中龐山民才發現,原來小丑一直都是他自己。

龐山民在說那些普通百姓,那些造反的民衆是因爲看不見未來,所以才癡迷於當下,也何嘗不是在嘲諷之前的他自己?

因爲看不到將來,所以只有今天。

因爲看不到遠方,所以只顧眼前。

思想通達了之後,龐山民才明白爲什麼宛城那麼容易被攻破,爲什麼就是守不住,而在關中的潼關武關等地,就像是銅牆鐵壁一般,就算是十倍甚至百倍的敵軍前來,依舊無法攻破。

不是關隘有多麼強大,而是人心有多麼堅定。

之前龐山民作爲宛城太守,一味盯着自己的家族,盯着自己門前的三尺地,那麼在宛城之中還想要其他的民衆商戶,百姓勞役能夠都大公無私,爲了龐氏家業奮鬥犧牲?

龐山民感覺自己之前多可笑,現在就自然表現得多痛恨。

可在魯肅眼裡,卻像是龐山民在痛恨他,瞠目結舌,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在那麼一個瞬間,魯肅甚至以爲龐山民被張角抑或是什麼其他的造反軍首領給附體了,可能在下一刻龐山民就會離席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於是魯肅也不敢繼續爭辯,惟恐刺激到了龐山民,只能是悻悻的,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來。

不過魯肅也沒想到,在場之中,受到震撼最大的,並不是魯肅本人,而是文聘!

在漢代,『大義』是很重要的。

這種重要的程度,或許有些人會放在嘴上,也有一些人會放在心中。

文聘無疑是後者。

在歷史上,劉琮投降,文聘卻沒有緊巴巴的跟着一同去拜見曹操,以至於後來曹操還特意問文聘,『來何遲邪?』

對比起荊襄那些忙不迭的就拜倒在曹操麾下,表示自己鐵骨錚錚,忠貞不二的士族子弟來說,不善表達,甚至有些『迂腐』的文聘,就像是一個異類。

就像是『糧』和『糧』。

當大家都覺得米加良,纔是糧的時候,也就忘記了實際上應該是米要有量,才能稱之爲『糧』。否則這天下光盯着哪幾粒的好米,卻忽視了大多數百姓民衆實際上是在吃,更多也更差的麥麩和野菜。

文聘放下了酒杯,低頭沉思不語。

大漢之中,也不是沒有人察覺到了大漢體制,或者說是政治模式出了問題,但很多時候是即便知道出了問題,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問題。於是只能拖着,耗着,然後眼睜睜的看着整個國家一點點的滑落深淵。

文聘心中裝着忠勇,他從來就沒在嘴上說過,他心中也有大漢,也一樣不曾在嘴上掛着。

而相比較之下,魯肅對於大漢的『忠誠』麼……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魯肅對於孫權越忠誠,對於大漢也就是越不忠。

只不過在大漢長期以來的二元君主制度之下,是符合士族認知,並且還被稱讚是美德的……

於是乎,魯肅被龐山民這麼正義凜然的搞了一下,也是有些不能適應。他強笑着,還想着挽回場面,但是已經顯得非常的怪異了,正苦思冥想要怎麼挽回的時候,卻聽到一旁的文聘說道:『某願隨天使往關中一行……哦,就某和幾名貼身護衛即可,其餘兵卒麼……便由龐使君黃將軍做主就是。』

『啊?』魯肅一愣,『這個……』

這是什麼神展開?

『龐使君……』文聘擡頭看着龐山民,『這些話,之前……哦,恕在下無禮,龐使君可是到了長安之後,纔有此感悟,發此慨然之語?』

龐山民也不避諱,點頭稱是。

文聘點了點頭,又是沉默了許久,纔對着魯肅拱手說道:『文某不才,略有武藝,願護衛天使入關中,不知天使可願納否?』

魯肅一愣,旋即首肯道:『自是願意,卻不知……龐使君願放文將軍否?』

龐山民看着文聘,『文將軍,爲何執意要去關中?』

『因爲大漢之前,從未有人說過漢民生不得生,死不得死!』文聘沉聲說道,『龐使君未去長安之前,也不曾說過!長安青龍寺……文某神往已久。今日天使既來,何嘗不是文某機緣?』

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1309章 用命換來的道路第八六八章 叩長安(十五)第2803章 客觀因素有人異,主觀能動因人同第1661章 隱忍者第2082章屈氏子謀,綦毋呂思第八五六章 叩長安(三)第八十九章 深潭之下的襄陽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2499章間之戰第2893章雙方,差不多可以第2001章渾水摸魚,分食鮮卑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1214章 空談依舊沒啥用第2859章一個理由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九零六章 亂長安(一)第二九七章 坐下來談第2543章找個方向唄第2781章 楊氏無奈立牆頭,黃忠一箭破軍障第1598章 兩條晉升路第1858章 持中求正,當得不偏不倚第四六零章 二加一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1431章 破朔迷離第1420章 不光是緩兵計第1216章 野心是一把雙刃劍第2148章六勝第2657章出身高低第七零零章 戰亂的開始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1757章 交叉第五一三章 只想好好的活下去第3215章 衣冠仁義少第1994章聖人執一,爲天下牧第3307章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第3344章 戾氣當中的戾氣是誰的戾氣第2193章未雨綢繆第2316章瞪眼就有仇,考場兩策論第九七零章 心思第2639章取捨之中看戲(加更)第2330章莫須有的正義第2071章糧草先行,不情之請第2941章他鄉臨睨極,鹹魚不相見第1329章 吃瓜第2940章野曠天低樹,漢胡大聯盟第1046章 商隊帶來的新情報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七三六章 搶先一步的邸報第三一零章 莫名的躁動第3412章 如出一轍第1861章 當欺詐成爲常態,還有什麼值得相信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2612章柴刀,退無可退第三四三章 到底是誰的坑第2911章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1848章 士族子弟的士族子弟言語第1114章 受阻第1229章 民心可用第3168章 謹慎不過就是多個餘地第2085章早有準備,驟然而起第2863章兩相疑第三八零章 有所思有所擇第七五零章 小狗引發的血案第2466章臣子的謀略第四二一章 條件和憑證第2817章二分三分皆謀劃,孫周兩人小商議第1052章 揚名立萬第2298章抄作業和計劃外的戰爭第1603章 俗人勿憶第2249章誰穿誰的衣,誰敲誰的鼓1241章 山道之上的一抹豔紅弟2176章白與黑第1597章 一處廝殺場第2909章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第2945章鹹魚要開掛,死亦爲鬼雄第1052章 揚名立萬第一九二章 分道揚鑣第2556章打草驚蛇司馬逃第1923章考場訣竅,驛館疑雲第四零五章 嘆息復嘆息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六三六章 封單于第2065章疲憊戰術,三岔路口第3062章或許是千百年相同的期盼第2729章 最假的宣言第3390章 力第1681章 謀皮第二六四章 鼓動第三三一章 馬氏後人第2765章 要是如此第3465章 陷阱第1980章文以明道,敬以知微第2795章 漢中二事慎思量,羌氐胡人各肚腸第六七八章 兼愛非攻進化版第七四七章 徐晃的首場個秀第3380章 人盡其才第2129章臨事方知難
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1309章 用命換來的道路第八六八章 叩長安(十五)第2803章 客觀因素有人異,主觀能動因人同第1661章 隱忍者第2082章屈氏子謀,綦毋呂思第八五六章 叩長安(三)第八十九章 深潭之下的襄陽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2113章另一處無形的戰爭第2499章間之戰第2893章雙方,差不多可以第2001章渾水摸魚,分食鮮卑第2968章大家一起耍刀槍第1214章 空談依舊沒啥用第2859章一個理由第三四七章 天下攘攘第九零六章 亂長安(一)第二九七章 坐下來談第2543章找個方向唄第2781章 楊氏無奈立牆頭,黃忠一箭破軍障第1598章 兩條晉升路第1858章 持中求正,當得不偏不倚第四六零章 二加一第3153章 當惱羞遇到惱怒第1431章 破朔迷離第1420章 不光是緩兵計第1216章 野心是一把雙刃劍第2148章六勝第2657章出身高低第七零零章 戰亂的開始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1757章 交叉第五一三章 只想好好的活下去第3215章 衣冠仁義少第1994章聖人執一,爲天下牧第3307章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第3344章 戾氣當中的戾氣是誰的戾氣第2193章未雨綢繆第2316章瞪眼就有仇,考場兩策論第九七零章 心思第2639章取捨之中看戲(加更)第2330章莫須有的正義第2071章糧草先行,不情之請第2941章他鄉臨睨極,鹹魚不相見第1329章 吃瓜第2940章野曠天低樹,漢胡大聯盟第1046章 商隊帶來的新情報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七三六章 搶先一步的邸報第三一零章 莫名的躁動第3412章 如出一轍第1861章 當欺詐成爲常態,還有什麼值得相信第三六五章 馬踏聲聲碎山谷第2612章柴刀,退無可退第三四三章 到底是誰的坑第2911章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1848章 士族子弟的士族子弟言語第1114章 受阻第1229章 民心可用第3168章 謹慎不過就是多個餘地第2085章早有準備,驟然而起第2863章兩相疑第三八零章 有所思有所擇第七五零章 小狗引發的血案第2466章臣子的謀略第四二一章 條件和憑證第2817章二分三分皆謀劃,孫周兩人小商議第1052章 揚名立萬第2298章抄作業和計劃外的戰爭第1603章 俗人勿憶第2249章誰穿誰的衣,誰敲誰的鼓1241章 山道之上的一抹豔紅弟2176章白與黑第1597章 一處廝殺場第2909章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第2945章鹹魚要開掛,死亦爲鬼雄第1052章 揚名立萬第一九二章 分道揚鑣第2556章打草驚蛇司馬逃第1923章考場訣竅,驛館疑雲第四零五章 嘆息復嘆息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六三六章 封單于第2065章疲憊戰術,三岔路口第3062章或許是千百年相同的期盼第2729章 最假的宣言第3390章 力第1681章 謀皮第二六四章 鼓動第三三一章 馬氏後人第2765章 要是如此第3465章 陷阱第1980章文以明道,敬以知微第2795章 漢中二事慎思量,羌氐胡人各肚腸第六七八章 兼愛非攻進化版第七四七章 徐晃的首場個秀第3380章 人盡其才第2129章臨事方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