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保留

萊斯利結束對首爾的訪問,連最“天真”的人都~不抱任何希望了。

共和國與美國完全表明態度,在無法通過國際機構、或者國家間合作的方式解決日本核問題的情況下,兩個最有能力、最有必要解決日本核問題的國家開始構築新的戰略防禦體系,不會在日本核問題上單獨發動軍事行動。

最“得意”的肯定是日本,最“緊張”的肯定是俄羅斯。

27日,俄羅斯總統尤科夫在會見軍隊高層將領的時候明確提出,中國與美國採取“綏靖政策”,只能使地區與世界安全形勢急劇惡化,所有國家都將成爲受害者。隨後,尤科夫要求俄軍官兵做好戰爭準備。

當天,俄羅斯駐華大使先後與黃國巍、龐興龍進行會晤。

28日,俄羅斯政府總理、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一同出訪北京,與龐興龍、黃國巍、顧衛民會晤後,俄羅斯總理以總統特使身份提出與共和國元首單獨會晤的要求。晚上,趙潤東在元首府接見了俄羅斯總理。

俄羅斯沒有把希望寄託在美國身上,而是準備與共和國攜手。

在日本核問題上,俄羅斯沒有選擇的餘地。

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俄羅斯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爆發半島戰爭,俄羅斯最理想的選擇是“旁觀”。問題是,如果日本參加朝鮮半島戰爭,且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就算日本的導彈技術非常先進,偏差不會太大,俄羅斯也將成爲“受害者”。

最重要地是。“北方四島問題”很有可能使日本將矛頭對準俄羅斯。

美國不可能像援助韓國那樣。對俄羅斯“慷慨解囊”。俄羅斯也不需要美國地軍火。更不需要美國地軍事援助。

對俄羅斯來說。最好地結果是和平解決問題。

可惜地是。俄羅斯在東北亞地發言權非常有限。既難以對日本產生影響。又沒有足夠地實力對日本構成威脅。更不可能單獨對日本發動軍事打擊。

俄羅斯總統地講話“一針見血”。

共和國與美國都以各自地國家利益爲出發點。不但不願意單獨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還想利用日本削弱對方。最終只能選擇“綏靖政策”。

不能因此說共和國與美國短視。

大國博弈中,任何一方都是自私的,任何一方都把國家利益放在最高處。美蘇冷戰時,爲了國家利益,美國與蘇聯同樣置衆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與不顧、置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於不顧。國家競爭中沒有任何憐憫與博愛,有地只是國家與民族的利益。

即便不考慮共和國與美國希望將禍害轉嫁給對手的“賭博”心態,從現實出發,即便共和國或者美國單獨對日本發動軍事打擊,結果也不會比“擱置”問題、等到數年後再以同樣的方式解決日本核問題好。更重要的是,當時沒有出現共和國與美國聯手解決日本核問題地契機,兩國合作的可能性爲零。

俄羅斯總統的話說出了所有人地心聲,卻沒有受到重視。

11月3日,日本發射了一枚配備模擬核彈頭的x-11型彈道導彈。

雖然試射沒有取得成功,彈頭進入大氣層的時候燒燬,沒有濺落在目標海域,但是日本向擁有實質性的戰略威懾能力邁出了很大一步。以日本地科技實力,再進行數次試射就能完全掌握彈頭再入大氣層技術。

外界高度關注日本的導彈試射時,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了。

11月4日,日本進行了第四次地下核試驗(第三次地下核試驗在11月2日進行),與前三次地下核試驗不同,此次被引爆的是一枚強化裂變核裝置!

“強化裂變核裝置”與原子彈的最大區別是在彈頭中添加了化或者化,使爆炸當量提高數倍、甚至數十倍;與氫彈不同的是,爆炸產生的溫度不足以引發核聚變,有進行真正地核聚變。

對任何一個剛剛掌握了核武器技術的國家來說,能夠在如此短地時間內製造出“強化裂變核裝置”算得上是非常巨大的進步了。更重要地是,這是製造熱核武器的畢竟之路,爲研製熱核武器提供了技術支持。

當天,趙潤東召開了共和國高層領導緊急會議。

做局勢分析與情況報告地仍然是李存勳。

“蒐集到的數據表明,此次核試驗的爆炸當量在5萬噸tnt到7萬噸tnt之間。”李存勳拿出了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已經在收集到的空氣塵埃中檢測出了重氫元素,證明是強化裂變核裝置。”

也就是說,日本有可能在短期內製造出熱

?”彭茂邦的神色最爲嚴峻。

“這種可能性並不大。”李存勳稍微停頓了一下,“雖然日本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積累研製核武器所需要的技術,大力發展與核武器有關的基礎工業,但是核計劃是在軍政府上臺之後才啓動的。在此之前,日本沒有重水反應堆,也沒有建造重水工廠。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的偵察衛星每個月對日本全境進行一次全面偵察,每天進行三次重點偵察,一直沒有發現日本有建設重水工廠的跡象。”

彭茂邦微微着了下眉頭,沒有打斷李存勳的話。

“當然,不排除日本秘密建設重水工廠的可能性。但是重水工廠佔地範圍廣大,需要大量的電能供應。要想在短短數年之內完成建設工作,需要調動大批工程隊伍,運送大量工程物資與設備。這些,不但不可能躲過我們的偵察衛星,也不可能瞞過我們的情報人員。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日本沒有大規模生產重水的能力。”李存勳長出了口氣,說道,“日本進行強化裂變核試驗的重很有可能是通過實驗室製造出來的,產量不會太大,存量更加稀少。也許,日本還會進行一次類似的核試驗,但是在未來數年之內,日本製造出熱核武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聽到趙潤東的話,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軍情局一直在嚴密監視日本與核武器有關的行動,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

“如果日本發展熱核武器,我們就不能等下去了。”彭茂邦看了眼趙潤東,說道,“我們不可能按照正常思維理解日本。原子彈的最大威力不會超過二十萬噸,氫彈的威力也沒有上限。當年,蘇聯在新地島進行的當量爲五千萬噸tnt的熱核試驗,影響範圍超過五百千米,波及範圍超過了一千千米。如果日本掌握了生產熱核武器的技術,並且生產出了熱核武器,就算在日本本土西端爆炸,也能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造成影響。在戰爭不利的情況下,日本很有可能將熱核裝置埋設在海底,依靠核爆炸引發海嘯。果真如此,我們將承受難以估量的損失,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彭茂邦的分析有點“極端”,但是沒人反駁。

如果日本是一個可以用常理理解的國家,就不會發生這麼多“駭人聽聞”的事情了。

“既然軍情局認爲日本沒有能力在短期內製造出熱核武器,我們仍然按照原來的計劃前進。”趙潤東嘆了口氣,說道,“朝鮮的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韓國也在美國的安撫下穩定了許多。讓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是,俄羅斯成爲了新的問題。”

聽到這話,參會人員都苦笑了起來。

俄羅斯總理單獨會見趙潤東的時候,提出以高價從共和國購買電力激光器,或者生產技術。

趙潤東沒有直接回絕,也沒有答應。

除了反導導彈之外,全世界只有共和國的電力激光器與美國的化學激光器具有攔截戰略彈道導彈與核彈頭的能力。雖然俄羅斯不是共和國的敵人,但算不上是共和國的盟友。嚴格的說,俄羅斯是共和國的潛在對手。別說以出售的方式向俄羅斯提供電力激光器,就算俄羅斯拿出對等的軍事技術,共和國也不會與俄羅斯進行技術交易。原因很簡單,俄羅斯很有可能用電力激光器武裝起來的國家防禦系統對付共和國。

不能將共和國與美國的情報交易與俄羅斯的購買請求相提並論。

沒有美國的技術,共和國也能在5年之內完成研製工作。沒有共和國提供的電力激光器,俄羅斯在1、甚至20年之內都難以具備完善的國家戰略防禦能力。

從國家利益出發,共和國沒有任何理由幫助潛在對手。

趙潤東提出問題,討論全面展開。

彭茂邦多次向坐在末位的王元慶遞眼神,希望王元慶能夠發表一些觀點。讓他非常失望的是,王元慶一直沒有發言,甚至沒有做出與表態有關的表情。在這一點上,王元慶與紀佑國非常相似。

討論結束,政策也訂了下來。

除了不向俄羅斯提供電力激光器之外,通過協商的方式,在其他方面與俄羅斯進行對等軍事合作。

散會後,彭茂邦沒有多留,還加快步伐,追上了最先離場的王元慶。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吧

第72章 金融戰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30章 兩手都硬第54章 交換立場第11章 不良感覺第42章 正面交火第49章 戳破牛皮第60章 致命威脅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序十一秘密轉運第82章 大好機會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0章 第一軍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2章 政治鬥爭第64章 不謀而合第90章 誘敵深入第24章 軍事顧問第63章 想當將軍第30章 兩手都硬第38章 快節奏第46章 特殊存在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39章 鬥法第6章 會錯意第13章 救場第25章 權力交接第20章 雙簧第30章 戰略要地第28章 新思維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4章 新星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5章 未來之眼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30章 影子戰士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5章 變革時代第55章 點悟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68章 量才爲用第4章 倫敦條約第99章 繳械投降第24章 推銷戰爭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76章 強將弱兵第55章 非常閱兵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7章 養虎爲患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00章 囑託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43章 合理使用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00章 囑託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7章 準點第3章 換屆選舉第55章 點悟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3章 幽靈折戟第19章 請求援助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5章 關鍵因素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38章 自主決策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4章 第一槍第27章 擋箭牌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68章 搶先攻擊第53章 戰前動員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37章 時過境遷
第72章 金融戰第172章 追求幸福的權利第30章 兩手都硬第54章 交換立場第11章 不良感覺第42章 正面交火第49章 戳破牛皮第60章 致命威脅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序十一秘密轉運第82章 大好機會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59章 左右開弓第10章 第一軍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2章 政治鬥爭第64章 不謀而合第90章 誘敵深入第24章 軍事顧問第63章 想當將軍第30章 兩手都硬第38章 快節奏第46章 特殊存在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39章 鬥法第6章 會錯意第13章 救場第25章 權力交接第20章 雙簧第30章 戰略要地第28章 新思維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4章 新星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5章 未來之眼第93章 全面調整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51章 第一張戰略牌第30章 影子戰士第41章 結構性調整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5章 變革時代第55章 點悟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68章 量才爲用第4章 倫敦條約第99章 繳械投降第24章 推銷戰爭第22章 風向轉變第85章 全面部署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4章 驟然緊張第12章 鎖定目標第11章 新戰術思想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76章 強將弱兵第55章 非常閱兵第14章 撥雲見日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7章 養虎爲患第21章 一劍封喉第100章 囑託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43章 合理使用第61章 未來陸軍第100章 囑託第23章 何去何從第47章 準點第3章 換屆選舉第55章 點悟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64章 別無選擇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3章 幽靈折戟第19章 請求援助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5章 關鍵因素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102章 重獲自由第127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38章 自主決策第11章 統一進程第44章 第一槍第27章 擋箭牌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68章 搶先攻擊第53章 戰前動員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130章 鋌而走險第37章 時過境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