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寒城守將放下吊橋, 打開城門, 孔騰一行人一進來,士兵趕緊放下吊橋, 關上城門。

孔騰經過甕城, 進入內城, 步將軍和燕侯爺夫人站在城牆上等他,孔騰信步走上城牆,步將軍心裡有底,“事情辦好了?”

“辦好了,將軍、夫人放心。”孔騰轉向魏昭說:“我按照夫人教的話,對徐四爺說了, 徐四爺的臉色很不好, 我猜測事情按夫人預料的發展,我們就等消息吧!”

“但願他這次沒辦糊塗事。”

能否活命,看他的造化了。

遼軍大營裡, 傍晚,遼軍士兵開飯了,一個帳子裡, 看押徐四爺的遼兵, 把一碗飯放在徐詢跟前, 解開徐詢被綁着的手。

徐詢端起飯碗, 扒拉兩口飯, 趁着看守的士兵吃飯, 沒人注意他, 從懷裡悄悄拿出孔騰塞給他的紙包,二嫂罵他的話,言猶在耳,城池因你失守,你回去還有臉見你二哥嗎?堂堂一七尺之軀,還有臉活着嗎?

他這個二嫂一向瞧不起他,罵他的話一點不給他留臉,自己這次夠丟人的,慕容蕙沒找到,被遼軍抓住,這消息如果傳到萱陽城侯府,自己當真也沒臉見人。

他二嫂怎麼可能拿城池換他的命,二嫂恨他恨得牙癢癢,給了一包東西,不用想也知道是什麼,遼軍恨燕軍,恨不得生食其肉,遼軍知道步將軍不開城投降,自己就沒有利用價值,下場令他不寒而粟,還是一了百了,免得受盡折辱而死。

他一咬牙,打開紙包,把裡面的粉面倒入口中,連紙一起塞在嘴裡,大口吃了兩口飯,嘴裡滿滿的,噎得劇烈咳嗽,看守他的士兵不耐煩地放下碗筷,拿過一隻空碗,倒了半碗水,往他跟前用力一放,“這粗食咽不下去,還以爲自己是大爺,攪得人飯都吃不消停。”

徐詢端起碗,喝了一口水,把喉嚨裡堵着的東西嚥了下去,放下碗,盤腿坐着,闔眼等死。

遼軍吃完晚飯,張俊傳令召集兵馬,等待燕軍開城投降,人質已經驗過,準備受降,這時,一個看守徐詢的士兵慌忙跑來,“回稟刺史,大事不好了,徐四爺死了。”

“死了。”張俊蹭地站起來,“剛纔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死了。”關鍵時刻,就要大功告成,人質死了。

“不知道,吃完飯,他坐着一動不動,我們看不對勁,上前一推他便倒地身死了。”看守徐詢的士兵說。

張俊急道;“叫軍醫,快叫軍醫來給他醫治。”

那個士兵腿都哆嗦了,“人已經沒氣了,叫軍醫來了也沒用了。”

張俊氣得一腳踹翻遼兵,“滾,一羣廢物,連個人都看不好。”

遼兵連滾帶爬地跑了。

張俊氣惱地站在帳子裡,看着軍醫給徐詢檢查,軍醫站起來,“刺史,徐四爺症狀是中毒,人已經沒有救了。”

“大夫,確定是中毒而死嗎?”張俊猶自不大相信。

“確定是中毒。”軍醫肯定地說。

張俊納悶怎麼能中毒,回想起來,燕軍使者曾經接近過徐詢,一定是悄悄給他□□,如果徐詢自身攜帶藥物,爲何自己早不服用。

中了燕軍的計,張俊氣得暴跳如雷,“把他的頭給我割下來,挑在營門前,點炮,立刻攻城。”

遼軍士兵摩拳擦掌,早就看這個姓徐的小子不順眼,燕軍殺了我們這麼多兄弟,拿這小子報仇雪恨。

一個士兵舉起鋼刀,剛要落下,就聽帳外一聲急喊,“刀下留人。”

張俊看走進來的人,原來是段氏鮮卑部族裡一個精通漢人文化的謀士,張俊不解地問;“你們段氏爲何替他求情。”

鮮卑部族的謀士施禮道:“我家首領知道刺史抓了這個人,要我來跟刺史求情,放了他。”

看看地上已經死去徐詢,“可惜來晚了一步。”

張俊不解地看着他,“鮮卑部族難道跟這個姓徐的還有什麼聯繫?”

鮮卑人湊近小聲說了幾句話,張俊恍然大悟,“我說這姓徐的小子跑到前方打仗地方做什麼?這還是個癡情種,既然這樣,就留他一個全屍,你也好回去交代。”

鮮卑人道;“謝刺史給我段氏這個面子。”

“一家人何須客套。”

張俊的女兒嫁段氏鮮卑部族的首領,是翁婿關係。

張俊命令士兵,“把他拖出去好生掩埋了。”

幾個士兵把徐詢拖了出去。

張俊看外面天色已晚,天黑攻城怕要吃虧,命令明日開始攻城。

寒城裡的百姓消停了四日,第五日,四城又隱約傳來喊殺之聲,城裡百姓習以爲常了,不似剛開始打仗恐慌,照常生活。

魏昭帶着萱草、書香和老丁,在農貿市場裡轉悠,農貿市場裡生意蕭條,幾乎看不見殺雞宰鴨的,有兩家賣雞鴨掛着幾隻雞鴨奇貴,無人問津,幾家米店都上了門板,門口牌子寫着斷貨。

老丁直搖頭嘆氣,“寒城以前吃菜,都是城外菜農趁着清早菜新鮮,挑着擔子往城裡來賣,現在圍城,菜農也進不來城,蔬菜也供應不上。”

居安思危,想起府里老僕,在後花園開了塊菜地種菜,如果早知道有今日,整個花園,府裡空地都種上菜,現在是來不及了,菜沒等長出來,吃不上了。

市場裡不景氣,有的人坐在哪裡嗮太陽,沒東西可賣,做生意的人自己都沒吃飽飯,無精打采不願動地方。

魏昭幾個人從市場裡出來,昔日繁華的街道比平常蕭條,繁茂的商街上開着最大一家浴堂,門前寥寥,老丁見狀說;“飯都吃不飽,沐浴消耗體力,都躺在家裡不動彈,省些糧食。”

魏昭看見有兩家米店開門,門前排着一條長龍,一人只限制賣二斤米,米平價,

“這個掌櫃的還有良心。”

魏昭一天天數着日子,一個月過去了,寒城日漸艱難。

大街上燕軍貼出的徵兵告示,守衛城池的士兵每日都有傷亡,需要補充新兵,從戰事開始,軍隊一直在徵兵,寒城人口僅次於萱陽城,戰事慘烈,傷亡嚴重,這個時候當兵,下戰場的只有擡着下來。

可徵兵的地方擠着不少人,除了青壯年男丁外,還有未成年的和年過半百的,街上店鋪開着門,生意不景氣,沒幾個人進店鋪買東西,這一條街上唯有徵兵的地方人多,熱鬧。

萱草奇怪,問;“夫人,爲何這幾日徵兵處人多了?”

“報名當兵的大多是青壯年,城裡一般家沒有口糧,當兵能一天三頓吃飽飯,省了家裡口糧。”

可見冒死當兵,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家裡斷炊,當兵還是條活路,不當兵只有等着餓死,既然怎樣都是死,死在戰場上軍隊補給家裡一袋糧食,沒白死。

這個撫卹陣亡將士的辦法是魏昭跟步將軍提議的,現在撫卹給銀兩,沒有任何用處,糧食比任何金銀珍貴。

魏昭邊走邊盤算,燕軍剩的糧食,頂多支撐半個月,半個月後城池不攻自破。

對身旁的老丁說;“府裡的糧食夠吃多少天?”

老丁賣弄起來,“沒打仗之前,奴才看城裡糧價漲,備了些存糧,關山帶着侍衛在軍營裡吃,府里加一塊就十幾個人,糧食夠吃三個月。”

徐曜派來的保護她的侍衛,跟關山幫燕軍守城,五百侍衛除了陣亡和傷亡如今剩下不到一半。

“留十天的糧食,剩下都給軍隊送去。”

燕軍半個月後斷糧,她留下十天的糧食。

“好,夫人,咱們餓點沒關係,將士們不能餓着打仗。”

老丁望着街道旁的一棵榆樹,嘆息,“這榆樹光禿禿的了,榆樹皮都被剝光吃了。”

萱草問;“榆樹皮怎麼吃?”

老丁說;“榆樹皮剝了,磨成粉,熬糊糊可充飢,這大概有的人家斷了頓,實在沒吃的,把榆樹皮剝下來煮着吃了。”

魏昭望着街兩旁所有的榆樹看不見一點綠色,纔剛入夏,往前樹木枝葉繁茂,今年樹木光禿禿的了,差不多都被人剝光了。

走多了路,吃不飽沒氣力,魏昭道;“回吧!”

就連馬匹都有氣無力的,魏昭騎馬走這一路,長街上幾乎看不見幾頂轎子,馬車極少。

人吃不飽飯,還哪有力氣擡轎子,餓着肚子,沒事不出門。

桂嬤嬤坐在東間屋南炕上做被子,南窗開着,陽光照射進來,滿屋映得紅燦燦的。

萱草看被子針腳細密,說;“嬤嬤,現在還做這個勞什子幹什麼?”

桂嬤嬤沒擡頭,“等打完仗,你還要嫁人,到時現做哪裡來得及,我這待着沒事,先預備出來,省得到時抓瞎。”

萱草摸着大紅緞喜被,滿心喜悅地想,仗打完了,她就可以跟田大哥成親了。

老丁去找關山,帶人來拉糧食。

魏昭吩咐書香,“你把廚房白家的和田氏叫來。”

不大一會,廚娘白家的和田氏來了,兩人神情緊張,以爲出了什麼差錯,白家的繫着圍裙,正上竈,聽見夫人找她,撂下鏟子就跟書香來了。

魏昭和顏悅色地說:“沒事,別緊張,我告訴你們一聲,現在城裡糧食緊缺,府裡糧食也省着點吃,以後每日吃一頓飯,面裡摻點菜吃。”

她們在府裡呆着,不到處走動,不消耗體力,餓點也能挺住,剩下糧食給燕軍官兵了。

魏昭又強調一句,“現在府裡剩十日的口糧。”

“知道了,夫人,這十日的口糧,掂對着怎麼也吃個二十天,府裡後院有菜地,蒸饃饃面裡摻菜,原來家裡窮,面裡還摻野菜吃。”

白家的長篇大論地說,魏昭看她是嘴一張一合,沒有力氣聽。

田氏有眼色,扯了下她衣角,“夫人要沒別的事,我們回去做晚膳。”

“你們忙去吧!”

白家的臨走道:“夫人,我們今晚粥鍋裡下菜。”

魏昭笑說;“吃這個挺好,晚間好克化。”

待田氏送來晚膳,魏昭看瓷罐裡一下子粘稠的粥,金黃色小米粥,裡面剁碎的綠瑩瑩的青菜,書香給魏昭盛了一碗,魏昭嚐了一口,粥裡面放了鹽。

書香又端出一碟子素丸子,青菜摻麪粉炸的,田氏說;“怕夫人光喝粥吃不飽,特意給夫人做了點丸子。”

府裡其他人晚膳只喝粥。

魏昭喝了一小口粥,“以後我跟大家吃一樣的。”

對書香說;“把這碟丸子拿去給桂嬤嬤。”

桂嬤嬤這陣子身體虛。

吃過晚膳,書香撿碗筷,魏昭坐在窗前,夏季窗扇支開,院牆外一棵槐樹,花開飄香,看見幾個人拿着一根長竹竿,勾下一串串槐花。槐花快被人摘沒了,靠近侯府的這棵樹高,樹頂尖上掛着一串串槐花。

桂嬤嬤看夫人望着槐樹出神,道;“槐花好吃,槐花炒雞子,做槐花餅,有一股花香味。”

魏昭聽見牆那邊說話聲,幾個人不等拿回家中,摘下槐花直接填入口中吃了。

桂嬤嬤嘆口氣,“聽說還有人上山採挖葛根吃。”

“葛根苦,葛根不是入藥的嗎?能隨便吃嗎?”書香道。

魏昭聲音低落,“城裡的百姓餓極了,實在沒有吃的,能填飽肚子,哪裡還管許多。”

庭院靜靜,夜色濃重,月光灑下,落在窗前芭蕉綠葉上。

四面城門停戰了,書香正要關窗扇,常安跑進院子,“夫人,奴才聽府門外街上的人說,西門打起來了。”

魏昭剛要拔掉頭上釵環,手指停住。

“備馬。”

魏昭穿着家常衣裳,衣裳都沒來得及換,走出內宅,到外院上馬。

出了府門,揚鞭打馬,直奔着西門疾馳,萱草和常安緊緊跟着在後面。

天黑後,兩軍停戰,不知道西門出了什麼狀況,她心裡閃過一個念頭,難道西門被鮮卑人攻破了,城池已經像秋風中的落葉,隨時有被攻陷的危險。

堅守了一個月,徐曜的燕軍沒有回師救援,那一定是夏平關打得不順利,魏昭心想再堅持十日,也許徐曜就打勝了,就能騰出手解救寒城之圍。

跑到半路,看見前方几十人騎着快馬如飛,朝她們這個方向而來,街上店鋪有未打烊的,稀疏的燈火,照着前方打頭策馬飛奔的身影,魏昭心中一喜,“宋庭他們。”

來到跟前,勒住馬,宋庭激動地叫了一聲,“夫人。”

宋庭的聲音由於激動有一絲顫抖,多日來的擔憂,終於石頭落地。

昭小姐還活着,黑暗中宋庭抹了一把臉。

“金叔、興伯,你們怎麼來了?”

周興道;“回去再細說。”

一行人回徐家別院,桂嬤嬤站在內宅門口焦急地張望,對書香說:“夫人急急忙忙出去了,是不是出事了?”

一行人在門前下馬,牽着馬走進府門,大門口掛着燈籠,書香興奮地叫,“嬤嬤,興伯、金爺,宋爺他們都來了。”

金葵走到跟前,“嫂子,我們全都來了。”

“金爺,宋爺,我以爲出什麼大事了,沒想道這大半夜的你們過來。”桂嬤嬤放下心。

金葵笑說;“嫂子,我們想白日來,遼軍也不讓啊!”

衆人進正廳裡,落座,書香急忙去泡茶。

魏昭看見他們如見親人一般,心裡又埋怨他們不該貿然闖營,又一想,她被圍困,他們怎麼可能坐視不理,必然要冒死相救。

“城外駐紮重兵,你們怎麼闖西城門進來?”

西城門外是鮮卑人駐紮兵馬,鮮卑人兇悍,作戰勇猛,應該選黃子襄駐紮的南門闖營。

“蒲縣的燕軍偷襲鮮卑的營地,我們趁亂就闖進來了。”金葵道。

“我們觀察很久了,今晚才找到機會闖營。”宋庭說着,盯着魏昭,“夫人,城裡斷糧,吃不飽,我看你們臉色都不好。”

魏昭摸摸臉,“燈光晃的,府裡備有糧食。”

一日吃一頓飯,一頓飯還是糧食摻着菜,或稀粥,餓得腳底下虛浮。

“我們明晚闖營出去,我看城守不了多久,還是趕緊離開。”

金葵接過書香端給他的茶盅。

魏昭面色平靜,“我不走,我留在這裡,城在,我人在。”

宋庭急了,“都到這節骨眼,你還留在城裡,這不是擎等着送命嗎?”

“夫人,我們冒死闖營,就是要救夫人出去,夫人還是跟我們走,艱難的情況下城池守了一個月,夫人也算是盡力了。”

金葵也勸說道。

“我不能自己一走了之,留下燕軍將士浴血奮戰,步將軍一家三口都留在寒城,我不能丟下他們自己逃走。”

“你不走,我們都留下,也不走了。”宋庭語氣堅決,讓他扔下魏昭,他做不到。

金葵道;“大家同生死共患難這麼多年,夫人既然決意留下,那生死我們都陪着夫人。”

魏昭低頭,咬脣想怎樣才能勸他們離開這危險之地,須臾,擡起頭,“你們別爲我擔心,即使城破了,遼軍抓住我,也不會殺了我,他們還要用我做人質,要挾徐曜,你們留下,我反倒有負擔,受掣肘,如果你們被遼軍俘獲,我就陷入兩難境地。”

衆人聽了細想想,夫人說得是這個理,這一幫人留下,也抵擋不住遼軍,只能給夫人增添麻煩,幫不上一點忙。

魏昭看大家被說動,爲了讓他們放心離開,又道:“最壞的打算,城池被遼軍攻下,我有辦法躲過一劫,你們別問我有什麼辦法,總之我不會輕易把小命丟了,這麼多年你們跟着我,見過那一回我失過手。”

衆人想想,這幾年也曾出過危險狀況,那一次都化險爲夷,就像宋庭被土匪劫持,金爺深陷鮮卑黑山部落,都是夫人救回來的。

桂嬤嬤一旁接話茬說;“府裡缺糧,你們三十幾人留下,又多了三十幾張嘴。”

哪還有吃的。

半晌沒說話的周興道:“夫人說得在理,我們這些人留下反而添亂。”

宋庭悶聲道:“你們走,我一個人留下。”

魏昭看着周興,意思是叫周興勸說,周興呷了一口茶水,“宋爺,別讓夫人爲我們分心,我們在外面聽消息。”

宋庭不吭聲了。

魏昭看看外面天色,已經半夜了,說;“你們今晚不能走了,驚動了遼軍,後日晚,你們突圍闖營。”

又對書香幾個丫鬟道;“收拾房間,金爺他們安置。”

天晚了,桂嬤嬤老夫老妻團聚,回房去了,金葵帶着一幫弟兄到二進院正房歇息了。

衆人都走了,宋庭方站起來,看着魏昭,無奈地苦笑一下,“你還指望他能來救你嗎?遼軍拿你做人質,要挾他,他能顧你嗎?”

魏昭嗔怪地覷了他一眼,“宋庭哥,我們是夫妻,還計較那麼多嗎?”

第28章第161章第94章第24章第130章第9章第72章第25章第14章第87章第160章第134章第117章第14章第80章第24章第84章第15章第134章第34章第86章第122章第52章第132章第40章第18章第148章第12章第71章第158章第41章第158章第30章第27章第149章第7章第30章第87章第2章第74章第88章第3章第53章第40章第7章第24章第65章第43章第89章第150章第103章第78章第8章第109章第55章第70章第118章第91章第153章第76章第152章第17章第55章第96章第22章第95章第2章第134章第6章第106章第14章第149章第48章第85章第90章第154章第18章第99章第6章第152章第67章第26章第127章第123章第140章第25章第149章第2章第145章第26章第77章第2章第83章第155章第30章第78章第134章第18章第18章第17章
第28章第161章第94章第24章第130章第9章第72章第25章第14章第87章第160章第134章第117章第14章第80章第24章第84章第15章第134章第34章第86章第122章第52章第132章第40章第18章第148章第12章第71章第158章第41章第158章第30章第27章第149章第7章第30章第87章第2章第74章第88章第3章第53章第40章第7章第24章第65章第43章第89章第150章第103章第78章第8章第109章第55章第70章第118章第91章第153章第76章第152章第17章第55章第96章第22章第95章第2章第134章第6章第106章第14章第149章第48章第85章第90章第154章第18章第99章第6章第152章第67章第26章第127章第123章第140章第25章第149章第2章第145章第26章第77章第2章第83章第155章第30章第78章第134章第18章第18章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