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海軍在行動

本再次對共和國發動核襲擊,加快了國際社會的分化

25日,國際輿論明顯分成兩派,一邊是嚴厲指責共和國、認爲是共和國挑起戰爭與擴大戰爭的西方國家集團,一邊則是支持共和國、認爲日本悍然發動戰爭與悍然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親華國家”集團。

隨着共和國的新聞媒體報道攜帶核武器的日本戰鬥機妄圖對共和國東部地區國際性大城市進行戰略轟炸的消息,正在爲如何拯救1億萬日本人而爭論不休的聯合國大會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美國東部時間24日晚上,在聯合國緊急大會上,以朝鮮、老撾、越南、巴基斯坦、尼泊爾、伊朗、敘利亞、利比亞、也門、阿根廷等國爲首的“八十七國集團”發起提議,要求對日本實施嚴格的戰略制裁,禁止向日本輸出一切可以用於戰爭的設備物資,授權共和國對日本進行戰略封鎖。

這一提議立即遭到西方國家集團的堅決反對。

因爲聯合國大具備決定國際重大事務的能力,所以八十七國集團的提議與西方國家集團的反對沒有多大意義。

就在聯合國爭論不休的候,日本在海牙向國際軍事法庭提起戰爭訴訟。

此時,關於誰發戰爭,以及誰擴大戰爭的爭論,成爲世界各國的焦點話題。

共和國拿出了足夠多證據,證明日本首先出兵侵略臺灣。雖然大陸與臺灣並未實現統一,但是全球絕大部分國家都承認臺灣是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共和國的特殊行政區,因此共和國有權利捍衛臺灣,也有權利對侵略臺灣的日本發動反擊戰。日本卻無法拿出共和國首先入侵日本的證據,也就無法擺脫發動戰爭的罪名。

這一至關重要因爲誰發起戰爭,誰就爲戰爭承擔責任!

只是西方家集團看重地並不是誰發起戰爭。而是誰擴大戰爭。

在西方國家集團看來。共國首先轟炸日本地導彈基地與核設施、擊沉日本地戰略核潛艇。都是對日本地戰略打擊。雖然共和國有權捍衛臺灣。但是在殲滅了侵略臺灣地日軍之後。共和國沒有理由擴大戰爭。更沒有理由對日本進行戰略打擊。

由此。西方國家集團認爲是共和國擴大打擊範圍。才導致戰爭全面爆發。

隨後日本進行戰略反擊是爲了捍衛國家利益。共和國轟炸日本地民用核設施。可以看成是對日本戰略反擊地再反擊。

站在不同地立場。肯定有不同地觀點。

到25日。全球200多個國家。基本上分成了3個陣營。

一是以美國爲首支持日本、譴責共和國的西方國家集團。二是以朝鮮、巴基斯坦等國爲首,支持共和國、譴責日本的八十七國集團三是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爲代表,保持中立立場的國家。

雖然前兩者之間的爭論非常激烈,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持中立態度。

主要是受“日本戰爭”影響的國家並不多,大部分中立國不想得罪共和國,也不想得罪西方國家,只能保持中立。如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多少帶有觀望態度,在局勢進一步明朗之前會明確支持哪一方。

爭論持續不休,實質性工作卻得落實。

莫斯科時間25日上午共和國與印度代表團再次對藏南問題進行磋商。

雖然談判沒有取得多大進展,但是雙方均表示應該儘量維持地區穩定免因爲藏南問題導致兩國關係倒退。

布魯塞爾時間25日上午,歐盟召開全體會議。

經過數個小時的辯論,在英法德意西等國的推動下,其他歐盟成員國最終同意向日本提供包括放輻射設施、治療放射性疾病藥物在內的人道主義援助,卻沒有對接納日本難民的問題進行任何實質性討論。

會後,歐盟代表飛赴華盛頓。

在美國的主導下,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歐盟32國組成的“三十七國集團”正式對日本難民問題進行磋商。

第一輪談判中,所有國家都承諾提供必要的援助,比如派遣船隻接送日本難民。

關鍵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諾接受日本難民。按照日本外務大臣北山志川提交的報告,日本需要向其他國家轉移8500萬國民,其中絕大部分是老人、兒童與婦女。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8500萬日本人絕對不是小問題。

不說別的,哪怕養8500萬頭豬,一年都得花費近千億美元。因爲大部分需

的日本難民來自遭到放射性污染的地區,所以還得解醫療救問題。

談到最後,只有新西蘭承諾接納5萬名日本兒童。

這不是“義務承諾”,做出承諾的同時,新西蘭也開出了極爲高昂的條件,比如由“三十七國集團”爲這些日本兒童提供醫療救治援助。

被日本抱以重望的澳大利亞與加拿大仍然沒有任何表示。

由此可見,口口聲聲喊着“人道主義”的西方國家,也是“僞人道主義”。1億萬日本人即將完蛋的時候,西方國家卻在自身利益的驅動下見死不救。如果西方國家正是把人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文明社會”,會如此絕情嗎?別的不說,美國有足夠的能力容納數千萬日本人,也有足夠的實力幫助日本人,卻沒在接納日本難民的問題上鬆口,甚至沒對資金援助做出正式承諾。參加談判的西方國家代表都承認日本難民問題的嚴重性與緊迫性,卻不肯做出任何實質性的貢獻。就連做出承諾的新西蘭也開出了其他國家難以接受的條件,使得萬名日本兒童前往新西蘭避難的希望變得非常渺茫!

華盛頓上演的劇,足以證明西方國家的僞善本質。

當然,戰爭不會因此停止。國際社會無法阻止戰爭的情況下,交戰雙方仍然在戰場上殊死拼殺。

北京時間25日午,第一批運輸機羣到達臺灣宜蘭空軍基地。

隨着海軍陸戰隊在臺市上岸,島內平叛戰爭接近尾聲。逃到高雄的政變軍隊與僞政權領導人只有一個選擇:向南下的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繳械投降,爭取寬大處理。

按照:參謀部的部署,空軍將轟炸琉球羣島的任務交給了海軍航空兵。

傍晚前,第支海軍航空兵的遠程制空戰鬥機部隊進駐宜蘭,在當天晚上起飛前往琉球羣島南部空域執行戰鬥巡邏任務。

此時,在臺灣東部海域徘;的航母戰鬥羣已經向東北方向航行了數百海里。

收到作戰命令後,林嘯雷沒有離開海軍司令部,而是將航母戰鬥羣的指揮權移交給了東海艦隊司令幕青雲中將,任命南海艦隊司令竇海鯤中將爲航母戰鬥羣參謀長,華劍鋒少將爲航母戰鬥羣副參謀長,朱榮輝准將爲航母戰鬥羣作戰參謀,後方指揮工作則由海軍參謀長張韋昌上將負責。

雖然林嘯雷很想到前線指揮戰鬥,但是作爲海軍司令,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由他負責。

在安排航母戰鬥羣指揮體系的時候,林嘯雷也費了不少的心思。

按理說,作爲潛艇部隊司令官的華劍鋒不應該到前線去,而是應該留在後方專門負責潛艇部隊的作戰行動。幕青雲的資歷也不見得比竇海~高多少,航母戰鬥羣內的2“華夏”級航母來自南海艦隊,只有“華夏”號隸屬於東海艦隊,應該由竇海~擔任戰鬥羣司令,幕青雲擔任參謀長。

林嘯雷不是那種喜歡與手下商量的海軍司令,安排人員的時候,他沒有考慮太多。

不管怎麼說,這肯定是共和國海軍最強大的指揮陣容。

爲了協調各參戰部隊,林嘯雷不但把潛艇部隊司令華劍鋒與海軍航空兵參謀長朱榮輝派到了前線去,還在航母戰鬥羣內設置了“前線最高指揮部”。

還好,“華夏”號上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容納上百名參謀人員。設計建造的時候,“華夏”級航母均按照艦隊旗艦的標準,配備了完善的艦隊指揮設施。除了沒有與潛艇進行通信聯絡的超長波電臺之外,其他設備一應俱全。

華劍鋒與朱榮輝在25日夜間乘坐艦載運輸機到達“華夏”號航母。

艦隊裡的氣氛比較緊張,兩人趕往艦隊司令部的時候,發現航母上的官兵都有點“神經質”。這也難怪,半島戰爭後,“華夏”號航母建成時服役的很多官兵在第二次軍事改革之前退役,海軍招募了不少新兵。這個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因爲在第二次軍事改革中明確了海軍的“技術軍種”地位,提到了海軍官兵的待遇,延長了海軍官兵的服役期限。

如果願意,任何一名海軍官兵都能將服役當做終生職業。

華劍鋒與朱榮輝來到司令部的時候,發現幕青雲與竇海鯤正在商討作戰行動。

兩名中將的神色都有點緊張,搞得司令部內的幾十名參謀也很緊張。雖然離日本領海還有數千千米,但是華劍鋒與朱榮輝都感受到了大戰在即的氣氛。

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6章 牽制力量第44章 第一槍第23章 毫無秘密第85章 決戰跡象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7章 新總統第35章 祖國第72章 鐵腕總理第112章 行刑第44章 閉門決策第59章 低空坦克第20章 唱高調第20章 圍殲第26章 戰爭威脅第9章 針對性序十九民族之魂第69章 人質第30章 有限衝突第52章 虛驚一場第59章 未來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7章 啞巴虧第7章 觀念轉變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33章 高地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14章 懸疑故事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1章 落網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71章 吝嗇鬼第83章 圍殲第55章 包餃子第31章 出國作戰第51章 放話第2章 各盡其職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6章 拷問第24章 風暴來臨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2章 地面戰鬥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1章 統一進程第8章 疑雲重重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80章 扯皮第38章 快節奏第56章 雙面間諜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55章 非常閱兵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1章 壁壘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章 第一軍第41章 大鬧龍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6章 救人第3章 集團化第47章 兔死狗烹第41章 明爭暗鬥第65章 正式宣戰第57章 真正開始序十五運籌帷幄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7章 變策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11章 新風向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15章 定居點第3章 日印結盟第61章 奪權第19章 安全基石第23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元老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
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6章 牽制力量第44章 第一槍第23章 毫無秘密第85章 決戰跡象第63章 總理的決斷第80章 戰爭計劃第27章 新總統第35章 祖國第72章 鐵腕總理第112章 行刑第44章 閉門決策第59章 低空坦克第20章 唱高調第20章 圍殲第26章 戰爭威脅第9章 針對性序十九民族之魂第69章 人質第30章 有限衝突第52章 虛驚一場第59章 未來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27章 戰爭決心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14章 停火談判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7章 啞巴虧第7章 觀念轉變第83章 戰爭動員第133章 高地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25章 輸掉的戰爭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14章 懸疑故事第47章 信息網絡戰第11章 落網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71章 吝嗇鬼第83章 圍殲第55章 包餃子第31章 出國作戰第51章 放話第2章 各盡其職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6章 拷問第24章 風暴來臨第28章 共和國的憤怒第13章 第一單生意第37章 暗度陳倉第12章 地面戰鬥第50章 防禦部隊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63章 外交鬥爭第11章 統一進程第8章 疑雲重重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80章 扯皮第38章 快節奏第56章 雙面間諜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55章 非常閱兵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81章 壁壘第99章 安慰性決議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10章 第一軍第41章 大鬧龍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6章 救人第3章 集團化第47章 兔死狗烹第41章 明爭暗鬥第65章 正式宣戰第57章 真正開始序十五運籌帷幄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7章 變策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111章 新風向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115章 定居點第3章 日印結盟第61章 奪權第19章 安全基石第23章 何去何從第22章 元老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