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媚
時值臘月深寒,連綿的飛雪飄絮,將天與地在地平線處連成一片。
這場雪,一直下了有五日,雖說不大,但是卻也將所有的屋頂堆積成厚厚的一層。村內村外,枯草斷枝全部被掩埋在下面,一走就能將整個腳都陷進去。
周家莊所有的屋檐下,都不意外的懸掛着冰柱,晶瑩剔透,或長或短,尖端在上午的陽光下,閃着森寒的冷意,每年這個時候,長輩都會讓孩子們小心,萬一不小心融化之後掉下來,砸到人的身上,那可不是鬧着玩的。
這個村子地處大燕國京都三百里的渝州府,隸屬於辛安縣的一處莊子,在四里八鄉近乎千戶人家的村子來說,算不得大,約麼也只有五六百戶莊戶人家,其中村子裡的人大部分都姓周,其餘的則是外來戶遷過來的。
在村東頭,距離一條不足二百米的河邊,有一座房子,很普通,和村子裡不少人家都相差不多,用木頭和稻草搭建起來的,但是比起青磚大瓦房,不論是結實度和耐寒度,都差的很多。
這家的主人姓周名三壯,妻子趙氏在村子人家的口碑,有些極端。
趙氏長的很漂亮,這是四里八鄉衆所周知的,而且那氣質也和莊戶人家的婆娘有很大的不同,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秀才女兒,只是爹早死,娘也在看着趙氏成親之後,病重而亡,但是卻也在村子裡被人詬病,因爲是不敬婆婆,而被強制分出了家。
屋子一共有三間,外帶着兩間廂房。主屋左邊是炕間,中間是堂屋,而右邊則是被隔開了一間,裡面是一間小炕間,外面則是廚房。
大炕間裡,趙氏身穿打着布丁的粗布衣裳,雙眼渾濁的看着屋子裡的某一處。她的髮絲有些凌亂,臉色也泛着病弱的蒼白,身上蓋着同樣是摞着補丁的薄被,這在陰寒的冬季,根本就是無法禦寒,冬天的寒氣哪裡是春被能抵擋的了得。
在她的左側,有一個包裹在襁褓裡的嬰兒,看樣子越有七八個月左右,外面還包裹着一條薄被,因爲很小,所以能包上三四層,這樣的話倒是不至於凍死,但是房子是用木板和稻草灰搭建,如何能讓寒氣不侵入進來。
嬰孩的嘴脣有些白,卻也微微泛着紫色,很顯然也是被凍得。
“啪嗒——”
外面一陣清脆的響聲,讓趙氏回過神。
將身上的薄被緊了緊,然後把兒子抱進懷裡,只是這一個輕微的動作,就讓趙氏呼吸喘息起來。
從生下棠兒之後,她就得了崩漏之症,現在別說是下炕,就連稍微活動一下,都會全身冒虛汗,喘息半天。算一算,她已經在炕上躺了八個月了,每日都是女兒在家裡忙活,誰想到,女兒居然被意外身亡。
這讓她重病纏身之際,連心都變得破碎不堪。
想到女兒從小就是個木訥老實的孩子,就如同丈夫那般,自從一年前被婆婆趕出來,女兒變得更加懂事,肩上的擔子卻也更重,她纔是個七歲的孩子啊,哪個做爹孃的不想將自己的孩子寵進心坎裡,她也不例外。
若是當初沒有做下那個決定,說不定她兩個孩子的命運,都會不一樣。
只是真的後悔嗎?
趙氏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擡手抹去眼角的淚水,她不後悔,哪怕是這一對女子全部失去,大不了她也跟着去了,讓他們在黃泉路上也有這個做孃的陪伴,至少還和女兒做了七年的母女情分,也不枉此生了。
她現在是無法料理女兒的後事了,只能等丈夫回來。現在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忙的穿不上褲子提不上鞋的,丈夫也是在鎮上一間小酒樓裡洗菜賺點銅錢養家餬口,其實她心裡也知道,那錢全部都填給了她這個無底洞。
這也是無奈的事情,她還不能死,至少現在不能。兩個孩子都小,若是她死了,誰來看顧着他們,萬一以後三壯被老周家給娶了繼室,兩個孩子絕對會沒有活路的。
“哇……”
懷裡的孩子不知道是因爲寒冷還是餓了,突然大哭起來。
趙氏解開衣襟,將**遞上去,讓兒子含住。
“棠兒乖,娘在這裡,多吃點。”
隔間的小炕上,躺着一個年約五六歲的小女孩,也許不止這麼大,只是因爲太瘦,而讓人看不出具體的年齡。
聽到嬰兒的哭聲,女娃娃睜開眼,若是被趙氏看到,非要直接嚇死不可。
這原本已經死了兩天的孩子,怎麼就活過來了呢?
周媚沒有動,她現在已經不知道想要說什麼了。
看着面前雖然稱不上破舊,但是卻很是粗糙的房屋,那冰冷的寒意不斷的透過四周蜂擁而入,即使身上蓋着薄被,全身依舊是毫無半點知覺,畢竟這身子已經躺在這裡兩天了,不凍僵那纔是奇事。
這一日一夜,她已經將所有的事情都理了一個大概。
她叫周媚,和前世的自己是同一個名字,只是這身份卻是相差極大。
前身,她是全球上市公司周氏財閥的年輕女總裁,相貌絕色,身材妖嬈,加之百億身價,是商娛雜誌的風雲人物。死因很簡單,卻也很悲催,是和合作公司準備開發一座旅遊度假島嶼,而搭機前往島嶼視察,誰想到一個小時之前她還風華萬千,指點江山,一個小時之後就葬身海嘯,成了魚蝦的餌食。
而這個年僅七歲的周媚,是周家莊周水生老爺子家三房的長女,雖說是三房是最小的兒子,卻也是最不受寵的。
周老爺子和妻子朱氏育有三子兩女,大伯周大壯和已經婚嫁的大姑奶奶周綵鳳是雙生子,龍鳳雙子這別說是莊戶人家,就是在高官大戶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自然深受周老太太的喜愛,而二伯週二壯則是從小就能說會道,舌燦蓮花,總是將朱氏哄得心花怒放,比之大伯和大姑奶奶,在朱氏的心裡也是不遑多讓,小姑娘周彩燕長的完全是繼承了周老爺子和朱氏的好處,在村裡也是數得上的姑娘,從而讓朱氏對這個小女兒寄予厚望,之後三房,因此就成了周家上下高興時的調侃,鬱悶時的出氣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