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不堪此任

“微臣順天府丞林晧然謹奏:幸得聖上隆恩,卸任地方官職,由廣州知府升任順天府丞。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微臣維護京城治安,雖無顯功但並無過錯。”

“然,微臣聞廣東外察之果,如梗在喉,今不吐不快!微臣斗膽,狀告吏部尚書郭樸,其負國失職,不堪此任,乞加戒飭,以清仕路。”

跟着普通的彈劾奏疏有所不同,這份奏疏僅看前面的部分,顯得是平淡無波。但後面卻是驟然急變,宛如是揪起了驚天駭浪。

誰能想到,一個正四品的順天府丞竟然矛頭直指天官。

雖然很多官員對外察的結果不滿,但頂多是私底會詆譭兩句,哪怕上疏亦是彈劾郭樸外察不公。誰敢如此得罪於天官郭樸,竟然直接要求聖上撤掉郭樸一職,擺明是要結仇啊!

這“負國失職,不堪此任,乞加戒飭,以清仕路”可謂是字字見血。特別這個“負國失職”的罪名,相當於將主持外察的郭樸列爲“劣等”,一旦坐實那真要革職了。

如果僅僅是說和罵,其實誰都會。關鍵林晧然跟着一般的言官有所不同,卻是列出依據,繼續在奏疏炮轟着當朝吏部尚書郭樸。

“微臣曾任職廣州知府,且主持廣東開海事宜,所取佳績,世人有目共睹,去年廣東市舶司稅銀逾三十萬兩,今明兩年勢必更豐。然,微臣從不敢於貪功,在任之之時,便數次上疏朝廷,此皆廣東諸多官員同心協力之果。微臣雖有才學,但廣東海事繁雜而困難重重,焉能是微臣一人之功乎?”

在這裡,林晧然無疑是利用廣東市舶司的豐厚進項言事,爲廣東的諸多官員重新請功,將廣東開海成功的功勞分於廣東的地方官員。

此舉看似林晧然的無私之舉,但亦是爲着他打臉郭樸做下鋪墊,卻見圖窮匕現。

“廣東左布政使汪柏曾任廣東巡海道副使一職,跟佛郎機人有往來之經驗,更屢次經由佛郎機人爲聖上購得龍涎香。在廣東市舶司重開之時,其多番協助,全力支持微臣開海,終有今日開海之績。”

“開海之難,一曰地方諸官齊心,二曰海疆太平無事。然倭寇乃大明海疆之大禍,倭首小川四郎窺廣東之財帛,親率二千餘名倭寇從珠江口殺至廣州城下,正是廣東左布政使汪柏和廣東都指揮使黃輝對微臣委以重任,微臣方能全權統領廣州衛和雷州衛合力殲倭於廣州城外,保廣東海疆太平!”

“汪柏爲廣東開海之事,可謂是有功之人,在朝堂更在剛直之名,而今如同中流砥柱,仍替聖上穩廣東開海之局。”

“另有,廣州知府雷長江。其接任於微臣,非微臣舉薦,實乃雷長江疏通南流江於廉州百姓有百年之功,始得聖上嘉獎,故而以才能接任廣州知事。上任以來,並沒有過錯,且有穩廣東開海之功。”

“此番郭尚書主持外察,二人已然能爲天下百官之模範,卻被歸爲中三等之列,幾近跟雷州知府同爲劣等,焉不叫人寒心乎!”

林晧然拿出汪柏和雷長江大做文章,直接爲他們二人鳴不平。不得不承認,此二人如此種種作爲,確實不應該歸爲中三等之列。

實質上,郭樸原本亦不想動汪柏的,只是嚴世蕃卻是指定如此。偏偏汪柏的官階太高了,京城很難給汪柏安排出六部侍郎的位置,這才採取了貶低汪柏的策略,從而對他進行平調。

似乎還覺得火候不夠,林晧然卻是繼續進行炮轟。

“江西按察副使楊熾和袁州知府孫思檜,此二人任職六年,在地方沒有樹一功,更爲當地萬民所共憤。今卻被郭尚書評爲優等,豈不謬乎?”

什麼事情都需要比較,這一反一正間,更顯現了汪柏、雷長江等人的不平。亦是佐證林晧然對郭樸的“負國失職,不堪此任”的攻擊,並不是無的放矢。

更爲重要的是,林晧然當下揪着江西按察副使楊熾和袁州知府孫思檜進行攻擊,若是郭樸仍然將這二人安排到廣東任巡海道副使和廣州知府,那郭樸無疑要承受着更大的壓力,而林晧然更是可以藉此再上奏疏攻擊。

“有功之士不得嘉獎,無能之人卻委以重任!貴爲吏部尚書,卻如此任人用事,廣東開海之勢必頹,而後地方官員不再竭力辦事,盡竭能攀附他郭質夫一人矣。”

殺人不過頭點地,作爲吏部尚書最害怕的,無疑還是怕人家說他黨同伐異。只是當下,林晧然當真什麼都敢說,卻是實實在在地給郭樸扣了這麼一頂帖子。

“豎子,爾敢!”

郭樸是詞臣出身,一直都很注意保持着自身的涵養。只是看着林晧然如此攻擊於他,氣得整張臉都綠了,更是直接瞪眼痛罵道。

他如何沒有想到,一個根本不被他放在眼裡的毛頭小子,竟然會這寫出一份如此犀利的奏疏,簡直是給他迎面一擊。

在此次外察中,他並沒有怎麼樣爲自己謀求私利,更多還是希望辦好這項差事,從而換取聖上對他的更大信任和肯定。

他之所以答應整治廣東和關照楊熾和孫思檜,皆是一種正常的政治協商的結果,是爲安慰嚴黨所做出的必然犧牲。

只是這一切,卻被那小子所知悉,並拿這個事情來對他進行攻擊,宛如豎立起的公正無私的牌坊被林晧然砸得粉碎一般。

嚴嵩看着暴怒的郭樸,卻是輕嘆了一口氣,顯得認真地說道:“質夫,這外察之事,還是暫時先緩一緩吧!你恐怕得對聖上解釋一二了!”

郭樸亦是慢慢冷靜了下來,但聽着嚴嵩的話後,心裡蹭地竄起一團火。他堂堂的吏部尚書,又深得聖上的信任,如何能因爲那小子的一道奏疏就暫停外察之事。

只是面對着位高權重物嚴嵩,他還是選擇壓抑着心中的怒火,進行施禮道:“下官,領命!”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關鍵還是聖上的態度。只要聖上仍然支持於他,哪怕林晧然擺出再多的理由,他仍然安然無恙。

不過他卻是明白,這事情傳出去之後,必然有損他的名聲。不得不承認,那小子的這份奏疏太犀利了,簡直是一舉打在他的七寸上。

嚴嵩輕輕地點了點頭,想起郭樸跟林晧然有些淵緣,卻是突然疑惑地詢問道:“你們二人難道沒有坐下來談一談嗎?爲何要鬧到聖上這裡?”

郭樸心裡暗道:那小子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正四品官員,而他是堂堂的吏部尚書,那小子哪怕配跟他坐下來一起商談。只是到了嘴裡,卻是顯得老實地答道:“我跟他起初倒是見過一二面,事後他亦來找過我,但下官跟吳尚書是同科,爲了避嫌,並沒有見他!”

“原來如此!”嚴嵩點了點頭,已然是明白了怎麼一回事了。

終究而言,郭樸這人性情高傲,只將目光放在了他嚴嵩和徐階身上。卻不知林晧然同樣不好惹,且這四年在廣東早就成了氣候,而偏偏林晧然這人還深諳官場之道。

如今郭樸既想滿足他兒子嚴世蕃的胃口,卻又不打算給廣東的一些官員好處,最終惹火了林晧然。亦是如此,林晧然纔有今日的雷霆一擊,可謂是自做自受。

玉熙宮,燈火通明。

三月的夜晚還透露着絲絲的涼意,只是已經不需要在宮殿四處生起火盆,且還要派人謹防着走火。當下只要在寢室處擺上一個火盆,安排人員進行看守即可。

卻不得不承認,還是萬壽宮那邊住着舒服,無怪乎飽受這座宮殿取暖不便後的嘉靖會對萬壽宮重修之事念念不忘。

萬壽宮那裡修有地道,可以在下面生火,從而將整個宮殿的地面烤暖,而不需要在宮殿內生很多的火盆,這裡即麻煩又有安全隱患。

黃錦領着宮人將新的炭盆送來,然後又小心地撤掉舊炭盆。看着聖上依靠在軟塌上查閱奏疏,在走出去的時候,卻是給一旁的馮保使了一個眼色。

馮保已經十九歲,生得細皮嫩肉,長相有幾分秀氣,倒是可惜這麼一個美男子。不過禍福相依,由於書法出衆,今年已經被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一職。

馮保看着聖上暫時沒有支使他的意思,便是輕步退了出去。在門外聽從乾爹的黃錦認真叮囑,目送着乾爹離開,然後又回到了這裡。

而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身穿着藍色道袍的嘉靖已經翻開了林晧然的奏疏,且將奏疏看到了最後。

“今廣東開海能得稅銀三十餘萬,可解大明財政之困,爲君分憂。若能穩住此勢,明年必然還能再創佳績,使國帑豐盈。”

“然,郭樸蒙受君恩,卻不行忠君之事。其主持廣東外察事,卻獎罰不明,令有功之人不得褒揚。廣州、雷州兩級衙門一旦人事動盪,廣東市舶司提舉衙門上下人心惶惶,廣東開海格局必受到創傷。”

“微臣再奏,請罷郭樸吏部尚書一職,令廣東賞罰有序,任能臣用事,保廣東穩定之大局,還朝堂上下以清明。”

……

洋洋灑灑的幾百字,彷彿有着某種魔力般,卻給嘉靖一口氣讀了下來。

在讀完最後一句的時候,卻沒有像以往般奏疏束之高閣,而是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他對郭樸無疑是極信任的,郭樸這幾年一直替他兢兢業業地寫青詞,早已經用行動表明了他對自己的那一份忠心。

郭樸出身於翰林院,一直沒有任實職,故而郭樸根本沒有什麼根基。而這種人擔任吏部尚書,無疑能夠更會竭力遵循自己的意志辦事。

正是如此,他的心裡早就打定主意。在這次外察之中,他會全力支持着郭樸,對彈劾於郭樸的奏疏必定要束之高閣。

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嚴世蕃那邊的人並沒有任何的動靜,反倒是他親點的林文魁率先站出來提出要郭樸下臺。

而這位林文魁偏偏並非言之無物,郭樸雖然對他是忠心耿耿,但其能力卻一直沒有得到印證。

“馮保,你說郭尚書如何?”嘉靖看着馮保從外面進來,卻是突然開口詢問道。

馮保當即一愣,但還是規規矩矩地說道:“郭尚書對聖上忠心耿耿,其文采斐然,是不可多得的良才!”這是黃錦教他的生存之道,不可輕易得罪於人,在多疑的聖上面前能不說話便不說話。

“他適合擔任吏部尚書嗎?”嘉靖不置可事地點了點頭,又是開口詢問道。

馮保又是一愣,不明白聖上爲何突然問這個,但還是規規矩矩地答道:“郭尚書對皇上忠心耿耿,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不明白聖上爲何有此一問,但郭樸身上沒有嚴黨的鉻印,跟徐階關係說不上親密,對聖上又忠心,無疑是吏部尚書一個合適的人選。

“順天府丞林晧然剛剛上疏彈劾郭樸,卻要求朕罷免於他!”嘉靖將手上的奏疏丟到桌面上,顯得不鹹不淡地說道。

這……

馮保頓時一陣語塞,敢情這時應該是添油加醋,而不是爲着郭樸那個老匹夫說話。

“罷了,你讓人送丹藥過來吧!”嘉靖輕嘆一口氣,擡起手吩咐道。

馮保急忙命令而去,只是心裡卻難免爲着林晧然的仕途感到擔憂。

消息一經傳出,令到大明官場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雖然很多人佩服林晧然的驚人膽魄,不過很多官員都不看好林晧然,認爲林晧然這一次是以卵擊石之舉。

如果真能講道理的話,那嚴嵩早就下野了,這些年彈劾嚴嵩的奏疏足可以將嚴嵩給淹死,但聖上懲辦嚴分宜了嗎?

聖上素來是以寵信程度來進行裁決,林晧然雖然不算差,但自然比不上青詞出身的郭樸,此奏疏定然不會動得了郭樸分毫,甚至還會反受其“害”。

實質上,第二天上午,一道聖旨便到了順天府衙。

第85章 發榜第207章 起因第1446章 威脅第1489章 團結第193章 戴氏的期許第1737章 一黨獨大第1312章 京察日第1263章 心有所憂第395章 雞湯哪去了第1330章 只談風月第1595章 青天之威第321章 罕見命格第1801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2第1364章 路見不平第1199章 登門目的第1797章 搶功?第135章 醉紅樓第1010章 時光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20章 作詩第1010章 時光第1248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990章 春雷第16章 圖窮匕見第237章 金殿裝逼(月票長老加更!)第348章 初見東樓第551章 硇洲島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1732章 吳山兩難第77章 院試前的震驚第1591章 安排第105章 興師第1184章 同年小聚第906章 年夜第182章 怪罪?第449章 震驚與驚喜第558章 不好的事第1280章 聖旨第926章 陳通判的憤怒第1477章 危情第1052章 窮追第1384章 蒞臨揚州第828章 說客第299章 謎底第991章 扎心了第1662章 難題第1707章 三司會審第1472章 廣東舊人第663章 琵琶仙·中秋第1392章 荷塘小築第820章 動盪第1491章 松江第110章 自由?第407章 花兒有刺第1249章 各有謀算第631章 艦隊和航線第283章 困境第1092章 善念第255章 師生第415章 紙條第96章 怒起(爲舵主加更)第815章 新官一把火第1630章 洗牌第1057章 急迫第838章 南洋計劃第511章 政治秀?第509章 雷公之名第1736章 董份之劫第597章 圖窮匕見第835章 軍戶的窮因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829章 心思第691章 閣樓上第1063章 冷箭第794章 偶遇第1217章 新氣象第660章 反林第283章 困境第1645章 嘉靖的意圖第837章 又一年中秋時請假!第1012章 又見竹詩第1519章 新星隕落第396章 上天不薄第81章 覆試第50章 交心交底第734章 傳聞第1644章 動盪的北京城第693章 東線計劃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1277章 道賀第1700章 主持會試第1724章 赴刑場第81章 覆試第315章 嚴嵩與徐階第1655章 範仲俺的經濟學第416章 樵夫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65章 童謠
第85章 發榜第207章 起因第1446章 威脅第1489章 團結第193章 戴氏的期許第1737章 一黨獨大第1312章 京察日第1263章 心有所憂第395章 雞湯哪去了第1330章 只談風月第1595章 青天之威第321章 罕見命格第1801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2第1364章 路見不平第1199章 登門目的第1797章 搶功?第135章 醉紅樓第1010章 時光第592章 長老繼承人第20章 作詩第1010章 時光第1248章 虎妞的小九九第990章 春雷第16章 圖窮匕見第237章 金殿裝逼(月票長老加更!)第348章 初見東樓第551章 硇洲島第1005章 以次充好?第959章 憂懼(月票加更)第1732章 吳山兩難第77章 院試前的震驚第1591章 安排第105章 興師第1184章 同年小聚第906章 年夜第182章 怪罪?第449章 震驚與驚喜第558章 不好的事第1280章 聖旨第926章 陳通判的憤怒第1477章 危情第1052章 窮追第1384章 蒞臨揚州第828章 說客第299章 謎底第991章 扎心了第1662章 難題第1707章 三司會審第1472章 廣東舊人第663章 琵琶仙·中秋第1392章 荷塘小築第820章 動盪第1491章 松江第110章 自由?第407章 花兒有刺第1249章 各有謀算第631章 艦隊和航線第283章 困境第1092章 善念第255章 師生第415章 紙條第96章 怒起(爲舵主加更)第815章 新官一把火第1630章 洗牌第1057章 急迫第838章 南洋計劃第511章 政治秀?第509章 雷公之名第1736章 董份之劫第597章 圖窮匕見第835章 軍戶的窮因第363章 利益之外第829章 心思第691章 閣樓上第1063章 冷箭第794章 偶遇第1217章 新氣象第660章 反林第283章 困境第1645章 嘉靖的意圖第837章 又一年中秋時請假!第1012章 又見竹詩第1519章 新星隕落第396章 上天不薄第81章 覆試第50章 交心交底第734章 傳聞第1644章 動盪的北京城第693章 東線計劃第1241章 吳山的難題第1277章 道賀第1700章 主持會試第1724章 赴刑場第81章 覆試第315章 嚴嵩與徐階第1655章 範仲俺的經濟學第416章 樵夫第759章 虎妞病了第65章 童謠