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糧草先行

軍事會議由項鋌輝主持,“主講”卻是裴承毅。

“總體來說,參戰部隊在前兩次戰役中的表現非常出色。”裴承毅先介紹了部隊的情況,“空降153旅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作戰任務,爲圍殲美軍陸戰隊打下了基礎;第54軍、第37軍與第38軍在第一次戰役中打主攻,尤以第54軍的表現最搶眼。第二次戰役中,表現最出色的仍然是空降旅與空中突擊旅,尤以空降163旅與空降173旅的表現最爲出衆。空降兵在兩次戰役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雖然主要與技術裝備、空降兵的性質有關,但是空降兵的戰術,以及應用方法仍然存在問題。”

“各部隊的休整情況怎麼樣?”趙潤東問了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

“除了空降旅之外,其他部隊都在按計劃進行整編。”裴承毅朝協助會議的秘書看了一眼,讓秘書把早已準備好的文件分給參會領袖。“第37軍與第38軍的情況比較理想,一月十號之前就能重新投入戰鬥。第21軍、24軍、27軍、36軍與611軍從今天晚上開始,陸續前往集結地點休整,預計在十號之前恢復作戰能力。第軍正在南下,計劃在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後進行休整。第77軍正在向沙裡院集結,如無特殊需要,不參與第三次戰役。情況最糟糕的是第54軍,至今只有第543旅恢復戰鬥力,另外兩個旅還在進行整編,最快只能在十五號恢復戰鬥力。”

“也就是說,第54軍趕不上第三次戰役了?”

裴承毅點了點頭,算是回答了趙潤東地提問。

“美軍已經撤出朝鮮半島,第三次戰役的主要問題不是兵力,而是物資。”項鋌輝接過裴承毅的話題,說道,“前兩次戰役的物資消耗速度遠遠超過物資補給速度,雖然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儘快開通海運,但是朝韓之間沒有連通的鐵路線,我們必須佔領三八線以南的某座大型港口,才能讓海運揮作用。衆所周知,半島西海岸的港口才能爲我軍所用,而半島西面島礁密佈,水深較淺、航道複雜,不但缺乏深水良港、還極易遭到封鎖。距離最近的是漢城西面的仁川港,向南最理想地是全羅北道的羣山港,然後就是全羅南道的麗水港。羣山與麗水距離前線太遠,攻佔難度大,意義並不明顯。第三次戰役開始後,我軍必須盡最大努力攻佔仁川,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趙潤東揉了揉額頭,朝坐在旁邊的彭茂邦看了一眼。

“攻打仁川的難度非常大。”彭茂邦拿起了桌上的香菸。本來他在退役後戒了煙,這幾天又抽上了。“韓軍將領再愚蠢,都清楚仁川地重要性。在之前的戰鬥中,我軍空降兵、低空突擊部隊與快速突擊部隊表現出了極爲強悍的作戰能力。從昨天開始,韓軍加強了仁川的防禦部署。根據已經掌握的情報,韓軍很有可能在我軍攻打仁川時,炸燬所有港口設置,延緩我軍的進攻速度。不能利用仁川,就失去了佔領仁川的意義。短期之內,地面運輸線仍然是我軍的主要補給通道。”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似乎有什麼想法。

沒等他開口。趙潤東說道:“第三次戰役怎麼打。由我軍投入地作戰部隊與投入地作戰力量決定。裴承毅將軍。你能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嗎?”

裴承毅愣了一下。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作戰計劃還在制訂。沒有給前線指揮部。還是我來介紹吧。”項鋌輝滅點菸頭。說道。“按照總參謀部制訂地作戰計劃。第三次戰役以攻佔漢城爲主要任務。在此之前。我們需要集中兵力打下開城。打開前往漢城地地面通道。雖然韓軍一直在加強開城地防禦。但是按照我們地判斷。投入三個軍。外加三到五個獨立炮兵旅。能在三到五天之內打下開城。在此期間。由第383旅攻佔板門店與汶山。切斷開城與漢城地地面交通。開城戰役結束後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之內起漢城戰役。投入五個軍與六個旅。總計十五萬兵力。具體地作戰行動。現在還沒完全確定。”

“也就是說。需要爲近二十萬地面部隊提供物資保障?”

項鋌輝點了點頭。點上香菸。說道:“後勤保障工作主要由朝鮮國防軍負責。以前兩次戰役地情況來看。朝鮮國防軍地表現還算不錯。利用朝鮮地道路與鐵路。能夠爲十五萬地面部隊提供足夠地作戰物資。其餘地。我們將動員空軍地運輸機。爭取每天向前線運送三千五百噸到四千噸作戰物資。滿足另外五萬地面部隊地物資需求。總體來

要不擴大戰役規模,後勤保障不會有多大問題。”

王元慶聽了半天,說道:“問題是,戰役規模肯定比計劃的大得多。”

趙潤東與彭茂邦立即笑了起來,項鋌輝嘆了口氣。

“第軍已經南下,我們只考慮了西部戰場上的作戰行動,沒有考慮東部戰場上地作戰行動。”王元慶看了衆人一眼,說道,“雖然我不太懂軍事,但是就我所知,如果我軍攻打漢城,韓軍肯定會在其他方向動反擊。我們必須在兩個方向上作戰,至少得讓東部戰場上的作戰部隊揮應有地作用。如此一來,後勤保障跟得上嗎?”

“這就是問題。”項鋌輝苦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如果不考慮東部戰場上的情況,戰役可以在八號、甚至七號開始。因爲韓軍肯定會向釜山與蔚山撤退,爲了儘快結束戰爭,所以東部戰場上地部隊必須儘快向南推進,堵住韓軍的退路。按照最樂觀地估計,第三次戰役期間,我軍的後勤保障能力只能達到前線作戰部隊需求的七成左右。按照戰役持續十五天計算,欠缺的作戰物資總量大約五十五萬噸。我軍的日補給能力大約八萬噸,因此纔將戰役起時間確定爲十號。”

聽完項鋌輝的解釋,王元慶也無話可說。

即便對軍事一竅不通的人,也能從中看出戰爭的重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不管在什麼時代,後勤保障永遠克敵制勝的關鍵因素。

共和隊在半島戰爭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與缺陷,比如空降兵缺乏裝甲與火力、空軍缺乏支援平臺、炮兵缺乏指引手段、地面部隊缺乏配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戰術與技術上的問題,能夠通過戰術革新與技術進步解決。

後勤保障上的問題卻很難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準確的說,後勤保障不是戰術與技術問題,而是軍事思想上的問題。

從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經歷了數次對外戰爭,可每次對外戰爭的規模都非常有限,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對後勤保障的要求並不高。即便在老戰爭中,共和國陸軍的後勤保障仍然能夠滿足作戰需要。

與以往的戰爭相比,半島戰爭的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

後勤保障跟不上作戰需要,主要還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共和隊數十年沒有打過大規模對外戰爭,對戰爭的激烈程度估計過低,沒有在戰爭爆前做好充足準備。

上到趙潤東,下到裴承毅,都沒認識到戰爭的消耗速度會如此驚人。

按照總參謀部的估計,半島戰爭最多消耗萬噸作戰物資。實際上,前兩次戰役就消耗了大約15C萬噸作戰物資。在經過修改的戰略計劃中,項鋌輝將半島戰爭的物資消耗量一下提高到500萬噸!

物資消耗不是問題,運輸纔是問題。

如果用汽車運輸,需要出動25萬臺次載重20~:的重型卡車;如果用火車運,需要125次掛50節標準車皮的列車;如果用飛機運輸,需要出動20萬架次Y-14或8萬架次Y-15;即便走海運,也需要500次萬噸巨輪。假如戰爭持續3個月,平均每天需要向前線運送作戰物資。按照前兩次戰役的物資消耗速度計算,每天大約12000~:,則戰役時間只佔戰爭時間的,大部分時間消耗在物資運輸上。

對任何一支軍隊的後勤保障力量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

問題很明白,不管打不打,都得暫時停止進攻。

雖然沒人說出來,但是參會人員都知道,如果軍隊停下來,韓軍將獲得喘息機會。停得越久,韓軍的準備越充分,後面的戰役越難打,消耗與傷亡越巨大!

就連顧衛民都認爲,應該一鼓作氣打下漢城,徹底打垮韓國的士氣與鬥志。

沉默持續了很久,大家都在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

“或許,我們應該修改第三次戰役的作戰計劃,並且提前展開攻打濟州島的作戰行動。”

裴承毅打破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項鋌輝瞪了眼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裴承毅,同時又對準將抱有很大的希望。

“裴承毅,詳細說下你的想法。”趙潤東呵呵一笑,鼓勵裴承毅繼續說下去。

其他人也集中精力,準備聽裴承毅的“高見”。

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8章 獨醒第35章 意外收穫第45章 部署第78章 當面保證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41章 必然選擇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7章 敲山震虎序十東方醒獅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4章 風暴來臨第58章 全面爆發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0章 不可靠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7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3章 頭緒第29章 開打第46章 好印象第76章 虎視眈眈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1章 替代品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章 日印結盟第154章 大時代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0章 圍殲第129章 壞兆頭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61章 功敗垂成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29章 別無選擇第46章 好印象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35章 絕路第84章 海上決戰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52章 傳話筒第89章 雅浦海戰第32章 信號第26章 坦然面對第54章 旁敲側擊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5章 意外收穫第54章 解除威脅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4章 金融風波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25章 逃生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章 情報第58章 主宰天空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91章 來勢洶洶第30章 超大規模第45章 雷霆一擊第33章 雄辯第59章 星戰計劃第26章 領袖第99章 兩難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4章 亂局第96章 風暴高潮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9章 針對性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36章 致命決策第50章 醍醐灌頂第55章 點悟第40章 難題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45章 較勁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21章 理想化第2章 軍事政變第32章 差距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12章 行刑第2章 軍事政變第98章 東衝西突第76章 輪盤賭第32章 夢想與現實
第146章 剛猛打法第18章 獨醒第35章 意外收穫第45章 部署第78章 當面保證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41章 必然選擇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117章 敲山震虎序十東方醒獅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24章 風暴來臨第58章 全面爆發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0章 不可靠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第17章 大戰在即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27章 權宜之計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3章 頭緒第29章 開打第46章 好印象第76章 虎視眈眈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1章 替代品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82章 金融保衛戰第40章 政治犧牲品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章 日印結盟第154章 大時代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0章 圍殲第129章 壞兆頭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61章 功敗垂成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29章 別無選擇第46章 好印象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35章 絕路第84章 海上決戰第94章 深入主題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52章 傳話筒第89章 雅浦海戰第32章 信號第26章 坦然面對第54章 旁敲側擊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5章 意外收穫第54章 解除威脅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針鋒相對第24章 金融風波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25章 逃生第145章 智勇雙全第118章 無藥可救第3章 情報第58章 主宰天空第132章 停戰接觸第91章 來勢洶洶第30章 超大規模第45章 雷霆一擊第33章 雄辯第59章 星戰計劃第26章 領袖第99章 兩難第144章 物降一物第34章 亂局第96章 風暴高潮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9章 針對性第28章 準備計劃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36章 致命決策第50章 醍醐灌頂第55章 點悟第40章 難題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45章 較勁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21章 理想化第2章 軍事政變第32章 差距第25章 欲擒故縱第112章 行刑第2章 軍事政變第98章 東衝西突第76章 輪盤賭第32章 夢想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