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

元慶重點關注戰略防禦的時候,空軍的打擊行動已經。

爲了最大限度的削弱日本的戰略反擊能力,第一輪進攻行動完全針對日本的導彈基地與核武器基地。因爲日本國土面積狹窄、人口衆多,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氣候環境較好的九州島、四國島與本州島南部地區,所以日本的陸基導彈射陣地部署在北海道,機動式彈道導彈則部署在公路網絡較爲密集的本州島北部地區。針對這一情況,空軍的第一輪打擊全部集中在北海道與本州島北部地區。

與以往的空中打擊不同,空軍沒有集中力量對付日本的防空系統。

主要受指揮系統的容納能力限制,爲了確保幹掉日本的戰略反擊能力,必須集中所有作戰力量,減少其他方面的打擊行動。

爲此,空軍先出動的不是戰鬥機,而是電子戰飛機。

0點,第一批12DY15B子戰飛機到達日本海上空的作戰空域。

與作爲戰術電子戰機使的DY14C相比,因爲採用了承載能力更加強大的Y15B作爲載機,能夠攜帶更多的電子戰設備,還能配備功率更大的壓制干擾設備,所以DY-15B的電子戰能力更加強大。標準配備的情況下,DY15B能夠對方圓350千米範圍內的防空雷達與遠程警戒雷達進行阻塞式電子干擾,或對500千米外的雷達進行壓制性干擾。因爲絕大部分遠程警戒雷達都是固定部署,所以在作戰時,DY15B一般以壓制干擾的方式使敵人的雷達徹底喪失功能,爲進攻機羣打開空中走廊。

緊隨DY15B機羣的架DJ14C型防空壓制戰鬥機。

作爲在J14C戰鬥機的基礎上展而的防空壓制戰鬥機,綽號“雷霆”的DJ-1用1臺大型電子干擾機取代了相控陣火控雷達,完全放棄了空戰能力。執行作戰任務時,除了攜帶2枚用來自衛的格鬥導彈之外外掛的方式在機翼下攜帶電子戰吊艙彈艙內攜帶6枚中遠程反輻射導彈。作戰時,DJ-1可以用電子戰吊艙對敵人的防空雷達(主要是機動部署防空系統的探測雷達與火控雷達)進行定向干擾,也可以用反輻射導彈摧毀敵人的防空雷達,使敵人的防空系統變成瞎子。如果攜帶超遠程空對空導彈J14C還能以反輻射的方式攻擊敵人的預警機。

作爲專業防空壓制戰機,DJ14C的性能足以摧毀任何國家的防空系統。

“軟結合”。戰鬥剛剛打響日本本土北部地區地防空系統就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隨後。J14C戰機機羣到達。開始執行制空作戰任務。

受指揮能力限制。空軍沒有轟炸日本地空軍基地。

3個大隊地72J14C戰鬥機分成6個機羣日本海上空全面展開。雖然投入地制空戰鬥機數量並不多。但是在日本空軍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地情況下。由6架KJ22C型預警機引導地J14C戰鬥機足以確保進攻階段地制空權。

與J14相比。J-1地主要改進了電子設備。除此之外。J1最大地特點是。裝備了主動防禦系統即依靠16級複合蓄電池提供能量地激光攔截系統。該攔截系統主要用來對付空對空與地面對空導彈。使戰鬥機具備了主動防禦能力。至於這種防禦系統會對空戰戰術產生多大影響接受實戰考驗之前。誰也說不準。

0點55轟炸機羣到達。

率先動攻擊的是空軍戰略航空兵的24H9B型轟炸機,短短2鍾內轟炸機向位於北海道十勝嶽與旭嶽山區的導彈陣地射了288枚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導彈。與以往一樣,轟炸機射了導彈之後,隨即轉向返航。

與H9相比,H9B的最大改進之處就是增強了常規打擊能力。

雖然戰略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攜帶配備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執行戰備巡邏任務,對潛在的敵人構成戰略威脅,但是爆全面核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情況下,戰略轟炸機常常執行常規轟炸任務。作爲空軍最強大的武器運載平臺,戰略轟炸機擁有遠超過戰術戰鬥機的打擊能力。對以進攻爲主的空軍來說,開與拓展戰略轟炸機的作戰範圍,是提高戰鬥力的重要手段。

在沒有足夠經費研製採購新式轟炸機的情況下,改進原有的轟炸機,成爲空軍選。

H9B正是在這一情況下誕生的,其最大的改進之處就是將載彈能力提高30%,改進火控系統,使其具備使用最大速度超過8馬赫、最大射程超過1200千米、能夠輕易突破敵防空系統的FL25型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導彈。

H9B機羣打擊的正是日本的彈道導彈射井。

彈定型之前,日本就在北海道的十勝嶽與旭嶽山彈射基地。因爲X11型導彈的射質量超過250:,所以無法部署到機動式射車上,只能部署到地下射井內。

以射井的方式部署彈道導彈並不稀奇。

5個核大國的第一代戰略彈道導彈都是部署在地下射井內的。雖然地下射井的生存能力非常有限,但是其優勢也比較明顯,比如在制導技術有限的情況下,部署在地下射井內的彈道導彈的精度比機動式導彈與潛射導彈的精度高得多。因爲導彈射井肯定是對手的要打擊目標,所以導彈射井不但修建得非常牢固,而且附近肯定有非常多的假目標。在實戰應用中,固定部署的彈道導彈用來承擔輪打擊任務,避免在敵人進行戰略反擊的時候被摧毀。

日本沒有機會進行輪打擊,其固定部署的彈道導彈成了共和國空軍的要打擊目標。

在無法甄別真假目標的情況下,空軍採用了“一鍋端”的戰術,不管真假部加以摧毀。正是如此一次性用掉了288枚單價高達5000萬的高超音速空射巡航導彈。爲了確保使日本的彈道導彈喪失射能力,平均每3枚巡航導彈打擊一個目標!

在打擊敵人核量的戰鬥中,空軍不能有任何閃失。

雖然共和國的“國家戰略御系統”能夠同時攔截至少150個目標,並且對每個目標進行至少3次攔截是擊落目標的概率只有%,敵人的導彈還有C1%%的可能突破攔截系統,落在共和國本土。如果只是常規導彈威脅還不是很大。1枚攜帶核彈頭的戰略彈道導彈就能摧毀1座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大城市。那就意味着,至少有上百萬的共和國公民將因爲空軍的閃失成爲戰爭犧牲品。

空軍承擔不這個責任,也沒人能夠承擔起這個責任。

H9B機羣射導彈的時候,擔任重點炸任務的J15C機羣進入了日本領空。

4J15C分成兩批批飛往北海道,用攜帶的1千克級鑽地炸彈對剛剛遭到巡航導彈攻擊的導彈射井進行補充轟炸,摧毀日本戰略導彈射指揮中心;另外一批則轉向飛往日本本州島北部地區,用000千克級鑽地炸彈轟炸位於巖手山山區的機動式導彈射車洞庫,摧毀日本戰略反擊指揮中心。

此,2個執行制空任務的J14C戰鬥機中隊轉向爲J15C機羣護航。

用J15C戰鬥執行重點轟炸任務沒有辦法的辦法。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日本的導彈射井部署在地下35米處上面覆蓋了厚達15米的鋼筋混凝土、以及厚米的強化裝甲鋼板。FL25型空射巡航導彈的最大鑽地深度只有35米,對鋼筋混凝土的穿透深度不到0米。也就是說即便FL25非常準確的擊中了導彈射井,也無法將其徹底摧毀。爲此須使用鑽地能力更加強大的彈藥對導彈射井進行補充轟炸,確保將其徹底摧毀。

J15C戰鬥機攜帶的LT26型1C00克級鑽地炸彈專門針對日本的導彈射井與地下指揮所。雖然重量不是很大,比以往的鑽地炸彈小了很多,但是採用加長型彈體與多級串聯特種戰鬥部之後,對沙土的最大穿透能力達到了驚人的120米、對鋼筋混凝土的穿透能力則超過了米、甚至能夠輕而易舉的炸穿厚達米的鋼板。

攻擊時,LT26先在距離地面大約50米處拋出裝填了150千克特種炸藥的前置戰鬥部,在地面上炸出深度超過50米的通道;隨後在延遲時間引信的控制下,向前拋出主戰鬥部,炸穿加固鋼筋混凝土;擊中目標前,拋出後置戰鬥部,炸穿鋼板;進入目標內部,設置在最後面的攻擊戰鬥部纔會引爆。

關於LT26的裝藥配製,一直是其他國家希望獲得的最高機密。

彈道導彈射井是最高保護對象,能夠摧毀射井的炸彈,肯定能夠摧毀

11點15,第二批J-15C戰鬥機到達。

在確定已經摧毀了日本的導彈射井與機動式導彈射洞庫之後,第二批J15C開始執行擴大打擊任務,用攜帶的防區外彈藥攻擊所有與核武器、導彈武器有關聯的軍事目標與工業設施。

在是否需要擴大打擊範圍的問題上,項鋌輝一直拿不定主意。王元慶拍板後,項鋌輝纔給空軍下達了作戰命令。既然輪轟炸行動的目的是摧毀日本的核能力,就應該將與其相關的軍事與工業目標納入打擊範圍。

直到這個時候,戰略轟炸纔算真正開始!

第92章 私下媾和第40章 空天戰機第6章 喧賓奪主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8章 少壯派第126章 進攻號第14章 收復失地第75章 一擁而上第52章 趁火打劫第85章 打就打第74章 情報網絡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4章 超級航母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28章 親自動手第31章 愛國者第5章 獨一無二第44章 邁向戰爭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54章 第一人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7章 戰略決策第70章 明爭暗鬥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26章 定性分析第54章 旁敲側擊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2章 元老序六暴走海狼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133章 高地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序一利劍出鞘第51章 刀尖第62章 十萬火急第16章 金錢操作第39章 鬥法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51章 和平解放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4章 三足鼎立第50章 粉墨登場第77章 三方角逐第44章 緊鑼密鼓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45章 折翅第12章 地面戰鬥第84章 排兵佈陣第19章 分家大會第48章 誰綁架誰第7章 危機暗伏第37章 鋌而走險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54章 對策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1章 全面打擊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2章 軍事聯盟第88章 甕中捉鱉第78章 針鋒相對第32章 大殺器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60章 軍備競賽第7章 倒行逆施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54章 被動選擇第33章 劇變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2章 臭味相投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05章 佔領區第10章 不可靠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12章 地面戰鬥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31章 合縱連橫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37章 變策第26章 戰爭威脅第25章 戰略天才
第92章 私下媾和第40章 空天戰機第6章 喧賓奪主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78章 少壯派第126章 進攻號第14章 收復失地第75章 一擁而上第52章 趁火打劫第85章 打就打第74章 情報網絡第57章 衝突到戰爭第34章 超級航母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28章 親自動手第31章 愛國者第5章 獨一無二第44章 邁向戰爭第86章 最後的孤島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54章 第一人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7章 戰略決策第70章 明爭暗鬥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26章 定性分析第54章 旁敲側擊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2章 元老序六暴走海狼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28章 借題發揮第133章 高地第80章 全面軍備競賽序一利劍出鞘第51章 刀尖第62章 十萬火急第16章 金錢操作第39章 鬥法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9章 國家的面孔第51章 和平解放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37章 風起雲涌第14章 三足鼎立第50章 粉墨登場第77章 三方角逐第44章 緊鑼密鼓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45章 折翅第12章 地面戰鬥第84章 排兵佈陣第19章 分家大會第48章 誰綁架誰第7章 危機暗伏第37章 鋌而走險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54章 對策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1章 全面打擊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14章 撥開雲霧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2章 軍事聯盟第88章 甕中捉鱉第78章 針鋒相對第32章 大殺器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60章 軍備競賽第7章 倒行逆施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54章 被動選擇第33章 劇變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87章 艦隊北上第142章 直接彙報第2章 臭味相投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05章 佔領區第10章 不可靠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12章 地面戰鬥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31章 合縱連橫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37章 變策第26章 戰爭威脅第25章 戰略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